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尔吧

冤组词,冤字组词带拼音及词语解释

分类: 汉字组词  时间: 2020-06-14 03:14:45  作者: 优尔吧 

冤组词,今天幼儿园网小编小雪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汉字《冤》的组词列表,望下面整理的冤字组词资料及词语解释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冤字简介
字母:y,拼音:yuan,带声调拼音:yuān,注音:ㄩㄢ,部首:冖,部首比划:2,比划:10,繁体字:冤,字体结构:上下结构,字法:会意,笔画顺序:捺折撇折竖折横撇折捺,五笔86编码:PQKY,五笔98编码:PQKY,Unicode:U+51A4,汉字编号:2124,

基本解释

yuān   ㄩㄢˉ ◎ 屈枉,故受到指责或处分:冤枉。冤屈。冤案。冤狱。冤愤。伸冤。鸣冤叫屈。 ◎ 仇恨:冤头。冤家。冤孽。 ◎ 欺骗:不许冤人。 ◎ 吃亏,上当:冤大头。花冤钱。

英文翻译

bad luck   enmity   injustice   wrong

冤组词

抱冤(bào yuān): 感到冤枉。

报冤(bào yuān):报复冤仇。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四折:“只是你不死,我你报寃便好。”如:有仇报仇;有冤报冤。

被冤(bèi yuān):遭受冤屈。 汉 王充 《论衡·变动》:“《甫刑》曰:‘庶僇旁告无辜於天帝。’此言 蚩尤 之民被冤,旁告无罪於上天也。” 汉 王充 《论衡·死伪》:“如谓命未当死而人杀之,未当死而死者多;如谓无罪人冤之,被冤者亦非一。”

偿冤(cháng yuān):报怨。 唐 韩愈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诗:“鸟有偿寃者,终年抱寸诚。”

称冤(chēng yuān):诉说冤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二》:“ 王少林 之为 郿县 也,路逕此亭,亭长曰:‘亭凶杀人。’ 少林 曰:‘仁胜凶邪,何鬼敢忤。’遂宿,夜中闻女子称寃之声。”

陈冤(chén yuān):申诉冤情。《后汉书·南蛮传·板楯蛮夷》:“陈寃州郡,而牧守不为通理。”

沉冤(chén yuān):[释](名)难以辩白或久未昭雪的冤屈。 [构成]偏正式:沉(冤 [例句]沉冤昭雪。(作主语)

雠冤(chóu yuān):(1).仇人,冤家。 唐 韩愈 《送穷文》:“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讎寃。”(2).报仇雪恨。《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比年清太(泰),皆是 仵 之功,今不讐寃,何名孝子?朕国兵伐 楚 ,正合其时。”

仇冤

烦冤(fán yuān):(1).烦躁愤懑。《楚辞·九章·思美人》:“蹇蹇之烦冤兮,陷滞而不发。” 王逸 注:“忠谋盘紆,气盈胷也。”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烦冤荒陇侧,肝心尽崩抽。” 唐 杜甫 《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权智》:“尝有病瘖者,为人所苦,烦冤无以自言。” 严复 《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我国暨 突厥 、 印度 、 波斯 诸国之妇女,其烦冤紆抑,不待言矣。”(2).屈折盘旋。《文选·宋<风赋>》:“夫庶人之风,塕然起於穷巷之閒,堀堁扬尘,勃鬱烦冤,衝孔袭门。” 李善 注:“勃鬱烦冤,风迴旋之貌。” 汉 邹阳 《几赋》:“高树凌云,蟠紆烦冤。”(3).中医谓中气结。《素问·示从容论》:“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客运太过为病歌》:“飱泄食减腹支满,体重烦冤抑气升。”注:“烦冤者,谓中气抑鬱不伸故也。”

负冤(fù yuān):受冤枉。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卷三:“ 太史公 固陋承疑,使 宰我 负寃千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谢在杭》:“妾负寃久,求公申之。”

喊冤(hǎn yuān):呼叫冤屈。《儒林外史》第十三回:“﹝那人﹞把那血用手一抹,涂成一个血脸,到县前喊冤去了。” 鲁迅 《而集·革命时代的文学》:“所以叫苦鸣不平的文学等于喊冤,压迫者对此觉得放心。”

冤(hán yuān):[释义](动)有冤未申。 [构成]动宾式:含|冤 [例句]他父母含冤而死。(作状语)

呼冤(hū yuān):鸣冤叫屈。 唐 韩愈 《嘲鼾睡》诗之一:“乍如 彭 与 黥 ,呼冤受葅醢。”《宋史·范纯仁传》:“ 环州 种古 执熟 羌 为盗,流南方,过 庆 呼冤, 纯仁 以属吏,非盗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彼(《西厢记》原本)施责备,而此(《西厢记》南本)独包容,已不可解;且令家尸户祝,居然配饗《琵琶》,非特 实甫 呼冤,且使 则诚 号屈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刘晏 无罪被杀,大家都为他呼冤。”

