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尔吧

断组词,断字组词带拼音及词语解释

分类: 汉字组词  时间: 2022-10-19 04:25:51  作者: 优尔吧 

断组词,今天幼儿园网小编晓燕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汉字《断》的组词列表,望下面整理的断字组词资料及词语解释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断字简介
字母:d,拼音:duan,带声调拼音:duàn,注音:ㄉㄨㄢˋ,部首:斤,部首比划:4,比划:11,繁体字:斷,字体结构:左右结构,字法:会意,笔画顺序:捺撇横竖撇捺折撇撇横竖,五笔86编码:ONRH,五笔98编码:ONRH,Unicode:U+65AD,汉字编号:2405,

基本解释

(斷) duàn  ㄉㄨㄢˋ ◎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断裂。断层。断面。截断。断肠。断魂。断线风筝。 ◎ 不继续,禁绝:断粮。断水。断炊。断奶。断档。断流。断种(zhóng )。断交。断片。断续。断子绝孙。 ◎ 判定,决定:判断。诊断。断狱(审理和判决罪案)。 ◎ 一定,绝对:断乎不可。断然施行。

英文翻译

break   break off   give up   sever   snap   stop

断组词

碍断(ài duàn):阻截;挡住。 宋 秦观 《蝶恋花》词:“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

拗断(ǎo duàn):亦作“抝断”。折断。 明 陈郊 《义犬》第一出:“浪道是名千载,不知这酒一盃。翰林院拗断 南狐 笔,傀儡塲搬演何朝戯,哄的人盖棺犹自波波地。”锡剧《红色的种子》第六场:“一根筷子容变,一把筷子拗断难。”

罢断(bà duàn):废除取消。《资治通鉴·海西公太和三年》:“国家政法不立,豪贵恣横,至使民户殫尽,委输入,吏断常俸,战士絶廪,宜一切罢断诸荫户,尽还郡县。”

把断(bǎ duàn):(1).把住。 宋 汪元量 《越州歌》之三:“官司把断 西渡 ,要夺渔船作战船。”《秦併六国平话》卷上:“ 楚王 令 周霸 、 邹阔 ,各兵一千,把断 函谷关 。”(2).占尽。 宋 辛弃疾 《念奴》词:“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把断春消息。” 元 刘致 《水仙操》曲:“彤云把断山中寺,软红尘,不到此。”

迸断(bèng duàn):爆裂,破裂。《水浒传》第二五回:“那 武大 ‘哎’了两声,喘息了一回,肠胃迸断;呜乎哀哉,身体动不得了。” 茅盾 《子夜》五:“ 少奶奶 的脸立又变为苍白,心头卜卜地又抖又跳,但同时好像有一件东西在胸脯里迸断了。”

笔断(bǐ duàn):笔写的断语;文字结论。《明史·文苑传四·董其昌》:“又採留中之疏切於国本、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倣史赞之例,每篇繫以笔断。”

辩断(biàn duàn):辨析裁断。辩,通“ 辨 ”。《南史·宋纪中·文帝》:“会 武帝 当听讼,仍遣上讯 建康 狱囚,辩断称旨, 武帝 甚悦。”

辨断(biàn duàn):分辨裁断;分辨判断。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那人日请教,至此时於凡事世情亦多能自解説辨断真伪者。”

不断(bù duàn):◎ 不断 bùduàn(1) [continuous]∶保持或继续,常以没有停顿、没有终止和不间断的方式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2) [uninterrupted]∶没干扰或阻碍的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3) [continual]∶继续但时有停顿的他的不断出现,引起了我们的警惕(4) [unceasing]∶不绝,接连不断夏天这里洪水不断子孙满堂,万世不断

裁断(cái duàn):[释义](动)考虑决定。 [构成]并列式:裁+断 [例句]等候裁断。(作宾语)裁断经济案件。(作谓语)

操断(cāo duàn):犹言判案断狱。 唐 元稹 《论教本书》:“目不得閲淫艳妖诱之色,耳不得闻优笑凌乱之声,口不得操断击搏之书,居不得容顺阴邪之党。”

察断(chá duàn):审察判断。《荀子·致士》:“临事接民,而以义变应,宽裕而多容,恭敬以先之,政之始也;然后中和察断以辅之,政之隆也。”

岔断(chà duàn):打断他人的讲话。 周立波 《参军这一天》:“群众的欢呼岔断了贺辞。” 沙汀 《闯关》:“‘你不能这样说!’他岔断 余明 的反驳道。”

柴断(chái duàn):堵塞隔断。《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説 瑜 分遣三百人,柴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

常断(cháng duàn):谓日常判处之事。《管子·问》:“问:五官有度制,官都其有常断,今事之稽也何待?”

肠断(cháng duàn):◎ 肠断 chángduàn[very grieved] 喻非常悲痛

抄断(chāo duàn):抄袭截断。《宋书·南郡王义宣传》:“至 江夏 ,闻 巴陵 有军,被抄断,回入 逕口 ,步向 江陵 。”《周书·陆腾传》:“ 铁山獠 抄断 内江 路,使驛不通。”

宸断(chén duàn):皇帝的裁决、决断。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八状》:“欲望朝廷应今后臣下有要君作伪如前所陈者,并出宸断,便赐听许。”《金史·完颜匡传》:“ 子仁 守疆圉,不妄生事,职也。《书》曰:‘有备无患’,在陛下宸断耳。” 清 林则徐 《楚省查拏烟贩收缴烟具情形折》:“臣思此事须待各省奏齐,上衷宸断,奉到諭旨,颁发祗遵。”

敕断(chì duàn):亦作“勅断”。犹裁断。《金史·贾铉传》:“愿下州郡申明旧章,检量封记,按察官其检察不如法者,具以名闻。内庭勅断,亦依定程式。”

处断(chǔ duàn):处理决断。《晋书·王浑传》:“ 浑 不尚刑名,处断明允。”《隋书·斛斯政传》:“于时外事四夷,军国多务, 政 处断辩速,称为干理。” 郑观应 《盛世危言·传教》:“遇有事故,仍依华例惩办。既係 中国 人民,不得因入教遂分轻重,飭令地方官公平处断。”

刺断

撺断(cuān duàn):(1).搬弄。 宋 史达祖 《庆清朝》词:“赋得送春诗了,夏帷攛断緑阴成。”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一折:“咿呀,偏似那织金梭攛断锦机声。” 明 杜山狂 《新水令·桃柳争春》套曲:“似这般桃柳新奇,攛断起多少浪评意。”(2).怂恿;劝说。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一折:“我,我,我攛断的上了竿;你,你,你掇梯儿眼看。” 元 曾瑞 《蝶恋花·闺怨》套曲:“旧衣服陡恁宽,好茶饭减多半。添盐添醋人攛断,刚捱了少半椀。”(3).催逼。 元 张可久 《清江引·春思》曲:“杜几声烟树暖,风雨攛断。” 明 陈大声 《一枝花·咏月》套曲:“伴著这露儿零,风儿细,攛断死单枕 长门 。”(4).古代戏曲乐器演奏术语。 元 石德 《紫云庭》第一折:“我唱的是《三国志》先饶十大曲,俺娘便‘五代史’续添‘八阳经’。你覻波!比及攛断那唱叫,先索打拍那精神。” 明 朱有燉 《神仙会》第四折:“祝寿声高,鼕鼕地鼓儿攛断好。”

脆断(cuì duàn):脆而折断。 唐 王建 《当窗织》诗:“水寒手涩丝脆断,续来续去心肠烂。” 唐 赵抟 《琴歌》:“七弦脆断虫丝朽,辨别不曾逢好手。”

寸断(cùn duàn):[释义](动)断成许多小段。 [构成]偏正式:寸〔断 [例句]肝肠寸断。(作谓语)

