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尔吧

梓组词,梓字组词带拼音及词语解释

分类: 汉字组词  时间: 2020-06-14 03:19:37  作者: 优尔吧 

梓组词,今天幼儿园网小编蒙蒙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汉字《梓》的组词列表,望下面整理的梓字组词资料及词语解释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梓字简介
字母:z,拼音:zi,带声调拼音:zǐ,注音:ㄗˇ,部首:木,部首比划:4,比划:11,繁体字:梓,字体结构:左右结构,字法:形声,笔画顺序:横竖撇捺捺横捺撇横横竖,五笔86编码:SUH,五笔98编码:SUH,Unicode:U+6893,汉字编号:4777,

基本解释

zǐ   ㄗˇ ◎ 落叶乔木。木材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梓器(棺材)。梓宫(皇帝的棺材)。 ◎ 治木器:梓人(古代制造器具的木工)。梓匠。 ◎ 木头雕成印刷用的木板:付梓(把稿件交付排印)。梓行(xíng )。 ◎ 指故里:梓里。桑梓。 ◎ 姓。

英文翻译

catalpa

梓组词

白梓(bái zǐ):木名。质轻耐朽,可作建筑材料及制家具。《管子·地员》:“桐柞枎櫄,及彼白梓。”

办梓(bàn zǐ):犹付梓。 明 杨武 《<石林燕语>后序》:“﹝钞本﹞字颇脱误,兼不能多传。托方伯 王德华 讐正, 宪之 、 欧孚先 三方伯办梓焉。”

翻梓(fān zǐ):翻刻,翻印。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制度》:“惟笺帖之体裁,则令奚奴自製自售,以代笔耕,不许他人翻梓。”

复梓(fù zǐ):复刻,再版。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此书 神宗 末年,刻之 金陵 书坊中,时亦不久,不知何以不行於世……余悲其不传於世,又力为之復梓,因以归之 堵芬木 , 芬木 许为鐫於 歷城 。”

付梓(fù zhǐ):◎ 付梓 fùzǐ[send to the press] 指书稿雕版印行。梓:刻板汝之诗,吾付梓。——清· 袁枚《祭妹文》

付梓(fù zhǐ):◎ 付梓 fùzǐ[send to the press] 指书稿雕版印行。梓:刻板汝之诗,吾已付梓。——清· 袁枚《祭妹文》

锓梓(qǐn zǐ):刻板印刷。书板多用梓木,故称。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眉山 史学斋 绳祖 内子著《锦官百咏》,鋟梓於 柯山 倅廨。” 明 归有光 《王子敬书》:“《水利録》已鋟梓,奉去四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京师士大夫及四方诗人和者数百家,鋟梓为《三元诗集》。”

荆梓(jīng zǐ):荆 地所产的梓木,质地优良,因用以喻优异人才。 南朝 梁 何逊 《哭吴柳浑》诗:“南州擅 荆 梓,上国称羽仪。伊人以戴德, 李公 伤在期。”

刻梓(kè zǐ):刻板印刷。旧谓出版印行。 明 王廷 《刻<齐民要术>序》:“侍御 钧阳 马公 直卿 按治 湖 湘 ,获古善本,閲之,喟然曰:‘此王政之实也。’乃命刻梓范民。” 明 刘刚 《<日损斋笔记>后序》:“所著有诗文三十三卷,《乌志》七卷,并以刻梓流布於士林间。”

梦梓(mèng zǐ):(1).《竹书纪年》卷下:“ 文王 之妃曰 太姒 ,梦 商 庭生棘,太子 发 植梓树於闕间,化为松柏棫柞,以告 文王 , 文王 币率羣臣,与 发 竝拜告梦。”后因以“梦梓”为新朝创建的征兆。 唐 武则天 《天授二年置鸿宜鼎稷等州制》:“我 大周 席萝阐化,梦梓登期。”(2).以为太子之祥兆。 唐 刘祎之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诗:“梦梓光青陛,穠桃蔼紫宫。”

命梓(mìng zǐ):嘱人刻版;刊印。 明 李贽 《与周友山》:“日者有友欲为命梓,梓出,则 卓吾 纵无外护,亦永可住 龙湖 。”