还冤(hái yuān):报冤。

家冤(jiā yuān):家族或家庭的冤仇。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家冤将报,天赐黄鸟之旗;国害宜诛,神奉玄孤之籙。”《旧唐书·王旭传》:“时 宋王 宪 府掾 纪希虬 兄任 剑南 县令,被告有赃私, 旭 使至 蜀 鞫之。其妻美, 旭 威逼之,因奏决杀县令…… 希虬 衔泣见 宪 ,叙以家冤。”

老冤(lǎo yuān):方言。指贫苦老实的农民。捻军歌谣:“越有越会算,八斗要一石;老冤张张嘴,日子主叫你衙门看。”

埋冤(mái yuān):埋怨。 宋 辛弃疾 《南乡子·舟中记梦》词:“只记埋冤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元 张可久 《寨儿令·妓怨》曲:“大姆埋冤,孛老熬煎,只为养家钱。” 明 高明 《琵琶记·南浦嘱别》:“非是我要埋冤,只愁他影隻形单,我出去有谁看管。”

蒙冤(méng yuān):◎ 蒙冤 méngyuān[be wronged] 蒙受冤屈蒙冤而死

鸣冤(míng yuān):◎ 鸣冤 míngyuān[voice grievance] 叫喊冤枉,申诉冤屈击鼓鸣冤

孽冤(niè yuān):(1).犹言冤家。爱极之反语。 明 李日华 《南西厢·殿奇逢》:“行过法堂前,正撞五百年风流孽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王侯家所不敢望,只要个读书种子,便是佳耳。我家小孽寃,翻復遴选,十无一当,不解是何意向。”(2).冤仇。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种夙世之孼寃,煞一时之风景。”一本作“孼寃”。

奇冤(qí yuān):极大的冤枉。 清 李渔 《奈何天·崖略》:“此番破尽传奇格,丑旦联姻真叵测。须知此理极平常,不是奇冤休叫屈。” 周恩来 《千古奇冤》诗:“千古奇冤,江南一 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寝冤(qǐn yuān):犹沉冤。积久未报的冤仇。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女子前诉曰:‘妾夫为 涪 令之官,过宿此亭,为亭长所杀。’ 少林 曰:‘当为理寝寃,勿復害良善也。’”

秦冤(qín yuān):秦始皇 时,无辜之人辄遭冤屈。后因称无辜获罪为“秦冤”。 唐 骆宾王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诗:“自悯 秦 冤痛,谁怜 楚 奏哀?”

侵冤(qīn yuān):侵凌之,使受冤屈。《汉书·韩延寿传》:“﹝ 萧望之 ﹞又自陈:‘前为 延寿 所奏,今復举 延寿 罪,众庶皆以臣怀不正之心,侵冤 延寿 。愿下丞相、中二千石、博士议其罪。’” 宋 王安石 《鞠学士知寿州》:“使良民有以休息,而吏不敢为侵冤,岂非所谓能者哉?”

情冤(qíng yuān):情实与冤枉。犹是非曲直。《楚辞·九章·惜往日》:“情寃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 朱熹 集注:“情寃,情实与寃枉,犹言曲直也。”

沈冤(shěn yuān):亦作“沉冤”。谓难以辩白或久未昭雪的冤屈。 唐 李涉 《与弟渤新罗剑歌》:“ 雷焕 张华 久已无,沉冤知向何人説?” 宋 张商英 《鄂州谢上表》:“虽有沉冤,莫能往愬。”《老残游记》第十八回:“职员沉冤,蒙大人昭雪,所有银子听凭大人发落。” 柳亚子 《吊鉴湖秋女士》诗:“凭君莫把沉冤説,十日 扬州 抵得无?”