错断(cuò duàn):食鬼之神名。《后汉书·礼仪志中》:“ 错断 食巨, 穷奇 、 腾根 共食蛊。”《骈雅·释天》:“ 错断 ,食鬼之神也。”

打断(dǎ duàn):[释义](1) (动)使中途停顿、中断。  (2) (动)打折。 [构成]动补式:打|断

弹断

断(dǎo duàn):(1).判断,决断。《朱子语类》卷六十:“旧时看此句,甚费思量,有数样説,今所留二説也倒断不下。”《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 山前行 正在州衙门前立,倒断不下,猛抬头看时,却见 皇甫殿直 在面前相揖。”(2).引申为裁决;判决。 宋 吴潜 《满江红·送吴叔永尚书》词:“万事儘由天倒断,三才自有人撑抵。” 元 马致 《任风子》第三折:“你不家去呵,与我个倒断,你休了我者。”《金瓶梅词话》第十六回:“妇人道:‘他不敢管我的事,休説各衣另饭,当官写立分单,已倒断开了的勾当。’”(3).计划,谋划。《朱子语类》卷四五:“二者中须有箇商量倒断始得。” 宋 仲殊 《洞仙歌》词:“任倒断、深思向梨花,也无奈寒食,几番风雨。” 宋 吴潜 《柳梢青·安晚园和刘自昭》词:“万种思量,百年倒断,付与残霞。”(4).终止;完结。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楔子:“因姐姐玉精神、花模样,无倒断晓夜思量。”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颜渊篇四》:“克己復礼,如何得有倒断!所以 尧 、 舜 、 文王 、 孔子 终无自谓心花顿开,大事了毕之一日。”(5).明白,清楚。指将事情的因果是非关系或某种结局弄清楚。《二刻拍案惊奇》卷六:“亦且妻子随着别人已经多年,不知他心腹怎么样了?也要与他説个倒断。”《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 何玉凤 ﹞无法,只得自己表明心跡,説个倒断。”

电断(diàn duàn):英明的决断。《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惠风春施,神武电断。”《艺文类聚》卷七九引 南朝 齐 谢朓 《祭大雷周何二神文》:“ 周生 电断,神謨英冠。” 唐 陈子昂 《申宗人冤狱书》:“赖陛下神武之威,天机电断。”

定断(dìng duàn):定案;作出判断和决定。 宋 周 《齐东野语·罗春伯政事》:“其自供罪状已明,合从姦罪定断。”《金史·宣宗纪》:“乙未,敕尚书省,自今六部禀议常事,但可再送,不得趣召辨正。餘应入法寺定断而再送,犹未当者具以闻,下吏治之。”

