优尔吧

安组词,安字组词带拼音及词语解释

分类: 汉字组词  时间: 2022-09-13 07:41:21  作者: 优尔吧 

安组词,今天幼儿园网小编丽丽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汉字《安》的组词列表,望下面整理的安字组词资料及词语解释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字简介
字母:a,拼音:an,带声调拼音:ān,注音:ㄢ,部首:宀,部首比划:3,比划:6,繁体字:安,字体结构:上下结构,字法:会意,笔画顺序:捺捺折折撇横,五笔86编码:PVF,五笔98编码:PVF,Unicode:U+5B89,汉字编号:0549,

基本解释

ān  ㄢˉ ◎ 平静,稳定:安定。安心。安宁。安稳。安闲。安身立命。安邦定国。 ◎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抚。 ◎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安之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安。转危为安。 ◎ 装设:安置。安家立业。 ◎ 存,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安的么心? ◎ 疑问词,哪里:安能如此? ◎ 姓。

乱、危

英文翻译

quiet   clam   safe   set   peaceful   tranquil   be satisfied   secure

安组词

安植: 品牌内涵安植专注营造一个自然纯净的护肤空间,让您疲于生活或乐于生活的心灵小憩!安植透析和深懂东方女性对于美丽的理解及对于幸福的追求。因而,安植总能以最灵敏的触觉和感觉来品鉴产品淋漓尽致的经典、超凡气质,见证每一支新出厂的产品,分享符合皮肤细胞生命呼吸所需的极致养分。每一个新开发的项目都是延续肌肤与成分完美结合的天然、优越、超凡的品质,从而实现从每一种尊贵的原料中萃取精华成分以满足异化、多样化肌肤对于健康和美丽的心灵追求。树是大地的守护神,天使是上天赐予人类平安与爱的守护神。而安植选用天使翅膀作为产品商标,其意指安植产品所有成份皆由高科技萃取的纯天然植物精华合成。安植品牌坚持了以特色项目的创新而带动系列产品丰富和发展,致力为成熟女性提供的不仅是肌肤改变得到紧致、嫩皙及光洁的效果。安植更热忱于为天下女性打造一片安心、和谐及纯美的护肤空间,让每一位接触安植的女性都有如天使呵护般永葆青春与健康。臻善至美•一生守护,是女人美丽的守护天使。品牌定位安植品牌是以特色项目为带动的高理疗、高保养的台湾专业线高端品牌。

安婷: 药品安婷介绍本品为孕激素药类,用于防护性同房或避孕方法失败(避孕套滑脱或破裂、体外排精失控、安全期计算失误等)同房的事后避孕。在无防护性同房后72小时内尽早服用一片,间隔12小时再服一片,有效率高达98%。服药后不得再有无防护性同房,月经来潮后用常规避孕方法。本品为孕激素药类,主要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通过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使促卵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水平降低和消失,抑制排卵;对子宫内膜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影响孕卵着床。用于紧急避孕时,可通过抑制卵泡发育、抑制或延迟排卵、影响子宫内膜发育、干扰着床等不同环节,达到避免妊娠的目的。化妆品牌安婷品牌简介安婷品牌化妆品系广州安婷化妆品旗下化妆品牌,品牌化妆品有童颜魔法系列、美白修护系列、天然派呵护系列、白茶系列等产品系列。企业简介安婷(香港)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一个品牌营销公司(广州安婷)、两大按照GMPC标准建的现代化大型化妆品生产基地(广州科玛和广州诗美)、以及一个与国内外著名化妆品研发机构通力合作的研发中心(安婷护肤研究中心),拥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及雄厚的资金保障,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化的,专注于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化妆品集团企业。业界口碑历经十年的发展,安婷凭借“时尚、高雅、大方、品位”的品牌特征以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民族品牌口碑,赢得了无数女性和男士的厚爱与推崇。销售区域旗下拥有“安婷”、“姬芙美”、“MVPMEN”、"丽姿美"等品牌,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和消费需求,给予广大女性及男士最细致地呵护! 产品涵盖高、中、低等价位五百多个单品,产品一直畅销全国,其中童颜魔法、美白补水、祛黑头、祛眼纹等部分明星产品在市场销售一直是供不应求,并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国家。企业理念安婷始终以市场前沿为导向,以“精诚团结、热忱服务、高效运作”的企业精神,凝聚“诚信协作、创新精致、共赢未来”之企业理念,致力于为女性和男士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与产品,更全心全意打造“一流的员工、一流的产品、一流的品牌、一流的企业”,与商业伙伴、消费者一起共建美好的明天,共创辉煌!

安瓶: 拼音: ān píng简介安瓶(Ampoules)英文原意为浓缩精华,是一种完全不防腐剂的无菌真空包装,看起来像注射针剂的护肤品。含极高浓度,其中对皮肤的有效因子,至少有90%甚至达98%,几乎是晚霜或营养霜的12至13倍。安瓶是一种超浓缩精华素,是美容品中的极品。它可以让肌肤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状态。一般来讲,安瓶不是设计师让你作为日常使用的护肤品,它与加强式补给面膜也不同,可以说它是肌肤的"急救站"。

安逗: 安逗和黑仔,两只小牛玩偶,是天王刘德华的两个“儿子”,它们将刘德华叫妈妈。安逗是刘德华在策划过于专辑《一个牛的异想世界》时产生灵感,在拍摄电影《见龙卸甲》的甘肃外景地现场花了一整天的时间不眠不休“生”出来的,刘德华说自己从中体会到了做母亲的感觉,同时,儿子安逗也是自己送给自己的最好的母亲节礼物。 其后,为了让安逗不孤单,所以再次“生”下了黑仔。 

安于(ān yú):[释义](动)对某些事物惯,不思改变。 [构成]附加式 [例句]安于现状。(作谓语)

安坐(ān zuò):(1).安稳地坐着。谓不劳神费力。《庄子·说剑》:“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年四十当安坐,年五十当安卧。” 唐 韩愈 《讲学解》:“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宋 朱熹 《答黄直卿书》:“其势駸駸,恐未容饱食而安坐也。”《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公公只管安坐前厅静听消息。” 戴望舒 《秋》诗:“我是微笑着,安坐在我的窗前。”(2).古时坐的一种姿势。 清 凤韶 《凤氏经说·四牡》:“古者之坐皆跪。安坐,坐而著于蹠也。危坐,坐而直其身也。” 清 恽敬 《困说》:“古者危坐任膝,安坐任足,夷坐任臀。”

安足(ān zú):立足,存身。《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遣人与子书,期兵至,举火为应”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 瓚 遣行人 文则 齎书告子 续 曰:‘不然,吾亡之后,天下广,汝欲求安足之地,其可得乎!’”

安子(ān zǐ):庵子。简单的顶小草房。《解放日报》1944.5.5:“两天后, 何生保 的安子搭成了。”

安着(ān zhe):安放;安置。《百喻经·妇诈称死喻》:“于是语一老母言:‘我去之后,汝可齎一死妇女尸安著屋中,云我已死。’” 五代 卢士衡 《灵溪老松歌》:“安得巨灵受请託,拔向青桂白榆边安著。” 南唐 宋齐丘 《陪游凤凰台献诗》:“松孤不立,石丑难安著。”《朱子语类》卷八七:“读《礼记》而不读《仪礼》,许多理皆无安著处。”安著,安置。《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满寺僧众教长老休得安着 可常 在寺中,玷辱宗风。”《水浒传》第十七回:“打听的这里 二龙山 宝珠寺 可以安身,洒家特地来奔他 邓龙 入伙,叵耐那廝不肯安着洒家在这山上。”

安装(ān zhuāng):[释义](动)按照一定的方法、规格把机械或器材(多指成套的)固定在一定的地方。 [构成]并列式:安+装 [例句]安装电话。(作谓语)安装公司。(作定语)[反义]拆卸

安住(ān zhù):(1).稳定。《三国志·志·诸葛瑾传》:“其所以务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彊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寧是兴隆之渐耶!”(2).安心住下。 鲁迅 《彷徨·祝福》:“况且,一想到昨天遇到 祥林嫂 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

安重(ān zhòng):(1).安适。《荀子·王霸》:“形体好佚而安重閒静莫愉焉,心好利而穀禄莫厚焉。”(2).安详稳重。《后汉书·姚期王霸祭遵传论》:“ 祭肜 武节刚方,动用安重,虽 条侯 、 穰苴 之伦,不能过也。” 宋 司马光 《进孝经指挥札子》:“体貌尊严,举止安重。” 明 高启 《跋眉庵记后》:“世方以僕僕为忠,察察为智,安重而为国之望者则以为无用。”

安众(ān zhòng):(1).扇名。 陆机 《羽扇赋》:“昔者 武王 玄览,造扇於前,而五明安众,世繁於后,各有託於方圆,盖受则於箑蒲。”《太平御览》卷七○二引《妇人集》:“没太子妻 季氏 ,为夫所遣,妇与夫书,并致安众扇两双。”(2).安民。 唐 长孙无忌 《进律疏议表》:“安众之陈九法,牒播其弘规。”

