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尔吧

盗组词,盗字组词带拼音及词语解释

分类: 汉字组词  时间: 2022-12-14 02:25:28  作者: 优尔吧 

盗组词,今天幼儿园网小编琪琪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汉字《盗》的组词列表,望下面整理的盗字组词资料及词语解释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盗字简介
字母:d,拼音:dao,带声调拼音:dào,注音:ㄉㄠˋ,部首:皿,部首比划:5,比划:11,繁体字:盜,字体结构:上下结构,字法:会意,笔画顺序:捺横撇折撇捺竖折竖竖横,五笔86编码:UQWL,五笔98编码:UQWL,Unicode:U+76D7,汉字编号:2388,

基本解释

dào   ㄉㄠˋ ◎ 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盗窃。盗贼。盗伐。盗掘。盗运。盗卖。盗用。盗名欺世(亦称“欺世盗名”)。 ◎ 偷窃或劫财物的人:海盗。强盗。窃国大盗。

英文翻译

rob   steal   pilfer   robber   thief

盗组词

邦盗(bāng dào):窃取国家宝物的人。《周礼·秋官·士师》:“掌士之八成……六曰为邦盗。” 郑玄 注:“窃取国家之宝藏者。”

钞盗

抄盗(chāo dào):劫掠财物的盗贼。《后汉书·乌桓传》:“ 乌桓 不便水土,惧久屯不休,数求謁去, 莽 不肯遣,遂自亡畔,还为抄盗。” 干宝 《搜神记》卷三:“乡人 魏序 欲东行,荒年,多抄盗,令卿筮之。” 南朝 梁 萧统 《请停役疏》:“善人从役,则抄盗弥增。”

篡盗(cuàn dào):篡权盗位。《汉书·王莽传赞》:“ 莽 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歷世之权,遭 汉 中微,国统三絶,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姦慝,以成篡盗之祸。”《三国志·吴志·甘宁传》:“今 汉 祚日微, 曹操 弥憍,终为篡盗。” 晋 范宁 《<春秋穀梁传>序》:“弑逆篡盗者国有,淫纵破者比肩。”

大盗(dà dào):◎ 大盗 dàdào(1) [grand larcenist;arch-embezzler]∶盗窃财物众多或盗窃活动猖獗的人(2) [usurper]∶指窃国篡位者,非法夺取最高权力者

盗踪(dào zōng):盗贼的踪迹。 清 恽敬 《广西按察使朱公神道碑铭》:“ 铁布 非反者,然为恶不,且移军至,奈何?其不为恶知盗踪者速来首!” 清 秦鑅 《归州纪事诗》:“筮神卜吉知盗踪,遣卒分拿限时。”

盗资(dào zī):(1).盗贼的凭借。 唐 元结 《辩惑上》:“岂有冠冕轩车、佩符持节取先王典礼以为盗具,将天下法令而为盗资乎!”《明史·杨鹤传》:“宣詔赦之,畀以官,处其众四千餘人於 寧塞 ,使守备 吴弘器 护焉。 文焕 闻之,嘆曰:‘ 寧塞 之役,贼畏我而逃,今者贼伪降, 杨公 信之,借名城为盗资。’”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汉高帝》:“祸切剥牀,而求民不已,以自保其私,垂至其亡而为盗资,夫亦何乐有此哉!”(2).盗寇的资财。《新唐书·薛讷传》:“﹝ 杜宾客 ﹞议‘方暑,士负戈赢粮深讨,虑恐功’, 姚元崇 亦持不可, 訥 独曰:‘夏草荐茂,羔犊方息,不费馈饟,因盗资,振国威灵,不可失也。’”

盗铸(dào zhù):亦作“盗铸”。谓私自铸造钱币。《史记·平準书》:“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閒盗铸钱,不可胜数。”《旧唐书·食货志上》:“ 长安城 中,竞为盗铸,寺观鐘及铜象,多坏为钱。” 元 吴莱 《题毗陵承氏家藏古钱》诗:“冶卒铜工各皷鞴,偏炉盗铸多烟烻。”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钱法之变》:“物日重钱日轻,盗铸云起。” 郭沫若 《断断集·<资本论>中的王茂荫》:“不久便有盗铸大钱的犯人出现,使当时的朝廷不能不以发配 新疆 ,给官兵为奴,或更以大辟的严刑为禁。”

盗主(dào zhǔ):指盗窃主人财物罪。 秦 律规定盗窃主人财物罪处以黥为城旦之刑。 睡虎地 秦 墓竹简《法律答问》:“人奴妾盗其主之父母,为盗主,且不为?同居者为盗主,不同居不为盗主。”

盗钟(dào zhōng):见“ 盗钟掩耳 ”。

盗跖(dào zhí):(1).传为古时民众起义的领袖。名 跖 ,一作 蹠 ,“盗”是当时统治者对他的贬称。《庄子·盗跖》:“ 盗跖 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荀子·不苟》:“ 盗跖 吟口,名声若日月, 舜 禹 俱传而不息。” 唐 杜甫 《醉时歌》:“儒术於我何有哉, 孔丘 、 盗跖 俱尘埃。” 清 陈维崧 《范龙仙斋头喜遇娄东许九日赋赠》词:“浮世几场开口笑, 盗跖 也知如是。” 毛泽东 《贺新郎·读史》词:“ 盗跖 庄蹻 流誉后,更 陈王 奋起挥黄鉞。”(2).盗贼或盗魁的代称。《汉书·游侠传·郭解》:“至若北道 姚氏 ,西道诸 杜 ,南道 仇景 ,东道 佗羽公子 , 南阳 赵调 之徒, 盗跖 而居民间者耳,曷足道哉!” 汉 荀悦 《申鉴·时事》:“ 盗跖 不能盗田尺寸,寸不可盗,况尺乎?”《旧唐书·哀帝纪论》:“及 扶风 西幸, 洛邑 东迁,如寄珠於 盗跖 之门,蓄水於 尾閭 之上,往而不返,夫何言哉!”《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这银子是我们 江 南这几个人的,并非 盗跖 之物,先生如何不受?”

盗诈(dào zhà):盗窃诈骗。《唐律疏议·名例五·盗诈取人财物》:“诸盗诈取人财物,而於财主首露者,与经官司自首同。” 长孙无忌 等疏议:“盗谓强盗、窃盗,诈谓诈欺。”《宋史·刑法志一》:“谋杀盗诈,有所规求避免而犯者,不减。”《元史·仁宗纪一》:“罢诸王断事官,其 蒙古 人犯盗诈者,命所隶千户鞠问。”

盗憎(dào zēng):见“ 盗憎主人 ”。

盗贼(dào zéi):[释义](名)强盗和小偷(总称)。 [构成]并列式:盗+贼 [例句]这一带盗贼很多。(作主语)[同义]盗匪

盗葬(dào zàng):谓窃用他人土地、墓穴埋葬死者。《唐律·户婚中·盗耕人墓田》:“诸盗耕人墓田,杖一百。伤坟者,徒一年。即盗葬他人田者笞五十,墓田加一等,仍令移葬。”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葬地蛇盘兔》:“意者,地气温暖,二物皆穴焉,偶相值而相持,亦适然耳。昧者至争地盗葬,訐讼年,惑哉!”《清文献通考·刑四》:“若本人祖之坟被人发掘盗葬,因将盗葬之棺发掘抛弃者,同是发塚,不必以发塚论。”

盗臧(dào zāng):见“ 盗赃 ”。

盗赃(dào zāng):亦作“ 盗臧 ”。1.抢劫或偷窃财物。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 高祖 制三章之约, 孝文 除克肤之刑,是故自非杀伤盗臧,文罪之法轻重无常,各随时宜,要取足用,劝善消恶而已。”《晋书·刑法志》:“贼燔人庐舍积聚,盗赃五匹以上弃市。”(2).指抢劫或偷窃得来的财物。《汉书·高帝纪上》“伤人及盗抵罪”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伤人有曲直,盗臧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未知抵何罪也。”《宋史·食货志下一》:“索盗赃则不偿失主,检财产则不及卑幼。” 清 秦鑅 《归州纪事诗》:“釵环在首身衣裳,徵媒过聘皆盗赃。”

盗源(dào yuán):亦作“盗源”。盗贼发生的根源。 宋 刘敞 《患盗论》:“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明史·朱纨等传赞》:“ 朱紈 欲严海禁以絶盗源,其论甚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严禁赌博》:“赌博者,盗贼之媒也。始而荡废家财,既而潜行偷窃,及至胆大手滑,而公然以刦盗终矣。故欲禁盗源先严赌博。”《清史稿·长顺传》:“﹝ 光绪 ﹞十四年,出为 吉林 将军。既蒞事,賑菑荒,维圜法,均釐榷,澄吏治,清盗源,整旗务,境内一切皆治办。”

盗鬻(dào yù):犹盗卖。《新唐书·食货志四》:“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傜。盗鬻者论以法。”《宋史·王博文传》:“负海有盐场,岁饥,民多盗鬻,吏捕之輒抵死。” 清 汪琬 《乡饮宾徐府君墓志铭》:“羣从有盗鬻先世义田者,復率众捐橐中金赠以供岁祀。”

盗狱(dào yù):有关盗贼的案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贼盗下》:“鞫盗狱也必先於鞫窝(窝主)。”《清史稿·励廷仪传》:“请於 古北口 外设理事同知,检察命、盗狱。”