独断(dú duàn):◎ 独断 dúduàn[dictatorial;arbitrary] 不商量,独自做决定

杜断(dù duàn):谓善于对事情作出妥当的决断。 元 雅琥 《上执政四十韵》:“ 房 谋兼 杜 断, 萧 律继 曹 遵。”参见“ 杜断房谋 ”。

断背:断背(Brokeback),2007年8月由教育部公布的171新词之一,出自李安的同性爱题材电影《断背山》。电影《断背山》讲的是两个小伙子之间一段长达20年的感情纠葛。断背隐喻同性恋,现在网上很流行用“断背”来代替“同志”。中国古代把男人和男人相爱称为“断袖”“龙阳”“分桃”,所以“断背”也就用来暗指两个男人之间的同性相爱。 断背-简介 断背,现在网上很流行有"断背"来代替"同志"。这是根据李安导演的《断背山》发展而来的,意思当然是指同性之间的恋爱!李安说:“人人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断背山'”。在这部电影中,李安真正的达到了“直抵人类情感最敏感最隐晦”的一面,将现实中不被认同的真实情感表现出来。李安不赞成人们将《断背山》归类为狭隘的同性恋电影,而认为应将之视为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也是一部有关全人类情感的影片。 有缘的时尚界里时尚"断背" 断背是一种性取向。那些对与同性产生爱情、性欲或恋慕,称为断背者。断背有时也用来描述同性性行为,而不管参与者的性取向如何。 有人认为,断背是一种现代概念,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义,是无法直接一一对应为现代的"断背"的,例如古罗马的"爱者"与"被爱者"的关系与现代的"断背"可能有区别。 美国心理协会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成员总数超过15万人,其中包括研究人员、教育学家、临床心理医生、心理学顾问和学生等。早在1973年,他们就已经不再认为断背是一种精神疾病,将它从精神病手册中取消了。 2001年4月20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出版,在诊断标准中对同性恋的定义非常详细,断背的性活动并非一定是心理异常。由此,断背不再被统划为病态。不再把断背看作一种病态心理,这是中国大陆社会的一个进步。 现代口语中,常常使用"同志"来称呼断背者(正式场合下,这个词语的原意不变),另外"断背"也有"同性爱"等近义词。此外,粤语吸收了英文单词gay后,用"基"指断背。但是此词通常具贬义。带有贬义的单词还有"玻璃","牛郎"等。在某些地区的方言中,还把男断背者称做"飘飘"。 女断背中,"T"指特质倾向于阳刚,或外貌喜欢作男性化/中性化装扮者("T"来自英文的Tomboy)。但"Tomboy"的本义并没有断背的意思;"婆"指装扮、行为、气质阴柔的女断背(又称为P)。"婆"这个词在最早是相对于T而来,指"T的老婆"。但近年来,婆的主体性已经逐渐浮现,用以泛指气质较阴柔者。Uncle指年长的T;这个词起源于60年代,是女断背用来对长辈的尊称。在中文里则称"哥",例如"张哥"、"金哥"。至于"拉子"、"拉拉"或"蕾丝边"指女断背者(由Lesbian谐音而来)。1990年代,见于台湾作家邱妙津的女断背小说《鳄鱼手记》里,开始流行于台湾。 男同性恋亦有其一套使用的名词与用语,例如台湾同性恋文化术语里较普遍的用语是"C货",系由英语"Sissy"及"Nancy"所衍生而来,指气质阴柔的男同志。MachoQueen(金刚芭比)指外貌非常阳刚,身型健壮,但隐约有阴柔特质或动作及想法的男同志。另外如同于女同性恋者的"T"与"P",台湾男同恋者一般也分为"哥"(普通亦可称'葛格')、"弟"(亦可称'底迪')两种色。两者主要别不是女性化或男性化的程度,而是保护及依赖两种概念。一般而言,其区分是不明显且无确实定义的。其他尚有"男风"、"走旱路"等词婉指男同性恋现象。因李安之电影《断背山》夺得奥斯卡后,"断背"一词亦成为同性恋之别称。 断背-相关词汇 1·Gay:男同性恋者,此外,这个字也被用来形容所有的同性恋团体,例如:Gaypeople,就是指“同性恋社群”。 2·哥哥(葛格):男同志族群中,具有男子阳刚气概者。 3·弟弟(底迪):男同志族群中,气质,心理,行为,装扮都认同男性,却兼具阴柔特质者。 4·1/0或者I/O和A/O:都是指同志关系中两种角色——主动方和被动方,数字1常用来代指“哥哥”或“丈夫”,数字0常用来代指“弟弟”或“妻子”;但事实上也有很多的男同志没有1,0的角色之分。 5·BL”(boy’slove),字面意指两个男人之间的爱。如今日本的漫画界有专门的BL漫画派。其主角一般是美形的男性,内容主要是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爱感情。 6·同志:1991年香港人林奕华首先使用,成为同性恋者的代称。 7·彩虹旗:同志平权运动常使用的象征标志。上头有红、橙、黄、绿、蓝、紫六种颜色,分别代表“生命”、“复原”、“太阳”、“自然与宁静”、“和谐”、“灵魂”,象征着同性恋社群的多彩多姿。 8·Lesbian(蕾丝边):女同性恋者。 9·玻璃:同性恋者的代称。 10·Homosexual(同性恋):早期性医学为同性恋所下的“病理性定义”,但1975年4月9日,美国精神病学会正式将“同性恋”自“精神疾病”项目中删除。 11·Straight(直人):指异性恋或非同性恋者。在英国常用bent(弯曲的)作为同志的代称,straight便相对用来指异性恋。 12·直同志:就是“Straight”(直)与“同志”的组合,是指认同同志、对同志友善、颠覆性别霸权位置的异性恋者。 13·Queer(酷儿):本指变态、怪物、怪胎。以往也是异性恋者用来贬损同性恋者的字眼。但自90年代起,这个词成为一批对抗主流的学者所挪用的意象,他们故意以这个词自称,以颠覆主流价值观对这个词的负面解释。 14·IntheCloset(在衣柜里):这是一个比喻,指同性恋或双性恋者向家人、朋友、认识的人以及社会隐藏其性倾向。相对的,当同志向他人表明其同志身份时,称为“走出衣柜”(Comeoutofthecloset),简称“出柜”。如大导演关锦鹏拍《蓝宇》后,我们就看到了关于他“出柜”的新闻。 15·现身(ComeOut):由“出柜”一词延伸而来,指对周遭人与社会表明自己的同志身份。 16·一夜情,比较通俗的说法是419,取自英文口语“foronenight”的谐音,比较正规的说法是"onenightstand"。 17·公司:同性恋者聚集的公园,例如台北的新公园(228纪念公园)。 18·拉子:女同志的代称,由Lez(Lesbian的简写)音译而来。最早出现在《鳄鱼手记》(邱妙津著,联经出版社)一书中,相关说法还有“拉拉”一词。 19·T(Butch):是英文Tomboy的简称,指装扮、行为、气质男性化,在女同志中扮演“丈夫”角色的女同志;台湾女同志文化中“汤包”一词,就是对女同志的俗称。 20·婆(Femme):装扮、行为、气质比较阴柔,心理上认同女性,在女同志中扮演“妻子”角色的女同志(又指P)。台湾女同志文化中的T/婆之分,相当于西方的Butch/Femme.“婆”这个词在最早是相对于T而来,指“T的老婆”。但近年来,婆的主体性已经逐渐浮现,所以泛指气质较阴柔者。 21·不分:从字面上,可以解释为“不被分类”或“难以被分类”,这是近年来在女同志文化中出现的新名词,指装扮、为、气质较难以被界定,呈现跨性别暧昧状况的女同志。 22·Uncle:年长的T。这个词源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女同志用来尊称长辈的称谓。 23·欧蕾(O-Le):是老蕾丝边(OldLesbian)的简称,泛指年过30岁的女同志。至于为么会译成“欧蕾”呢?有女同志戏称:因为过了这个年纪,就该用欧蕾保养了。 24·T:女同志酒吧 25·Bisexual(双性恋):爱恋与欲望的对象,有可能是同性,也有可能是异性 26·CC:又称为“妹子”,指气质,行为,装扮女性化的同志。“CC”衍生自英文的Sissy一词,从早期好莱坞的影片中,就可听到这种描述方式。有时用c来代称。 27·Couple:同志伴侣。 28·B.F.(BoyFriend):男同志称自己的情人为B.F.。 29·Motss(MembersoftheSameSex):BBS上最早开始的男同志讨论区。 30.小攻:同性恋中偏男性的那一方 31.小受:同性恋中偏女性的那方 断背-相关电影 中文名:《断背山》 导演:李安AngLee 中文名:《断背山》海报 编剧:戴安娜·奥萨纳DianaOssana 拉里·麦克默特里LarryMcMurtry 主演:杰克·格林哈尔JakeGyllenhaal 希斯·莱吉尔HeathLedger 米歇尔·威廉姆斯MichelleWilliams 安妮·海瑟薇AnneHathaway 兰迪·奎德RandyQuaid 琳达·卡德里尼LindaCardellini 格雷汉姆·贝克尔GrahamBeckel 类型:爱情片剧情片 剧情简介:1963年的灿烂夏日,怀俄明西部,年轻的牛仔杰克·特维斯特(杰克·吉伦哈尔饰)与恩尼斯·德尔玛(希斯·莱吉尔饰)因同为牧场主乔·阿桂尔(兰迪·奎德饰)打工而相识,杰克比较健谈,且骑术高超,恩尼斯自幼小父母双亡,性格内向寡语。人迹罕至的断臂山深处,高山牧场的放羊工作单调而艰苦,随时有遭遇野兽袭击的可能,供杰克与恩尼斯栖身的帐篷狭小得只能睡下一人,另一人不得不睡在露天篝火旁,起初二人各自放羊,少有交流。直到有一天,二人晚饭时喝多了酒,是夜又分外寒冷,于是杰克与恩尼斯同帐共裘而眠,在酒精与尔蒙的作用下,他们之间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空虚寂寥让让两个19岁的青年彼此相爱了,一个人做饭,另一个放羊,篝火边长谈,帐篷内欢爱,同性间的纯美真爱伴随二人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夏日时光。 中文名:《断背山》海报 季节性放牧工作结束后,迫于世俗的压力,杰克与恩尼斯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各自的生活旅程,杰克凭着精湛的骑术成为了德州的竞技牛仔,依靠着妻子露琳(安妮·海瑟薇饰)家族的扶植而事业蒸蒸日上;留在牧场的恩尼斯迎娶了自幼相识的阿尔玛(米歇尔·威廉姆斯饰),每日为嗷嗷待哺的女儿奔忙,过着平凡清苦的日子。弹指间四年过去了,饱受相思之苦的杰克给恩尼斯寄去贺卡,说自己做生意外出时要路过怀俄明,希望能见上一面。重逢后的杰克与恩尼斯深情拥吻,时光的流失并未冲淡二人心中炽热的情感,在随后的十几年中,杰克与恩尼斯都定期约会钓鱼。表面上的婚姻让阿尔玛的内心苦楚不堪,她知道丈夫每年消失在断臂山中与老友杰克钓鱼的真正原因,而杰克与恩尼斯也经受着同性恋所招致的巨大偏见和世俗压力。最终,厮守一生的愿望因杰克的意外身亡而落空。在杰克去世后,恩尼斯来到了杰克父母的农场,想把杰克的骨灰带回到二人初识的断臂山。在杰克的房间里,他发现了一个秘密:初识时他们各自穿过的衬衫被整齐地套在了同一个衣挂上。这个秘密让恩尼斯潸然泪下,他意识到杰克是多么爱他,自己又多么深爱杰克。但无论爱是怎样的浓烈,最终见证它的只有那座壮美苍的断臂山。

断言(duàn yán):[释义](动)十分肯定地说。 [构成]偏正式:断〔言

断袖(duàn xiù):亦作“ 断褏 ”。截断衣袖。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恋。典出《汉书·佞幸传·董贤》:“﹝ 董贤 ﹞为人美丽自喜, 哀帝 望见,説其仪貌…… 贤 宠爱日甚,为駙马都尉侍中,出则参乘,入御左右,旬月间赏赐叅鉅万,贵震朝廷。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褏,上欲起, 贤 未觉,不欲动 贤 ,乃断褏而起。其恩爱至此。”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褏作“袖”。《南史·萧韶传》:“ 韶 昔为幼童, 庾信 爱之,有断袖欢,衣食所资,皆 信 所给。”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刘药村》:“性迂阔,初不知人间有分桃断袖事者,闻之,以为人伦大变,作檄以讨论之。”《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误把些使气角力好勇鬭狠的认作英雄,又把些调脂弄粉断袖餘桃的认作儿女:所以一开口便道是某某英雄志短,儿女情长。”参见“ 断袖之好 ”、“ 断袖癖 ”。