安种(ān zhǒng):方言。种植。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四月里下了场饱雨,公家领导老百姓突击了一家伙,秋庄稼都安种上了,你看眼前该是没荒了一块地?”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三章:“她老子为了安种本村‘积善堂’地主的庄稼,把家搬到 沙家店 十来年了。”

安置(ān zhì):[释义](动)使有着落,着重指使工作、生活等有适当的位置,多用来指处理人事工作。 [构成]偏正式:安〔置 [例句]安置人员。(作谓语)安置费用。(作定语)安置合理。(作主语)

安制(ān zhì):谓遵守国家法度。《荀子·王霸》:“百姓莫敢不敬分安制以化其上,是治国之徵也。” 杨倞 注:“安制,谓安於国之制度,不敢踰分。”《汉书·刑法志》:“然干赏蹈利之兵,庸徒鬻卖之道耳,未有安制矜节之理也。”

安志(ān zhì):(1).苟安之心。《国语·晋语四》:“君以天子之命服命 重耳 , 重耳 敢有安志,敢不降拜?”(2).犹安心。《礼记·深衣》:“下齐如权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 郑玄 注:“心平志安,行乃正。” 晋 潘尼 《怀退赋》:“ 聃 安志于柱史, 由 抗迹于 嵩箕 。”

安止(ān zhǐ):(1).犹安定。(2).安居;停留;安歇。 汉 焦赣 《易林·豫之观》:“胶车木马,不利驾,出门有害,安止得全。”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乾淳奉亲》:“上至太上内书院,进泛索,遂奏安止还内。”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入得 蒲州 ,见景物繁盛, 君瑞 甚喜,寻旅舍安止。”

安镇(ān zhèn):(1).镇静;安定。《云笈七籤》卷七引《灵宝经》:“赤明开图,运度自然,元始安镇,敷落五篇。” 前蜀 杜光庭 《皇后修三元大醮词》:“上愿宗祧安镇,圣寿遐延,紫禁青宫,匡扶大业,维城磐石,保乂洪基。” 达夫 《沉沦》七:“那侍女看他发颤发得利害,就想让他一个人在那里喝酒,好教他把精神安镇安镇。”(2).安抚镇守。《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单説 魏主 封 司马懿 为太尉,总督军马,安镇诸边。”

安枕(ān zhěn):安眠。亦用以比喻无忧无虑。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二》:“欲平 赤眉 而后入关,是不守其本而争其末也!恐国家之守转在 函谷 ,虽卧 洛阳 ,得安枕邪?” 宋 叶适 《上殿札子》:“故内治柔和无狡悍思乱之民,不烦寸兵尺铁,可以安枕,此其得也。”《明史·兵志三》:“将士疲于奔命,未尝得安枕也。” 陈毅 《宿欧西》诗:“十日荒烟尽涤荡,今夜安枕似我屋。”

安祯(ān zhēn):平安吉祥。 前蜀 杜光庭 《温江县招贤观众斋词》:“上扶社稷,配天地以安禎;仰赞圣躬,同日月而辉焕。”

安贞(ān zhēn):静而正。语本《易·坤》:“安贞吉……《彖》曰: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坤为地道,《易》称安贞,阴气愤盛,则当静反动。” 唐 杨炯 《盂兰盆赋》:“上寥廓兮法天,下安贞兮象地。”

安宅(ān zhái):(1).犹安居、安所。《诗·小雅·鸿雁》:“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郑玄 笺:“此劝万民之辞,女(汝)今虽病劳,终有安居。”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安宅京室,执鞭珥笔,出从华盖,入侍輦轂,承答圣问,拾遗左右,乃臣丹诚之至愿。” 唐 杜甫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乾元 元年春,万姓始安宅。”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诗之十五:“壮岁客四方,蹙蹙少安宅。”(2).安于室。妇女安心于夫家。 晋 左思 《咏史》之七:“ 买臣 困樵採,伉儷不安宅。”

安札(ān zhá):居所,住处。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喒则去那汪汪的犬吠处寻安札。”

安扎(ān zhā):安置,安顿。《金瓶梅词话》第七六回:“还缠甚么 温葵轩 鸟葵轩哩,平白安扎恁样行货子,没廉耻。”

安葬(ān zàng):[释义](动)(指死者)埋在地下,带庄重色彩。 [构成]偏正式:安〔葬 [例句]安葬老人。(作谓语)[同义]埋葬

安哉(ān zāi):古代食器。《太平御览》卷七六○引 汉 李尤 《安哉铭》:“安哉令名,甘旨是盛,埏埴之巧,甄陶所成。”

安燠(ān yù):舒适温暖。语本《诗·唐风·无衣》:“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郑玄 笺:“燠,煖也。” 宋 苏轼 《赐诸路臣寮中冬衣袄制》:“霜露荐至,衣褐未周,念我远臣,何以卒岁。往均安燠之赐,尚体眷怀之深。”

安豫(ān yù):安宁快乐。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夫至亲安豫,则恬若自然,所自得也。” 戴明扬 注引《尔雅》:“豫,乐也。” 晋 陆机 《赠从兄车骑》诗:“寤寐靡安豫,愿言思所钦。”

安愈(ān yù):(1).安乐。愈,通“ 愉 ”。 晋 陆机 《赴洛》诗之二:“慷慨遗安愈,永嘆废寝食。”(2).康复,痊愈。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二折:“但有桑树,都生了椹子,任你摘来,与你母亲食用,自然病体安愈。”

安喻(ān yù):安抚晓谕。《新唐书·魏徵传》:“当是时, 河北 州县素事 隐 巢 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 徵 白 太宗 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帝曰:‘尔行安喻 河北 。’”

安育(ān yù):安定培育。《吕氏春秋·勿躬》:“黔首毕乐其志,安育其性,而莫为不成。”

安舆(ān yú):安车。《新唐书·赵隐传》:“ 懿宗 诞日,宴 慈恩寺 , 隐 侍母以安舆临观。宰相方率百官拜恩於廷,即回班候夫人起居,搢绅以为荣。” 宋 姜夔 《小重山·赵郎中谒告迎侍太夫人将来都下》词:“鹊报倚门人,安舆扶上了,更亲擎。” 清 冯桂芬 《万母徐太恭人六十寿序》:“会君方迎其生母 徐太恭人 就养京邸,始至,除书新賁,安舆适来,都人士荣之。”

安营(ān yíng):[释义](动)驻扎,架起帐篷住下。 [构成]动宾式:安|营 [例句]敌人安营在树林里。(作谓语)

安隐(ān yǐn):(1).安稳。安定;平静。《诗·大雅·緜》“迺慰迺心” 汉 郑玄 笺:“民心定,及安隐其居。”《宋书·夷蛮传·呵罗单国》:“庄严国土,人民炽盛,安隐快乐。” 清 龚自珍 《发天心文》:“我生天上,寂然安隐,得诸三昧。” 章炳麟 《四惑论》:“若更有知幸福之妄者,则当为人类断其追求无已之心,使归安隐,而竭能尽智以谋形质者,其可以已矣。”(2).安稳。平安。 晋 王凝之 《与庾氏女书》:“得 郗中书 书,説汝勉难安隐,深慰悬心。”《太平广记》卷一一○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中夜,见一道人,法服持锡,示以途径,遂得还路,安隐至家。” 唐 杜甫 《投简梓州幕府兼简韦十郎官》诗:“幕下郎官安隐无?从来不奉一行书。” 宋 叶适 《题欧公书河豚诗后》:“因 仲止 寄此刻,谩题以当一笑。久别,安隐。”按,“隐”、“稳”古今字。参阅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字十一》。

安意(ān yì):安心;放心。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地传》:“今 越 勾践 其已败矣,君王安意, 越 易兼也。”《宋书·臧质传》:“即时春雨已降,四方大众,始就云集,尔但安意攻城莫走。” 宋 苏辙 《乞分别邪正札子》:“至於在外臣子,一以恩意待之,使嫌隙无自而生,爱戴以忘其死。则垂拱无为,安意为善,愈久而愈无患矣。”《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和 戎 之利有五: 戎 与 晋 邻,其地多旷,贱土贵货,我以货易土,可以广地,其利一也;侵掠既息,边民得安意耕种,其利二也。”

安逸(ān yì):[释义](形)安闲舒适。也作安佚。 [构成]并列式:安+逸 [例句]喜好安逸。(作宾语)生活安逸。(作谓语)安逸日子。(作定语)[反义]劳碌

安易(ān yì):(1).安逸怠惰。《国语·晋语八》:“ 鞅 也,居处恭,不敢安易,敬学而好仁,和於政而好其道。” 韦昭 注:“易,简也。不敢自安而为简略。”(2).平静安稳;安静和平。《新唐书·卓行传·元德秀》:“ 颖士 呼吸折节而获重禄,不易一刻之安易。”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其风雨时作,特暂伏之见象,非能永劫安易,如 亚当 之故家也。”

安佚(ān yì):安乐舒适。《孟子·尽心下》:“ 孟子 曰:‘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耳之於声也,鼻之於臭也。四肢之於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终则遗显号於后世,传土地於子孙,事行甚忠敬,居位甚安佚,名声施於无穷,功烈著而不灭。” 颜师古 注:“佚,乐也。” 唐 韩愈 《上张仆射第二书》:“马之与人,情性殊异。至于筋骸之相束,血气之相持,安佚则适,劳顿则疲者,同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四体之即安佚,人之情也。”

