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尔吧

拗组词,拗字组词带拼音及词语解释

分类: 汉字组词  时间: 2022-12-20 00:26:40  作者: 优尔吧 

拗组词,今天幼儿园网小编丽丽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汉字《拗》的组词列表,望下面整理的拗字组词资料及词语解释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拗字简介
字母:a,拼音:ao,带声调拼音:ào,ǎo,niù,注音:ㄠˋ,ㄠˇ,ㄋㄧㄡˋ,部首:扌,部首比划:3,比划:8,繁体字:拗,字体结构:左右结构,字法:形声,笔画顺序:横竖横折折捺折撇,五笔86编码:RXLN,五笔98编码:RXET,Unicode:U+62D7,汉字编号:0995,

基本解释

ǎo   ㄠˇ ◎ 弯曲使断,折:竹竿拗断了。● niù   ㄋㄧㄡˋ ◎ 固执,不驯顺:执拗。拗不过他。

拗组词

拗阻(niù zǔ):反对阻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萧七》:“女曰:‘此处不可为家。审知汝家姊姊甚平善,或不拗阻,归除一舍,行将自至耳。’”

拗字(niù zì):律诗中不合常格的字。亦指诗文中生硬的字眼。 宋 范晞文 《对床夜话》卷二:“五言律诗固然要妥贴,然妥贴太过,必流於衰。苟时於第三字中下一拗字,则妥贴中隐然有峻直之风。” 林纾 《书<黄生札记>后》:“用顿笔,则断不流利,故有拗字、蹇字、涩字之诀。”

拗拙(niù zhuō):(1).形容文章古拙拗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柳仲涂集》:“ 宋 柳开 仲涂 《河东文集》十五卷,附行状一卷……其文多拗拙, 石守道 极推尊之。”(2).愚顽不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田七郎》:“盖牀下三人……一 李应 ,最拗拙,每因细事公子裂眼争。”

拗转(niù zhuǎn):扭转。《朱子全书》卷二三:“所谓强恕,盖是他心里不能推己及人,便须强勉行恕,拗转这道理。”《再生缘》第十回:“执性 芝田 难拗转,他必要奏章到后进房门。” 瞿秋白 《<乱弹>代序》:“昆曲的唱工是要拗转了嗓子,分辨声母介母韵母,咬准平上去入,甚至于阴上阳上阴去阳去。”

拗执(niù zhí):固执倔强。 明 吾邱瑞 《运甓记·弃官就辟》:“我辞亲薄禄到冈城,只为郡侯拗执把归鞭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媪以女性拗执,但得允从,即甚懽喜,遂诺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文忌平衍,而公天性拗执,故琢句选词,迥不犹人。”

拗折(ǎo shé):(1).断折。 唐 顾况 《露青竹杖歌》:“稚子觅衣挑仰穴,家童拾薪几拗折。” 宋 陆游 《送照光老赴径山》诗:“ 大觉 住 育王 ,拗折拄杖强到底。” 元 曾瑞 《留鞋记》第四折:“谢恩官肯见怜,休拗折并头莲,莫掐杀双飞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 景州 一宦家子,好取猫犬之类,拗折其足。捩之向后,观其孑孓跳号以为戏。”(2).弯曲。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附录三一:“ 王子敬 作一笔草书,世称‘墨妙’。然一帖之中,语贯,而字形嚮背各殊,必於一笔,未免有拗折牵连之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然后唤肩舆,入 南山 十餘里。山径拗折絶险,不復可乘。” 何垠 注:“拗折,谓山径盘曲也。” 李国楠 《鹁鸪》:“世界上竟有这种房屋,用池塘的芦苇梢头拗折成小窝,这种窝儿随着水波起伏而浮动。”拗口不顺。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七十:“即因 王介甫 之文拗折类其为人,所以奇峭动目。”

拗语(niù yǔ):拗句。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见作诗者好作拗语以为古,好填浮词以为富。”参见“ 拗句 ”。