断岫(duàn xiù):陡峭壁立的峰峦。 唐 皇甫松 《大隐赋》:“歷断岫而峥嶸,入疏林而綺错。”

断行(duàn xíng):◎ 断行 duànxíng[categorically carry out] 断然施行争执不下的时候,只有断行才能办事

断刑(duàn xíng):判刑。《吕氏春秋·孟秋》:“戮有罪,严断刑。” 汉 班固 《白虎通·考黜》:“进善乃能退恶,退恶乃能断刑。”《后汉书·章帝纪》:“《月令》冬至之后,有顺阳助生之文,而无鞠狱断刑之政。”

断心(duàn xīn):形容极端悲痛。《后汉书·安帝纪》:“岂意卒然颠沛,天年不遂,悲痛断心。”

断想(duàn xiǎng):◎ 断想 duànxiǎng[thought fragments] 零碎片段的感想(多用于标题)《学诗断想》

断响(duàn xiǎng):断断续续的响声。 明 何景明 《捣衣》诗:“哀音缘云发,断响随风沉。”

断香(duàn xiāng):一阵阵的香气。 后蜀 毛熙震 《菩萨蛮》词:“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 南唐 张泌 《浣溪沙》词:“小槛日斜风悄悄,隔帘零落杏花阴,断香轻碧锁愁深。” 宋 苏舜钦 苏舜元 《丙子仲冬紫阁寺联句》:“断香浮缺月,古像守昏灯。”

断限(duàn xiàn):划定的年代界限。亦谓划定年代界限。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其后 元魏 济阴王 暉业 又著《科録》二百七十卷,其断限亦起自上古,而终於 宋 年。”《旧唐书·刘子玄传》:“创纪编年,则年有断限;草传敍事,则事有丰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叙言》:“关于本书的编辑工作,首先要决定的是断限问题。”

断线(duàn xiàn):◎ 断线 duànxiàn[disconnection] 喻指中断关系

断险(duàn xiǎn):占据、截断险要之处。《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二年》:“今疾进,出其不意,此所谓‘先人以夺其心’也,贼见吾兵必走。待后军,贼已断险,兵多何益!”

断絃:见“ 断弦 ”。

断弦(duàn xián):◎ 断弦 duànxián[one's wife died] 古时以琴瑟比喻夫妇,故称妻子死了叫断弦舅断弦未续。——《聊斋志异》

断纤(duàn xiān):停止。纤断则船停,故云。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姑娘成了堆,总是爱笑。她们嘻哈哈地笑个不断纤。”

断霞(duàn xiá):片段的云霞。 南朝 梁简文帝 《舞赋》:“似断霞之照彩,若飞鸞之相及。” 唐 张说 《巴丘春作》诗:“日出 洞庭 水,春山掛断霞。” 宋 周邦彦 《蕙兰芳引》词:“寒莹晚空,点清镜,断霞孤鶩。”

断席(duàn xí):割断的坐席。《史记·田叔列传褚少孙论》:“ 卫将军 从此两人过 平阳主 ,主家令两人与骑奴同席而食,此二子拔刀列断席别坐。主家皆怪而恶之,莫敢呵。”

断雾(duàn wù):残雾。 隋炀帝 《悲秋》诗:“断雾时通日,残云尚作雷。” 唐 骆宾王 《宿山庄》诗:“林虚宿断雾,磴险挂悬流。”

断务(duàn wù):处理事务。 南朝 梁 萧统 《答湘东王求文集诗苑书》:“谭经之暇,断务之餘,陟龙楼而静拱,掩鹤关而高卧。”

断无(duàn wú):绝无。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一:“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余谓幽期密约,必无人在旁,是谁见之?两生断无自言理,又何以闻之?”

断纹(duàn wén):亦作“ 断文 ”。裂纹。多指古琴的裂纹。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古琴辨》:“凡漆器无断纹,而琴独有之者,盖他器用布漆,琴则不用,他器安閒,而琴日夜为弦所激。”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诸玩》:“ 仲山 有 宣和 内府一琴,絶佳……其製作断文,皆非常琴可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琴呵……今夜这一场大功,都在你这神品、金徽、玉軫、蛇腹、断纹、嶧阳、焦尾、冰絃之上。”《红楼梦》第八九回:“你看这断纹,不是牛旄似的么?所以音韵也还清越。”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鹤媒》:“最后抵一轩,几置一琴,断纹斑驳,色泽殊古。”

断文(duàn wén):见“ 断纹 ”。

断望(duàn wàng):绝望。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其英雄 阿内庚 为性,力抗社会,断望人间,有 裴伦 式英雄之概。”

断亡(duàn wáng):决死。必死的决心。《荀子·富国》:“诚美其厚也,故为之出死断亡以覆救之,以养其厚也。”《荀子·富国》:“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无它故焉,忠信调和均辨之至也。”

断腕(duàn wàn):截断手腕。《墨子·大取》:“断指与断腕,於天下相若,无择也。” 唐 窦臮 《述书赋》下:“君子弃瑕以拔材,壮士断腕以全质。” 宋 韩琦 《蜂虿》诗:“包潜中良善,断腕未足骇。”《辽史·地理志一》:“ 太祖 崩, 应天皇后 於 义节寺 断腕,置 太祖 陵,即寺建 断腕楼 ,树碑焉。”

断饨(duàn tún):见“ 断顿 ”。

断剸(duàn tuán):断截。 元 范梈 《古干将》诗:“ 丰城 匣已空,龙亦久当变。百怪日夜出,思尔一断剸。”

断屠(duàn tú):(1).禁止屠宰。《隋书·高祖纪下》:“六月十三日是朕生日,宜令海内为 武元皇帝 、 元明皇后 断屠。” 洪深 《青龙潭》第一幕:“从前做知县老爷的,要了要替百姓求雨,一面出告示断屠。”(2).停止执行死刑。参见“ 断屠日 ”、“ 断屠月 ”。

断头(duàn tóu):◎ 断头 duàntóu(1) [broken end;behead]∶河流水源被袭夺流入另一水系(2) [ends down]∶在制造过程中棉条、粗纱或纱线断开(3) [behead;chop off the head]∶砍头

断碎(duàn suì):(1).残缺破碎。 宋 晁冲之 《以承宴墨赠僧法一》诗:“百年相传文断碎,彷彿尚见蛟龙背。”(2).割碎;切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酒房中有个大瓮,莫若权把来断碎了,入在瓮中。明日覷个空便,连瓮将去抛在江中,方无人知觉。”

断送(duàn sòng):[释义](动)丧失,毁灭(生命、前途等)。 [构成]偏正式:断〔送 [例句]断送青春。(作谓语)[同义]葬送

断讼(duàn sòng):审理案件。《韩非子·内储说上》:“ 李悝 断讼以射, 宋 崇门 以毁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郊祀必洞於礼,戎事必练於兵,田穀先晓於农,断讼务精於律。”

断死

断澌(duàn sī):消失的流冰。 元 范梈 《奉和王继学怀济南旧游》之一:“前辈风流逐断澌, 济南 旧録故人诗。”

断丝(duàn sī):(1).断绝的丝。 唐 虞世南 《中妇织流黄》诗:“综新交缕涩,经脆断丝多。”(2).指游丝,蜘蛛等昆虫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轻打银筝坠鷰泥,断丝高罥画楼西。”

断水(duàn shuǐ):◎ 断水 duànshuǐ[water-break;cut off the water supply] 溪流中由于水底参差不齐所造成的水面破折处