安乂(ān yì):太平,安定。 南朝 梁武帝 《除省不便于民者诏》:“唯欲亿兆康寧,下民安乂。” 唐 元结 《补乐歌》之九:“茫茫下土兮,乃均四方;国有安乂兮,野有封疆。” 清 梅曾亮 《<耻躬堂文集>序》:“及海宇安乂,稍可休息。”

安怡(ān yí):安适愉快。 南朝 宋 鲍照 《送从弟道秀别》诗:“岁时多阻折,光景乏安怡。” 清 孙枝蔚 《览古》诗之三:“劝君效贞节,梦魂自安怡。”

安宜(ān yí):稳重。《再生缘》第十六回:“休侷促,要安宜,作事务当谨机密。”

安业(ān yè):安于本业。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是以行者劝务,而止者安业。”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徵役百端,农夫织妇,不得安业。”《清史稿·阿哈出传》:“敕分领所属,守法安业,毋事争鬭。”

安养(ān yǎng):(1).教语。即极乐世界。谓众生生此世界,可以安心养身,闻法修道,故名。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安养有寄,阎浮无希。”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释僧叡》:“ 叡 善摄威仪,宏讚经法,常迴此诸业,愿生安养,每行住坐卧,不敢正背西方。”(2).安息休养。 宋 陈师道 《贺本州刘大夫书》:“仓库既倾,饥寒并解;鲸鯢就戮,金鼓不鸣。方兹安养之秋,乐得循良之吏。”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三三:“天下府州县官来朝,帝諭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在安养生息之而已。’”(3).犹长养,滋养。《云笈七籤》卷二六:“天气安和,芝草常生。地无寒暑,安养万物。”

安燕(ān yàn):(1).安逸。《荀子·修身》:“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堕,劳勌而容貌不枯。” 梁启雄 释:“燕,借为晏。《説文》:‘晏,安也。’”《荀子·君道》:“与之安燕,而观其能无流慆也;接之以声色权利忿怒患险,而观其能无离守也。”(2).安然。《礼记·乡饮酒义》:“饮酒之节,朝不废朝,莫(暮)不废,宾出主人拜送,节文终遂焉,知其安燕而不乱也。”

安晏(ān yàn):(1).安逸。 宋 欧阳修 《读书》诗:“人情慎所习,酖毒比安晏。” 元 张宪 《岳鄂王歌》:“ 钱塘 宫殿春风轻,儿安晏醉未醒。”《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那 赵聪 原是个极贪安宴,十日九不在书房的。”(2).平安。 清 姚鼐 《潘孝子赞》:“懿哉孝子,割膺奉荐。诚动鬼神,危者安宴。”

安宴(ān yàn):见“ 安晏 ”。

安言(ān yán):谓言谈从容不迫;言辞迂缓。《后汉书·刘陶传》:“臣闻事之急者不能安言,心之痛者不能缓声·” 宋 王安石 《秘阁校理张君墓志铭》:“又能为吏,当官有所守,嶷嶷必得其意。然平居安言徐视易狎,若无能者。”

安循(ān xún):安抚。 王闿运 《李仁元传》:“自捕劫者斩二人以徇,安循居民,民稍稍还集。”

安恤(ān xù):见“ 安恤 ”。亦作“ 安卹 ”。安抚体恤。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上则忠告陛下,量作处分;下则弥缝事体,安恤人言。”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已扰者固宜安卹,未扰者尤宜隄防。”

安徐(ān xú):安详从容。《管子·势》:“故贤者安徐正静,柔节先定。”《国语·越语下》:“宜为主人,安徐而重固。”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视听不衰,言甚安徐,心力不耗,语太平事,歷歷可听。”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内虽荏,而色若厉焉;行无防检,而步趋若安徐焉;识者病之。”

安休(ān xiū):(1).安宁。 汉 焦赣 《易林·谦之大壮》:“防患备灾,凶恶不来,虽困无忧,未获安休。”(2).犹安息。长眠。 清 曾国藩 《祭韩公祠文》:“冀先生之神安休于此。”

安行(ān xíng):(1).徐行,缓行。《诗·小雅·何人斯》:“尔之安行,亦不遑舍。” 马瑞辰 通释:“安行对疾行言,即缓行。”《后汉书·崔駰传》:“縶余马以安行,俟性命之所存。” 李贤 注:“安行,不奔驰也。”(2).谓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语本《礼记·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彼皆大圣人,安行利行何所不可,又復何求於天地之间而若此其切哉!” 明 方孝孺 《赠周履素序》:“古之君子,出环堵之室,而任天下之重,顺运安行,不动气貌者,所学皆可用而未尝为无用学也。” 清 郑燮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易》至韦编三絶,不知繙閲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安心(ān xīn):[释义](1) (动)存心;居心。 (2) (形)心情安定。 [构成]动宾式:安|心 [例句]安心工作。(作谓语)安心地玩吧!时间还早。(作状语)

安谐(ān xié):和谐。旧题 宋 苏轼 《艾子杂说》:“吾有小女,甚爱之,又其性尤戾,若吾女更与龙为匹,必无安谐。”《元典章·户部四·婚姻》:“若夫妇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须要明朗写立休书。”

安歇(ān xiē):[释义](1) (动)上床睡觉。 (2) (动)休息。 [构成]偏正式:安〔歇 [例句]早早地上床安歇了。(作谓语)

安享(ān xiǎng):安然享用;安然享有。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饮馔·野禽野兽》:“家味之肥,肥於不自觅食,而安享其成;野味之香,香於草木为家,而行止自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那个人竟事后安享一名秀才呢。”

安翔(ān xiáng):(1).慢慢地飞翔。《楚辞·九歌·大司命》:“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王逸 注:“言司命执天政,不以人言易其则度,復徐飞高翔而行。” 晋 夏侯湛 《观飞鸟赋》:“遂乃矜形辽廓,冯虚安翔。翩翻徘徊,上下頡頏。” 南朝 齐 王融 《净住子颂·缘境无碍篇颂》:“匪日匪月灼以悬,安飞安翔虚而践。”(2).舒缓貌。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然后灝溔潢漾,安翔徐回,翯乎滈滈,东注 太湖 ,衍益陂池。”《文选·马融<长笛赋>》:“安翔駘荡,从容阐缓。” 吕延济 注:“安翔駘荡,从容阐缓,皆声初发,或起或伏,宽容闲缓貌。”

安祥(ān xiáng):[释义](形)从容不迫,稳重。 [构成]并列式:安+祥 [例句]神情安祥。(作谓语)安祥地死去。(作状语)安祥的笑容。(作定语)

安详(ān xiáng):◎ 安详 ānxiáng(1) [composed;leisurely;be resolute and serene] 从容自如;稳重态度安详举止安详(2) 平静自然夜的草原是这么宁静而安详。——碧野《天山景物记》

安娴(ān xián):安详文雅。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瘦马》:“诸秀女各有所业。称嫗为母、为祖母、为老老者,莫不娇容美质,举止安嫻。” 玲 《母亲》三:“ 金先生 也跟在 于三太太 身后走了进来说道:‘ 吴幺妹 真是安娴得很,她们老太太昨天还同我说,愁她太不作声了。’”

安闲(ān xián):[释义](形)安静闲适。 [构成]并列式:安+闲 [例句]过着安闲的日子。(作定语)

安下(ān xià):住下;安歇。《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使君蒙詔,不敢久住,遂与来使登途进发,迅速不停,直至 长安 十里有餘 常乐驛 安下。”《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昨听 春儿 説,有秀士 司马长卿 来望父亲,留他在 瑞仙亭 安下。”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因此俺就这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

安暇(ān xiá):安闲。

安席(ān xí):(1).安眠。谓安然熟睡。《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伏以二方未尅为念。” 唐 李白 《出自蓟北门行》:“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上》:“陛下昼不安坐,夜不安席。”(2).安稳而坐。《南齐书·刘琎传》:“ 曅 与僚佐饮,自割鹅炙。 璡 曰:‘应刃落俎,膳夫之事,殿下亲执鸞刀,下官未敢安席。’”(3).宴会入坐时敬酒的一种礼节。《西游记》第五四回:“ 三藏 下来,却也擎玉杯,与女王安席。”《红楼梦》第六三回:“我们还得轮流安席呢。”《三侠五义》第一回:“这里二位妃子吩咐摆酒,安席进酒。”

安习(ān xí):习惯于;习惯。《荀子·儒效》:“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而都国之民安习其服。”《后汉书·崔寔传》:“其顽士闇於时权,安习所见,不知乐成,况可虑始。” 宋 方勺 《青溪寇轨》:“而 浙 人安习太平,不识兵革,一闻金鼓声,则敛手听命。” 明 吴承恩 《春秋列传序》:“故士生其时者,耳目之所安习,意志之所厌飫,日渐而月涵之,犹性生也。”

安息(ān xī):[释义](1) (动)基本义:安静地休息;多指入睡。 (2) (动)对死者表示悼念的用语;比“安眠”用的普遍;并富有感情色彩。 [构成]偏正式:安〔息 [例句]安息于地下。(作谓语)[同义]安眠

安卧(ān wò):(1).安稳卧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年三十当疾步,年四十当安坐,年五十当安卧。”(2).比喻无忧无虑。《梁书·贺琛传》:“恶人日滋,善人日蔽,欲求安卧,其可得乎!”