杞梓(qǐ zǐ):(1).杞和梓。两木皆良材。《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卿不如 楚 ,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 楚 往也。 楚 有材, 晋 实用之。” 杜预 注:“杞、梓皆木名。”《北史·文苑传序》:“于时 陈郡 袁翻 ……彫琢琼瑶,刻削杞梓,并为龙光,俱称鸿翼。” 宋 司马光 《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诗:“良工构明堂,必不遗杞梓。”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是以自少而至耄老,自恒人而至圣贤,如禾黍自盈寸之苗,而至於有秋;杞梓梗楠自拱把之植,而至於百围,盖有可必而不可诬者。”(2).比喻优秀人材。《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 陆机 、 陆云 ,实 荆 衡 之杞梓,挺珪璋於秀实,驰英华於早年。”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卢谌<感交>》:“自顾非杞梓,勉力在无逸。”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诗:“杞梓无遗用,蒭蕘不忘询。” 清 刘大櫆 《祭邵开府文》:“如斯人者,国之杞梓。”

桥梓(qiáo zǐ):《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 李善 注引《尚书大传》:“ 伯禽 与 康叔 朝於 成王 ,见乎 周公 ,三见而三笞之。二子有骇色,乃问於 商子 曰:‘吾二子见於 周公 ,三见而三笞之,何也?’ 商子 曰:‘ 南山 之阳有木名桥, 南山 之阴有木名梓,二子盍往观焉!’於是二子如其言而往观之,见桥木高而仰,梓木晋而俯。反以告 商子 。 商子 曰:‘桥者,父道也;梓者,子道也。’”后因称父子为“桥梓”。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孝友之性,岂伊桥梓;夷雅之体,无待韦弦。” 唐 张说 《右羽林大将军王氏神道碑》:“礼义形於桥梓,哀戚过於縗麻。” 明 王世贞 《鸣凤记·严嵩庆寿》:“庆春风桥梓齐荣,乐晚景椿萱同操。”

乔梓(qiáo zǐ):《尚书大传》卷四:“ 伯禽 与 康叔 见 周公 ,三见而三笞之。 康叔 有骇色,谓 伯禽 曰:‘有 商子 者,贤人也。与子见之。’乃见 商子 而问焉。 商子 曰:‘南山之阳有木焉,名乔。’二三子往观之,见乔实高高然而上,反以告 商子 。 商子 曰:‘乔者,父道也。南山之阴有木焉,名梓。’二三子復往观焉,见梓实晋晋然而俯,反以告 商子 。 商子 曰:‘梓者,子道也。’二三子明日见 周公 ,入门而趋,登堂而跪。 周公 迎拂其首,劳而食之,曰:‘尔安见君子乎?’”后因以“乔梓”比喻父子。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其妻妾不羞也》:“一双乔梓真奇怪,老爷扮得寒酸态,还添他贤公子妆赛。”《水浒后传》第二十回:“我匹马逃生,幸遇贤乔梓得解此难。”

锲梓(qiè zǐ):谓刻版印刷。 明 宋濂 《<葬书新注>序》:“ 彦渊 既鍥梓以传,復介学子 刘刚 请余序。”

楸梓(qiū zǐ):(1).梓树。《说文·木部》:“楸,梓也。” 桂馥 义证:“梓也者, 乐彦 曰:‘楸梓也’。”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古琴辩》:“有楸梓,锯开,色微紫黑,用以为琴底者也。有黄心梓,其理正类櫧木而极细,黄白不堪,若作器用,难朽,非琴材。”(2).楸树与梓树。 晋 张协 《玄武馆赋》:“木则楸梓夹路,蓊蔚如林。”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木则松柏檀櫟……楸梓檉樗,刚柔性异,贞脆质殊。”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槐柳楸梓梧柞》:“楸梓,二木相类者也。白色有者为梓,似楸有角者名为角楸或名子楸,黄色无子者为柳楸。”(3). 三国 魏 邺都 宫中坊名。《文选·左思<魏都赋>》:“ 楸梓 木兰 ,次舍甲乙。” 张载 注:“世王者后宫,以椒房为通称, 听政殿 后,有 鸣鹤堂 、 楸梓坊 、 木兰坊 ……东西二坊之中央有温室。”