伸冤(shēn yuān):[释义](动)申冤。 [构成]动宾式:伸|冤 [例句]冤案已经伸冤。(作谓语)[同音]申冤、深渊

申冤(shēn yuān):[释义](1) (动)洗雪冤屈。也作伸冤。 (2) (动)申诉冤屈;希望得到洗雪。 [构成]动宾式:申|冤 [同音]深渊

声冤(shēng yuān):◎ 声冤 shēngyuān[voice grievances] 诉说自己所受的冤屈;申冤

释冤(shì yuān):谓释放无罪被冤之人。 汉 焦赣 《林·兑之颐》:“啟户开门,巡狩释冤, 夏臺 、 牖里 , 汤 文 悦喜。”

讼冤(sòng yuān):(1).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实耻讼寃,时不我与。” 李善 注作“讼免”。 清 计六奇 《明季北略·熊廷弼传》:“后辅臣 韩爌 为之讼寃,得赐归葬。”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三节:“八四七年,贬 李德裕 为 潮州 司马, 柔立 上书替 李德裕 讼冤。”(2).申辩冤屈。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实耻讼寃,时不我与。” 李善 注作“讼免”。 清 计六奇 《明季北略·熊廷弼传》:“后辅臣 韩爌 为之讼寃,得赐归葬。”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三节:“八四七年,贬 李德裕 为 潮州 司马, 丁柔立 上书替 李德裕 讼冤。”

宿冤(sù yuān):(1).积久的冤屈。《后汉书·陈元传》:“臣 元 愚鄙,尝传师言。得以褐衣召见,俯伏庭下,诵 孔 氏之正道,理 丘明 之宿冤;辞不合经,事不稽古,退就重诛,虽死之日,生之年也。”(2).前世的冤仇。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无隐》:“噫!乃宿冤之动作徵应,委曲如是。” 宋 张师正 《括异志·毛郎中》:“言与邑君有宿冤。”《初拍案惊奇》卷十四:“从来人死魂不散,况復生前有宿冤。”(3).前世的冤家。 宋 周 《癸辛杂识别集·东迁道人》:“夜,梦大士告曰:‘吾何所虑?恐汝不免。盖汝前生曾杀人,今来者正宿冤也。’”

诉冤(sù yuān):◎ 诉冤 sùyuān[vent one's grievances] 向人诉说冤屈

洗冤(xǐ yuān):◎ 洗冤 xǐyuān[right a wrong;to wipe out an injustice] 洗雪冤枉

衔冤(xián yuān):◎ 衔冤 xiányuān[nurse a bitter sense of wrong] 指无辜受罪。即“含冤”

泄冤(xiè yuān):表白或洗雪冤屈。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辨证五·东窗事犯》:“ 岳武穆 戏文《何立闹酆都》,世皆以为假设之事,乃为 武穆 泄寃也。”

雪冤(xuě yuān):◎ 雪冤 xuěyuān[clear sb.of a false charge;redness a wrong] 洗雪冤屈

讯冤(xùn yuān):谓讯明冤案。 明 唐龙 《执法篇》:“詰姦正辟,义之谓也;讯寃平反,仁之谓也。仁以经之,义以纬之,而天下之刑斯平矣。”

业冤(yè yuān):(1).犹言冤家。称似恨而实爱的人。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四折:“休提起俺那业冤。他剔腾了我些好家缘。”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一折:“你个不识忧愁小业冤!唬的我魂魄萧然,言语狂颠。”《全元散曲·醉花阴·思忆》:“记当初相见,见俺那风流的小业冤,两心中便结死生缘。”(2).罪业冤仇。《封神演义》第九九回:“生死轮回,循环无已;业冤相逐,转报无休。”

饮冤(yǐn yuān):含冤。 清 贝青乔 《哀甬东》诗:“耕男饁妇猛一省,髑髏饮寃死犹警。”

幽冤(yōu yuān):(1).深冤。 唐 崔湜 《景龙二年春日赴襄阳途中言志》诗:“天道何期平,幽冤终见明。”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醮词》:“故杀误伤,虑构幽冤之咎。”(2).指蒙受深冤的人。《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五》:“今减常膳十日,以谢幽冤。”

冤状(yuān zhuàng):冤情;冤案。《史记·酷吏列传》:“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者,久繫待问而微见其冤状。” 宋 范仲淹 《权三司盐铁判官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君墓表》:“ 婺 人 薛惟简 ,先有冤状,父徒子黥,君雪除之。”

冤滞(yuān zhì):滞留未申的冤狱。《书·姚兴载记上》:“ 兴 常临 諮议堂 听断疑狱,于时号无冤滞。” 宋 苏轼 《元祐三年六月德音赦文》:“切虑四方狱犴,冤滞尚多。”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沙门护法,人称 胡广 中庸;北府开衙,谁疏 王涯 冤滞?”

冤债(yuān zhài):谓造孽必有报应,犹如欠债。《花月痕》第一回:“三生冤债,虽授首於藁街,一段痴情,早销魂於蓬颗!”