安稳(ān wěn):[释义](1) (形)基本义:稳当;与“平稳”可以互换。 (2) (形)〈方〉(举止)沉静;稳重。 [构成]并列式:安+稳 [例句]这个大船;即使刮风;也很安稳。(作谓语)安稳地坐在椅子上。(作状语)他是个安稳人。(作定语)孩子睡得很安稳。(作补语)[同义]平稳

安慰(ān wèi):[释义](1) (形)心情安适。 (2) 基本义:(动)使人心情安适。 [构成]并列式:安+慰 [例句]感到安慰。(作宾语)安慰父母。(作谓语)安慰的笑容。(作定语)

安危(ān wēi):[释义](名)平安与危险,主要指危险。 [构成]并列式:安+危 [例句]为救集体财产;他不顾个人安危。(作宾语)

安妥(ān tuǒ):◎ 安妥 āntuǒ[be relieved] 平安稳妥他把儿子送走以后,心里觉着安妥了

安托(ān tuō):安排托付。《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他爹要把淫妇安托在我屋里过一夜儿。”

安土(ān tǔ):(1).安居本土。《礼记·哀公问》:“不能安土,不能乐天。” 郑玄 注:“不能安土,动移失业也。”《汉书·食货志上》:“百姓安土,岁数丰穰。” 晋 潘岳 《西征赋》:“矧匹夫之安土,邈投身於 镐京 。犹犬马之恋主,窃託慕於闕庭。”(2).使地方安定。《史记·秦始皇本纪》:“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於海内。”(3).安乐的地方。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违危邦而窘惊,访安土而移即。” 明 李寅 《恒雨叹》诗:“横索官符岁岁来,东南未可称安土。”

安童(ān tóng):童仆。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顾觅人力》:“上门下番当直安童,俱各有行老引领。”《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小夫人自在帘儿里看街,只见一个安童,托着盒儿,打从面前过去。”《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又叫俊俏的安童频频奉酒。” 明 《杀狗记·计倩王老》:“待我唤安童出来,分付他便了。”

安停(ān tíng):稳定。 汉 祢衡 《鹦鹉赋》:“且其容止闲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惧,抚之不惊,寧顺从以远害,不违迕以丧生。”

安帖(ān tiē):(1).安定、平静。 汉 焦赣 《易林·离之无妄》:“安帖之家,虎狼与忧。”《魏书·游肇传》:“且新附之民,服化犹,特须安帖,不宜劳之。” 宋 司马光 《申明役法札子》:“一两月间,州县定差已了,别无词讼,人情安帖。”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判牒既下,意始安帖。”(2).妥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吾见名士,亦有呼其亡兄弟为兄子弟子门中者,亦未为安帖也。”(3).踏实。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一:“ 晓 心中还不十分安帖,可是又不敢劳动皇后御驾亲征,只好答应下来。”

安贴(ān tiē):(1).同“ 安帖 ”。 宋 王溥 《唐会要·石国》:“﹝ 开元 ﹞二十九年,其王 伊吐屯屈勒 遣使上表曰:‘……伏乞天恩,不弃 突厥 部落,讨得 大食 诸国自然安贴。’”《元典章·吏部五·职制》:“若任内抚治军户安贴,不致减削气力,验事轻重陞迁。”《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只是人生面不熟,又不知娘的意思怎么,有些不安贴,还想要去。” 清 林则徐 《英兵船各处滋扰在穿鼻沙迭次将其击退折》:“现在沿海閭阎,照常安贴,堪以上慰宸怀。” 王西彦 《黄昏》:“她只简单地觉得,自从离开了那山村,自己的心就一直没有安贴过。”(2).平复。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八:“凡一城之内佛像有手足不完者皆修之,所费不貲。工未毕,而臂疾顿除,安贴如平时。”

安怗(ān tiē):同“ 安帖 ”。《南齐书·倖臣传·刘系宗》:“此段有征无战,以时平荡,百姓安怗,甚快也。”《景德传灯录·法融禅师》:“折中消息间,实亦难安怗。”

安恬(ān tián):(1).安然恬静。 宋 陶穀 《清异录·酒浆》:“﹝ 法常 ﹞尝谓同志云:‘酒天虚无,酒地绵邈,酒国安恬,无君臣贵贱之拘,无财利之图,无刑罚之避,陶陶焉,荡荡焉,其乐可得而量也。’” 明 张居正 《答楚按院雷信庵》:“ 楚 民咸获安恬之利,公之造福於 楚 人,所宜世世而俎豆之者也。”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炸爆洪声,震天动地,枪林弹雨,硫烟迷闷的新环境,立刻便震惊了‘东方稚儿’安恬静寂的‘伪梦’。”(2).淡泊,不追求名利。《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元年》:“ 相王 宽厚谨恭,安恬好让,故经 武 韦 之世,竟免於难。” 宋 梅尧臣 《依韵和不疑寄杜挺之以病雨止冷淘会》:“嗟嗟勿復问,安恬固无媿。”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九:“先 文康公 尝有诗云:‘平生趣操号安恬,退亦怡然进不贪。’”(3).满不在乎,坦然。 宋 叶适 《晋元帝庙记》:“方 王敦 篡势已成,举朝不悟,尚安恬自若。”

安体(ān tǐ):使身体安适;安养身体。《庄子·盗跖》:“人未有不兴名就利者。彼富则人归之,归则下之,下则贵之。夫见下贵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 汉 班固 《竹扇赋》:“来风辟暑到清凉,安体定神达消息。” 唐 李华 《含元殿赋》:“王临於朝,天地贞观。灵宫巖巖,上下交赞。盖所以法乾道而遵帝度,岂惟安体而明威者哉。”

安坦(ān tǎn):安心,舒坦。 老舍 《抓药》:“ 青燕 回到自己的屋中,觉得非常的不安坦,他还没忘下 汝殷 。” 老舍 《马裤先生》:“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车还没到 永定门 ,他睡着了。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安泰(ān tài):◎ 安泰 āntài(1) [safe and sound]∶平安康泰(2) [Antai]∶古希腊神话中巨神的名字,传为海神波塞冬和地神盖娅所生。只要身不离地就能不断吸取大地母亲的力量,故力大无穷

安所(ān suǒ):(1).安居,安定地生活。《史记·秦始皇本纪》:“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 汉 焦赣 《易林·随之贲》:“ 大姒 夏禹 ,经启九道,各有攸家,民得安所。”(2).何处。《史记·循吏列传》:“欲令农士工女安所讎其货乎?”《汉书·尹赏传》:“安所求子死?桓东少年场。”

安绥(ān suí):安抚。 宋 范镇 《送程端明再镇成都》诗:“朝廷慎东注,方面要安绥。”

安素(ān sù):安于白身。素,谓无官爵。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论》:“然则荣名功业非为不善也,千载一遇,处智之地难也。若夫安素守隐,其於人间之懽,故以易而无累矣。”

安肆(ān sì):安乐放纵。《礼记·表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孔颖达 疏:“言小人安乐则其性情日为苟且。”《史记·吴王濞列传》:“ 吴 与 胶西 ,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恐不得安肆矣。”《宋史·张浚传》:“每论定都大计,以为东南形势,莫如 建康 。人主居之,可北望中原,常怀愤惕,至如 钱唐 ,僻在一隅,易於安肆,不足以号召北方。”

安顺(ān shùn):(1).平安顺遂。 清 曾国藩 《求阙斋记》:“ 国藩 不肖,备员东宫之末,世之所谓清秩,家承餘荫,自王父母以下并康彊安顺。”(2).安分顺服。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五幕第二场:“你们还可以留有用之身为国家出力,将来封妻荫子,就是做一个安顺良民,也不枉人生一世。”(3).安全顺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五节:“远行数千里,无须带兵器。上列诸城市都是 西京 以外的四方交通枢纽,从这些枢纽再到其他城市,同样安顺。”

安睡(ān shuì):安稳地熟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当下夜色已深,大家安睡一宿,次日便分路而行。”闽剧《钗头凤·赠钗泣别》:“表妹一人在此,娘亲可曾安睡?”