入梓(rù zǐ):谓刻印书籍。梓,刻板。 宋 周 《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此事 洪公 常入梓以示人。” 明 刘基 《<宋景濂学士文集>序》:“先生之著述多至百餘卷,虽入梓者已久,其门人 刘刚 復请 基 擷其精深,别成一编,庶几便於诵。”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读书题识》:“ 具区 先生,校刊监本诸史,卷后亦然,竟以入梓。”

桑梓(sāng zǐ):◎ 桑梓 sāngzǐ[one’s native place]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小雅·小弁》桑梓之地,父母之邦造福桑梓世先生同在乡桑梓。——《儒林外史》

上梓(shàng zǐ):古时以木版印刷,将文字刻于木版上,谓之上梓,亦称付梓。

授梓(shòu zǐ):交付雕板。谓付印。 明 何镗 《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序》:“乃命郡守 建安 陈公 依 真定 本翻摹授梓。” 明 陆完学 《<长安客话>序》:“入刑曹有《南刑记事》、《方言听集》,相继授梓,而《客话》其一斑也。”

鼠梓(shǔ zǐ):(1).木名。苦楸。楸的一种。《尔雅·释木》:“楰,鼠梓。” 郭璞 注:“楸属也。”《诗·小雅·南山有台》“北山有楰” 毛 传:“楰,鼠梓。”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梓》﹝集解﹞引 苏颂 曰:“又一种鼠梓,一名楰,亦楸属也。枝叶木理皆如楸,今人谓之苦楸。”(2).鼠李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鼠李》。

桐梓(tóng zǐ):桐木与梓木。两者皆良材。《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朱熹 集传:“椅、桐、梓、漆,四木皆琴瑟之材也。”《孟子·告子上》:“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 宋 叶适 《科举》:“去四患,得四利,所谓养之於始,自拱把而至於桐梓,古人之言不可忽也。”

文梓(wén zǐ):◎ 文梓 wénzǐ[Chinese catalpa with the streaks] 有斑文的梓木长松文梓。——《墨子·公输》

乡梓(xiāng zǐ):◎ 乡梓 xiāngzǐ[native place]比喻故乡

校梓(xiào zǐ):校勘并付印。 清 钱熙祚 《<近事会元>校勘记》:“右《近事会元》五卷,从 文澜阁 本抄出,校梓后,得旧抄本。”

绣梓(xiù zǐ):亦作“綉梓”。精美的刻版印刷。古代书版以梓木为上,故称。 元 史弼 《景行录》:“予寸怀如春风,愿与天下共,故绣梓以广其传。”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因记 景定 中公取二 陵 、 坡 、 谷 四家之诗,分门编类,绣梓流传,名之曰《四诗类苑》。” 鲁迅 《集外集拾遗·<近代木刻选集(2)>小引》:“ 中国 先前刻木一细,便曰‘绣梓’,是可以作这译语的。”

灾梓(zāi zǐ):犹灾梨。 明 张居正 《答广西宪副吴道南书》:“深雅情,登衡拙稿;一时漫兴耳,何足灾梓。”参见“ 灾梨 ”。

重梓(zhòng zǐ):犹重刻。梓,指雕刻木版。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刑部·戊戌谤书》:“独惜传播未广,激劝有遗,愿出宫貲,命官重梓。” 清 宋荦 《<唐百家诗选>序》:“昔余尝购求 王荆公 《唐百家诗选》二十卷,厪得残帙八卷於 江 南藏书家……请依旧式重梓,以广其传。”

梓潼:梓潼   

梓柱(zǐ zhù):梓木做的柱子。《汉书·刘向传》:“今 王氏 先祖坟墓在 济南 者,其梓柱生枝叶,扶疏上出屋。”