盗竽(dào yú):犹盗魁。《韩非子·解老》:“大姦作则小盗随,大姦唱则小盗和。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今大姦作则俗之民唱,俗之民唱则小盗必和,故服文,带利剑,厌饮食,而货资有餘者,是之谓盗竽矣。”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刑法》:“盗竽,言盗之倡也。竽者,五音之长。” 清 徐时 《偷头记》:“‘盗竽’其魁也,或谓之‘偷长’。其业窃,其时暮夜,其踪跡诡秘譎变而不可测。”参见“盗夸”。

盗用(dào yòng):[释义](动)非法使用公家的或别人的名义、财物等。 [构成]偏正式:盗〔用 [例句]盗用警察名誉进行非法活动。(作谓语)

盗印(dào yìn):亦作“盗印”。1.盗取印信。《三侠五义》第一○三回:“此事原是 襄阳王 在 集贤堂 与大家商议,要害按院大人,非盗印不可。”(2).不经版权所有人同意,以赢利的方式翻印受版权保护的书籍等印刷品。 唐弢 《晦庵书话·翻版书》:“翻版书等于盗印,自然要减少作者的收入,影响作者的生活。”《文汇报》1980.12.28:“如果有一本书受人注意,比较畅销了,马上就有投机之徒以飞快的速度加以盗印。”

盗言(dào yán):(1).犹谗言。《诗·小雅·巧言》:“盗言孔甘,乱是用餤。” 孔颖达 疏:“险盗之人,其言甚甘,使人信之而不已。” 晋 傅咸 《<毛诗>诗》:“盗言孔甘,莫何能淑;谗人罔极,有靦面目。”《旧唐书·裴延龄传》:“臣又窃虑陛下纳彼盗言,堕其奸计。”(2).窃取他人之言。 清 龚自珍 《阐告子》:“ 雄 也窃言,未湮其原;盗言者 雄 ,未离其宗。”

盗穵(dào yà):私自偷挖。穵,通“ 挖 ”。《清史稿·河渠志一》:“ 桃源 姦民 陈瑞 因河水盛涨,纠众盗穵 于家湾 大堤,放淤肥田,致决口宽大,掣全溜入湖。”

盗穴(dào xué):盗贼聚居的地方。《旧唐书·田承嗣田弘正等传论》:“ 河朔 二十餘州,竟为盗穴,诸 田 兇险,不物情。” 清 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湖广上》:“谚曰:‘何知盗穴,山若苇茁。’今四民安堵如故,但其山势巖险,駢附称盗穴者,盖多有之。”《清史稿·方耀传》:“尝率师出擣盗穴, 广 惠 安謐。”

盗虚(dào xū):窃取虚名。 明 陈子龙 《兵垣奏议·欣睹旌直之典疏》:“末世嚣凌,人多情伪,处士盗虚,庶人横议。”

盗幸(dào xìng):获得的谦辞。 南朝 宋 鲍照 《谢解禁止表》:“臣自惟孤贱,盗幸荣级。”

盗心(dào xīn):亦作“盗心”。盗贼之心;偷盗之心。《韩非子·存韩》:“臣恐陛下淫 非 之辩而听其盗心,因不详察事情。”《淮南子·精神训》:“夫使天下畏刑而不敢盗,岂若能使无有盗心哉!” 唐 刘禹锡 《袁州萍乡县杨岐山故广禅师碑》:“革盗心於冥昧之间,泯爱缘於生死之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纫针》:“ 范氏 以 夏 之措金赎女,对人感泣, 马大 赌博无赖,闻之而盗心遂生也。” 郭沫若 《塔·喀尔美萝姑娘》:“她的字迹是这样好!我起了盗心!我乘巷中无人便把两张字条从门上揭了下来。”

盗械(dào xiè):谓因犯罪而被戴上刑具。《山海经·海内经》:“ 北海 之内,有反缚盗械、带戈常倍之佐,名曰 相顾之尸 。”《汉书·惠帝纪》:“爵五大夫、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罪当盗械者,皆颂繫。” 颜师古 注:“盗械者,凡以罪著械皆得称焉。” 汉 刘歆 《上〈山海经〉表》:“ 孝宣帝 时,击磻石於 上郡 ,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缚盗械人。”一说,“盗者,逃也。恐其逃亡,故著械也。”见《汉书·惠帝纪》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

盗香(dào xiāng):晋 贾充 之女悦其父之属吏 韩寿 ,因婢潜通音好,复盗 武帝 赐其父之 西域 奇香赠之。见《晋书·贾充传》。后因谓男女私通为“盗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 济南 宋 青雷 言,其乡民家一少年,与邻女相悦,时相窥也,久而微露盗香迹。”

盗侠(dào xiá):侠义之盗。 明 陈子龙 《平内盗议》:“间谍见获,率多吐实,以祈缓僇,或重赏结之,反为我用。今所获者,每闭目请死,卒不得其纤毫之情,是亦盗侠也。”亦泛指巨盗大侠。 林纾 《译<块肉馀生述>序》:“犹叙盗侠之事,神奸魁蠹,令人耸慑。”

盗袭(dào xí):(1).窃取剽袭。《朱子语类》卷一二六:“如 远法师 、 支道林 皆义学,然又只是盗袭 庄子 之説。”《三国演义》第一一三回:“此即吾所佈八阵之法也,汝今盗袭,何足为奇!”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吾谓填词之难,莫难於洗涤窠臼;而填词之陋,亦莫陋於盗袭窠臼。”(2).私下沿袭。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不忘本》:“ 满洲 旧族,其命名如 汉 人者,上深厌之,曾谆谆降旨,不许盗袭 汉 人恶。”

盗乌(dào wū):《汉书·循吏传·黄霸》:“吏出,不敢舍邮亭,食於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 霸 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謁 霸 , 霸 见迎劳之,曰:‘甚苦!食於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 霸 具知其起居,所问豪氂不敢有所隐。”后以“盗乌”喻不察觉之事。 北周 庾信 《故周大将军赵公墓铭》:“约法情推,繁辞埋遣。盗乌悬察,疑蛇立辩。”

盗位(dào wèi):窃取地位或职位;簒位。 汉 焦赣 《易林·解之萃》:“窃名盗位,居非其家。” 汉 王充 《论衡·语增》:“杀主隆於诛臣,嗣立顺於盗位。”《后汉书·伏隆传》:“猾臣 王莽 ,杀帝盗位。”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稽首顿首》:“ 汉 承 秦 法,羣臣上书皆言‘昧死言’, 王莽 盗位慕古法,去‘昧死’曰‘稽首’。”

盗徒(dào tú):亦作“盗徒”。1.犯有盗窃罪的役徒。《后汉书·张酺传》:“长吏有杀盗徒者, 酺 輒案之,以为令长受臧,犹不至死,盗徒皆飢寒佣保,何足穷其法乎!”(2).盗贼。 梁羽生 《萍踪侠影》第三回:“﹝ 云蕾 ﹞打定主意,想去跟踪这两个盗徒。”

盗听(dào tīng):偷听,窃听。《五灯会元·西天祖师·马鸣尊者》:“有一小虫若蟭螟潜形座下,祖以手取之示众曰:‘斯乃魔之所变,盗听吾法耳。’” 明 高濂 《簪记·谭经》:“为何琴絃急絶,敢是有人盗听。”

盗粜(dào tiào):非法出卖(粮食)。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 张鷟 为 阳县 尉日,有称架人 吕元 伪作仓督 冯忱 书,盗糶仓粮粟。”《新唐书·食货志四》:“ 两池 盐盗贩者,迹其居处,保、社按罪。鬻五石,市二石,亭户盗糶二石,皆死。”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那廝每不依钦定,私自加添,盗糶了仓米,乾没了官钱。”

盗天(dào tiān):窃取自然生长之物。《列子·天瑞》:“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 汉 王符 《潜夫论·遏利》:“盗人必诛,况乃盗天乎!” 清 顾炎武 《与潘次耕书》:“ 列子 盗天之説,谓取之造物而无争于人。”

盗啼(dào tí):鸡不正常地啼叫。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鸡》:“若黄昏独啼者,主有火患,谓之盗啼。”

盗逃(dào táo):私自逃跑。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照提》:“家主呈告婢僕盗逃,必拘中保,弔验身契,并两隣查讯盗逃情由,方可立提缉之案,给广捕之牌。”

盗帑(dào tǎng):盗窃库藏。《清史稿·王弘祚传》:“﹝ 康熙 ﹞七年,户部失察书吏假印盗帑。”

盗索(dào suǒ):盗贼取水的汲绠。 唐 韩愈 孟郊 《同宿联句》:“儒门虽大啟,姦首不敢闯;义泉虽至近,盗索不敢沁。”

盗薮(dào sǒu):亦作“盗藪”。强盗聚集的地方。 元 卢挚 《湖南宣慰使赵公墓志铭》:“胁既,良民即自拔盗藪。”《明史·张翀传》:“所部 万羊山 跨 湖广 、 福建 、 广东 境,故盗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乱离二则》:“ 陕西 某公,任盐秩,家累不从。值 姜瓖 之变,故里陷为盗藪,音信隔絶。” 李宗仁 《回忆录》第四章:“ 荣廷 一时藏身无处,不得已,逃入盗薮,落草为寇。”

盗讼(dào sòng):有关抢劫或偷窃的讼事。 宋 欧阳修 《辞宣徽使判太原府札子》:“臣自至 青州 ,忽已踰岁,适值年时丰稔,盗讼稀少,足以偷安窃禄。” 宋 欧阳修 《太子太师致仕杜祁公墓志铭》:“凡其为治,以听断盗讼为能否尔。”

盗私(dào sī):私通。《汉书·爰盎传》:“初, 盎 为 吴 相时,从史盗私 盎 侍儿。 盎 知之,弗泄,遇之如故。”

盗税(dào shuì):逃避纳税。《宋史·司马池传》:“ 越州 通判载私物盗税。”按, 汉 应劭 《风俗通》佚文:“盗,逃也。言其昼伏夜奔,逃避人也。”

盗帅(dào shuài):盗匪首领。《后汉书·独行传·彭修》:“年十五时,父为郡吏,得休,与 脩 俱归,道为盗所劫, 脩 困迫,乃拔佩刀前持盗帅曰:‘父辱子死,卿不顾死邪?’”