安税(ān shuì):停歇,休息。 唐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荣枯走不暇,星驾无安税。”

安竪:犹树立,设立。《云笈七籤》卷二:“太初始分别天地清浊,剖判溟涬鸿濛,置立形象,安竪南北,制正东西。”

安竖(ān shù):犹树立,设立。《云笈七籤》卷二:“太初始分别天地清浊,剖判溟涬鸿濛,置立形象,安竪南北,制正东西。”

安舒(ān shū):(1).安详,舒缓。《汉书·匡衡传》:“勇猛刚强者戒於大暴,仁爱温良者戒於无断,湛静安舒者戒於后时,广心浩大者戒於遗忘。” 汉 刘向 《说苑·谈丛》:“百方之事,万变锋出,或欲持虚,或欲持实;或好浮游,或好诚必;或行安舒,或为飘疾。从此观之,天下不可一。” 清 毕沅 《<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卷二:“《周礼》‘ 河 南曰 豫州 ’,豫者,舒也。言禀中 河 之气,性理安舒也。” 郑振铎 《离别》:“又一再嘱咐着我,能够早回,便早些回来。他这些话是安舒的慈爱的说着的。”(2).安适舒坦。 宋 苏舜钦 《答范资政书》:“今得心安舒而身逸豫,坐探圣人之道,又无人讥察而责望之,何乐如是!”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六:“我看那副对子十四字个个稳当,好象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很安舒的样子。”(3).谓使安适舒坦。 巴金 《灭亡》第十二章:“一切将来的梦想已不能安舒他底精神,他对于痛苦的现实之感觉是太锐敏了。”(4).犹安泰。《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鹅的别名叫作‘家雁’,又叫作‘舒雁’,怎么必定用这‘舒雁’?取其家室安舒之意。”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国之安舒,生之乐易,未能获也。”

安适(ān shì):[释义](形)安静而舒适。 [构成]并列式:安+适 [例句]生活安适。(作谓语)安适的日子。(作定语)[反义]辛劳

安矢(ān shǐ):柔缓的箭。《周礼·考工记·弓人》:“丰肉而短,宽缓以荼,若是者为之危弓,危弓为之安矢。” 贾公彦 疏:“丰肉宽缓,是不足,则危弓济之,危弓为赢,则以安矢损之。”参见“ 安弓 ”。

安史(ān shǐ):唐 安禄山 、 史思明 的并称。两人为发动安史之乱的首领。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唐宣宗》:“ 安史 作逆以后, 河 北乱, 淄青 乱…… 泽潞 乱,而 唐 终不倾者,东南为之根本也。”

安食(ān shí):谓安稳的生活。《史记·殷本纪》:“非先王不相我后人,维王淫虐用自絶,故天弃我,不有安食,不虞知天性,不迪率典。”

安时(ān shí):(1).安于时运。 宋 刘炎 《迩言》:“人在尘笼,不顺性命,与安时俟命者,何独不然。”参见“ 安时处顺 ”。(2).安定时势。《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希护国之金言,望安时之玉偈。”

安胜(ān shèng):(1).平安,安好。旧时书信中常用作祝辞。 唐 李巽 《请符载书》:“夏首渐热,惟动履安胜。” 宋 苏轼 《与滕达道书》之三:“二圣之德日新,可贺可贺。令子各安胜,未及报状也。” 宋 苏轼 《答刘元忠书》:“近别,伏惟起居安胜,短牋不尽意。”(2).牡丹的一种。 宋 周师厚 《洛阳牡丹记》:“安胜,紫花也,开头径尺餘,本出於城中 千叶安胜院 ,因此得名。”参见“ 牡丹 ”。

安生(ān shēng):[释义](1) (形)平静无事;生活安定。 (2) (形)安静;不生事(多指小孩子)。 [构成]偏正式:安〔生 [例句]安生日子。(作定语)生活安生。(作谓语)

安神(ān shén):(1).使心神安定。《后汉书·仲长统传》:“安神闺房,思 老氏 之玄虚;呼吸精和,求至人之仿佛。”《红楼梦》第九五回:“ 贾母 叫 鸳鸯 找些安神定魄的药,按方吃了。”(2).安置神主。《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壬申, 钦宗 虞主还几筵殿,上亲行安神礼。”

安身(ānshēn):[释义](动)指在某地居住和生活(多用在困窘的环境下)。 [构成]动宾式:安|身 [例句]无处安身。(作谓语)安身之处。(作定语)

安设(ānshè):[释义](动)安装设置。 [构成]并列式:安+设 [例句]安设机关(作谓语)

安上(ān shàng):安居上位。《易·萃》:“《象》曰:‘賫咨涕洟。’未安上也。” 孔颖达 疏:“未安上者,未敢安居其上所乘也。”《孝经·广要道》:“安上治民,莫善於礼。” 邢昺 疏:“欲身安於上、民治於下者,莫善於行礼以帅之。” 汉 焦赣 《易林·遯之观》:“安上宜官,一日九迁,升擢超等,牧养 常山 。”

安善(ān shàn):(1).安吉;安好。《汉书·王莽传下》:“诸术数家皆繆对,言天文安善,羣贼且灭。 莽 差以自安。” 隋炀帝 《赐书召释慧觉》:“法师安善,寒暑惟宜。承栖迟 龟山 之域,阐扬龙树之旨。” 清 龙启瑞 《上梅伯言先生书》:“伏维遯迹休閒,兴居安善。”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我景状如常,妇孺亦安善。”(2).安分良善。京剧《串龙珠》第十场:“唗!一介乡民,哪有许多银两,定不是安善之辈。”

安柔(ān róu):平和。 汉 贾谊 《新书·道术》:“安柔不苛谓之良,反良为啮;缘法循理谓之轨,反轨为易。”

安荣(ān róng):安乐荣耀。《荀子·儒效》:“为君子则常安荣矣,为小人则常危辱也。”《韩诗外传》卷八:“人之所以好富贵安荣,为人所称誉者,为身也。恶贫贱危辱,为人所谤毁者,亦为身也。” 明 刘基 《赠徐仲远序》:“自古固有不仁而安荣,守道而戮辱者,庸非命乎!” 梁启超 《立宪法议》:“君主顺时势而立宪法者,则其君安荣。”

安忍(ān rěn):安于做残忍的事;残忍。《左传·隐公四年》:“夫 州吁 ,阻兵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孔颖达 疏:“安忍,行虐事刑杀过度也。”《魏书·酷吏传·崔暹》:“贪暴安忍,民庶患之。”《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夫绞以致毙,斩则殊形,除恶之体,於斯已极。梟首、轘身,义无所取,不益惩肃之理,徒表安忍之怀。” 胡三省 注:“忍,残忍也。安忍,安於为残忍之事。”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宋太师彦筠奉佛》:“然性安忍,所幸婢妾有小过,鞭捶备至。”

安仁(ān rén):安心于实行仁道。《论语·里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后汉书·张衡传》:“吾子性德体道,篤信安仁。”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惟安仁乐道,无所陈请,此为高也。”

安人(ān rén):(1).使人民安宁。《后汉书·赵岐传》:“ 岐 深陈天子恩德,宜罢兵安人之道,又移书 公孙瓚 ,为言利害。”《北史·元晖传》:“安人寧边,观时而动。” 唐 李讷 《授卢宏正韦让等徐滑节度使制》:“经武著安人之略,事君坚许国之心。”(2).封建时代命妇的一种封号。 宋 代自朝奉郎以上,其妻封安人。 明 清 时,六品官之妻封安人。如系封与其母或祖母,则称太安人。《宣和遗事》后集:“ 钦宗 詔窜 王黼 永州 ,籍其家,得金宝以万计。其侍妾甚多,有封号者:为令人者八,为安人者十。” 明 归有光 《顾夫人八十寿序》:“太保 顾文康公 以进士第一人歷事 孝 武 二朝……初公为諭德,有安人之誥;为侍读,有宜人之誥;进宫保,有一品夫人之誥。”(3).犹夫人,对妇人的尊称。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试》:“你既不肯去呵,且看老员外和老安人出来如何説。”《四游记·吉芝陀圣母在萧家庄》:“有一 萧 长者名唤 永富 ,其妻 范氏 太婆……却説 范氏 安人,一夜在后园摆下香案,正欲拈香祷告,忽见一大灯蛾飞来打灭那灯。”川剧《柳荫记》第一场:“可叹小女 英台 ,一心女扮男装,到 杭州 尼山 攻书,是我再再苦劝,谁知蠢才性犟,不尊父命。适才已叫安人前去劝阻,不知奴才还能回心转意否?”