拗性(niù xìng):性情固执。 欧阳山 《高干大》第八章:“好像一个六七岁的娃娃那么拗性。”

拗项(niù xiàng):《太平广记》卷一六五引 唐 卢言 《卢氏杂说·郑馀庆》:“ 郑餘庆 ,清俭有重德。一日,忽召亲朋官数人会食……﹝餘庆﹞呼左右曰:‘处分厨家,烂蒸去毛,莫拗折项。’诸人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逡巡,舁臺盘出,酱醋亦极香新,良久就餐,每人前下粟米饭一椀,蒸胡芦一枚。”后因以“拗项”为芦或鹅鸭的戏称。亦用以指膳食清俭。 宋 陆游 《对食戏作》诗之二:“白盐赤米了朝餔,拗项何妨煮瓠壶。” 清 金人瑞 《斫山喜食鹅戏为绝句嘲之》:“烂蒸拗项如壶喫,千本《黄庭》在腹中。”扭转颈项。参见“ 拗项桥 ”。

拗体(niù tǐ):见“ 拗体诗 ”。

拗声(niù shēng):拗口的语音;不顺耳的声调。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我的种痘》:“凡讲这种难懂的话的,我们这里除了官老爷之外,只有开当铺和卖茶叶的 安徽 人,做竹匠的 东阳 人,和变戏法的 江 北佬。官所讲者曰‘官话’,此外皆谓之‘拗声’。” 茅盾 《子夜》八:“‘就是啦。不会错的!’ 眉卿 不耐烦似的用拗声回答。”

拗涩(niù sè):生硬难读。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北魏 繆袭 仿其体,作《尤射经》,拗涩不可句读,殊觉谓。”

拗却(niù què):拒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桂庵》:“但顽女颇恃爱,好门户輒便拗却,不得不与商榷,免他日怨婚也。”

拗取(niù qǔ):折取。 邵瑞彭 《留别上海》诗之一:“拗取 春申 柳一枝,江天如墨髩如丝。”

拗峭(niù qiào):谓不同于常调而峭劲有力。 明 杨慎 《升庵诗话·杜牧之》:“ 宋 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於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信然。”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牧诗》:“ 杜牧之 作诗,恐流於平弱,故措词必拗峭,立意必奇闢,多作翻案语,无一平正者。”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黄山谷诗》:“ 山谷 则专以拗峭避俗,不肯作一寻常语,而无从容游泳之趣。”

拗强(niù qiáng):拗口,不流利。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三:“那些上不上口的拗强的话语固然不行,便是日常挂在嘴边的普通话语也不配入诗。”固执倔强。《朱子全书》卷二一:“或云看得 匡章 想是箇拗强底人,观其意属於 陈仲子 ,则可见其为人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王荆公 诗无一句自在,故其为人拗强乖张。”

拗怒(niù nù):愤怒不平。《旧唐书·郑畋传》:“殊不知五侯拗怒,期分 项羽 之尸;四塚既成,待葬 蚩尤 之骨。” 清 袁枚 《续新齐谐·阴氏妹》:“家人奔救,女力甚猛,五六人持之,方得脱挟。归问其故,犹拗怒咆哮。” 清 龚自珍 《送徐铁孙序》:“则如 之表,海之滸,磅礴浩汹,以受天下之瑰丽,而洩天下之拗怒也。”抑制怒气。《文选·班固<西都赋>》:“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李善 注:“拗,犹抑也。於六切。”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一奴从东廊出,仪貌和悦,怡怡然;一奴从西廊出,愤气勃然,拗怒而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巧娘》:“ 三娘 见母与 巧娘 相抵,意不自安,以一身调停两间,始各拗怒为喜。”

拗律(niù lǜ):拗体的律诗。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二二:“拗律不可轻作,此是成功夫。初学时须律协声稳,不惟五律为然也。” 朱东润 《杜甫叙论》:“其次我们讨论拗律,这也是 杜甫 的一种创造。”参见“ 拗体诗 ”。