断首(duàn shǒu):(1).砍头。旧时的一种酷刑。《管子·侈靡》:“断指满稽,断首满稽,断足满稽。”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四章:“若夫车裂马分,炮烙汤煎,断首折腰,凌迟寸磔,挖眼彘人,犹以为未足,则有蝎盘焉。”(2).身首异处。 子虚子 《湘事记》:“炮兵 李金山 遽近前刺之,曳至 小吴门 城楼, 忠浩 犹负痛开导民军, 焦达峰 时在諮议局议事,飭属缚 忠浩 至议局办,令至, 忠浩 已断首矣。”

断手(duàn shǒu):(1).截断手。古代的一种肉刑。《韩非子·内储说上》:“ 殷 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 子贡 曰:‘弃灰之罪轻,断手之罚重,古人何太毅也?’”(2).泛谓手被折断。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蓟素秋》:“壮士死者逾半,其存者非折足即断手。”(3).指被截断的手。如:断手再植。(4).完毕;完成。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小豆》:“夏至后十日种者为上时,初伏断手为中时,中伏断手为下时。” 唐 杜甫 《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 上元 始,断手 寳应 年。” 宋 朱熹 《答刘季章书》之十一:“《大学》近修改一两处,旦须就板改定,断手即奉寄也。”(5).比喻兄弟死亡。 唐 白居易 《得辛奉使遇昆弟之仇不斗而过为友人责辞云衔君命判》:“ 辛 时惟奉使,出乃遇讎:断手之痛不忘,诚难共国;饮冰之命未復,安可害公?”

断事(duàn shì):决断事情。《荀子·王霸》:“三邪者在匈中,而又好以权谋倾覆之人断事其外,若是,则权轻名辱,社稷必危,是伤国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英雄》:“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南史·齐竟陵文宣王子良传》:“ 王融 虽为身计,实安社稷,恨其不能断事,以至於此。”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士人懦葸,不能断事,一切皆女代为之。”

断市(duàn shì):谓某种货物在市场上断绝。《新民晚报》1985.9.30:“ 上海 今秋的花鸟虫鱼市场,出现了一个断市已久的热门品种,问津者络绎不绝,就是蟋蟀。”

断识(duàn shí):决断而有识见。《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论》:“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

断石(duàn shí):(1).陡峭的岩石。 唐 杜甫 《移居夔州作》诗:“农事闻人説,山光见鸟情。 禹 功饶断石,且就土微平。” 唐 杜甫 《白帝城最高楼》诗:“扶桑西枝封断石, 弱水 东影随长流。”(2).断裂之石刻。 宋 黄庭坚 《跋翟公巽所藏石刻》:“《乐毅论》旧石刻軼其半者,字瘦劲无俗气,后有人復刻此断石文,摹传失真多矣。” 元 张翥 《辱井石栏》诗:“好事能收断石存,摩挲堪惜古云根。”

断生(duàn shēng):临危难而求必生。《韩非子·初见秦》:“夫断死与断生者不同,而民为之者,是贵奋死也。” 陈奇猷 集释引 高亨 曰:“断,犹必也。趋难而誓必死谓之断死,临难而求必生谓之断生。”

断蛇(duàn shé):(1).斩蛇。指 汉高祖 刘邦 斩蛇起义事。《汉书·高帝纪赞》:“ 汉 承 尧 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 唐 李白 《拟恨赋》:“断蛇奋旅,扫清国步。” 金 史肃 《过九里山》诗:“断蛇扛鼎两争雄,陈迹荒凉万事空。”(2).剑名。

断虵(duàn shé):见“ 断蛇 ”。

断舌(duàn shé):割断舌头。古代的一种肉刑。《汉书·刑法志》:“当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止,笞杀之,梟其首,菹其骨肉於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后汉书·崔寔传》:“昔 高祖 令 萧何 作九章之律,黥、劓、斩趾、断舌、梟首,故谓之具五刑。”

断裳(duàn cháng):截断裳衣。取其便于行事。典出《汉书·盖宽饶传》:“ 宽饶 初拜为司马,未出殿门,断其襌衣,令短离地,冠大冠,带长剑,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居处,有疾病者身自抚循问之,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褰帷断裳,危冠空履之吏;彯摇武猛,扛鼎揭旗之士。勤恤民隐,纠逖王慝。”

断山(duàn shān):陡峭壁立的高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世目 周侯 ,嶷如断山。” 南朝 梁 江淹 《江上之山赋》:“悵日暮兮吾有念,临江上之断山。” 唐 杜甫 《远游》诗:“江阔浮高,云长出断山。” 明 文徵明 《题画》诗:“冰禽飞去疎烟灭,目送秋光入断山。”

断杀

断塞(duàn sāi):堵塞。《梁书·武帝纪上》:“凶徒炽聚,断塞津路。”

断乳(duàn rǔ):断奶。《南史·刘怀敬传》:“初, 武帝 产而皇妣殂, 孝皇帝 贫薄,无由得乳人,议欲不举,帝从母生 怀敬 ,未朞,乃断 怀敬 乳而自养帝。”《资治通鉴·晋明帝太宁二年》:“临终之日,委重 安期 ; 安期 断乳几日?又於时望,便可袭宰相之迹邪?”《檮杌闲评》第二二回:“过了三年,小爷虽然断乳,却时刻不肯离他。”

断肉(duàn ròu):不食肉。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能食筋乎?’曰:‘不能。’神曰:‘何故?’ 稠 曰:‘出家人断肉。’” 宋 王安石 《与沉道原书》之一:“但精心祈向,亦不必常断肉也。” 清 唐孙华 《春日病中杂咏》之二:“身为晏眠丰暇豫,腹因断肉得清虚。”

断然(duàn rán):[释义](1) (形)坚决;果断。取断然措施。(作定语) (2) (副)绝对(多用于否定式);表示行为坚决果断。断然拒绝。(作状语) [构成]附加式

断阙(duàn quē):见“ 断缺 ”。

断缺(duàn quē):亦作“ 断闕 ”。残缺。 明 文徵明 《跋宋高宗<石经>残本》:“右小字《石经》残本百叶,约万有五千言,前后断缺,无书人名氏。”《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引 陆文裕 《藏书目序》:“间有残本不售者,往往廉取之,故余之书多断闕。”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碑额断缺,无从辨其姓氏。”

断取(duàn qǔ):截取。 宋 王安石 《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颇疑道人三昧力,异域山川能断取。” 宋 范成大 《次韵袁起岩常熟道中三绝句》之三:“使君横槊赋诗回,断取天风海雨来。” 清 龚自珍 《乙酉补题李秀才梦游天姥图卷尾》诗序:“其曰 天姥 者,或但断取字义,非 太白 诗意也。”

断袪(duàn qū):犹斩袪。《文选·张衡<思玄赋>》:“ 文 断袪而忌 伯 兮,阉謁贼而寧后。” 李善 注引《国语》:“初, 献公 ( 晋献公 )使寺人 勃鞮 伐 文公 於 蒲城 , 文公 踰垣, 勃鞮 斩其袪…… 勃鞮 字 伯楚 。”

断球(duàn qiú):在篮球、足球等球类比赛中,一方从半途截取另一方所传的球。《新民晚报》1986.5.29:“前卫断球,传给后卫。”《新民晚报》1987.4.19:“最后35秒时,双方打成65平。上海队得到发球权, 冯维 半路断球犯规。”

断囚(duàn qiú):处决囚犯。 汉 王充 《论衡·讥日》:“天下死罪,各月断囚亦数千人,其刑于市,不择吉日,受祸者未必狱吏也。”

断清(duàn qīng):审理清楚;判断妥当。《新民晚报》1984.6.13:“好事!新事!快事!两大扯皮案终于断清。”

断琴(duàn qín):据《吕氏春秋·本味》载, 伯牙 善鼓琴, 锺子期 为其知音。 锺子期 亡故, 伯牙 为之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以“断琴”为痛惜知音死亡之典。 清 周亮工 《哭陈开仲》诗:“披帷老蠹号残帙,渍酒穷交哭断琴。”参见“ 断弦 ”。

