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尔吧

纛组词,纛字组词带拼音及词语解释

分类: 汉字组词  时间: 2022-12-14 03:18:17  作者: 优尔吧 

纛组词,今天幼儿园网小编小雪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汉字《纛》的组词列表,望下面整理的纛字组词资料及词语解释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纛字简介
字母:d,拼音:dao,带声调拼音:dào,注音:ㄉㄠˋ,部首:糸,部首比划:6,比划:24,繁体字:纛,字体结构:上下结构,字法:形声,笔画顺序:横横竖横折折竖横竖折横横横横竖撇捺撇折折捺竖撇捺,五笔86编码:GXFI,五笔98编码:GXHI,Unicode:U+7E9B,汉字编号:6493,

基本解释

dào   ㄉㄠˋ ◎ 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 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

英文翻译

a big army banner

纛组词

白纛(bái dào):白色大旗。 明 何景明 《诸将入朝歌》之四:“黄金未散成功士,白纛先梟败将头。”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定制, 科尔沁 王公树红纛, 土默特 旌树白纛,以为誌。”

宝纛(bǎo dào):皇帝出行乘舆上所建的旗帜。 明 梁潜 《三月十七日送驾出德胜门》诗:“王气浮天随宝纛,虹光拂地护龙旌。”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议王琦事》:“三千营总兵都督 张軏 、 杨俊 为都指挥 王琦 奏龙旗宝纛事。”

大纛(dà dào):◎ 大纛 dàdào[big banner] 古代行军中或重要典礼上的大旗

纛遫(dào chì):毛而蓬松貌。 唐 韩偓 《出官经硖石县》诗:“暝鸟影翩,惊狐尾纛遫。”

鼓纛(gǔ dào):战鼓大旗。古时皇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的信物。《新唐书·回鹘传下》:“明年, 太宗 方图 頡利 ,遣游击将军 乔师望 儳路齎詔书、鼓纛,册拜 夷男 为 真珠毗伽可汗 。”《辽史·仪卫志四》:“ 辽 自 大贺氏 摩会 受 唐 鼓纛之赐,是为国仗。”

麾纛(huī dào):即麾旌。纛,大旗。 汉 史氏 《淞光复军纪略》:“ 苏 、 狼 、 福 三镇水陆各军队,亦咸隶于 吴淞 光復军麾纛之下。”参见“ 麾旌 ”。

旌纛(jīng dào):(1).大旗。亦泛指旗帜。 唐 贾岛 《寄沧州李尚书》诗:“迢递瞻旌纛,浮阳寄咏言。” 宋 苏轼 《次韵滕元发许仲涂秦少游》:“两邦旌纛光照,十亩锄犂手自亲。”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和卢国华》词:“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2).犹尊驾。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之三:“经新元,缅惟旌纛所至,百神呵卫,台候动止万福。”

狼纛(láng dào):见“ 狼头纛 ”。

六纛(liù dào):(1).六面军中大旗。 唐 节度使军中所用。《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节度使掌总军旅,顓诛杀……辞日,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太平御览》卷三三九引《太白阴经》:“古者天子六军,诸侯三军;今天子十二,诸侯六军,故纛有六以主之。” 唐 白居 《送令狐相公赴太原》诗:“六纛双旌万铁衣, 并 汾 旧路满光辉。”(2).泛指军中主帅的大旗。 唐 张籍 《将军行》:“ 蓬莱殿 前赐六纛,还领禁兵为部曲。”

龙纛(lóng dào):绘有龙形的大旗。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海陵王墓碑文》:“龙纛儼,保挽晨鏘。”

鸾纛(luán dào):天子用的大旗。《北史·张普惠传》:“故以功餘九锡,褒假鸞纛,深圣上之加隆,极慈后之至爱。”按,《魏书》作“鑾纛”。

旄纛(máo dào):古代帝王乘舆上用牦牛尾制成的用以翳蔽之物。《尔雅·释言》“纛,翳也” 郭璞 注引 汉 蔡邕 《独断》:“以旄牛尾为之,大如斗,在左騑马头上,所谓黄屋左纛。纛又谓之翳。”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崔圆》:“须臾渐,楼船百艘,塞江而至,皆以锦绣为帆,金饰舟,旄纛盖伞,旌旗戈戟,繽纷照耀。”

牌纛(pái dào):用作仪仗的金牌和大旗。 唐 王建 《朝天词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诗之三:“隔月太常先乐,金书牌纛彩云中。”