拗拢(niù lǒng):酒筹的异名。饮酒时用以计数。《庶物异名疏·器用上·拗拢》引《均藻》:“拗拢,《三苍》云:‘筹也,酒律也。’案酒律即今酒籤。”

拗捩(niù liè):亦作“ 拗戾 ”。生硬拗口;不顺。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然近时学其(指 黄山谷 )诗者,或未得其妙处,每有所作,必使声韵拗捩,词语艰涩,曰‘江西格’也。” 清 黄宗羲 《黄季真墓志铭》:“平生诗文,令子编辑,鬱气所成,拗捩艰涩,錮之铁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舌短而拗戾,语言不復便捷。”亦作“ 拗戾 ”。1.歪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一日,洞中笔砚移动,满壁皆摹仿此十四字,拗捩欹斜,不成点画。”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萧伯纳并非西洋唐伯虎》:“而事实上,各人自己做了凹凸镜,把 萧 的影子,按照各人的模型,拗捩得像一副脸谱似的:村的俏的样样俱备。”(2).扭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蹴踏头项,拗捩蹄肘。”

拗戾(niù lì):(1).见“ 拗捩 ”。(2).违反。 清 谭嗣同 《仁学》十八:“独何以居今之世,犹有守旧之鄙生,齗齗然曰不当变法,何哉?是将挟其薾敝惰怯之私……而一獮百产万灵之芸芸,不恤亡学亡政亡教,以拗戾乎不生不灭者也。” 黄庸 《最近之北京》二:“然因手段之异,遂欲责全国党人表明态度声讨南方,此其言可谓拗戾常人之心理者也。”

拗口(ào kǒu):[释](形)说起来别扭,不顺口。 [构成]动宾式:拗|口 [例句]这段绕口令很拗口。(作谓语)

拗抗(niù kàng):违反,不服从。 水运宪 《祸起萧墙》:“ 小罗 委实不愿意去,又不敢拗抗 戚副部长 的指示。”

拗开(niù kāi):把东西用两手掰开。 鲁迅 《呐喊·药》:“ 小栓 撮起这黑东西……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拗句(niù jù):(1).格律诗中不合常规平仄格律的句子叫拗句。出现拗句,一般应取补救的办法,即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上改变其他字的平仄安排。如“红颜弃轩冕”,第三字按格律应平声而用了仄声,就把第四字应仄而改用平。又如“雨中草色緑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上句第五字该平而用了仄,就把下句第五字该仄改为平。拗句经过拗救,就算合律。否则,会出现犯孤平、失黏等毛病。做格律诗旧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这只是一般的说法。因为在五言格律诗中的第三字和七言格律诗中的第五字的平仄,有的是不能轻更动的。(2).见“ 拗句格 ”。

拗救(niù jiù):格律诗中出现拗句,采取一定的方式补救,称为“拗救”。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参见“ 拗句 ”。

拗劲(niù jìn):固执倔强的劲头。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三:“无论 亦陀 是怎样的虚情假意,她总不肯放弃了他;无论别人怎样说 亦陀 的坏话,她还是照旧的信任他。她这点拗劲儿恐怕也就是多少男女英雄失败了的原因。” 傅泽 《小姐妹们》:“别看副班长很少说话,他有股拗劲,么事,他思想没通,你就别想叫他干!”

拗花(niù huā):折花。 唐 李贺 《酬答》诗之二:“试问酒旗歌板地,今朝谁是拗花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拗花》:“南方或谓折花曰拗花。”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然犹幸佳期迢递,无妨造室晤言,挹彼清芬,不必定作拗花人也。”《刘半农诗选》附录《江阴民歌》第五歌:“隔河望见野花红,想要拗花路勿通。”

拗格(niù gé):生硬不顺口。 刘师培 《文说·和声》:“特语末韵词,有谱可凭;句内声病,涉笔易犯。故往往閲之斐然,而诵之拗格。”