盗首(dào shǒu):盗贼首领。 元 虞集 《李仲华墓表》:“用其策,民大感悦,牛酒交至,获盗首四人,戮之,餘散去乡民遂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商》:“ 二商 忿诉邑宰。盗首逃窜,莫可缉获。”《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 梅颺仁 ﹞请了本营参将,从监里把前番审定的五名盗首提到大堂,验明箕斗,登时绑赴校场,一概正法。”

盗视(dào shì):偷看。 唐 韩愈 《昼月》诗:“嗟汝下民或敢侮,戏謿盗视汝目瞽。”

盗声(dào shēng):(1).犹夺声。 宋 晁载之 《续谈助》卷四引四皓答 张良 书:“当 秦 项 之艰难,力不能负干戈。擕手逃走,避役山草,倚朽若立,循水似济,遂使青蝇盗声於晨鷄,鱼目窃价於 隋 珠。”(2).窃取声誉。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上》:“﹝ 许武 ﹞乃会宗亲泣曰:‘吾为兄不肖,盗声窃位,二弟年长,未豫荣禄,所以求得分财,自取人讥。’”

盗杀

盗嫂(dào sǎo):私通其嫂。《汉书·直不疑传》:“人或毁 不疑 曰:‘ 不疑 状貌甚美,然特毋柰其善盗嫂何也!’” 颜师古 注:“盗谓私之。”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自古贤人才士,秉志遵分,被谤议不能自明者,仅有百数。故有无兄盗嫂、娶孤女云挝妇翁者。”《诗刊》1980年第1期:“毕竟无兄谁盗嫂,坚持真理任沉浮。”

盗塞(dào sāi):侵犯边塞。《新唐书·浑瑊传》:“ 大历 七年, 吐蕃 盗塞深入, 瑊 会 涇原 节度使 马璘 讨之。”《新唐书·韦皋传》:“初, 云南蛮 羈附 吐蕃 ,其盗塞必以蛮为乡道。”

盗儒(dào rú):口称仁义而行如盗贼的人。《新唐书·牛僧孺李宗闵等传赞》:“夫口道先王语,行如市人,其名曰‘盗儒’。 僧孺 、 宗閔 以方正敢言进,既当国,反奋私昵党,排撆所憎,是时权震天下,人指曰‘ 牛 李 ’,非盗谓何?” 宋 张耒 《裴守真论》:“夫盗儒又从而为解説,旁引曲取,既使之便其私意,而又曰自义理之所安。”

盗人(dào rén):(1).犹盗贼。《墨子·大取》:“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其遇盗人,害也。”《庄子·田子方》:“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説,美人不得滥,盗人不得劫。”《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2).劫掠人口。《魏书·刑罚志》:“贼律杀人,有首从之科;盗人卖买,无唱和等。”(3).窃取他人财物。 汉 王符 《潜夫论·遏利》:“盗人必诛,况乃盗天乎!”

盗攘(dào rǎng):窃夺;窃取。《新唐书·酷吏传序》:“ 武后 乘 高 中 懦庸,盗攘天权,畏下异己,欲胁制羣臣,椔翦宗支。” 宋 王安石 《萧注责授团练副使制》:“擅发丁壮,采金蛮夷,侵骚边人,废业失职,无钩考之检,有盗攘之嫌。”

盗泉(dào quán):◎ 盗泉 Dào Quán[Dao spring] 泉水名称,在今山东省泗水县。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盗权(dào quán):窃取政权。《新唐书·萧瑀传》:“ 瑀 素贵,但中狭,每燕见,輒言:‘ 玄龄 辈朋党盗权,若胶固然,特未反耳。’” 宋 周 《齐东野语·胡明仲本末》:“如论 桑维翰 虽因 耶律德光 而相,其意特欲兴 晋 而已,固无挟虏以自重,刼主以盗权之意。”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家门大意》:“ 严嵩 专政,误国更欺君,父子盗权济恶,招朋党,浊乱朝廷。”

盗取(dào qǔ):亦作“盗取”。1.窃取;掠夺。《汉书·田延年传》:“ 延年 上簿诈增僦直车二千,凡六千万,盗取其半。”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伺道行妇女有美者,輒盗取将去,人不得知。”《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 张公 惊慌了,只得将前项盗取画眉、勒死 沉秀 一节,一一供招了。” 沉从文 《我的生活·保靖》:“有时,后山虎豹来人家猪豢中盗取小猪。”(2).谦辞。犹摘录,抄录。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序:“臣幸以罪居 永州 ……时恐惧,小閒,又盗取古书文句,聊以自娱。”

盗渠(dào qú):盗匪的头目。 清 邹志路 《江湖恶盗也》诗序:“ 建阳 多盗,盗以 江湖 为师。 江湖 者,盗渠也。”《清史稿·朱裴传》:“ 裴 治尚严,到官即捕杀盗渠。”《清史稿·蒋兆奎传》:“ 兆奎 捕得盗渠,获首犯。”

盗抾(dào qū):盗窃掠夺者。 清 黄鷟来 《咏史》之二:“壮志弥激烈,气欲凌太虚。奈何 袁 刘 没,失身为盗抾。”

盗区(dào qū):盗贼藏身、活动的地区。《新唐书·藩镇宣武彰义泽潞传赞》:“ 唐 中衰,姦雄圜睨而奋,举 魏 、 赵 、 燕 之地,莽为盗区,挐叛百年,夷狄其人,而不能復。” 金 麻九畴 《跋范宽<秦川图>》诗:“兴亡自取不足吁,可怜神州为盗区。” 元 袁桷 《萧御史家传》:“弱冠试吏,调 永丰 丞, 永丰 多盗区,跡巢穴僇之,丞以治称。” 清 顾炎武 《答李紫澜书》:“於是四皓之 商颜 , 刘阮 之 天姥 ,凡昔日兵革所不经,高真之所託跡者,无不为戎藪盗区。”

盗丘(dào qiū):对 孔丘 的贬称。《庄子·盗跖》:“盗莫大於子。天下何故不谓子为 盗丘 ,而乃谓我为 盗跖 ?”

盗窃(dào qiè):[释义](动)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地取得。一般指偷比较贵重和比较多的财物,可以是具体的财物,也可以是“国家机密”、“经济情报”、“军事秘密”等。 [构成]并列式:盗+窃 [例句]盗窃国家机密。(作谓语)[同义]偷盗、偷窃

盗剽(dào piāo):(1).剽窃。亦用为拟作之谦词。 清 刘大櫆 《<汪在湘文集>序》:“余穷无所用於世,宴居独处,尝取三代 秦 汉 以来贤人志士之所为文章伏而读之,慨然想见其用心,欣然有慕乎作者之能事,间亦盗剽倣效,拟作以自娱嬉。”(2).抢劫。 林纾 《剑腥录》第十五章:“沿路有无盗剽,与其轻身触险,不如仍居此间,惟 仲兄 酌之。”

盗骗(dào piàn):亦作“盗骗”。盗窃骗取。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某原盗骗财物,理合给原主取领。” 毛泽东 《关于“三反”“五反”的斗争》四:“向着违法的资产阶级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坚决的彻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斗争。”

盗弄(dào nòng):亦作“盗弄”。盗窃玩弄;盗用。《汉书·循吏传·龚遂》:“海濒遐远,不霑圣化,其民困於飢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於潢池中耳。”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蔡京除吏》:“若 蔡京 之盗弄威柄,则又过之。”《明史·李世祺传》:“ 魏忠贤 盗弄神器,则赖圣天子躬翦除之。” 清 钱谦益 《福建道监察御史谥忠毅李公墓志铭》:“呜呼!二 正 之季,阉官以人主为尸,盗弄魁柄,旋踵扑灭,于国家犹无与也!” 许寿裳 《亡友鲁迅印象记·归国在杭州教书》:“小店遂开成了,不料 章某 自便私图,在几个月内就盗弄一空,舅氏看事无可为,赶快把店铺收歇了。”

盗匿(dào nì):盗窃藏匿。《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 竇建德 之败也,其将多盗匿库物。”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京师沟渠深广,亡命多匿其中,自名为‘无忧洞’。甚者,盗匿妇人,又谓之‘鬼樊楼’。”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适 浙 来一傖父与一词客争宠,合 江 右某孝廉互谋,使酒駡座,讼之仪司,诬以盗匿金犀酒器。”

盗囊(dào náng):盗贼放赃物的袋子。 汉 桓宽 《盐铁论·孝养》:“老亲之腹非盗囊也,何故常盛不道之物?” 宋 梅尧臣 《闻进士贩茶》诗:“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