冤谮(yuān zèn):犹冤谗。《汉书·孙宝传》:“自禁门内枢机臣,蒙受冤譖,亏损国家,为谤不小。”

冤狱(yuān yù):◎ 冤狱 yuānyù[verdict; miscarriage of justice] 指受人冤枉、诬告而定的罪

冤尤(yuān yóu):怨恨。 汉 桓宽 《盐铁论·毁学》:“是以终日言,无口过;终身行,无冤尤。” 前蜀 杜光庭 《李绾常侍九曜醮词》:“解其宿咎,和释冤尤。”

冤抑(yuān yì):◎ 冤抑 yuānyì[suffer an iniquitous wrong] 冤屈;冤枉叩恳大人秦镜高悬,拿获凶犯,与小人辨此冤抑,伏乞洞鉴!—《彭公案》

冤业(yuān yè):◎ 冤业 yuānyè[crime;guilt] 佛教用语。可写作“冤孽”,或单言“冤”、单言“业”,等于说“罪过”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冤延(yuān yán):宛延。长曲貌。《汉书·扬雄传上》:“曳红之流离兮,颺翠气之冤延。” 王先谦 补注引 钱大昭 曰:“冤延,与蜿蜒同。”

冤刑(yuān xíng):(1).冤枉受刑的人。《汉书·循吏传·黄霸》:“夫宣明教化,通达幽隐,使狱无冤刑,邑无盗贼,君之职也。”(2).指冤案。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岂十九年之睿断,有八百件之冤刑。”

冤舋(yuān xìn):仇隙。 前蜀 杜光庭 《前嘉州团练使司空王宗玠本命词》:“荡涤罪尤,销除灾厄,和平冤舋,解释殃流。”

冤陷(yuān xiàn):冤枉陷害。《汉书·鲍宣传》:“又有七死……治狱深刻,二死也;冤陷亡辜,三死也。”《宋史·陈俊卿传》:“遂劾 韩仲通 本以狱事附 檜 ,冤陷无辜。”

冤系(yuān xì):无罪被囚。《旧唐书·唐临传》:“﹝ 唐临 ﹞奉使 外 ,按 交州 刺史 李道彦 等申叩冤繫三千餘人。”

冤侮(yuān wǔ):冤枉侮慢。《吕氏春秋·顺民》:“ 文王 处 岐 事 紂 ,冤侮雅逊,朝必时。” 高诱 注:“ 紂 虽冤枉 文王 而侮慢之, 文王 正顺诸侯之礼,不失其时。”一说,“冤侮,谓 文王 自降辱也。”见 陈奇猷 校释引 孙锵鸣 说。

冤诬(yuān wū):◎ 冤诬 yuānwū[frame sb.] 冤害诬告

冤枉(yuān wǎng):◎ 冤枉 yuānwang(1) [wrong;treat unjustly]∶没有事实根据,给人加上恶名你冤枉他了,他的兴趣比那广泛得多(2) [wrongful treatment;injustice]∶无辜的人被诬指为有罪,无过错的人受到指责冤枉好人(3) [not worthwhile]∶不值得;吃亏为一件小事而来回奔波,真冤枉

冤头(yuān tóu):犹仇人。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八:“社会上的反革命因为是老百姓的直接冤头,老百姓恨透了,所以少数人还是要杀。”

冤痛(yuān tòng):(1).谓蒙受冤屈而悲愤沉痛。 汉 王充 《论衡·感虚》:“何其冤痛相似而感动不同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孤魂冤痛,自诉於天耳。”(2).指为他人感到冤屈悲痛。《三国志·魏志·杨俊传》:“ 黄初 三年,车驾至 宛 ,以市不丰乐,发怒收 俊 。尚书僕射 司马宣王 、常侍 王象 、 荀纬 请 俊 ,叩头流血,帝不许。 俊 曰:‘臣知罪矣。’遂自杀。众冤痛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叔夜有道之士》:“余观 嵇中散 被譖就刑,冤痛甚矣。”

冤桶(yuān tǒng):冤大头。《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我晓得我们化了钱,无非做个大冤桶,替人家垫腰!”《文明小史》第五五回:“再説 秦凤梧 本来是个大冤桶,化钱摆阔,么人都不如他。”《负曝闲谈》第九回:“且説京城里有个阔公子,姓 孙 ,排行老六,正是北边人所谓‘冤桶’,南边人所谓‘洋盘’。”

冤诉(yuān sù):因冤屈而上告。《旧唐书·狄仁杰传》:“ 仁杰 , 仪凤 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

冤薮(yuān sǒu):冤枉聚积之处。 明 沉鲸 《双珠记·卖儿繫珠》:“愁城冤藪,坚深与谁剖。”

冤讼(yuān sòng):(1).谓为他人申诉冤枉。《汉书·王莽传上》:“在国三岁,吏上书冤讼 莽 者以百数。” 颜师古 注:“言其合管朝政,不当就国也。”(2).冤屈的案件诉讼。《宋书·袁粲传》:“尚书令可与执法以下,就讯众狱,使冤讼洗遂,困弊昭苏。”