拗断(ǎo duàn):亦作“抝断”。折断。 明 陈与郊 《义犬》第一出:“浪道是名千载,不知这酒一盃。翰林院拗断 南狐 笔,傀儡塲搬演何朝戯,哄的人盖棺犹自波波地。”锡剧《红色的种子》第六场:“一根筷子容易变,一把筷子拗断难。”

拗调(niù diào):即拗体诗。

拗别(niù bié):亦作“拗别”。闹别扭;不顺从。《初拍案惊奇》卷十七:“亲生的,正在乎知疼着热,纔是儿子。却如此拗彆搅炒,何如没有他乾浄。”《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只是是这疯子手里的状,不先停当得他,万一拗彆起来,依着理断个平分,可不去了我一半家事?”《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都亏了对门 禹明吾 凡事过来照管,幸得 晁源 还不十分合他拗别。”《醒世姻缘传》第六一回:“如何偏是我的妻房,我又不敢拗别触了他的性子,胡做犯了他的条教。”见“ 拗彆 ”。

鳖拗(biē niù):亦作“鱉拗”。犹别扭。意见不相投。鳖,用同“ 彆 ”。《水浒传》第十四回:“倘或路上与小人鱉拗起来, 杨志 如何敢和他争执得?”

憋拗(biē niù):固执;执拗。

别拗(bié niù):别扭,违拗。《水浒传》第十六回:“你三人和他做伴去,一路上早起,晚行,住歇,都要听他言语,不可和他彆拗。”

村拗(cūn niù):粗鄙违拗。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巳生日》词:“不须更问旁人,劝君自拂青铜照。幅巾短褐,有些野逸,有些村拗。” 元 王晔 《水仙子·答》曲:“是谁俊俏谁村拗,俺老人家不性索。”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二折:“是你女儿的姻缘配匹,也不拣是何处的,只怕留了箇村拗愚浊之人,便是我一世前程也。”

打拗(dǎ niù):反对,不顺从。《花城》1981年第5期:“大凡一切行动,都是听从老婆的主意,好歹少与老婆打拗过。”

警拗(jǐng niù):警策拗峭。《与友人论五言古诗书》:“ 曹氏 诸作,亦能警拗独造,但偏于游宴之作。”

僻拗(pì niù):偏僻,不顺便。《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那条街上俱是营里军家,不好此事,路又僻拗,一向没人走动。”

偏拗(piān niù):谓固执,不顺从。 明 唐顺之 《阅视军情首疏》:“各该文武职官,敢有偏拗怠玩,阻挠军务,不行一心平贼者,尔即指名具实,参奏治罪。”

曲拗(qǔ niù):犹违拗。《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这事是他理直,不好曲拗得。”

撒拗(sā niù):耍脾气,不听话。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二折:“你从小里也该把这孩儿教,怎生由他恁撒拗,道不的家富小儿娇。”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二折:“我着你做神仙倒撒拗,空着我驾一片祥云下 蓬岛 。”

深拗(shēn niù):隐晦曲折。 魏兰 《<浙案纪略>原序》:“此事嚆矢於 浙 ,发现於 皖 ,牵连及於 鄂 赣 诸省,而其案情之归结仍在於 浙 。其间实有深拗不可思议之一理由,固非他人所可得而知之也。”

违拗(wéi ào):◎ 违拗 wéi’ào[disobey;defy] 违反;有意不依从长辈、上级的主意违拗老人心意

折拗(shé niù):犹中断。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卢双月》:“闻有数家好姻缘,均经折拗。”

直拗(zhí niù):亦作“ 直抝 ”。固执、倔强。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三折:“我女儿性子直拗,累曾劝他留人接客,他不肯听。” 李健吾 《末一个女人》:“没有法子捉住她,滑得和鱼一样;不过她直拗起来,比老牛还难使唤。”亦作“ 直抝 ”。曲直。谓声调起伏有波折。 明 王衡 《轮袍》第三折:“动指儿没些下落,取调儿没些直抝。”