盗墓(dào mù):◎ 盗墓 dàomù[rob a tomb] 挖掘墓坟,盗取随葬的物品

盗目(dào mù):盗贼头目。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四六回:“ 长庚 追至 竿塘 ,方寻着敌船数隻,接连放炮,击坏敌船两艘,活擒盗目一名。”

盗摩(dào mó):谓偷磨金属钱币以取其屑。《汉书·食货志下》:“今半两钱法重四銖,而姦或盗摩钱质而取鋊。”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民盗摩漫面而取其鋊,以更铸作钱也。”

盗明(dào míng):犹掠美。谓窃取他人智慧。 汉 焦赣 《易林·谦之蒙》:“下背其上,盗明相让。”《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易经》曰﹞‘良马逐’。逐,进也。言大臣得贤者谋,当显进其人,否则为下相攘善,兹谓盗明,厥咎亦不嗣,至於身僇家絶。”

盗名(dào míng):(1).窃取名声。《荀子·不苟》:“是姦人将以盗名於晻世者也。” 杨倞 注:“姦人盗富贵贫贱之名於昏闇之世。晻,与暗同。” 汉 焦赣 《易林·大畜之益》:“虐众盗名,雄鷄折颈。” 宋 晁补之 《沉丘县学记》:“好更张喜事者,乃始务修此以盗名於众人不为之中。” 明 方孝孺 《默山精舍记》:“苟无其道而乐居乎位,是窃禄也;不以其道而自肆於隐,是盗名也。” 清 曾国藩 《日记·省克》:“写此册而不日日改过,则此册直盗名之具也!”(2).盗贼之名。 宋 龚开 《宋江三十六人赞序》:“彼 跖 与 江 ,与之盗名而不辞,躬履盗跡而无讳者也。”

盗没(dào méi):私自吞没。《魏书·李崇传》:“ 渊 表 崇 长史 祖莹 诈增功级,盗没军资。”《新唐书·邢君牙传》:“会吏擿簿书,以盗没宴钱五万, 君牙 怒其欺。”《新唐书·虢王凤传》:“征乘牛之出入市者,斥所得佐用度,然稍自盗没。”

盗卖(dào mài):[释义](动)盗窃并出卖(公物、公产)。 [构成]并列式:盗+卖 [例句]他盗卖公物。(作谓语)

盗买(dào mǎi):亦作“盗买”。非法购买。《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 条侯 。”《金史·佞幸传·张仲轲》:“尔於沿边盗买鞍马,备战阵。”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十三章五:“后来这计划成功了,他盗买了二十四箱写本和五箱图画和古董。”

盗马(dào mǎ):春秋 时, 秦穆公 出游,其右骖亡失, 穆公 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 穆公 不罪食马人,而赐其酒,以佐食。后 秦 晋 战于 韩原 , 晋 军围 穆公 乘,食马者三百馀人奋力救之,遂破 晋 军,虏 晋惠公 。事见《吕氏春秋·爱士》。后用为赏罪臣而终得其力的典实。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 秦 鲁 以成其功;絶缨盗马之臣赦, 楚 赵 以济其难。”按, 赵 氏之先与 秦 共祖,故亦称 秦 为 赵 。 唐 陈子昂 《座右铭》:“白珪玷可灭,黄金诺不罪。 秦穆 饮盗马, 楚 客报絶缨。”《新唐书·陆贽传》:“昔人掩絶缨、饮盗马者,岂忘其爱邪?”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三折:“盗马的死救 秦 亡,射鉤的生辅 齐 强。”

盗掠(dào lüě):盗窃掠夺。《魏书·食货志》:“ 正光 以后,天下丧乱,遂为羣寇所盗掠焉。”《新唐书·李师古传》:“﹝ 李纳 ﹞通 魏博 以交 田绪 ,盗掠 德州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法聪 ﹞本 陕右 蕃部之后,少好弓剑,喜游猎,常潜入蕃国,盗掠为事。”《明史·外国传九·朵颜》:“ 弘治 初,﹝三卫﹞常盗掠 古北 、 开原 境。”

盗乱(dào luàn):(1).窃盗与叛乱。语本《论语·阳货》:“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汉 班固 《幽通赋》:“固行行其必凶兮,免盗乱为赖道。” 唐 陈子昂 《上军国机要事》:“ 三秦 无盗乱之患, 汉 军有彊雄之势。”(2).盗匪之乱。《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你家从来多阴德,虽有盗乱,不必惊怕!”

盗律(dào lǜ):惩办盗贼的法律。 汉 王充 《论衡·谢短》:“礼言昏礼,律言盗律,何?” 刘盼遂 集解:“昏礼为礼之首章,盗律为律之首章。”《晋书·刑法志》:“盗律有还赃畀主。”《魏书·刑罚志》:“州处 张回 ,专引盗律,检 回 所犯,本非和掠,保证明然,去盗远矣。今引以盗律之条,处以和掠之罪,原情究律,实为乖当。”

盗禄(dào lù):窃取禄位。亦指窃取禄位之人。《魏书·高祖纪下》:“主者弹劾不肖,明黜盗禄。”

(dào líng):见“ 盗铃掩耳 ”。

盗例(dào lì):《穀梁传·哀公四年》:“《春秋》有三盗:微杀大夫谓之盗,非所取而取之谓之盗,辟中国之正道以袭利谓之盗。”后以“盗例”指《春秋》书盗的义例。 元 刘因 《登荆轲山》诗:“《春秋》盗例久不举, 紫阳 老笔生风雷。”

盗骊(dào lí):(1).古代传说 周穆王 八骏之一。颈细,色浅黑。《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赤驥、盗驪。” 郭璞 注:“为马细颈;驪,黑色也。”《史记·赵世家》:“ 造父 取驥之乘匹,与 桃林 盗驪、驊騮、緑耳,献之 繆王 。” 元 姚燧 《邓州长官赵公神道碑》:“至 周 造父 为 穆王 御,服盗驪、驊騮、緑耳之驥西巡,乐而忘归。”按,《通雅·衣服》:“窃蓝,浅蓝也。八骏有盗驪,盗亦窃意,谓浅驪也。”(2).泛指良马。 唐 柳宗元 《吊萇弘文》:“盗驪折足兮,罢駑抗臆。” 宋 苏辙 《湖阴曲》:“驊騮服箱驂盗驪,巡城三匝漫不知。”

盗魁(dào kuí):(1).盗贼首领;大盗。 明 陈子龙 《平内盗议》:“视兄弟同父母尚且有隙,彼盗魁也,岂无中变?特我未尝搆之耳。”《明史·祝允明传》:“授 广东 兴寧 知县。捕戮盗魁三十餘,邑以无警。” 清 洪亮吉 《读史》诗之四三:“何应一落 金门 第,不作仙人即盗魁。”(2).指取富贵或名位不以其道者。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或名为闰继,实则盗魁,外堪皮相,中乃肤立,以此言家,久必败矣。”

盗跨(dào kuà):亦作“ 盗夸 ”。犹盗夸。 南朝 宋 宗炳 《明论》:“苦力策观,倾资夐居,未几有之,俄然身灭,名实所收,不出盗跨。构馆栖神象,渊然幽穆,形从其微,神随之远,微则应清,远则福妙,盗跨与道,孰为优乎!” 金史肃 《感兴》诗:“避俗嫌高絶,干荣耻盗夸,居贫偶从仕,学道不忘家。”参见“ 盗夸 ”。

盗夸(dào kuā):犹盗魁。指取富贵或名位不以其道者。《老子》:“服文綵,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餘,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王弼 注:“凡物不以其道得之,则皆邪也,邪则盗也;夸而不以其道得之,窃位也。故举非道,以明非道财皆盗夸也。” 魏源 本义:“盗夸《韩非子》作‘盗竽’。案:古韵虞、麻通用,则‘竽’、‘夸’皆协韵。《説文》‘竽’、‘夸’皆亏声。盖篆文‘于’作‘亏’,是以形近致误。” 高亨 正诂:“‘夸’、‘竽’同声系,古通用。据 韩 説,盗竽犹今言盗魁也。竽以乐喻,魁以斗喻,其例正同。”一说,强盗为服饰以夸于人。 河上公 注:“百姓不足而君有餘者,是由劫盗以为服饰,持行夸人,不知身死家破、亲戚并随也。”参见“ 盗竽 ”。见“ 盗跨 ”。

盗窟(dào kū):犹盗巢。 宋 刘子翚 《谕俗》诗之十:“兹乡山水佳,昔乃为盗窟。”《明史·刘玉传》:“ 福建 、 浙江 盗起,命往督兵捕。议创 寿寧县 於 官臺山 ,以清盗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适从 江 臬娶妇而归,不意途陷盗窟。”

盗寇(dào kòu):犹盗匪。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变救》:“金有变,毕昴为回,三覆有武,多兵多盗寇。”《宋史·食货志上六》:“自行雇募,盗寇充斥,盖浮惰不能任责故也。”《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那盗寇,怎的便是方纔讲的那 牤牛山 海马 周三 。”

盗课(dào kè):(1).非法征收赋税。《金史·食货志四》:“若食盐一斗以下不得究治,惟盗贩私煮则捕之,在三百里内者属转运司,外者即随路府提点所治罪,盗课盐者亦如之。”(2).见“ 盗贼课 ”。