安扰(ān rǎo):安定;安抚。《周礼·地官·司徒》:“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 郑玄 注:“扰,亦安也。” 南朝 宋 谢庄 《为北中郎新安王拜司徒章》:“辨其动植,布其安扰,以倡九牧,阜成王教。”

安饶(ān ráo):安定富饶。 清 姚燮 《岁暮》诗之二:“独立城闉移远目,忍将旧事説安饶。”

安攘(ān rǎng):谓排除祸患,使天下安定。 明 唐顺之 《阅视军情首疏》:“恳乞天恩,差官共图安攘,以保万事治安。” 明 陈子龙 《酬吴次尾》诗:“由来安攘发明王,莫学纵横事盟主。” 清 李渔 《奈何天·筹饷》:“悲丧乱,求安攘,念军民尽把云霓望,怎乞得天兵降。”

安然(ān rán):[释义](1) (形)基本义:平安;安安稳稳地。 (2) (形)没有顾虑;很放心。 [构成]附加式 [例句]安然的马群在悠闲地吃草。(作定语)态度安然。(作谓语)他安然地走进考场。(作状语)

安劝(ān quàn):安抚勉励。《书·顾命》:“柔远能邇,安劝小大庶邦。” 孔 传:“言当和远又能和近,安小大众国,劝使为善。” 孔颖达 疏:“於彼小大众国,皆安之劝之。安之,使国得安存;劝之,使相劝为善。”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恪慎于厥躬,祗勤于大训,必能诞敷至化,安劝庶邦。”

安痊(ān quán):痊愈。《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每日请医切脉,服药调治,直延到秋尽,方得安痊。”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此神不收舍,服以补剂,静心调养,自能安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一回:“老伯有甚朋友高明的,务求再荐一两个人,好去请教请教,也等家父早日安痊。”

安全(ān quán):[释义](形)没有危险和事故,着重指不受威胁。 [构成]并列式:安+全 [例句]注意安全。(作宾语)安全操作。(作谓语)坚持安全生产。(作状语)[同义]平安[反义]危险、危机

安驱(ān qū):缓步徐行。《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安丘(ān qiū):复姓。 东汉 有 安丘望之 。见《后汉书·耿弇传》。

安穷(ān qióng):安于穷困。 唐 韩愈 《复志赋》:“仰盛德以安穷兮,又何忠之能输?” 清 陈维崧 《闺怨无闷·醉后排闷作》词:“长此安穷,定復不急,世事纷纷虎鼠。”

安寝(ān qǐn):◎ 安寝 ānqǐn(1) [to go to bed]∶就寝(2) [to sleep peacefully]∶安稳地熟睡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宋· 苏洵《六国论》

安亲(ān qīn):使父母安宁;孝养父母。《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夫至孝之行,安亲为上。” 唐 独孤及 《送虞秀才擢第归长沙》诗:“充赋名今遂,安亲事不违。” 唐 戴叔伦 《逢友生言怀》诗:“安亲非避地,羈旅十餘年。”

安强(ān qiáng):安定富强。 清 霅中人 《<中西纪事>后序》:“洒数十年之侵辱,基亿万世之安强。”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劝 清 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立共和,始能使国家安强,汉族巩结,则吾死瞑目矣。”安彊:安定强盛。《荀子·强国》:“道德之威,成乎安彊。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也。”

安乾:即馓子。一种油炸面食。 晋 束晳 《饼赋》:“若夫安乾粔籹之伦,豚耳狗舌之属,剑带案盛,餢飳髓烛,或名出于里巷,或法出乎殊俗。”《纬略》卷四引 晋 卢谌 《祭法》:“四时祠用安乾。”参见“ 餲 ”、“ 寒具 ”。

安期(ān qī):见“ 安期生 ”。

安平(ān píng):平安。《韩非子·六反》:“君上之於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汉 焦赣 《易林·旅之家人》:“土陷四维,安平不危,利以居止,保有玉女。” 宋 司马光 《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况所受祖宗光明盛大之基业,岂可不为之深思远虑,措之於安平坚固之地,以保万世无疆之休哉。”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书》:“閔夫人之陷溺,而欲拯之于安平之涂,诚不自知其过虑也。”丝弦剧《空印盒》第八场:“事到临危,常转安平,苍天不绝无路人。”

安贫(ān pín):自甘于贫穷。《后汉书·蔡邕传》:“安贫乐贱,与世无营。” 唐 许浑 《送王总下第归丹阳》诗:“青芜定没安贫处,黄叶应催献赋诗。” 明 邵璨 《香囊记·讲学》:“求仁未入 仲由 堂,安贫且卧 颜回 巷。”川剧《评雪辨踪》:“我随你来在寒窑,粮无隔夜,衣无数重,我安贫若素毫无怨言,算得全了不?”

安辔(ān pèi):放松缰绳,让马缓行。 晋 陆机 《赴洛道中作》诗之二:“振策陟崇丘,安轡遵平莽。”

安培(ān péi):◎ 安培 ānpéi(1) [Ampère,Andrē,Marie] (1775—1836) 法国物理学家。电磁学的创立者(2) [ampere]∶国际单位制中的电流强度单位,即每秒钟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一库仑时,其电流强度为一安培——简称“安”

安排(ān pái):[释义](1) (动)基本义:有条理、分先后地处理、安置;多指具体事。 (2) (动)规划、改造(山河)。 [构成]并列式:安+排 [例句]安排工作。(作谓语)安排很周全。(作主语)作了安排。(作宾语)安排的事项。(作定语)[同义]部置、布置、支配

安宁(ān níng):[释义](1) (形)秩序正常;没有骚扰。 (2) (形)(心情)安定;宁静。 [构成]并列式:安+宁 [例句]安宁的社会。(作定语)安宁被打破了。(作主语)

安难(ān nán):谓不避祸难。《管子·权修》:“赏罚不信,民无廉耻,而求百姓之安难,兵士之死节,不可得也。”《荀子·富国》:“其耕者乐田,其战士安难,其百吏好法,其朝廷隆礼,其卿相调议,是治国已。” 杨倞 注:“安难,不逃难也。”《史记·张仪列传》:“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

安内(ān nèi):安定内部。《尉缭子·踵军令》:“奉王之命,授持符节,名为顺职之吏。非顺职之吏而行者,诛之。战合表起,顺职之吏乃行,用以相参,故欲战先安内也。” 郑振铎 《漩涡》:“ 李先生 说, 中国 的内乱全部都是帝国主义者们在作祟,在暗地里指挥着。所以要安内必须先攘外。”

安穆(ān mù):安定和睦。《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在郡十五年,邦域安穆。”

安命(ān mìng):安于命运。语本《庄子·德充符》:“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韩诗外传》卷一:“传曰:安命养性者,不待积委而富。” 南朝 宋 鲍照 《园葵赋》:“荡然任心,乐道安命。” 宋 叶适 《送卢日新序》:“读古人之书,求志於义,安命於时,其退有以为仁,其进有以为智,使后有逑焉,岂不善哉!” 清 李渔 《怜香伴·惊飓》:“达人长避险,戒临危,知安命。”

安民(ān mín):安定人民生活;安抚人民。《书·皋陶谟》:“在知人,在安民。” 孔颖达 疏:“在於能安下民。”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修己安民,良士之所希及。” 明 张居正 《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窃闻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说唐》第五六回:“一面出榜安民,盘清府库。”

安眠(ān mián):[释义](1) (动)安稳地睡眠;多指睡熟。 (2) (动)对死者表示悼念的用语:愿安眠于九泉之下。 [构成]偏正式:安〔眠 [例句]永远安眠于地下。(作谓语)[同义]安息

安谧(ān mì):◎ 安谧 ānmì[peaceful; tranquil] [地方] 安定;平静下安上谧,无侥幸之患矣。——《南史·贺琛传》

安寐(ān mèi):安眠,安睡。《艺文类聚》卷三四引 三国 魏 丁廙 妻《寡妇赋》:“还空牀以下幃,拂衾褥以安寐。”按,《文选·潘岳<寡妇赋>》 李善 注:“ 丁仪 妻《寡妇赋》。” 晋 陆机 《於承明作与士龙》诗:“明发遗安寐,寤言涕交缨。”

安曼(ān màn): 约旦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15679万(1994年)。3000多年前即已建城。多古迹,有斗兽场、石建长廊、露天剧场、大清真寺等。是西亚游览胜地。工业有炼油、纺织、食品等。有青年城、大学城、博物馆等现代化建筑。

安履(ān lǚ):安心实践。 宋 范成大 《东宫寿》诗:“俭宝躬安履,仁端性自然。”

安禄(ān lù):安享俸禄。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其日月五星行次,皆只据小历所算躔度誊奏,不曾占候,有司但备员安禄而已。”

安榴(ān liú):安石榴的省称。 南朝 梁简文帝 《大同八年秋九月》诗:“长乐含初紫,安榴拆晚红。” 唐 皮日休 《石榴歌》:“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安榴千万粒。” 宋 卢祖皋 《水龙吟·淮西重午》词:“流光又是,宫衣初试,安榴半吐。”参见“ 安石榴 ”。

安流(ān liú):(1).舒缓平稳地流动。《楚辞·九歌·湘君》:“令 沅 湘 兮无波,使 江 水兮安流。” 唐 杜甫 《雨不绝》诗:“眼边江舸何怱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三九:“沧浪迅风波,无风即安流。”(2).平稳的流水。 南朝 梁 何逊 《慈姥矶》诗:“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宋 杨万里 《回望黄巢矶之险心悸久之》诗:“若到峡中应更险,却思峡外是安流。” 元 麻革 《上云内帅贾君》诗:“安流欣鼓枻,奔浪独能篙。”(3).谓安然顺流。 晋 陆机 《文赋》:“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4).比喻顺利的境况。 明 李东阳 《送顾天锡序》:“君子之处世,汎安流驰坦途者,不足以为难,惟涉患歷难然后可见。”

安刘(ān liú):指 汉 初 商山 四皓辅助太子,安定 刘 氏江山之事。 唐 白居易 《题四皓庙》诗:“卧逃 秦 乱起安 刘 ,舒捲如云得自由。” 唐 杜牧 《题商山四皓庙》诗:“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 刘 是灭 刘 。” 清 袁绶 《咏史》:“四皓安 刘 非助 吕 , 戚姬 空自泪纵横。”详“ 四皓 ”。

安陵(ān líng):战国 时国名。本属 魏 , 秦 灭 魏 后,欲以五百里地易 安陵 。见《战国策·魏策四》。

安恋(ān liàn):犹留恋。《南史·周朗传》:“时朝议迁都,但 元帝 再临 荆 陕 ,前后二十餘年,情所安恋,不欲归 建业 。”

安利(ān lì):(1).安逸;安吉。《荀子·儒效》:“比周而誉俞少,鄙争而名俞辱,烦劳以求安利,其身俞危。”《史记·匈奴列传》:“元元万民,下及鱼鳖,上及飞鸟,跂行喙息蠕动之类,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2).安养。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其於出政发令之间,一以安利元元为事。”(3).安全与利益。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二章:“其开战、讲和、通商诸大事,凡关於联邦公共安利者,皆联合政府主义。”

安立(ān lì):(1).犹安置。《无量寿经》卷上:“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住於无上正真之道。”《大毘婆沙论》卷一二一:“安立果者,谓依风轮安立水轮,復以水轮安立金轮,復以金轮安立大地,復以大地安立一切情非情数。”(2).犹安然屹立。《大智度论》卷四七:“得此三昧者……如 须弥山 在大海安立不动。”《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有君闕臣,社稷凴何安立?”