梓泽(zǐ zé):(1). 晋 石崇 别墅 金谷园 的别称。故址在今 河南省 孟县 境。《晋书·石崇传》:“ 崇 有别馆在 河阳 之 金谷 ,一名 梓泽 。送者倾都,帐饮於此焉。”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兰亭 已矣, 梓泽 邱墟。”(2).泛指名园。 明 朱鼎 《镜台记·庆赏》:“且共看花梓泽,何须去访桃源。” 清 孙枝蔚 《秋夜同天叶屺瞻诸子饮次斗宅观剧》诗:“宾客自然盈梓泽,江山只合对梨园。”

梓榆(zǐ yú):木名。《诗·秦风·晨风》“隰有六駮” 三国 吴 陆玑 疏:“駮马,梓榆。其树皮青白駮犖,遥视似駮马,故谓之駮马。”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辩证》:“梓榆,南人谓之朴, 齐 鲁 间人谓之驳马。驳马,即梓榆也。”驳,通“ 駮 ”。

梓行(zǐ xíng):刻版印行。亦泛指出版。 明 文徵明 《题张企斋备遗补赞》:“故革除遗事,备遗録次第梓行。”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斅艺斋文》:“全书未能梓行,特载於此。” 林纾 《致蔡元培函》:“书未梓行,无从拜读。”

梓乡(zǐ xiāng):故乡。 清 冯桂芬 《复应方伯论清丈第二书》:“如竟以经造册充数,则流毒梓乡,百世无已。”《花月痕》第四四回:“梓乡极目黯飞云,可怜倚枕弥留,犹自伤心南望。”《“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一俟风潮平静,自当各返梓乡也。”参见“ 桑梓 ”。

梓童(zǐ tóng):◎ 梓童 zǐtóng[empress] 皇帝对皇后的称呼(多见于旧小说、戏曲)

梓师(zǐ shī):古代梓人之长。《周礼·考工记·梓人》:“凡试梓饮器,乡衡而实不尽,梓师罪之。” 郑玄 注:“衡,平也。平爵乡口酒不尽,则梓人之长罪於梓人焉。”参见“ 梓人 ”。

梓瑟(zǐ sè):梓木制的瑟。《文选·宋玉<招魂>》:“ 晋 制犀比,费白日些,鏗鐘摇虡,揳梓瑟些。” 张铣 注:“以梓木为瑟也。”

梓桑(zǐ sāng):(1).梓木与桑木。《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北百里,曰 大尧之山 ,其木多松柏,多梓桑。”(2).即桑梓。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烽烟起,烽烟起,梓桑半损。欲归,归途难问。”参见“ 桑梓 ”。

梓人(zǐ rén):(1).古代木工的一种。专造乐器悬架、饮器和箭靶等。《周礼·考工记·梓人》:“梓人为笋虡。” 郑玄 注:“乐器所县,横曰笋,植曰虡。”《周礼·考工记·梓人》:“梓人为饮器。”《周礼·考工记·梓人》:“梓人为侯……而鵠居一焉。”《仪礼·大射礼》:“工人士与梓人,升自北阶两楹之间。” 郑玄 注:“工人士、梓人皆司空之属,能正方圜者。”(2).泛指木工、建筑工匠。《旧唐书·李训郑注等传论》:“如梓人共柯而殊工,良奕同枰而独胜,盖在得其术,则事无后艰。”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锤锻》:“梓人转索通眼、引钉合木者,用蛇头钻。” 唐 柳宗元 《梓人传》:“ 裴封叔 之第在 光德里 ,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隟宇而处焉……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羣工役焉。捨我,众莫能就一宇。’”(3).指印刷业的刻版工人。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盖当代板本盛行,刻者工直重鉅,必精加讐校,始付梓人。” 清 冯桂芬 《<思适斋文集>序》:“辑録得二十卷,将授梓人,问序於余。”

梓器(zǐ qì):(1).木工所制的器具。《管子·山至数》:“漏壤之国谨下诸侯之五穀,与工雕文梓器以下天下之五穀。” 马非百 新诠:“然则雕文梓器者,乃指木工所制作雕有精美花饰之各种木器而言。”(2).梓棺;棺材。《后汉书·胡广传》:“﹝ 胡广 ﹞年八十二, 熹平 元年薨。使五官中郎将持节奉策赠太傅、安乐乡侯印綬,给东园梓器。”