冤死

冤首(yuān shǒu):首冤,最大的冤案。《晋书·解系传》:“后 齐王 冏 起义时,以 裴 解 为冤首。”

冤沈(yuān shěn):见“ 冤沉 ”。

冤伤(yuān shāng):怨恨悲伤。《汉书·刑法志》:“姦吏因缘为市,所欲活则傅生议,所欲陷则予死比,议者咸冤伤之。”

冤塞(yuān sāi):谓冤情不上达。《魏书·任城王澄传》:“或有司爱憎,或执事浊僻,空文致法,以误视听。如此冤塞,弥在可哀。”

冤辱(yuān rǔ):犹屈辱。《后汉书·崔駰传赞》:“ 瑗 不言禄,亦离冤辱。”

冤肉(yuān ròu):屈死的人。 宋 汪藻 《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诗:“地下皆冤肉,人间半劫灰。”

冤屈(yuān qū):◎ 冤屈 yuānqū(1) [injustice]∶冤狱;冤案(2) [wrong;treat unjustly]∶冤枉,无罪被诬为有罪

冤曲(yuān qǔ):弯曲。 章炳麟 《八卦释名》:“案《説文》:‘乾,上出也。’此説草木冤曲而出,无取天义。”

冤囚(yuān qiú):无辜的囚犯。《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太后幸 洛阳 寺,省庶狱,举冤囚。”《三国志·志·陆凯传》:“先帝每察竟解之奏,常留心推按,是以狱无冤囚,死者吞声。” 贺锦斋 《沣沅歌》:“地上鲜血流成渠,狱中冤囚挤破壁。”

冤情(yuān qíng):◎ 冤情 yuānqíng[grievance] 冤枉的情状冤情复杂

冤禽(yuān qín):精卫鸟的别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昔 炎帝 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一名冤禽。”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岂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 清 陈茗香 《悬嶴猿·题词》:“千古英雄尽浪淘,冤禽衔石尚悲号。”

冤亲(yuān qīn):指仇人和亲人。 五代 守澄 《景福寺重修思道和尚塔铭》:“冤亲普摄,凡圣齐收。”

冤谴(yuān qiǎn):因冤孽而遭的罪谴。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如是月餘乃卒,究不知是何冤谴也。”

冤钱

冤愆(yuān qiān):冤仇罪过。《西游记》第九六回:“点一架药师灯,焰焰辉光亮。拜水懺,解冤愆;讽《华严》,除诽谤。”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利己者必损人,种种机械,因是而生,种种冤愆,因是而造。”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

冤牵(yuān qiān):犹冤孽。《海上花列传》第七回:“啥缘分嗄,我説是冤牵!” 沙汀 《还乡记》二:“他就揪着我们几家人整,就象前一辈的冤牵!”

冤气(yuān qì):◎ 冤气 yuānqì[emotions of being wronged] 因受冤枉而产生的冤枉气

冤魄(yuān pò):冤枉而死者的魂魄。 唐 蔡京 《咏子规》诗:“千年冤魄化为禽,永逐悲风叫林。”

冤殍(yuān piǎo):无辜被囚禁而饿死的人。 明 沉鲸 《双珠记·奏议颁赦》:“囹圄多冤殍,诛戮如芟草。”

冤虐(yuān nüè):指冤屈或当事人受到残害的案件。《后汉书·和帝纪》:“百僚师尹勉修厥职,刺史、二千石详刑辟,理冤虐,恤鰥寡,矜孤弱,思惟致灾兴蝗之咎。”

冤孽(yuān niè):◎ 冤孽,冤业 yuānniè,yuānyè(1) [sin]∶佛教语,因造恶业而招致的冤报遭了哪一辈子的冤孽(2) [enemy;rancour]∶仇人;冤仇前生冤孽(3) [predestined relationship]∶因缘

冤鸟(yuān niǎo):即冤禽。 唐 罗隐 《投湖南王大夫启》:“斯亦冤鸟尚思於衔石,愚公犹鋭於移山。”

冤民(yuān mín):受冤屈的人。《汉书·于定国传》:“ 张释之 为廷尉,天下无冤民。” 颜师古 注:“言决罪皆当。”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小大之狱无冤民。”《明史·循吏传·田铎》:“御史行部至 蓬 ,寂无讼者,讶之。已,乃知州无冤民也,太息而去。”

冤戾(yuān lì):犹冤屈。 前蜀 杜光庭 《张道衡常侍还愿醮词》:“获洗罪尤,尽消冤戾。”