断桥(duàn qiáo):(1).毁坏的桥梁。 唐 杜甫 《过故斛斯校书庄》诗之二:“断桥无復板,卧柳自生枝。” 宋 苏轼 《正月二十四日与儿子过同游罗浮道院及栖禅精舍过作诗和其韵寄迈迨》:“断桥寻胜践,脱屨欣小揭。” 元 曹文晦 《九月一日清溪道中》诗:“断桥归郭路,细雨过溪人。”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乩仙逸事》:“或遇枯木寒花,断桥流水,輒低徊不忍去。”(2).桥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白堤 上。自 唐 以来已有此名。或言本名 宝祐桥 ,又名 段家桥 ,今罕有称者。 唐 张祜 《杭州孤山寺》诗:“ 断桥 荒蘚澁,空院落华深。”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湖山胜概》:“ 断桥 ,又名 段家桥 ,万柳如云,望如裙带。”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吴也仙》:“家住 西湖 断桥 北,緑杨深处有柴门。”

断縴:停止。纤断则船停,故云。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姑娘成了堆,总是爱笑。她们嘻嘻哈哈地笑个不断纤。”

断遣(duàn qiǎn):判决遣发。 宋 欧阳修 《乞推究李昭亮》:“本司已牒推勘院……催促根究 李昭亮 私取人等,早行结絶,未得断遣缴送当司,以凭看详闻奏去讫。”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四折:“这媳妇直恁般贤孝,姑看 春香 面,罚铜折赎,有罪的断遣分明。”《水浒传》第八回:“据你説时, 林冲 事怎的方便他,施行断遣?”《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若自使本有过犯,自当送官断遣,岂宜违朝廷之法,立私门之威。”

断碛(duàn qì):浅水中不相连接的沙石。 唐 陈子良 《入蜀》诗:“山阴黑断磧,月影素寒流。” 明 徐渭 《梅赋》:“侧披断磧,委朔风其将吹;忽上高空,助冻云之欲结。”

断契(duàn qì):两方各执其半的契约。《唐律·职制·贷所监临财物》:“即断契有数,违负不还,过五十日者,以受所监临财物论。”

断弃(duàn qì):见“ 断弃 ”。亦作“ 断弃 ”。弃绝。《书·盘庚中》:“乃祖乃父,乃断弃汝,不救乃死。”《史记·周本纪》:“﹝今 殷王紂 ﹞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説妇人。” 宋 苏辙 《书论》:“今不承於古,恐天之断弃汝命,不救汝死。”

断讫(duàn qì):谓审理处刑结束。 明 沉璟 《义侠记·薄罚》:“谢青天把 王婆 断讫,且到戏房中别作道理。”

断气(duàn qì):◎ 断气 duànqì[expire;breathe one's last;die;slip one's breath] 停止呼吸;死亡

断七(duàn qī):◎ 断七 duànqī[the Buddhist Service on each seventh day within 49 days after one's death] 旧时迷信风俗,人死后每七天叫一个“七”,满七个“七”即四十九天时叫“断七”,常请和尚道士来念经超度亡魂

断扑(duàn pū):一种买卖方式。据估定的货物数量和商定的单价,计算总值,协议成交;成交后,即使货物的实际数量与原估出入较大或货物的单价有所升降,也不得再行找补。今我国某些地区尚有行之者。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二 浙 造酒,非用灰则不澂而易败。故买灰官自破钱。如 衢州 岁用数千緡。凡僧寺灶灰,民皆断扑。”

断片(duàn piàn):◎ 断片 duànpiàn[part;piece-meal] 整体的一部分这篇短文就是他回忆的断片

断篷(duàn péng):孤舟。 明 申涵光 《路氏妹江南使来》诗:“旅食怜空槖,乡心逐断篷。”

断蓬(duàn péng):犹飞蓬。比喻漂泊无定。 唐 王之涣 《九日送别》诗:“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宋 柳永 《双声子》词:“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 明 刘基 《题陆放翁<湖上诗>后》诗:“细看墨蹟成怀古,叹息他乡类断蓬。”

断配(duàn pèi):判决罪犯将其发配外地服役。《水浒传》第二回:“亦且当初有过犯来,被断配的人,旧性必不肯改。”

断疟(duàn nüè):吓退疟鬼,治愈疟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桓石虔 ,司空 豁 之长庶也,小字 镇恶 ……车骑 冲 没阵,左右莫能先救, 宣武 谓曰:‘汝叔落贼,汝知不?’ 石虔 闻之,气甚奋,命 朱辟 为副,策马于数万众中,莫有抗者,径致 冲 还,三军叹服。 河朔 后以其名断疟。”

断念(duàn niàn):◎ 断念 duànniàn[desperate] 打消念头;不再指望他一切都断念了

断年(duàn nián):犹整年。 唐 韩偓 《睡起》诗:“断年不出僧嫌癖,逐日无机鹤伴閒。”

断霓(duàn ní):亦作“ 断蜺 ”。断虹。 唐 杜牧 《题池州弄水亭》诗:“断霓天帔垂,狂烧 汉 旗怒。” 宋 苏轼 《两桥诗·西新桥》:“昔桥本千柱,挂湖如断霓。” 宋 苏过 《飓风赋》:“断蜺饮海而北指,赤云夹日而南翔。”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姜女祠》词:“海色残阳影断霓,寒涛日夜女郎祠。”

断蜺(duàn ní):见“ 断霓 ”。

断奶(duàn nǎi):◎ 断奶 duànnǎi[wean] 使[婴儿或其他幼畜]不再吃母奶;使停止吃母奶

断目(duàn mù):极目;望断。 唐 李贺 《送韦仁实兄弟入关》诗:“野色浩无主,秋明空旷间。坐来壮胆破,断目不能看。” 叶葱奇 注:“断目,犹目断,望断。”

断木(duàn mù):(1).截断木材或树木。 汉 扬雄 《法言·吾子》:“断木为棋,梡革为鞠,亦皆有法焉。”(2).锯断之木;片段之木。 宋 苏舜钦 《上执政启》:“古人覩道上之遗簪,为之泣涕;匠者得沟中之断木,饰以青黄。”(3).啄木鸟。 宋 梅尧臣 《彼鴷吟》:“断木喙虽长,不啄栢与松。松栢本坚直,中心无蠧虫。”

断命(duàn mìng):◎ 断命 duànmìng[drive sb. to death] 送命;丧命他断命九泉

断明(duàn míng):约定明白;确切言明。梨园戏《陈三五娘》第一场:“ 林大爹 ,今夜是元宵十五,家家户户都点灯,我与你断明:咱答歌,要‘灯’字起,才有彩气,若无‘灯’,就算输。”

断灭(duàn miè):绝灭。《朱子语类》卷七一:“《坤卦》纯阴无阳,如此,阳有断灭也,何以能生於《復》?”