梓漆(zǐ qī):(1).梓树与漆树。古代以为制琴瑟之材。《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郑玄 笺:“树此六木於宫者,曰其长大可伐以为琴瑟,言豫备也。” 朱熹 集传:“四木皆琴瑟之材也。”(2).代指琴瑟。 南朝 宋 颜延之 《七绎》:“若乃梓漆简声,丽容呈才,陈舞态,开吹臺,猎悲风,遡秋埃。”

梓椑(zǐ bēi):犹梓宫。椑,内棺。 清 顾炎武 《京阙篇》:“衔哀遗梓椑,泣血贯宗祊。”

梓牛(zǐ niú):《渊鉴类函》卷四一五引《元中记》:“ 秦文公 造 长安宫 , 终南山 有梓树大数百围,荫宫中,公恶而伐之……梓树神化为青牛, 文公 命骑击之,骑不胜。”本为传说中的梓树神化为牛,后用“梓牛”借指梓树上长的瘿瘤。 清 钮琇 《觚賸·荔根屏》:“夫天之生物神矣,而以物肖物,天夺人工,抑又神也,枫叟梓牛,曷足异乎?”

梓里(zǐ lǐ):◎ 梓里 zǐlǐ[native place] 指故乡荣归夸梓里。——刘迎《题刘德文戏彩堂》

梓刻(zǐ kè):雕版。表示书将印行。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 汪容甫 尝欲以书之无刻本或有刻本而难获者,以渐梓刻,未果行而死。”

梓角(zǐ jiǎo):梓树结籽实的荚。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白色有角者名为梓……种梓法:秋耕地令熟,秋末冬初,梓角熟时,摘取曝乾,打取子。”

梓匠(zǐ jiàng):(1).两种木工。梓,梓人,造器具;匠,匠人,主建筑。《墨子·节用中》:“凡天下羣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若则饰宫室,增臺榭,梓匠斲巨为小……则材木不足用也。” 晋 左思 《魏都赋》:“僝拱木於林衡,授全模於梓匠。” 清 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自序》:“观於今日器用苦窳,借资夷裔,而始知圣人梓匠名官、仓庾世氏之法之善也。”现亦泛指木工。《墨子·节用中》:“凡天下羣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若则饰宫室,增臺榭,梓匠斲巨为小……则材木不足用也。” 清 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自序》:“观於今日器用苦窳,借资夷裔,而始知圣人梓匠名官、仓庾世氏之法之善也。” 郭沫若 《集外·泪浪》:“中心怦怦地走向门前,门外休息着两三梓匠。”(2).比喻干才。 南朝 陈 徐陵 《让左仆射初表》:“若 汉武 好少,则微臣已老;若 周文 爱老,则有此羣才。伏愿天明,更谋梓匠,求其妙选,称是能官。”《陈书·姚察传》:“ 察 既博极坟素,尤善人物……且澄鉴之职,时人久以梓匠相许,及迁选部,雅允朝望。”

梓棺(zǐ guān):梓木棺材。《礼记·檀弓上》:“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杝棺一,梓棺二,四者皆周。”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瓦棺容尸……今富者绣墙题凑,中者梓棺楩椁。”《后汉书·蔡茂传》:“二十三年薨于位,时年七十二。赐东园梓棺,賻赠甚厚。”

梓宫(zǐ gōng):皇帝、皇后的棺材。《汉书·霍光传》:“赐金钱、繒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梓宫……皆如乘舆制度。”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棺也。’以梓木为之,亲身之棺也。为天子制,故亦称梓宫。” 唐 陈子昂 《请灵驾入京书》:“梓宫将迁坐京师,鑾舆亦欲陪幸。”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闲话》:“可怜皇帝、皇后两位梓宫,丢在路旁,竟没人偢睬。” 陈白尘 《大风歌》第一幕:“择吉奉安先皇帝梓宫,太子登位,才是安邦定国大计!”