安乐

安澜(ān lán):(1).水波平静。比喻太平。《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天下安澜,比屋可封。” 李善 注:“澜,水波也,安澜,以喻太平。”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帅阃宾贤》:“用之将帅,必能扶弱鼎于安澜;委以一方,定可起疲民于袵席。” 清 梁清标 《送张伯珩同年按蜀》诗:“按部诸侯争负弩,洗兵 三峡 见安澜。”福州评话《老渔翁歼敌记》:“红旗飘飘河山壮丽,渔乡繁盛海国安澜。”(2).谓使河流安稳不泛滥。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将来恐不能不出於河自河,漕自漕,河专主安澜,漕专主海运而后定。”《清史稿·河渠志一》:“前筑土坝,保固隄根,频岁安澜,已著成效。”

安拉(ān lā):阿拉伯语的音译。伊斯兰教所崇奉的神名,即“真主”。该教相信安拉是创造万物的无所不在的宇宙唯一主宰者。《中国民间故事选·太子爱吓山》:“‘安拉!’卫兵们沉痛而又怀着希望地说,‘但愿您成功!’”

安康(ān kāng):◎ 安康 ānkāng[be hearty and robust;enjoy good health] 身体健康,生活安稳

安居(ān jū):◎ 安居 ānjū[settle down] 安稳地生活;定居

安静(ān jìng):[释义](1) (形)基本义: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2) (形)安稳;平静。 [构成]并列式:安+静 [例句]安静的教室。(作定语)病人需要安静。(作宾语)[反义]喧哗、喧闹、嘈杂

安靖(ān jìng):(1).使安定平静。《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畏而后上下慈和,慈和而后能安靖其国家,以事大国,所以存也。”《汉书·王莽传上》:“纲纪咸张,成在一匱,此其所以保佑圣 汉 ,安靖元元之效也。” 宋 苏辙 《代滕达道龙图苏州谢上表》之二:“臣早事三朝,误知先帝,初睹变更之议,每陈安靖之谋。” 清 魏源 《军储篇》二:“ 张天骏 藉安靖之名,为卸责自全之地,其交部议处。”(2).安定平静。 宋 苏轼 《与杨济甫》之一:“惟闻坟墓安靖,非 济甫 风义之篤,何以得此?” 明 李东阳 《求退录·陈情恳乞辞免恩荫疏》:“若 燕 、 齐 、 河 、 洛 之安靖以为臣等之功,则 川 、 陕 、 湖 、 贵 之纵横,復是谁歟之过?” 清 孙枝蔚 《贞女诗》:“昔当 关中 乱,州邑失安靖。”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第六节:“ 永福 回 台南 佈置海防,又推行联庄法,检举匪类,地方逐渐安靖。”

安近(ān jìn):安适和亲密。《汉书·霍光传》:“ 宣帝 始立,謁见 高庙 ,大将军 光 从驂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 张安世 ,代 光 驂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

安矜(ān jīn):安详稳重。《吕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

安节(ān jié):谓遵守一定的节度,不作非分之想。语本《易·节》:“安节,亨。《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王弼 注:“得位而顺,不改其节,而能亨者也。” 宋 宋祁 《赐陕西西路沿边经略招讨都部署司敕》:“但当循经费之式,去自润之私,取仰於官,均惠於众,由兹底绩,夫何间然!安节坦怀,毋或疑惮。”

安疆(ān jiāng):安定边疆。《左传·成公十八年》:“ 韩献子 为政,曰:‘欲求得人,必先勤之,成霸安疆,自 宋 始矣。’”《国语·晋语四》:“继 文 之业,定 武 之功,启土安疆,於此乎在矣。”

安彊:安定强盛。《荀子·强国》:“道德之威,成乎安彊。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也。”

安健(ān jiàn):平安健康。 叶圣陶 《未厌集·苦辛》:“我便问:‘近来身体还安健吧?’”

安检(ān jiǎn):◎ 安检 ān-jiǎn[safety inspection] 安全检查市政府即日起展开游艺娱乐场所安检工作

安驾(ān jià):犹驻跸。《隋书·艺术传·庾质》:“陛下若行,虑损军威。臣犹愿安驾住此,命驍将勇士指授规模,倍道兼行,出其不意。”

安家(ān jiā):◎ 安家 ānjiā(1) [settle down]∶在某处落户(2) [get married;set up a home]∶结婚而成立家庭

安佳(ān jiā):安好。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庐陵 士友 藏 朱文公 一小简真跡云:‘便中承书,知此日侍奉安佳,吾子读书,比復如何?’”

安济(ān jì):(1).安抚救济。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宋固杀人报》:“时 大观 四年,朝廷方行安济法,若有病者,则里正当任责。”(2).完全渡过。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龙神需舍利经文》:“指顾之间风涛恬息,即安行,晚与前舟相及,往还皆获安济焉。”

安辑(ān jí):(1).犹安抚。《汉书·西域传序》:“都护督察 乌孙 、 康居 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 唐 李德裕 《遣王会等安抚回鹘制》:“专往慰问,仍賑米粟二万石,俾其安辑离散,渐就漠南,再復旧疆。” 金 王若虚 《千户侯父墓铭》:“当 贞祐 兵火之餘,城邑几废,遗黎无依,侯以完復安辑之功,为众所推,由本县尉至为州刺史。”《儒林外史》第八回:“务在安辑,与民休息。” 沉从文 《边城》三:“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2).安定;使安定。《汉书·王莽传上》:“居摄之义,所以统立天功,兴崇帝道,成就法度,安辑海内也。” 宋 曾巩 《救灾议》:“疆内安辑,里无嚣声。”《明史·凌云翼传》:“ 成化 中 韩雍 经略西山颇安辑,惟东山 瑶 阻深箐剽掠,有司岁发卒戍守。”

安集(ān jí):安定辑睦。《史记·曹相国世家》:“天下初定, 悼惠王 富於春秋, 参 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 宋 叶适 《舒彦升墓志铭》:“余偶为 蘄州 ,被使一路,奉上指尽力安集,岁餘方少定。” 张志哲 罗义俊 《论光武中兴之业》:“安集人心,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的重要意义, 刘秀 君臣早就有所认识。”

安戢(ān jí):(1).安定;平静。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二:“是日,并斩杀伤部队将者亦二十餘人。然后民情安戢,姦宄不作。”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杨廷和》:“故平贼者,胜之易,格之难。所戒于早,班师者必有一番安戢镇抚作用,非仅仅仗兵威以胁之已也。”(2).安抚。 清 蒋士铨 《临川梦·双噬》:“ 李将军 、 牛将军 、 麻将军 ,三位入城,安戢百姓,慰劳 庆王 ,办理一切善后事宜。”

安吉(ān jí):(1).语本《诗·唐风·无衣》:“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后以“安吉”称美命服。 宋 苏轼 《谢赐对衣金带马表》之二:“时遣拾遗补过之臣,出为承流宣化之任,子衣安吉,不待请而得之。”(2).平安吉祥。 汉 焦赣 《易林·观之鼎》:“天所顾祐,祸灾不至,安吉不惧。”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朱书禹字渡江河》:“渡江河者,朱书‘禹’字佩之,免风涛,保安吉。” 金 元好问 《贾漕东城中隐堂》诗:“安吉总输中隐士,典刑真见老成人。”《再生缘》第六四回:“锦衣玉食身安吉。”

安缉(ān jī):安辑,安抚。《陈书·沉恪传》:“州罹兵荒,所在残毁, 恪 绥怀安缉,被以恩惠, 表赖之。” 唐 陈子昂 《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首尾郊郭者,凡七千餘家,熙乎若鸿雁之得春也。既至矣,则劳来之;即止矣,则安缉之。”

安迹(ān jì):安足,立足。《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松 观 荆州 :‘东有 孙权 ,常怀虎踞;北有 曹操 ,每欲鲸吞。亦非可久恋之地也。’ 玄德 曰:‘故知如此,但未有安迹之所。’”