旗纛(qí dào):饰以鸟羽的大旗。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旗纛旄麾,飞扬晻蔼。”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经费上》:“工部祭旗纛,霜降取用。”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诗之三:“何来三峯矗,鼎立峙旗纛。”

押纛(yā dào):执掌大旗的旗手。古代仪仗侍卫之一。《金史·仪卫志上》:“ 天眷 法驾人数……押纛二人,押衙四人。”

牙纛(yá dào):(1).犹牙旗。纛,大旗。 唐 韩愈 《山南郑相公酬答依赋十四韵以献》:“帝咨女予往,牙纛前坌坲。” 宋 曾巩 《边将》诗:“二子按轡行边隅,牙纛宛转翻以舒。”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牙纛看吹折,梯衝舞莫当。”(2).指将帅。 清 史致谔 《同治元年禀左宗棠》:“自揣任重才疏,离牙纛,不克时时禀承伟略,深用竞惶。”

羽纛(yǔ dào):古代军队或仪仗队中以羽为饰的大旗。 宋 曾巩 《上人》诗:“烟沙轣轆高轩过,路上千人瞻羽纛。”

皂纛(zào dào):亦作“皁纛”。古代用黑色丝织物制的军中大旗。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旗旐章·皂纛》:“《宋朝会要》曰:‘皂纛本 后魏 纛头之制, 唐 卫尉纛居其一,盖旄头之遗像。’” 宋 曾巩 《晓出》诗:“晓出城南罗卒乘,皁纛朱旗密相映。”

阵纛(zhèn dào):军营中的帅旗。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古杉三十韵》:“ 杨僕 船橦在, 蚩尤 阵纛隳。”

坐纛(zuò dào):古代军中主帅的大旗。《明史·王乔年传》:“贼礮击 乔年 坐纛,雉堞尽碎。”《天雨花》第十五回:“左边长山一座,右边一簇是丛林,中军坐纛风中颭,寨后空虚靠身。”《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前日还打发人来,在 南京 做了二十首大红缎子绣龙的旗,一首大黄缎子的坐纛。”

纛章京(dào zhāng jīng):满语。官名。“巴雅喇纛章京”的简称。 清 初兵制,从每旗诸甲喇中选择精锐者,组成护军,其首领初名为纛额真。 天聪 八年(公元1634年)改称纛章京。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国初官号, 清 语居多。纛章京,即今护军统领。”《清史稿·世祖纪》:“遣纛章京 索洪 等益 满达海 军。”按,此名汉语称为护军统领。参阅《清通典·职官九》。

横海纛(héng hǎi dào):大旗。 唐 皮日休 《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直拔倚天剑,又建横海纛。”

狼头纛(láng tóu dào):用狼头作标志的大旗。《隋书·北狄传·突厥》:“其先国於 西海 之上,为邻国所灭,男女无少长尽杀之。至一儿,不忍杀,刖足断臂,弃於大泽中。有一牝狼,每啣肉至其所,此儿因食之,得以不死。其后遂与狼交……狼生十男,其一姓 阿史那氏 ,最贤,遂为君长,故牙门建狼头纛,示不忘本也。”《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 隋 帝﹞遣太僕 元暉 出 伊吾道 ,诣 达头 ,赐以狼头纛。” 胡三省 注:“ 突厥 之先,狼种也,子孙为君长,牙门建狼头纛,示不忘本也。” 清 赵翼 《偶阅<汴梁杂诗八首>考汴州沿革爰补其缺》诗之六:“领得狼头纛一枝,仍容守 汴 建朝仪。”亦作“ 狼纛 ”。《新唐书·回鹘传上》:“﹝可汗﹞与 子仪 会 呼延谷 ,可汗恃其彊,陈兵引 子仪 拜狼纛而后见。”

高牙大纛

高牙大纛

龙幡虎纛

坐纛旗儿(zuò dào qí ér):指主帅。喻主事人。《红楼梦》第十六回:“大爷派他去,原不过是个坐纛旗儿,难道真的叫他讲价钱会经纪去呢!”参见“ 坐纛 ”。

作纛旗儿(zuò dào qí ér):犹言主事者,当家人。纛旗,军中主帅之旗。《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你这事不在行,到底还算个作纛旗儿。如今你又出来了,这怎么样呢?”

猜你喜欢

汉字组词专题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