梓传(zǐ chuán):印行,刻印传播。 明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同儕过从者索閲一篇竟,必拍案曰:‘奇哉所闻乎!’为书贾所侦,因以梓传请。遂为钞撮成编,得四十种。”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予幼从家大人手録诗藁中,见 牛左史 《周藩王宫辞》五首。诗虽不多,然可代《梦华録》数卷,因为梓传。”

梓材(zǐ cái):指优质的木材。《书·梓材》:“若作梓材,既勤朴斲,惟其涂丹雘。” 蔡沉 集传:“梓,良材,可为器者。” 周秉钧 解:“梓材,材之美者。” 晋 张华 《励志诗》:“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斲,终负素质。” 明 吴本泰 《帝京篇》:“广殿飭梓材,神霄耸轮奂。” 郭沫若 《宿楚雄》诗:“沿途急剧繁车马,满望葱蘢富梓材。”

杞梓木:拼音:qǐ zǐ mù解释:家具用材。产广东琼州岛,干多结瘿,白质黑章,纹如鸡翅,故又名“鸡翅木”。子为红豆,可作首饰,因而兼有“相思木”之名。参阅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语木·海南文木》。鸂鶒木也写作“杞梓木”。

桑梓礼(sāng zǐ lǐ):指乡里长幼之礼。与官场长官、下属之礼相对而言。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唐 世 梁太祖 未建国前, 崔禹昌 擢进士第,有别业在 汴州 管内。 禹昌 敏俊善接对,初到 夷门 ,希 梁祖 意,请陈桑梓礼, 梁祖 甚喜。”

梓柯树: 梓柯树是一种生长在非洲的安哥拉、高20多米、四季常绿的树。人们称它为天然的消防树,它枝繁叶茂,在浓密的树杈间藏有一只只像馒头大的节苞,这种节苞上密布网眼小孔,苞里装满透明的液汁。节苞一旦遇到太阳光或火光照耀,液汁就从网眼小孔里喷射出来。由于液体中有灭火的物质四氯化碳,火焰碰上它,就很快熄灭了。

东园梓器(dōng yuán zǐ qì):即东园秘器。《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 戴凭 ﹞在职十八年,卒於官,詔赐东园梓器,钱二十万。”参见“ 东园祕器 ”。

东园梓棺(dōng yuán zǐ guān):即东园秘器。《后汉书·蔡茂传》:“﹝ 蔡茂 ﹞在职清俭匪懈。二十三年薨於位,时年七十二。赐东园梓棺,賻赠甚厚。”参见“ 东园祕器 ”。

恭敬桑梓

敬恭桑梓

荆南杞梓(jīng nán qǐ zǐ):比喻美才。《南史·庾域传》:“少沉静,有名乡曲。 梁文帝 为 郢州 ,辟为主簿,叹美其才,曰:‘ 荆南 杞梓,其在斯乎。’加以恩礼。”

杞梓之林

青牛文梓(qīng niú wén zǐ):《太平御览》卷四四引《录异传》:“ 秦文公 时, 雍南山 有大梓树。 文公 伐之……树断,中有一青牛出,走入 灃水 中。”后因以“青牛文梓”指参天古木。 北周 庾信 《枯树赋》:“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 唐 刘禹锡 《伤秦姝行》:“青牛文梓赤金簧,玫瑰宝柱秋雁行。”

梓潼帝君(zǐ tóng dì jūn):道教神名。相传名 张亚子 ,居 蜀 中 七曲山 ,仕 晋 战死,后人立庙祀之。 唐 宋 时封王, 元 时封为帝君。掌人间功名禄位事。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外郡行祠》:“ 梓潼帝君 庙,在 吴山 承天观 。此 蜀 中神,专掌注禄籍,凡四方士子求名赴选者悉祷之。”《明史·礼志四》:“ 梓潼帝君 者,记云:‘神姓 张 名 亚子 ,居 蜀 七曲山 。仕 晋 战没,人为立朝。 唐 宋 屡封至 英显王 。道家谓帝命 梓潼 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 元 加号为帝君。’”参阅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十一。

梓匠轮舆

猜你喜欢

汉字组词专题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