盗军(dào jūn):谓营私舞弊以乱军。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斩断》:“食不稟粮,军不省兵,赋赐不均,阿私所亲,取非其物,借贷不还,夺人头首,以获其功,此谓盗军。盗军者斩。”

盗掘(dào jué):亦作“盗掘”。犹盗发。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读了<记殷周殉人之史实>》:“尚有随仪仗行列而殉者,被盗掘者混乱,数无定。” 潘絜兹 《敦煌的故事》第五章:“他们测绘地图,盗掘文物,研究地质、气象、民俗、方言等等,作种种间谍和罪恶的活动。” 栗斯 《唐诗故事》第一集二:“盗掘 乾陵 时,正好遇上大雷雨,盗掘的人认为是神灵震怒,惊恐逃散。”参见“ 盗发 ”。

盗决(dào jué):私自开通水道;非法决裂堤岸。《宋史·李若谷传》:“豪右多分占 芍陂 ,陂皆美田,夏雨溢坏田,輒盗决。” 清 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湖广下》:“此堤与 红庙 对岸, 红庙 居民每遇水涨,多有欲盗决此堤以洩水者,故盗决河防之禁,尤不可少弛也。”《清史稿·河渠志二》:“ 康熙 元年, 盱 泗 民由 古沟镇 南及 谷家桥 北盗决小渠八, 淮水 强半分洩 高 寳 诸湖,而 清口 淮 弱,无力敌 黄 。”

盗据(dào jù):割据;强占。《旧唐书·罗威传》:“ 田承嗣 盗据 相 、 魏 、 澶 、 博 、 卫 、 贝 等六州。” 宋 王安石 《彰武军节度使侍中曹穆公行状》:“ 至道 中, 李继迁 盗据 河西 银 夏 等州。”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行盐》:“ 元 末之 张士诚 以监徒而盗据 吴会 。” 杨笃生 《新湖南》第二篇:“ 湖南 者,吾辈之家室也,一旦为他人盗据,将托宿于何所?”

盗具(dào jù):为盗之具。指谋取私利的手段。 唐 元结 《辩惑上》:“岂有冠冕轩车、佩符持节取先王典礼以为盗具,将天下法令而为盗资乎?”

盗居(dào jū):窃据。《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兵益盛,进军 界桥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曹丕 《典略》:“ 长沙 太守 孙坚 ,前领 豫州 刺史,驱走 董卓 ,扫除陵庙,其功莫大; 绍 令 周昂 盗居其位,断絶 坚 粮,令不得入,使 卓 不被诛。”

盗警(dào jǐng):亦作“盗警”。谓发生盗贼劫掠事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郝氏遇仙》:“ 霸州 郝恭定 公母 李太夫人 ,户部侍郎 杰 之配也。孕公时,家有盗警,夫人仓卒坠楼伤股。”《清史稿·职官志三》:“ 光绪 三十年,以 淮 徐 盗警,改置巡抚。” 陈明韬 《卧虎令传奇》六:“这年冬天, 三水县 发生了盗警。”

盗金(dào jīn):(1).《淮南子·氾论训》:“ 齐 人有盗金者,当市繁之时至掇而走,勒问其故曰:‘而盗金於市中何也?’对曰:‘吾不见人,徒见金耳。’”后用为自欺欺人的典实。《晋书·宣帝纪》:“鋭意盗金,谓市中为莫覩。”(2).《汉书·直不疑传》:“为郎,事 文帝 。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 不疑 , 不疑 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慙。”后用为无端见疑的典实。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磨骨,远则 直生 取疑於盗金,近则 伯鱼 被名於不义。”

盗截(dào jié):非法截留。亦指非法截留的财物。《北史·宋游道传》:“ 天保 元年,以 游道 兼太府卿,乃於少府覆检主司盗截,得鉅万计。”

盗颉(dào jiá):窃取克扣。《新唐书·高仙芝传》:“我退,罪也,死不敢辞。然以我为盗頡资粮,诬也。”

盗劫(dào jié):[释义](动)盗窃掠夺。 [构成]并列式:盗+劫 [例句]盗劫财物。(作谓语)

盗釂(dào jiào):谓过量痛饮。 宋 苏辙 《饮酒过量肺疾复作》诗:“囊中衣已空,口涎虚堕。啜尝未去足,盗釂恐深坐。”

盗迹(dào jì):盗贼的行迹;盗窃的痕迹。 宋 龚开 《宋江三十六人赞序》:“彼 跖 与 江 ,与之盗名而不辞,躬履盗跡而无讳者也。” 元 袁桷 《邢氏先茔碑铭》:“檄君以问,入其室,左右视验,实无有盗跡。” 元 袁桷 《同知乐平州事许世茂墓志铭》:“其治 婺源 ,益自振剔,絶蔓探疑,明以近民,而盗跡不敢入境。”

盗夥:结聚成伙的盗贼。《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他然后纔回头对那班盗伙道:‘我本待一刀了却这厮性命,既是你众人代他苦苦哀求,杀人不过头点地,如今权且寄下他这颗驴头。’” 清 陈锺麟 《红楼梦传奇·尘劫》:“﹝ 妙玉 ﹞坐睡介,盗伙执闷香上。”《九命奇冤》第二六回:“你如果执迷不悟,你们这一伙人,总有一个供出来的,那时我把你当他盗伙……你可不要怨我!”

盗伙(dào huǒ):结聚成伙的盗贼。《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他然后纔回头对那班盗伙道:‘我本待一刀了却这厮性命,既是你众人代他苦苦哀求,杀人不过头点地,如今权且寄下他这颗驴头。’” 清 陈锺麟 《红楼梦传奇·尘劫》:“﹝ 妙玉 ﹞坐睡介,盗伙执闷香上。”《九命奇冤》第二六回:“你如果执迷不悟,你们这一伙人,总有一个供出来的,那时我把你当他盗伙……你可不要怨我!”

盗火(dào huǒ):亦作“盗火”。1.盗贼所放的火。 唐 颜真卿 《吴兴沉氏述祖德记》:“徵士尝製述祖德碑,立於 金鹅山 之先塋,年月淹远,风雨蠹蚀,朽字残文,翳而莫分, 乾元 中为盗火所焚。”(2).窃取火种。 希腊 神话传说 普罗米修斯 从天上盗取火种带到人间,因此触怒主神 宙斯 ,被锁在 高加索 山崖,但他宁受折磨,坚毅不屈。《人民文学》1981年第2期:“盗火给人的勇者 普罗米修斯 被神惩罚得那样残酷,但勇士没有屈服。”

盗患(dào huàn):盗劫的祸害。《宋史·司马旦传》:“知 祁县 ,天大旱,人乏食,群盗剽敚,富家巨室至以兵自备。 旦 召富者开以祸福,於是争出粟,减直以糶,犹不失其赢。飢者获济,盗患亦弭。”

盗环(dào huán):汉文帝 时有人盗 高庙 座前玉环,捕得, 文帝 怒,下廷尉治。廷尉 张释之 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后以“盗环”指犯上反叛。 宋 陆游 《贺周丞相启》:“ 靖康 丧乱而遗 平城 之忧, 绍兴 权宜而蒙 渭桥 之耻, 高庙 有盗环之逋寇, 乾陵 有斧栢之逆儔。”

盗汗(dào hàn):[释义](动)因病睡眠时出汗。 [构成]动宾式:盗|汗 [例句]这个病人晚上盗汗。(作谓语)

盗国(dào guó):窃取国家政权。《旧唐书·僖宗纪》:“伏以伪 煴 违背宗社,僭窃乘舆,欺天之祸既盈,盗国之罪斯重,果至覆败,以就诛夷。” 宋 洪迈 《容斋随笔·杜延年杜钦》:“夫 新莽 盗国,权舆於 凤 。” 清 杜濬 《三君咏·嵇康》:“ 嵇康 人中龙,义不可当世。视彼盗国臣,伎俩如儿戏。” 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第四章:“其渐渐已成陈迹者,例如三年前学界之五四运动,如四年前之 张勋 復辟,如六年前之 洪宪 盗国。”

盗宄(dào guǐ):盗贼作乱。 清 孔尚任 《送从子衍栻还东鲁》诗:“昏暮水火艰,不但虑盗宄。东庄稼薄收,县官日徵比。”

盗拐(dào guǎi):犹拐骗。《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小衙内﹞决不在家里。头上东西耀人眼目,被歹人连人盗拐去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 莫氏 虽然认错, 盛 乘机盗拐,岂得推故?”