安缓(ān huǎn):缓慢。《晋书·宣帝纪》:“昔攻 上庸 ,八部并进,昼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坚城,斩 孟达 。今者远来更安缓,愚窃惑焉。”

安怀(ān huái):见“ 安老怀少 ”。

安胡(ān hú):菰米。《文选·枚乘<七发>》:“ 楚 苗 之食,安胡之饭,摶之不解,一啜而散。” 李善 注:“一曰:安胡,彫胡也。” 吕向 注:“用彫胡草实以为饭。”参见“ 彫胡 ”。

安候(ān hòu):请安问候。《天雨花》第四回:“併同小姐与公子,上前安候老夫人。”《天雨花》第七回:“却好 桓夫人 也到,尽皆安候老夫人。”

安和(ān hé):(1).安定和平;安定和睦。《晏子春秋·问上三》:“未免乎危乱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乱也。”《韩诗外传》卷五:“百姓皆怀安和之心,而乐戴其上。”《北齐书·魏收传》:“自 魏 、 梁 和好,书下纸每云:‘想彼境内寧静,此率土安和。’” 唐 元结 《夏侯岳州表》:“公能清正宽恕,静以理之,故其人安和而服説,为当时法则。”《元典章·礼部六·五世同居旌表其门》:“今后五世同居安和者旌表其门。”(2).安详平和。《汉书·杜延年传》:“ 延年 为人安和,备於诸事,久典朝政,上任信之,出即奉驾,入给事中,居九卿位十餘年。”《南史·王僧辩传》:“母姓 魏氏 ,性甚安和,善於绥接,家门内外莫不怀之。” 清 包世臣 《再与杨季子书》:“ 介甫 词完气健,饶有远势; 子固 茂密安和,而雄强不足。”(3).平安,安好。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孟夏渐热,惟道体安和。”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之十:“今日 钱主簿 来领书,知尊候安和。”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八:“思虑清静,步履轻健,寝寐安和。”(4).犹晴和,温和。《云笈七籤》卷二六:“天气安和,芝草常生。”

安好(ān hǎo):◎ 安好 ānhǎo[be safe and sound in good condition;well] 身心健全,平平安安全家安好,请勿挂念

安国(ān guó):(1).使国家安定。《孙子·火攻》:“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张预 注:“君常慎于用兵,则可以安国。”《史记·汲郑列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襃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 隋 王通 《文中子·周公》:“其应天顺命安国济民乎!是以 武王 不敢逆天命背人而事 紂 , 齐桓 不敢逆天命背人而黜 周 。”(2).安定的国家。《吕氏春秋·大谕》:“故曰: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3).古国名。故地在今 苏联 乌兹别克共和国 布哈拉 一带。为 昭武 诸国之一。(4).参阅《旧唐书·音乐志二》。(5).复姓。 汉 有 安国少季 。见《史记·南越列传》。

安固(ān gù):(1).安定巩固。《荀子·强国》:“自四五万而往者,强胜,非众之力也,隆在信矣;自数百里而往者,安固,非大之力也,隆在修政矣。”《后汉书·皇甫规传》:“夫德不称禄,犹凿墉之趾,以益其高。岂量力审功安固之道哉?”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惟先王光有天下,必正我邦本,以立人极,建储贰以宗祧;所以启大猷,安固洪业,斯前代之令典也。”(2).犹平安。 宋 范仲淹 《与蔡钦圣殿丞书》:“近辱手笔,承动止安固。”

安谷(ān gǔ):(1).谓病中仍能进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以不中期死者,师言曰:‘病者安穀即过期,不安穀则不及期。’其人嗜黍,黍主肺,故过期。” 唐 刘禹锡 《鉴药》:“今夫藏鲜能安穀,府鲜能母气,徒为美疹之囊橐尔。” 明 王志坚 《表异录·人事五》:“病而能食曰安穀。”(2).谓安逸地生活。 唐 孙樵 《刻武侯碑阴》:“夫以 武侯 之贤,寧靡筹其不可也?盖激 备 隆中 天下託,不欲曲肱安穀,终儿女子手,将驱驰死 备 志耶。”

安弓(ān gōng):力量柔缓的弓。《周礼·考工记·弓人》:“骨直以立,忿执以奔,若是者为之安弓,安弓为之危矢。” 孙诒让 正义引 江永 曰:“下文言弓安矢安而莫能速中且不深,是弓弱也……当是剽疾者为危,柔缓者为安。”

安根(ān gēn):(1).指植物扎根。 南朝 齐 谢朓 《咏兔丝》诗:“烂熳已万条,绵復一色。安根不可知,縈心终不测。”(2).喻事先做手脚。《西游记》第五八回:“ 行者 就要先行。 沙僧 扯住道:‘大哥不必这等藏头露尾,先去安根。待小弟与你一同走。’”《红楼梦》第六八回:“是夜, 王信 到察院私宅,安了根子。那察院深知原委,收了贜银。”

安歌(ān gē):神态安详地歌唱。《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王夫之 通释:“安歌,声出自然。” 南朝 梁 任昉 《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寧知安歌日,非君撤瑟晨。” 唐 羊士谔 《乾元初赋诗十四韵刻于石壁》:“横吹多凄调,安歌送好音。”

安干(ān gàn):即馓子。一种油炸面食。 晋 束晳 《饼赋》:“若夫安乾粔籹之伦,豚耳狗舌之属,剑带案盛,餢飳髓烛,或名出于里巷,或法出乎殊俗。”《纬略》卷四引 晋 卢谌 《祭法》:“四时祠用安乾。”参见“ 餲 ”、“ 寒具 ”。

安覆(ān fù):告诉。《水浒传》第七四回:“教师两年在庙上不曾有对手,今年是第三番了,教师有甚言语,安覆天下众香官?”

安富(ān fù):(1).使富者安定。《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郑玄 注:“安富,平其繇役不专取。” 贾公彦 疏:“言繇役均平,又不专取,则富者安,故云安富。”(2).安定富足。 唐 韩偓 《迷楼记》:“今天下安富无外事,此吾得以遂其乐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史书说 开元 末年, 西京 、 东都 米价一石不到二百钱,布帛价也很低廉,海内安富,行人走万里远路,用不着带武器。”

安复(ān fù):(1).恢复安定。《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招集遗民,安復社稷。”(2).康复。 宋 苏轼 《答苏伯固书》:“昨在途中,风闻公下痢,想安復矣。”

安阜(ān fù):安定富足。 宋 沉遘 《上两府二书》:“幸东南偏方,安阜无事。”《元典章·圣政一·饬官吏》:“有抚字尽心,百姓安阜,钞法流通,政事卓异者,不次旌擢。”《封神演义》第二二回:“但愿八方寧息兵燹,万民安阜乐业。”《清史稿·圣祖纪二》:“朕抚驭区宇,惟以爱养苍生,俾臻安阜为念。”

安咐(ān fù):吩咐。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二章:“‘就照我说的那么办’,区长最后安咐。”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七章:“ 冯兆喜 已经给 老陈 安咐好合作社的事。”

安抚(ān fǔ):[释义](动)安顿抚慰。 [构成]并列式:安+抚 [例句]安抚百姓。(作谓语)得到安抚。(作宾语)

安福(ān fú):平安幸福。 汉 焦赣 《易林·讼之观》:“钦明之德,坐前玉食,必保嘉美,长受安福。”

安服(ān fú):(1).习惯而自然地实行。《汉书·谷永传》:“起居有常,循礼而动,躬亲政事,致行无倦,安服若性。” 颜师古 注:“安心而服行之,如天性自然也。”(2).安定顺服。 晋 荀勗 《为晋文王与孙皓书》:“是故大必字小,小必事大,然后上下安服,群生获所。” 邓慕韩 《丁未黄冈举义记》:“在旧都司署成立军政府,布告安民,市廛不惊,四民安服。”

安伏(ān fú):犹言安慰,抚慰。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一折:“ 陈虎 那廝恰纔我説了他几句,那廝有些怪我,我着几句言语安伏他咱。”《红楼梦》第六十回:“你跟了你妈去,到 寳姑娘 房里,把 鶯儿 安伏安伏,也不可白得罪了他。”

安否(ān fǒu):谓安抑或不安,吉还是凶。《礼记·文王世子》:“ 文王 之为世子,朝於王 季 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於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使君何罪,某奉命来候安否耳。”《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白氏 ﹞想起丈夫经由彼处,必多惊恐。别后杳无书信,知道安否如何?”

安分(ān fèn):[释义](形)规矩老实,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守本分。 [构成]动宾式:安|分 [例句]不安分。(作谓语)安分的人。(作定语)

安放(ān fàng):[释义](动)指安排在一定的地方,是具体的动作。 [构成]并列式:安+放 [例句]安放仪器。(作谓语)[同义]放置、安置

安顿(ān dùn):[释义](1) (动)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排妥当。安顿老小。(作谓语)生活安顿。(作谓语) (2) (形)安稳。吃口安顿饭。(作定语)生活过得安顿。(作补语) [构成]并列式:安+顿

安度(ān dù):[释义](1) (动)安全度过。安度危险期。(作谓语)  (2) (动)平静地度过。安度晚年。(作谓语)  [构成]偏正式:安〔度

猜你喜欢

汉字组词专题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