冤滥(yuān làn):谓断狱冤枉失实。《后汉书·霍谞传》:“ 諝 与 光 骨肉,义有相隐,言其冤滥,未必可谅。” 宋 陈亮 《廷对策》:“狱,民之大命也,朕所以选任其官者不为不谨,而冤滥之弊或未尽除。” 明 屠隆 《昙花记·礼佛求禳》:“道有妖神向此探,真冤滥。”

冤酷(yuān kù):(1).残酷无道。《韩诗外传》卷五:“ 紂 之为主,戮无辜,劳民力,冤酷之令,加於百姓。”(2).无罪而加刑戮。《三国志·魏志·邓艾传》:“昔 秦 民怜 白起 之无罪, 吴 人伤 子胥 之冤酷,皆为立祠。”(3).指屈打成招的冤案。《南史·梁纪上》:“六月丙子,詔分遣使巡察州部,视人冤酷。”《周书·文帝纪上》:“若得一雪冤酷,万死无恨。”

冤苦(yuān kǔ):◎ 冤苦 yuānkǔ(1) [injustice and misery]∶冤屈和痛苦饱尝冤苦(2) [suffer from injustice]∶使受冤屈和痛苦冤苦了他

冤聚(yuān jù):聚满冤囚。《晏子春秋·谏上二一》:“ 景公 之时,荧惑守于虚…… 公 曰:‘寡人为之若何?’对曰:‘盍去冤聚之狱,使反田矣。’”

冤句(yuān jù):古县名。一作 宛胊 或 宛句 ,故城在今 山东 菏泽市 西南。 金 时因城为 黄河 所冲毁,县废。 唐 乾符 二年(公元875年) 王仙芝 起义军攻克 曹州 ,县人 黄巢 起而响应,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

冤结(yuān jié):(1).冤气郁结。《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汉 刘向 《九叹·惜贤》:“心懭悢以冤结兮,情舛错以曼忧。” 三国 魏 曹植 《出妇赋》:“嗟冤结而无诉,乃愁苦以长穷。”(2).犹冤屈。《汉书·于定国传》:“民多冤结,州郡不理,上书者交於闕廷。”《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将残吏未胜,狱多冤结,元元愁恨,感动天气乎?” 宋 司马光 《进五规状·务实》:“姦暴不诛,冤结不理。”(3).结下的冤仇。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因为死人在未死之前,总不免开罪于人,存着冤结,所以死后要替他解散。”

冤揭(yuān jiē):鸣冤的揭帖。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名媛诗》:“ 曹 近刊冤揭云:‘与 惺 素无仇怨, 惺 何不自惺?’等语。”

冤家(yuān jiā):◎ 冤家 yuānjia(1) [enemy;foe]∶死对头,指有冤仇的人冤家相见,分外眼红(2) [one's destined love]∶称给自己带来痛苦而又不舍抛弃的似恨而又实爱的人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红楼梦》

冤魂(yuān hún):◎ 冤魂 yuānhún[ghost of one who had been wrongly accused] 冤屈而死的鬼魂(迷信)

冤黄(yuān huáng):指旧时用黄纸书写的冤状。 清 李渔 《慎鸾交·计竦》:“把冤黄徧贴将人告,道是男儿不死不相饶。”

冤怀(yuān huái):冤屈郁结的情怀。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豺狼肆谋,这诗章偏来浪搜,鸞凤被囚,这冤怀何时便勾。”

冤横(yuān héng):蒙冤遭受横祸。 唐 赵璘 《因话录·宫》:“若果冤横,又岂忍使其妻与羣优杂处,为笑謔之具哉?”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两监》:“ 邵 后二年擢第,以冤横贬卒 南中 。”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况坐视太子冤横而不言,臣罪大矣。”

冤恨(yuān hèn):(1).冤屈之恨。 唐 杜甫 《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忠贞负冤恨,宫闕深旒缀。”(2).怨恨。 元 狄君厚 《介子推》第二折:“臣不知太子有何罪犯,官里与皇后有这般冤恨。”

冤号(yuān hào):鸣冤叫号。 明 刘基 《郁离子·淳于髠论燕畔》:“冤号之声,訇殷天地。” 明 李东阳 《应诏陈言奏宏治六年四月二十七日节钦奉敕谕》:“冤号之声,震动远邇。”

冤害(yuān hài):(1).冤枉伤害。《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只为一般有个人家,信了书符召将,险些儿冤害了人的性命。”(2).犹冤仇。《敦煌曲子词·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不聪明,少知解,噉食众生结冤害。”

冤骸(yuān hái):无辜死者的尸骨。 唐 徐彦伯 《比干墓》诗:“ 周发 次 商 郊,冤骸悲莫殣。”