盗狗(dào gǒu):(1).偷食的狗。《三国志·魏志·曹爽传》“於是收 爽 羲 ……皆伏诛,夷三族”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太祖 笑,顾谓左右曰:‘东曹 毛掾 数白此家,欲令我重治,我非不知此人不清,良有以也。我之有 斐 ,譬如人家有盗狗而善捕鼠,盗虽有小损,而完我囊贮。’”(2).杀狗。《文选·范晔<后汉书二十八将传论>》:“降自 秦 汉 ,世资力战,至於翼扶王室,皆武人屈起,亦有鬻繒盗狗轻猾之徒。” 李善 注引《汉书》:“ 樊噲 , 沛 人也,以屠狗为事。”

盗耕(dào gēng):私自耕种;非法耕种。《唐律·户婚中·盗耕人墓田》:“诸盗耕人墓田,杖一百,伤坟者徒一年。”《宋史·孙固传》:“ 辽 人盗耕 解子平 地,岁且久,吏争弗能还。 固 微得其要领,折愧之,正疆地二百里。”《金史·食货志二》:“省臣奏,官地所以人多蔽匿盗耕者,由其罪轻故也。”

盗庚(dào gēng):植物名。即旋覆花。《尔雅·释草》:“蕧,盗庚。” 郭璞 注:“旋蕧似菊。”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旋覆花》﹝释名﹞:“金沸草、金钱花、滴滴金、盗庚、夏菊、戴椹……盖庚者,金也,谓其夏开黄花、盗窃金气也。”

盗根(dào gēn):比喻潜在的盗贼意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九山王》:“壤无其种者,虽溉不生;彼其杀狐之残,方寸已有盗根,故狐得长其萌而施之报。”

盗风(dào fēng):指盗贼活动的势头。 清 袁枚 《凤阳府同知高君墓志铭》:“君怒,牒请於两省督抚,悉擒以来。破积案数十,盗风为清。”《清史稿·李湖传》:“知羣盗以七月望归祀,飭文武吏围捕。旬日间诛为首者二百有奇,而释其胁从,盗风以息。” 林纾 《剑腥录》第十六章:“此间多伏莽,吾即用贼渠为游徼,故盗风稍弭,不图乃復行劫于野。”

盗匪(dào fěi):[释义](名)用暴力劫夺财物,扰乱社会治安的人(总称)。 [构成]偏正式:盗(匪 [例句]抓住盗匪。(作宾语)[同义]盗贼

盗贩(dào fàn):(1).非法贩卖。《新唐书·食货志四》:“ 两池 盐盗贩者迹其居处,保、社按罪。” 宋 楼钥 《少师观文殿大学士王公行状》:“县之推吏当行重禄,盗贩榷货配隶加详。”《元史·兵志一》:“省院官议,收到私走间道、盗贩马匹、曾过南界人三千八百四户,悉令充军。”(2).指非法贩卖之人或非法贩卖之事。《新五代史·吴越世家论》:“盖其兴也,非有功德渐积之勤,而黥髠盗贩,倔起於王侯,而人亦乐为之传歟?”《宋史·食货志四》:“ 虔州 运路险远, 淮 盐至者不能多,人苦淡食, 广东 盐不得輒通,盗贩公行。” 明 宋濂 《喻偘传》:“境内多盗贩,舳艫尾相衔不絶。”

盗犯(dào fàn):亦作“盗犯”。犯有偷窃、抢劫或反叛罪行的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神宗皇帝 见奏,晓得 开封府 尽获盗犯。”《老残游记》第七回:“至於小盗,他本无门径,随意乱做,就近处,自有人来暗中报信,失主尚未来县报案,他的手下人已先将盗犯获住了。”《清史稿·刘於义传》:“ 直隶 盗犯,依律不分首从皆斩。”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续编》附录《一九四九年日记·五月八日》:“每日处决盗犯十余名,罪名不甚表示。”

盗法(dào fǎ):盗律。《宋史·刑法志一》:“自是盗法惟京城加重,餘视旧益宽矣。”《宋史·刑法志二》:“平民艰食,强取餱粮以图活命尔,不可从盗法科之。”

盗伐(dào fá):◎ 盗伐 dàofá[stealthily cut down trees] 偷砍[树木]

盗发(dào fā):(1).私下非法发掘。《史记·酷吏列传》:“会人有盗发 孝文 园瘞钱,丞相 青翟 朝,与 汤 约俱谢。”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娥 比舍有 蔡仲 ,闻 娥 富,谓殯当有金寳,乃盗发冢,求金。” 清 洪颐煊 《校正<穆天子传>序》:“《穆天子传》六卷, 晋 太康 二年, 汲县 民盗发 魏襄王 墓中所得竹书也。”(2).私自开拆;私下泄露。《后汉书·窦武传》:“ 瑀 盗发 武 奏。”《宋书·郑鲜之传》:“上言传詔 罗道盛 輒开牋,遂盗发密事。”

盗恩(dào ēn):谓诈取官位或赏赐。《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六年》:“﹝ 李惟简 ﹞以为边将当谨守备,蓄财穀以待寇,不当覩小利,起事盗恩。” 胡三省 注:“生事邀功,窃取官赏,是为盗恩。”

盗夺(dào duó):掠夺,侵夺。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为吏,以货赂为市,盗夺百姓,侵侮万民。”

盗端(dào duān):为盗的开端。《三略·上略》:“内贪外廉,诈誉取名,窃公为恩,令上下昏,饰躬正颜,以获高官,是谓盗端。”

盗典(dào diǎn):私下典当抵押。《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听説公公不惯经理这些事情,家人又不在行,甚至被庄头盗典、盗卖的都有。”《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查到盗典出去的地,庄头、佃户即不属我家管,可得防他个不服。”

盗道(dào dào):《庄子·胠箧》:“ 跖 之徒问於 跖 曰:‘盗亦有道乎?’ 跖 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后以“盗道”指盗贼的手段、方法和道德。 南朝 陈 姚最 《续画品·焦宝愿》:“旁求造请,事均盗道之法;殫极斲轮,遂至兼採之勤。” 唐 韩偓 《八月六日作》诗之二:“图霸未能知盗道,饰非唯欲害仁人。” 明 刘基 《郁离子·蛇蝎》:“ 盗犨 以如芒之鉤係八尺之丝,鉤牛舌而牵之,宵夜而牛随之行,莫之违也,故世之善盗牛者称 犨 焉。 郁离子 曰:‘是所谓盗道也。’”

盗党(dào dǎng):亦作“盗党”。盗贼党羽;盗徒。 清 恽敬 《与宋于廷书》:“ 武 非纵盗,则 九江 之子非盗党也。”《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惟是盗党甚多,卑职深虑所带勇役众寡不敌。” 梁羽生 《萍踪侠影》第三回:“这两人确是盗党,偷鸡不着,反蚀把米。”

盗簒(dào cuàn):盗窃夺取。特指臣子取代君位。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序》:“夫始於盗篡者终於即真,始称伪朝者后为正统。” 遯园 《专制之结果》:“呜呼,以四百兆积民成国、积国成天下者之公产业,为一二由战争、由盗篡、由世袭者攘为一人之私产业。”

盗篡(dào cuàn):盗窃夺取。特指臣子取代君位。

盗辞(dào cí):盗贼的供辞。 元 虞集 《盗发亚父冢》诗:“盗发 亚父 塚,寳剑实累之。塚开寳气尽,狱吏书盗辞。盗言惟见寳,寧知 亚父 谁?”

盗船(dào chuán):盗贼用于劫掠的船只。《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又拿出 崔县尉 告的贜单来,把他家里箱笼,悉行搜捲,并盗船一隻,即停泊门外搭内,尽数起到了官,解送御史衙门。” 清 袁枚 《香山同知彭君小传》:“君毅然不听,饱餐士卒,扬帆竟行。行百餘里,遇盗船二隻,发炮击之,杀十餘人。” 清 黄培芳 《赎人行》:“海上盗船动盈百,东南西北候过客。”

盗臣(dào chén):(1).谓盗窃府库财物的官吏。《礼记·大学》:“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寧有盗臣。” 郑玄 注:“国家利义不利财。盗臣损财耳,聚敛之臣乃损义。”《新唐书·食货志一》:“盗臣诚可恶,然一人之害尔。聚敛之臣用,则经常之法坏,而天下不胜其弊矣。”(2).叛臣;簒夺之臣。 唐 权德舆 《故司徒兼侍中赠太傅马公行状》:“﹝ 建中 四年﹞冬十月,盗臣窃发,鑾輅狩于近郊。” 宋 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一:“ 昭宗 亲兵既尽, 朱温 羽翼已就, 行密 辈崎嶇於一邦,初务养练,不能遽成,此内外俱轻,盗臣得志之患也。” 明 方孝孺 《春秋诸君子赞·子家羁》:“ 鲁 有盗臣,擅国自恣。 昭公 寡谋,躁以失位。”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今之称诗坛渠率者,日暮途穷, 东山 再出,曲学阿世,迎合时宰,不惜为盗臣民贼之功狗。”(3).盗名欺世的官吏。 明 王廷相 《慎言·保傅》:“威福劫民,是曰权臣;德惠媚民,是曰盗臣。”

盗巢(dào cháo):盗贼盘据的地方。 清 恽敬 《广西按察使朱公神道碑铭》:“﹝公﹞復出图纸一,曰:‘盗巢及出没要隘尽于此。’”《清史稿·丁朝雄传》:“ 朝雄 巡洋至 汜澳 ,破盗巢。”

盗钞

盗骖(dào cān):古代考核骑士御者技艺的项目之一。在车马疾行时,暗中解去骖马,而不使御者知之。《汉书·韩延寿传》:“ 延寿 在 东郡 时试骑士……使骑士戏车弄马盗驂。”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戏车弄马之技也。驰盗解驂马,御者不见也。”

盗采(dào cǎi):(1).谓横征暴敛。《太平经·为道败成戒》:“旁人以财货自助,欲得大官,以起名誉,因而盗採财利,以公趣私,背上利下,是即乱败正治,天地之害,国家之贼也。”(2).非法开采。《明史·何乔新传》:“ 成化 四年迁 福建 副使。所属 寿寧 银矿,盗採者聚众千餘人,所过剽掠。”

盗财(dào cái):(1).盗窃财物。《淮南子·说山训》:“以非义为义,以非礼为礼,譬犹倮走而追狂人,盗财而予乞者。”《宋史·刑法志二》:“臣闻敕下 京东 、 西 灾伤州军,如贫户以饥偷盗斛斗因而盗财者,与减等断放,臣窃以为非便。”(2).盗贼的财物。 清 袁枚 《复两江制府策公问兴革事宜》:“且以忠恕之道待捕役,势有不得不取盗财者。”

盗柄(dào bǐng):指窃取国家权力。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科场·命名禁字》:“本朝 正德 初, 刘瑾 盗柄时,亦矫詔禁官民名字有天字者,俱更正。”《明史·孙居相传》:“﹝ 天啟 ﹞四年春,召拜兵部右侍郎。其冬, 魏忠贤 盗柄,復引疾归。”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一》:“所谓强者,强於盗柄,强於饰罪。” 梁启超 《论专制政体有百害于君主而无一利》:“君之与国,截然两途,宫中府中,不同一体……外戚横恣、宦寺盗柄之祸,何从生焉?”