断面(duàn miàn):◎ 断面 duànmiàn[section] 也叫剖面、截面,物体切断后呈现的表面断面图

断縻(duàn mí):断绳。形容下泪之多。 唐 元稹 《酬别致用》诗:“感念交契定,泪流如断縻。”

断梦(duàn mèng):中断的梦;消失的梦。 宋 张先 《夜厌厌》词:“峡雨忽收寻断梦,依前是、画楼鐘动。” 宋 张耒 《破幌》诗:“高眠寻断梦,隣树已乌惊。”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悄向屏山寻断梦,几回小胆怯帘钩。”

断梅(duàn méi):谓梅雨季节的雷雨。 宋 陆游 《归兴》诗之一:“轻雷轣轣断梅初,残籜纵横过笋餘。”自注:“乡语谓梅雨有雷为断梅,又谓笋出林为过笋。”

断没(duàn méi):判决没收归公。 元 宫天挺 《七里滩》第一折:“强如您宰相侯王,遭断没属官象牙牀泥金亢。”《元典章·兵部五·违例》:“若有违犯者人呵,将他媳妇孩儿每头匹事产都断没也者。钦此。” 明 丘濬 《大学衍义补·制国用六·市籴之令》:“漏税者断没。”

断蟒(duàn mǎng):断蛇。 元 施惠 《一枝花·咏剑》套曲:“弹鱼空馆,断蟒长途,逢贤把赠,遇寇即除。”参见“ 断蛇 ”。

断落(duàn luò):截断而落下。《后汉书·西羌传论》:“头颅断落於万丈之山,支革判解于重崖之上。”

断络(duàn luò):断网。比喻无用之物。 宋 沉辽 《奏酬舜文即次原韵》:“我生无庸如断络,已分老死填沟壑。”

断路(duàn lù):◎ 断路 duànlù(1) [broken circuit]∶指电路中发生的故障(2) [break off friendly relations]∶中断友好关系(3) [cut off a road for retreat]∶切断退路(4) [highway robbery]∶拦路劫断路劫财

断禄(duàn lù):停发俸禄。《北史·高闾传》:“ 淮南王 他 奏求依旧断禄, 閭 表以为若不班禄,则贪者肆其姦情,清者不能自保。詔从 閭 议。”

断漏(duàn lòu):消除一切烦恼。教称烦恼为漏。 南朝 梁 沉约 《舍身愿疏》:“虽有供施之缘,而非断漏之业。”

断壠:见“ 断垄 ”。

断垄(duàn lǒng):◎ 断垄 duànlǒng[seedlingless ridges] 条播作物的垄中有些地段缺苗的现象

断流(duàn liú):◎ 断流 duànliú(1) [dry]∶河床中水流断绝;水流不再接续长期干旱,小河都断流了(2) [dam]∶截断水流;断绝水流投鞭断流

断裂(duàn liè):◎ 断裂 duànliè(1) [fracture;fissure]∶折断,开裂受到打击后股骨断裂了(2) [break]∶破裂或折断(如岩层、建筑物等的承重结构受力后裂开)地层断裂桥梁断裂(3) [sunder]∶岩层等断裂的地方金沙江流域断裂纵横

断粮(duàn liáng):◎ 断粮 duànliáng[run out of grain;run out of food] 没有粮食断粮断水

断例(duàn lì):(1).断案的准则。《晋书·杜预传》:“与车骑将军 贾充 等定律令,既成, 预 为之注解,乃奏之曰:‘法者,盖绳墨之断例,非穷理尽性之书,故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2).某种决定适用的范围。《南史·宋纪上·武帝》:“时人居未一,帝上表定制,於是依界土断,惟 徐 、 兖 、 青 三州居 晋陵 者不在断例。”

断理(duàn lǐ):(1).判断事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断理必纲,摛辞无懦。”(2).审理。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你再四的不肯断理,我只是死在你府堂上,教你做官不成。”

断离(duàn lí):谓经官府判处断绝婚姻关系。《元典章·户部四·嫁娶》:“通姦成亲断离。”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此事不应断离;然才女嫁俗商,不称,故释其背逃之罪,且放归矣。”《醒世姻缘传》第九八回:“ 狄希陈 将太守所説言语,分付补呈,要将 素姐 断离的事体悄悄与 寄姐 説知。”

断烂(duàn làn):残缺不全。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若使但求谐于《房中》、《鐃吹》之调,取其字句断烂者而模范之,以为乐府如是,岂非 西子 之顰、 邯郸 之步哉!” 清 梅曾亮 《赠孙秋士序》:“敝衣冠,独行市中,断烂古书外,不市他物。” 清 魏源 《说文叚借释例》:“非竹简之断烂,即传写之譌佚。”参见“ 断烂朝报 ”。

断籁(duàn lài):不连续的管乐声。 宋 苏辙 《招隐亭》诗:“竹风吹断籟,湖月转车轮。”

断口(duàn kǒu):◎ 断口 duànkǒu[fracture] 矿物的破裂面。不同的矿物有不同形状的断口,可以利用来鉴定矿物的种类

断客(duàn kè):谢绝来客。《梁书·沉约传》:“ 天监 三年,遭母忧,舆驾亲出临弔,以 约 年衰,不宜致毁,遣中书舍人断客节哭。”《南史·袁粲传》:“性至孝,居丧毁甚,祖日及祥,詔卫军断客。”

断刻(duàn kè):指断碑。 宋 晁补之 《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诗:“常恨平生好古家,无力骑马蹊田观断刻。”参见“ 断碑 ”。

断科(duàn kē):料定。《宣和遗事》前集:“我心内早猜管有别人取乐。果有新欢,断科必恰来去者。”

断开(duàn kāi):◎ 断开 duànkāi[cut off;keep apart] 隔开、分开

断絶: 1.原来连贯的不再连贯;原来有联系的失去联系。 2.犹拒绝。 3.妙绝;绝无仅有。 4.彻底。 8.形容极其悲伤。 6.指死亡。 7.判决完毕。

断绝(duàn jué):[释义](动)原来有联系的失去联系,原来连贯的不再连贯。 [构成]并列式:断+绝 [例句]断绝关系。(作谓语)

断决(duàn jué):见“ 断决 ”。亦作“ 断决 ”。1.决断;裁决。《礼记·问丧》:“故圣人为之断决,以三日为之礼制也。” 汉 班固 《白虎通·情性》:“义者,宜也,断决得中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内外盛言 王伾 、 王叔文 专行断决,日有异説。”《水浒传》第六二回:“ 蔡庆 道:‘哥哥生平最会断决,量这些小事,有何难哉?’”(2).决断事情的魄力。 唐 韩愈 《胡良公墓神道碑》:“及为 富平 尉,一府称其断决。” 明 吴承恩 《赠卫帅某荣膺选任障词》:“断决则寳刀照夜,动光景於吹毛;精神则玉隼横秋,矫风烟於耸翮。”(3).判案;判决。 汉 王充 《论衡·自纪》:“断决知辜,不必 皋陶 ;调和葵韮,不俟 狄牙 。” 宋 欧阳修 《乞条制催纲司》:“如有违慢,并乞严行断决。”《明史·刑法志一》:“若輒断决,致罪有出入者,以故失论。”《历史研究》1976年第2期:“规定由中央指派各地官府统一征收赋税和断决民间词讼。”(4).断绝。 李大钊 《马克思与第一国际》:“从此多年, 意大利 实际上和第一国际断决关系。”参见“ 断絶 ”。

断句(duàn jù):◎ 断句 duànjù[make pauses in reading unpunctuated ancient writings] 古书无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

断酒(duàn jiǔ):(1).禁止酿酒。 晋 王羲之 《杂帖》:“此郡断酒一年,所省百餘万斛米,乃过於租。”《南齐书·武帝纪》:“五月戊辰,詔曰:‘水旱成灾,穀稼伤弊凡三调众逋,可同申至秋登。京师二县, 朱方 、 姑熟 可权断酒。’”(2).戒酒。 唐 白居易 《答苏庶子》诗:“病来从断酒,老去可禁愁。”《水浒传》第三九回:“ 李逵 道:‘哥哥,你自放心去。若是这等疑忌时,兄弟从今日就断了酒,待你回来却开。’”《随园诗话》卷八引 清 马驌 《池上》诗:“种鱼有术寻渔父,断酒无心学醉翁。”

断胫(duàn jìng):砍断小腿。古代的一种肉刑。亦指君主对臣民残暴的行为。《檮杌闲评》第三二回:“从来人臣为国除奸,纵剖心断脛,陷狱投荒,皆无所顾。”参见“ 斮脛 ”。