冤鬼(yuān guǐ):(1).犹冤魂。《后汉书·寇荣传》:“苟生则为穷人,极死则为冤鬼。” 许杰 《旅途小记》:“我真怀疑,所谓冤鬼,所谓狐仙,是否就躲在这些破洞里。”(2).用作詈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侄少爷已经回来了,终久不能不露面,且把这些冤鬼打发开了再説罢。”

冤伏(yuān fú):屈伏。《文选·枚乘<七发>》:“履游麕兔,蹈践麖鹿,汗流沫坠,冤伏陵窘。” 吕延济 注:“冤,屈。”

冤愤(yuān fèn):冤屈而愤恨。 唐 白居易 《祭李司徒文》:“惟公之殁,遭罹祸乱,冤愤痛酷,天下所知。” 元 郝经 《幽思》诗之三:“精卫苦填海,冤愤一何愚。”

冤氛(yuān fēn):冤气。 唐 韩愈 《江陵途中寄三学士》诗:“ 雷焕 掘宝剑,冤氛销斗牛。”

冤烦(yuān fán):冤抑烦闷。 唐 王建 《寄崔列中丞》诗:“当时门前客,默默空冤烦。”

冤怼(yuān duì):犹冤仇。 清 徐士銮 《宋艳·果报》:“释氏所云,冤懟终不免,可不戒哉。”

冤对(yuān duì):冤家对头。《荡寇志》第七四回:“你不省得,这厮不止一刀一剑的罪,他恶贯满时,自有冤对惩治他。”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 赵贵翁 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

冤毒

冤篼(yuān dōu):亦作“ 冤兜 ”。方言。竹制畚箕。 沙汀 《困兽记》五:“﹝农人﹞干枯的脸上点缀着一块块指头大的汗瘢,提着冤兜,眼睛东张西望……正沿着田径走来。”如:他正提着冤篼打扫场地。

冤兜(yuān dōu):见“ 冤篼 ”。

冤单(yuān dān):鸣冤的揭帖。《说岳全传》第二五回:“再説那 李太师 写了一张冤单,暗暗叫人去刻出印板,印上数千张。” 鲁迅 《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例如人们打官司,失败的方面到了分发冤单的时候,对手就知道他没有力量再打官司,事情已经了结了。”

冤雠(yuān chóu):见“ 冤仇 ”。

冤仇

冤沉(yuān chén):亦作“ 冤沉 ”。1.沉冤。积久没有伸雪的冤屈。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外任善政著闻,有补风化,或累讼之狱,能辨冤沉。”闽剧《炼印》第一场:“奸官恶吏到处是,所以民间有冤沉。”(2).谓冤屈难伸。 清 洪昇 《长生殿·情悔》:“今一旦红颜断送,白骨冤沉,冷驛荒垣,孤魂淹滞。”

冤谗(yuān chán):诬人致罪的谗言。 唐 周朴 《喜贺拔先辈衡阳除正字》诗:“黄纸晴空坠一缄,圣朝恩泽洗冤谗。”

冤暴(yuān bào):暴虐无道;枉法暴行。《管子·形势》:“冤暴之令,加於百姓。”《南史·王僧虔传》:“ 僧虔 上言:‘汤本救疾,而实行冤暴,若罪必入重,自有正刑,若去恶宜疾,则应先启,岂有死生大命,而潜制下邑。’” 唐 裴铏 《传奇·颜瀂》:“独有斯人,行此冤暴。”

冤报(yuān bào):(1).谓判罪不当使人冤屈。《晏子春秋·问上二六》:“冤报者过,留狱者请焉。” 张纯一 注:“报罪不当而冤抑者过之。过,责也。”报,断狱。(2).冤冤相报。 清 徐士銮 《宋艳·果报》:“自古及今,冤报之速,莫速於此。”

冤谤(yuān bàng):无故遭受诽谤。《后汉书·霍谞传》:“夫以罪刑明白,尚蒙天恩,岂有冤谤无徵,反不得理?”

冤案(yuān àn):◎ 冤案 yuān’àn[case in which sb.has been wronged] 没有罪而被当作有罪判决或受处罚的案件

遭冤(zāo yuān):受到冤屈。《封神演义》第三十回:“致 贾氏 忿怨死, 黄娘娘 遭寃,实君有负臣子,与臣下何干?”

直冤(zhí yuān):冤案得伸。 宋 司马光 《驾部员外郎司马府君墓志铭》:“兄不从,据实鞫之,皆止杖罪。餘囚负寃得直者甚众。既而遭继母 郭氏 忧,去官,直寃者或炷香於顶、臂以送之。”

作冤(zuò yuān):犹言上当。《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我瞧今日这趟,八成儿要作寃!”