盗兵(dào bīng):(1).以狡诈手段取胜之兵。《荀子·议兵》:“夫是之谓盗兵,君子不由也。” 杨倞 注:“由,用也。以诈力相胜,是盗贼之兵也。”《史记·高祖本纪》:“去輒烧絶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2).叛乱之兵。 宋 王安石 《骊山》诗:“六籍燃除士不磨, 驪山 如此盗兵何?” 明 方孝孺 《王君国祥墓碣》:“今城中无一军而盗兵悍甚,此难与争锋,当以计破之。”(3).谓盗取兵权。指叛乱。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进银立兵营》:“全盛之世,主上偶计刀锥,羣小遂借以售奸。名在贤书者,亦思盗兵逞志,言利之害至此。” 元 元明善 《稾城董氏家传》:“所亟召卿,意不在此,竖子盗兵,朕自抚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尽以託卿。”

盗边(dào biān):侵犯边境。《新唐书·康日知传》:“ 咸通 中, 南詔 復盗边。”《明史·杜文焕传》:“ 沙计 数盗边。”

盗暴(dào bào):(1).盗贼、暴乱。《管子·臣乘马》:“穀失於时,君之衡藉而无止,民食伍之穀,则君已藉九矣,有衡求弊焉。此盗暴之所以起,刑罚之所以众也。”(2).犹残暴,凶暴。

盗版(dào bǎn):亦作“盗版”。盗印。 唐弢 《晦庵书话·<子夜>翻印版》:“自然,我这样说,决不是指粗制滥造的一折八扣书,也不是指在敌人卵翼下装点‘小朝廷’的盗版书,使我激动的是一种严肃的战斗的工作。” 叶子铭 《访美所见几种茅盾作品的盗版书》:“我迅速地、逐本地翻阅了原文,尽管是十分粗略的,但我很快就明白了这都是一些盗版书。”

盗案(dào àn):亦作“盗案”。有关抢劫的案件。《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此时 马观察 马翰 与 王七殿直 王遵 ,俱在各县挨缉两宗盗案未归。” 清 袁枚 《董太恭人墓志铭》:“观察讯 贵池 盗案,其渠魁不刑而服。” 郭沫若 《初出夔门》三:“他说,还是他在地方审判厅任事的时候,有一次审理过一件盗案。”

递盗(dì dào):谓转移偷盗之物。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三折:“前日教 张千 买了个小廝,执着银唾盂,还不勾一两日,他将唾盂儿不见了。必然递盗与他大的拿去。”

抵盗(dǐ dào):窃取,偷盗。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一折:“久已后俺兄弟带出这把刀子来,则道 春香 抵盗了 杨 家的家私哩。”《金瓶梅词话》第九四回:“朝来暮往,把 任道士 囊篋中细软的本也抵盗出大半花费了。”《醒世姻缘传》第十回:“你分明是叫你女儿降的人家怕了,好抵盗东西与你。”

断盗(duàn dào):(1).拦截抢劫。《后汉书·孔融传》:“案 表 跋扈,擅诛列侯,遏絶詔命,断盗贡篚,招呼元恶,以自营卫。”(2).犹言从中盗窃,贪污中饱。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聚天下财物,虽有文籍,委之府史,非有能吏以钩考,而断盗者輒发。”

防盗(fáng dào):◎ 防盗 fángdào(1) [pickproof]∶可防止被扒窃的防盗锁(2) [theftproof;burglarproof]∶不遭被盗危险的;抗盗贼的防盗保险箱

匪盗(fěi dào):[释义](名)盗匪。 [构成]并列式:匪+盗 [例句]匪盗很少。(作主语)

攻盗(gōng dào):攻击抢夺。 汉 刘向 《说苑·指武》:“所谓诛之者,非为其昼则攻盗,暮则穿窬也,皆倾覆之徒也。”《资治通鉴·汉宣帝本始三年》:“ 匈奴 大虚弱,诸国覊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

狗盗(gǒu dào):伪装成狗进行偷盗。后泛指窃贼。《史记·孟尝君列传》:“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乃夜为狗,以入 秦 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 秦王 幸姬。” 汉 王充 《论衡·论死》:“世有衣狗裘为狗盗者,人不觉知,假狗之皮毛,故人不意疑也。” 唐 白居易 《答<箭镞>》诗:“闻有狗盗者,昼伏夜潜行。” 清 刘献廷 《饮杨涵斋宅次前韵》:“厮养椎埋狗盗徒,深衣缝掖列为儒。”

惯盗(guàn dào):◎ 惯盗 guàndào[hardened thief] 经常抢夺别人财物、从事盗劫活动的人

海盗(hǎi dào):[释义](名)出没在海洋上的强盗。 [构成]偏正式:海(盗

豪盗(háo dào):大盗。 宋 叶适 《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名号杂,军律不齐,豪盗隐伏,为一方患。”参见“ 大盗 ”。

化盗(huà dào):谓感化盗贼使为良民。《三国志·吴志·虞翻传》“归葬旧墓,妻子得还”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太中大夫 山阴 陈嚣 ,渔则化盗,居则让邻,感侵退藩,遂成义里。”

诲盗(huì dào):诱人盗窃。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虽曰炭田有以诲盗,而慢藏不用,则谁之罪哉。”参见“ 诲淫诲盗 ”。

激盗(jī dào):谓伪善的奸贼。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或谗言似信,不可谓有诚;激盗似忠,不可谓无私,此类是而非是也。” 戴明扬 注:“《汉书·王莽传》:‘敢为激发之行。’注:‘激,急动也。’案:此谓奸人故作激急,有时似忠也。”

赍盗(jī dào):亦作“賷盗”。谓持物送给盗贼。《明史·冯师孔传》:“王能杀贼,假王以大将军权;不能杀贼,悉输王所有餉军,与其賷盗。”

缉盗(jī dào):搜捕盗贼。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盗》:“盗不难审,要于捕役缉盗根上清楚。”

迹盗(jì dào):跟踪查捕盗贼。《新唐书·张善相传》:“ 大业 末为里长,督兵迹盗,为众附赖。”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 曾明仲 治郡,善用耳目,於迹盗尤有法。”

贾盗(jiǎ dào):商人和盗贼。《荀子·荣辱》:“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狠,猛贪而戾,恈恈然唯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

僭盗(jiàn dào):◎ 僭盗 jiàndào[usurp] 越分窃取僭盗中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奸盗(jiān dào):亦作“姧盗”。亦作“奸盗”。1.指为非作歹、劫盗财物。《汉书·地理志下》:“ 沛 楚 之失,急疾顓己,地薄民贫,而 山阳 好为姦盗。” 汉 王充 《论衡·幸偶》:“或姧盗大辟而不知,或罚赎小罪而发觉。” 戚 本《石头记》第七三回总评:“一篇姦盗邪淫文字,反以《四子书》、《五经》、《公羊》、《穀梁》、 秦 汉 诸作起,以《太上感应篇》结,彼何心哉!”(2).奸人盗贼。《后汉书·韩棱传》:“ 棱 发擿姦盗,郡中震慄。”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南望 春申 ,东瞻 孟尝 ,袤界 薛邑 ,境边 山阳 ,逆旅行舍,姦盗所藏。”《南史·王准之传》:“威惠兼举,姦盗屏跡,富商野次。”《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舟中大人,不必见疑。小子并非奸盗之流,乃樵夫也。”

江盗(jiāng dào):◎ 江盗 jiāngdào[a notorious bandit boats] 出没于长江上的强盗船只有江盗百艘。——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诘盗(jié dào):究办强盗。《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於是 鲁 多盗。 季孙 谓 臧武仲 曰:‘子盍詰盗?’” 宋 陈傅良 《右奉议郎新权发遣常州借紫薛公行状》:“舍姦有禁,詰盗有赏。”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叛贼·妖人赵古元》:“復聚众逞妖,为詰盗者所谁何,輒拒捕杀人,窜走 徐州 ,改今名。”

劫盗(jié dào):(1).强盗;劫贼。《南史·赵伯符传》:“﹝ 伯符 ﹞为政苛暴,吏人畏惧如与虎狼居,而劫盗远迸,无敢入境。”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瓦卜》:“盖此人乃劫盗,事露将逃匿,故隐姓来卜。”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远猷辰告而不能治一水门,长驾远驭而不能捕一劫盗。”(2).指从事抢劫活动。《百喻经·劫盗分财喻》:“昔有羣贼共行劫盗,多取财物,即共分之。”《宋书·黄回传》:“ 回 拳捷果劲,勇力兼人,在 江 西与诸 楚 子相结,屡为劫盗。”