执拗(zhí niù):◎ 执拗 zhíniù[obstinate;pig headed;willful] 坚持己见,固执任性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脾气执拗

阻拗(zǔ niù):阻挡违拗。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 筠 已疑之,不许往。太太独以为可。 筠 不能阻拗,惟嘱早还。”

拗项桥(niù xiàng qiáo):唐 时尚书省东南的小桥。久未升迁的官,常在此转头以望南宫,羡慕高官,故名。 唐 赵璘 《因话录·徵》:“尚书省东南隅通衢有小桥,相承目为拗项桥。言侍御史及殿中诸郎久次者,至此必拗项而望南宫也。”

拗相公(niù xiàng gōng):对 宋 代力主变法的 王安石 的诬称。《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因他性子执拗,主意一定,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 拗相公 。”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又如《警世通言》有《拗相公》一篇,述 王安石 罢相归 金陵 事,极快人意,乃因 卢多逊 謫 岭 南事而稍附益之耳。”

拗体诗(niù tǐ shī):亦省称“ 拗体 ”。格律诗的一种变体。指诗人刻意求奇,特地变更诗格用拗句写成的诗。这类诗的特点是生涩瘦硬、崛奇古拙、富于气势。 明 胡应麟 《诗薮·宋》:“ 鲁直 ‘黄流不解浣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蜂房各自开户牖,蚁穴或梦封侯王’,自以平生得意,遍读 老杜 拗体,未尝有此等语。” 清 王士禛 《分甘馀话》卷三:“ 唐 人拗体诗有二种,其一苍莽歷落中自成音节,如 老杜 ‘城径仄旌斾愁,独立縹緲之飞楼’诸篇是也;其一单句拗第几字,则偶句亦拗第几字,抑扬抗坠,读之如一片宫商,如 许浑 之‘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赵嘏 之‘ 湘 潭 云尽暮山出, 巴 蜀 雪消春水来’,是也。” 清 王轩 《<声调谱>序》:“ 韩孟 崛起,力仿 李 杜 拗体,以矫当代圆熟之弊。”参见“ 拗句 ”。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拗体七律》。

拗木枕(niù mù zhěn):犹强项。比喻性格倔强而不肯低头。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又曰:‘不为此拗木枕错失,不合更在坐矣。’……拗木枕者,俗谈强项也。”

拗口令(ào kǒu lìng):◎ 拗口令 àokǒulìng[tongue twister] 绕口令。由于有成串的类似的变化微小的音(主要是辅音)而难以发好音的词、短语或句子

拗口风(ào kǒu fēng):受气吃亏而不能置辩。 茅盾 《子夜》十:“这是公私两便的事!就可惜我近来手头也兜不转,刚刚又吃了 费小胡子 一口拗口风--那真是混蛋!”

拗句格(niù jù gé):指格律诗中间两联中有不依常格的诗。 宋 王楙 《野客丛书·拗句格》:“《禁臠》云:‘ 鲁直 有换字对句法,如曰“只今满座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前此未有此体,自 鲁直 变之。’《苕溪渔隐》曰:‘此体出 老杜 ,如“宠光蕙叶与多碧,点缀桃花舒小红”者是也。今俗语谓之拗句格。’僕谓此体非出 老杜 ,与 杜 同时如 王摩詰 亦多是句,如云‘雨中草色緑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曰‘劝君更尽一桮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疑亦久矣。 张説 诗曰:‘山接夏空险,臺留春日迟’,此亦拗句格也。” 宋 可 《藏海诗话》:“ 苏州 常熟县 破头山 有 唐 常建 诗刻,乃是‘一径遇幽处’。盖 唐 人作拗句。上句既拗,下句亦拗,所以对‘禪房花木深’。”参见“ 拗体诗 ”。

拗不过(niù bu guò):[释义](动)无法改变(别人的坚决的意见)。 [构成]动补式:拗〈不过 [例句]拗不过他。(作谓语)

三不拗六

四不拗六

猜你喜欢

汉字组词专题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