吃冤枉(chī yuān wǎng):◎ 吃冤枉 chī yuānwàng[gain extra advantage] 〈方〉∶白吃饭,不给钱,或指拿钱不做事

打冤家(dǎ yuān jiā):旧时某些少数民族地区称为报冤仇而发生的械斗。《中国歌谣资料·苗歌一》:“月下蹋歌头上花,插柳避人为爱他。固麦呵交寻常事,我郎不怕打冤家。”原注:“固麦,吃饭;呵交,饮酒。”

活冤业(huó yuān yè):意中人的爱称。亦称似恨而实爱,给自己带来苦恼而又舍不得的人(多为长辈称晚辈)。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若不是 嫦娥 降下瑶宫闕,尘世里怎遇这活寃业。”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你这个活冤孽!你知道,你报名请行,说不定 匈奴 大单于就会把你点去吗?”

活冤孽(huó yuān niè):见“ 活冤业 ”。

俏冤家(qiào yuān jiā):(1).对所爱者、情人的昵称。多见于元曲。 元 关汉卿 《一半儿·题情》曲:“駡你箇俏冤家,一半儿难当一半儿耍。”(2).熏猪耳的别称。 清 褚人穫 《坚瓠四集·俏冤家》:“《亦巢偶记》:俗呼薰猪耳为俏冤家,不知何所取意,里巷至今传之。”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市井食单》:“猪耳朵,名曰‘俏寃家’,猪大肠,名曰‘佛扒墙’,皆 苏 人市井食单名也。”

死冤家

甜冤对(tián yuān duì):犹言俏冤家。 明 叶宪祖 《北邙说法》:“跳不出业窠团,躲不迭甜寃对。”

小冤家(xiǎo yuān jiā):(1).年轻情人间的昵称。 元 关汉卿 《一半儿·题情》曲:“多情多绪小寃家,迱逗得人来憔悴煞。”(2).埋怨和责骂自己孩子时的话。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二折:“哎,你个小寃家……怎生转回头就不知个踪影!”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第八节:“ 李玉英 用围裙擦着手,说:‘小冤家!看我揭你们的皮!’”

小业冤(xiǎo yè yuān):犹言小冤家。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一折:“哎,你箇不识忧愁小业寃,諕得我魂魄萧然,言语狂颠。”

冤枉钱

冤枉路(yuān wǎng lù):本来不必走而多走的路。 老舍 《四世同堂》十九:“他纳闷:为什么已经这样的疲倦了,还陪着朋友走冤枉路呢?” 草明 《乘风破浪》第六章:“ 少祥 在田野里转来转去,走了很多冤枉路。”

冤孽债(yuān niè zhài):谓风流罪过。 清 洪昇 《长生殿·冥追》:“翠红乡欢娱事过,粉香丛冤孽债多,一霎做雷光石火。”川剧《柳荫记》第七场:“前生欠的冤孽债,实实难舍 祝英台 。”

冤苦钱

冤疙瘩(yuān gē dā):犹冤家。 张保真 《小先生》:“旧社会里,俺村妇女结下了好几对冤疙瘩,而今都解了。”

冤大头(yuān dà tóu):对枉费钱财者的讥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等到无端碰了这么个冤大头,一口便肯拿出十万,他便乐得如此设施了。” 茅盾 《子夜》五:“一种企业放在不会经营的冤大头手里,是真可惜又可叹!”

抱屈衔冤

不白之冤

沉冤莫雪

沉冤莫白

尺二冤家

对头冤家

风流冤孽

覆盆之冤

负屈衔冤

负屈含冤

喊冤叫屈

含冤受屈

含冤莫白

含冤负屈

怀冤抱屈

欢喜冤家

活天冤枉

理冤摘伏

鸣冤叫屈

千古奇冤

伸冤理枉

申冤吐气

夙世冤业

夙世冤家

衔冤负屈

血海冤仇

冤冤相报

冤天屈地

冤孽症候(yuān niè zhèng hòu):谓不治之症。《红楼梦》第一一○回:“刚配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婿,情性又好,偏偏的得了冤孽症候,不过捱日子罢了。”

冤假错案

冤家路窄

冤家路狭

冤家对头

冤沉海底

行冤狱使者(xíng yuān yù shǐ zhě):汉 代官名。专事稽核冤狱。 宋 高似孙 《纬略》:“ 汉 有行冤狱使者( 张敞 杀 絮舜 ),美俗使者( 何并 代 严翊 ),河隄使者( 王延世 塞决 河 ),直指使者( 暴胜之 ),皆不书於《百官表》。”

不是冤家不聚头

冤有头,债有主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冤各有头,债各有主

猜你喜欢

汉字组词专题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