谨盗(jǐn dào):防盗。 清 朱之瑜 《答安东守约书》之十六:“廿日移寓,寓后荒凉,復须谨盗。”

剧盗(jù dào):犹剧贼。 宋 陆游 《书愤》诗:“剧盗曾从 宗父 命,遗民犹望 岳家军 。”《初刻拍案惊奇》卷八:“胯下曾酬一饭金,谁知剧盗有情深?”《花月痕》第四七回:“庇我剧盗,辱我疆臣。”

巨盗(jù dào):◎ 巨盗 jùdào[notorious robber] 臭名远扬的强盗,大盗

攫盗(jué dào):盗取,窃取。《荀子·不苟》:“小人则不然,大心则慢而暴,小心则淫而倾,知则攫盗而渐,愚则毒贼而乱。”

寇盗(kòu dào):(1).盗贼。《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金玉崇而寇盗至,名位高而忧责集。” 清 倦圃野老 《庚癸纪略》:“富户俱称无钱,虽存亡危急之秋,寧资寇盗。”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革命,只赚着一舆台奴婢匪徒寇盗的独裁制。”(2).侵扰劫掠。《史记·大宛列传》:“ 昆明 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輒杀略 汉 使,终莫得通。”《后汉书·班超传》:“往者 匈奴 独擅 西域 ,寇盗 河西 , 永平 之末,城门昼闭。”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选补》:“ 兴元 元年,改吏部侍郎往 洪州 知选事,时京师寇盗之后,天下旱蝗,穀价翔贵。”

窥盗(kuī dào):伺机窃取。《后汉书·儒林传论》:“权彊之臣,息其闚盗之谋,豪俊之夫,屈於鄙生之议者,人诵先王言也,不畏逆顺埶也。”

掠盗(lüě dào):抢劫,抄掠。《孔子家语·正论》:“ 子产 卒,子 太叔 为政,不忍猛而宽, 郑国 多掠盗。” 王肃 注:“抄掠。”《魏书·袁翻传》:“又 高车 士马虽众,主甚愚弱,上不制下,下不奉上,唯以掠盗为资,陵夺为业。”

鸣盗(míng dào):犹言鸡鸣狗盗。后用以比喻卑微技能。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窃慕大王之义,復为门下之賔,备鸣盗浅术之餘,豫三五贱伎之末。” 唐 储光羲 《秦中初霁献给事》诗之一:“夙心幸清鉴,晚志欣良覿。鸣盗非足徵,愿言同下客。”参阅《史记·孟尝君列传》。

剽盗(piāo dào):(1).劫掠。 汉 贾谊 《新书·忧民》:“兵旱相承,民填沟壑,剽盗攻击者兴继而起。”(2).强悍的盗贼。 宋 王安石 《感事》诗:“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3).抄袭。 唐 韩愈 《荐士》诗:“搜春摘花卉,沿袭伤剽盗。” 宋 欧阳修 《论更改贡举事件札子》:“今贡举之失者,患在有司取人……但能诵诗赋,节抄《六帖》、《初学记》之类者,便可剽盗偶儷,以应试格。”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三场》:“盖其节抄剽盗之人,皆以先策论去之矣。” 清 黄遵宪 《杂感》诗:“古人弃糟粕,见之口流涎,沿习甘剽盗,妄造丛罪愆。”

欺盗(qī dào):欺骗盗取。《宋史·宋祁传》:“彼皆以祝帝寿、奉先烈、祈民福为名,臣愚以为此主者为欺盗之计尔。”

强盗(qiáng dào):[释义](名)用暴力抢夺别人财物的坏人。 [构成]偏正式:强(盗 [例句]一伙强盗被镇压。(作主语)

窃盗(qiè dào):见“ 窃盗 ”。亦作“ 窃盗 ”。1.偷窃劫夺。《管子·八观》:“里域横通,则攘夺窃盗者不止。”《淮南子·氾论训》:“发墓者诛,窃盗者刑,此执政之所司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火》:“钻木取火的 燧人氏 却似乎没有犯窃盗罪。”(2).指小偷和强盗。《孔子家语·始诛》:“天下有大恶者五,而窃盗不与焉。” 前蜀 韦庄 《秦妇吟》:“诛锄窃盗若神功,惠爱生灵如赤子。”

侵盗(qīn dào):(1).侵犯劫夺。《史记·匈奴列传》:“於是戎狄或居于 陆浑 ,东至於 卫 ,侵盗暴虐中国。”《资治通鉴·汉文帝前三年》:“五月, 匈奴 右贤王入居 河南 地,侵盗 上郡 保寒蛮夷,杀掠人民。”(2).侵占盗窃。《后汉书·淳于恭传》:“家有山田果树,人或侵盗,輒助为收採。” 宋 曾巩 《责将制》:“发人採金,无出入之籍,有侵盗之形。”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谢芗泉之疏阔》:“财物奢荡,一任僕人侵盗,毫不介意。”

求盗(qiú dào):古代亭长手下掌逐捕盗贼的亭卒。《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 薛 治之。”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求盗者,旧时亭有两卒,其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令人衣求盗衣,持羽檄,从东方来,呼曰‘ 南越 兵入界’,欲因以发兵。”

驱盗(qū dào):驱除盗贼。 宋 张耒 《用民篇》:“有司召其属之人而躬择,或其智可以办事,其武足以驱盗,而后授之。”

攘盗(rǎng dào):盗窃,抢夺。《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一年》:“陛下亲御六师,将远清 江 表,今始行至此,而小人已为攘盗,不斩之,何以禁姦!”

上盗(shàng dào):大盗。《孔丛子·刑论》:“夫赤子知慕其父母,由审故也。况为政兴其贤者而废其不贤以化民乎?审此二者,则上盗息。”

失盗(shī dào):◎ 失盗 shīdào[have thing stolen]东西(如财物等)被偷

鼠盗(shǔ dào):对盗贼蔑称。《红楼梦》第一回:“偏值近来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 清 黄遵宪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诗:“鼠盗忽窃发, 犬戎 敢相逼。”

水盗(shuǐ dào):出没于江河湖泊的盗匪。 凌力 《星星草》第十七章二:“ 周盛波 说道:‘此等小小水盗,本当早日剿除。’”

宿盗(sù dào):惯匪大盗。《魏书·崔宽传》:“ 宽 性滑稽,诱接豪右、宿盗魁帅,与相交结,倾衿待遇,不逆微细。”《新唐书·忠义传中·颜杲卿》:“ 肃宗 拜 泉明 郫 令,政化清明,诛宿盗,人情翕然。” 宋 秦观 《盗贼策下》:“ 唐 自中叶以后,方镇皆选列校以掌牙兵。是时四方豪杰不能以科举自达者,皆争为之,往往积功以取旄鉞。虽老姦宿盗或出其中,而名卿贤将……所得亦已多矣。”

贪盗(tān dào):贪婪的盗贼。《商君书·定分》:“名分已定,贪盗不取。”《韩非子·守道》:“夫贪盗不赴谿而掇金,赴谿而掇金,则身不全。”

偷盗(tōu dào):[释义](动)偷窃,盗窃。 [构成]并列式:偷+盗 [例句]偷盗是可耻的行为。(作主语)[同义]偷窃、盗窃

突盗(tū dào):侵凌盗窃。《荀子·荣辱》:“陶诞突盗,惕悍憍暴,以偷生反侧於乱世之间。”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突盗,谓好侵突掇盗也。”《荀子·王霸》:“乱世不然,污漫突盗以先之,权谋倾覆以示之。” 杨倞 注:“突,凌触;盗,窃也。” 汉 贾谊 《新书·时变》:“攻击夺者为贤,贵人善突盗者为忻,诸侯设諂而相飭、设輹而相绍者为知。天下乱至矣!”

窝盗(wō dào):藏匿盗贼。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叛贼·盗贼赋形之异》:“﹝ 赵鐸 ﹞又为仇邻訐其窝盗,遂决计谋反。”

黠盗(xiá dào):狡黠的盗贼。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黠盗妇》:“其妇以缎舖杀夫,遂欲鸣官。缎舖情急,以五百贿妇。妇遂挈貲骑驴而去,盖借驴夫以挟诈也,可谓黠盗矣。”

显盗(xiǎn dào):《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 晋侯 的仆人 里凫 管理财物,后偷了财物用来设法让 晋侯 回国。后遂以“显盗”指为做好事而偷盗。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 里鳬 显盗, 晋文 愷悌; 勃鞮 号罪,忠立身存。”

行盗(xíng dào):进行盗窃。《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夫 匈奴 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天性固然。”《太平广记》卷一九一引 唐 刘恂 《表录异·麦铁杖》:“ 麦铁杖 , 韶州 翁源 人也,有勇力,日行五百里。初仕 陈 朝,常执繖随驾,夜后,多潜往 丹阳郡 行盗。”

逸盗(yì dào):在逃的盗匪。 清 林则徐 《拿获行劫盗犯袁溃等审明定拟折》:“逸盗 吴老五 等飭缉,获日另结。” 清 张伯行 《驳勘顾少连家被盗一案檄》:“ 张二 ,又名 张品 ,是否即係 顾 案逸盗?”

淫盗

远盗(yuǎn dào):防盗。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二:“凡门以栗木为关者,夜可以远盗。”

猜你喜欢

汉字组词专题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