断经(duàn jīng):◎ 断经 duànjīng[cracked ends] 在织造或整理时,由于受断裂的纱线所形成的织疵,各种织物都可能出现这种织疵,但常出现于精梳毛匹头上

断烬(duàn jìn):建筑物被毁坏焚烧后的残馀。 唐 唐彦谦 《克复后登安国寺阁》诗:“千门万户鞠蒿藜,断烬遗垣一望迷。”

断金(duàn jīn):◎ 断金 duànjīn[with one heart] 同心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系辞上》

断竭(duàn jié):断绝枯竭。 萧欣桥 《<笠翁小说十五种>前言》:“此后,由于 雉皋 方面财源断竭,加之 明 末 清 初连年兵燹、凶荒之灾,他家便逐渐衰落下去。”

断碣(duàn jié):断碑。 清 沉曰霖 《晋人麈·逸老堂诗》引闺秀诗:“自去招魂寻断碣,伤心半是为明霞。” 清 纳兰性德 《满庭芳》词:“賸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新民晚报》1987.2.20:“我自己壮年时代搜集破铜破铁、残碑断碣的癖好也是由 从文 传染给我的。”参见“ 断碑 ”。

断截(duàn jié):(1).切断;截断。《汉书·谷永传》:“发人冢墓,断截骸骨,暴扬尸柩。”《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单将鋭卒,深入虏廷,胡人众多,钞军前后,断截归路。”(2).禁绝。《隋书·高祖纪下》:“抄掠人畜,断截樵苏,市井不立,农事废寝。”

断结(duàn jié):(1).判决。《水浒传》第五一回:“又怎奈 白玉乔 那厮催并,迭成文案,要知县教 雷横 偿命。因在牢里六十日,限满断结,解上 济州 。”(2).说唱文学结尾部分带有总结全篇性质的话,多用诗词。 鲁迅 《坟·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通俗小说》……开篇引首,中间铺叙与证明,临末断结咏叹,无不征引诗词。”(3).下断语;下结论。 鲁迅 《集外集拾遗·诗歌之敌》:“在科学方面发扬了伟大的天才的 巴士凯尔 ,于诗美也一点不懂,曾以几何学者的口吻断结说:‘诗者,非有少许稳定者也。’”

断峤(duàn qiáo):陡峭耸立,又高又的山峰。 唐 黄滔 《寄友人山居》诗:“断嶠沧江上,相思恨阻寻。”

断角(duàn jiǎo):稀疏而不连续的角声。 宋 陆游 《夜坐》诗:“惊鸿避弋鸣烟渚,断角凌风上雪云。” 宋 曹文晦 《梅魂》诗:“小桥流水乘春早,断角残鐘半夜寒。”

断交(duàn jiāo):[释义](动)绝交,程度略轻。 [构成]动宾式:断|交 [例句]和敌国断交。(作谓语)[同义]绝交

断讲(duàn jiǎng):决定讲和。《韩非子·内储说上》:“为我悔也,寧亡三城而悔,无危乃悔。寡人断讲矣。” 梁启雄 解:“断讲,谓决断要讲和。”

断见(duàn jiàn):佛教谓人之见有两种:一为常见,二为断见。不知己身及诸外物常住,而反以身死为断灭之见称断见。参阅《涅槃经》二七、《大智度论》七。参见“ 断常 ”。

断简(duàn jiǎn):见“ 断简残编 ”。

断缣(duàn jiān):残缺不全的画幅。 宋 陆游 《龙眠画马图》诗:“断縑岁久墨色暗,逸气尚若不可羈。”

断计(duàn jì):验证核计。《周礼·春官·眡祲》“终岁则弊其事” 唐 贾公彦 疏:“其吉凶或中或否,故至岁终断计其吉凶也。”

断戟(duàn jǐ):折断的戟。语本 唐 杜牧 《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消。” 宋 葛长庚 《赤壁》诗:“飞乌绕树孤回首,断戟沉沙怒激湍。” 元 廼贤 《汝水》诗:“寒沙沉断戟,杀气暗残营。” 鲁迅 《集外集拾遗·<无题>诗之二》:“ 雨花臺 边埋断戟, 莫愁湖 里餘微波。”

断脊(duàn jǐ):腰斩。古代的一种酷刑。参阅《商君书·赏刑》。

断矶(duàn jī):突出水边的陡峭石滩。 唐 陈子昂 《万州晓发放舟乘涨还寄蜀中亲朋》诗:“啸旅乘明发,奔橈騖断磯。”

断机(duàn jī):◎ 断机 duànjī(1) [suspend spinner]∶停机(2) [simile of the mather educate children]∶贤母教子(传说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当即用刀断其机织,说:子三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孟子从此刻苦学习)。后“断机”便成为贤母教子的典故

断火(duàn huǒ):◎ 断火 duànhuǒ[cannot keep the pot boiling] 旧时指自寒食节起,三天不生火做饭

断魂(duàn hún):◎ 断魂 duànhún[be overwhelmed with sorrow or joy;feel like a lost soul] 灵魂从肉体离散,指爱得很深或十分苦恼、哀伤看山欲断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 杜牧《清明》

断毁(duàn huǐ):截断毁坏。《新唐书·刑法志》:“ 太宗 即位,詔 长孙无忌 、 房玄龄 等復定旧令,议绞刑之属五十,皆免死而断右趾。既而又哀其断毁支体,谓侍臣曰:‘肉刑,前代除之久矣,今復断人趾,吾不忍也。’”

断还(duàn huán):见“ 断还归宗 ”。

断坏(duàn huài):折断损坏。 唐 陆龟蒙 《甫里先生传》:“书有编简断坏者缉之,文字谬误者刊之。”《金史·历志下》:“自 思训 死,璣衡断坏,无復知其法制者。”

断乎(duàn hū):◎ 断乎 duànhū[absolutely] 绝对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西游记》

断后(duàn hòu):[释义](1) (动)军队撤退时;派一部分人在后面掩护;旧时叫断后。你们先走;我们断后。(作谓语) (2) (动)断绝子孙。 [构成]动宾式:断|后

断鸿(duàn hóng):(1).失群的孤雁。 唐 李峤 《送光禄刘主簿之洛》诗:“背櫪嘶班马,分洲叫断鸿。”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瓦缶冰花》:“次日又成寒林满缶,水村、竹屋,断鸿翘鷺,宛如图画远近景者。” 清 曹寅 《禁中见月感赋》:“香凝画省眠饥凤,梦隔寒云数断鸿。”(2).比喻零散的诗篇。 姚锡钧 《论诗绝句》之十七:“ 笠云 诗学 黄双井 ,老骨秋筋絶可怜。一集梁园 秋草 后,断鸿零雁仗谁传。”

断虹(duàn hóng):一段彩虹;残虹。 宋 欧阳修 《临江仙》词:“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 元 傅若金 《送笃御史之南台》诗:“明朝挟策 秦淮 道,惆悵 燕云 隔断虹。” 清 纳兰性德 《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有怀荪友》词:“藕风轻莲,露冷断虹收。”

断红(duàn hóng):(1).谓稍抹胭脂,妇女的一种淡妆。 唐 元稹 《莺莺传》:“常服睟容,不加新饰,垂鬟浅黛,双脸断红而已。”《太平广记》卷四八八引作“销红”。 宋 苏轼 《元日次韵张先子野见和七夕寄莘老之作》:“莫唱裙垂緑,无人脸断红。”(2).飘零的花瓣。 宋 周邦彦 《六丑·蔷薇谢后作》词:“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断黑(duàn hēi):◎ 断黑,断黑儿 duànhēi,duànhēir[dark] 日落后天完全黑下来天色已经断黑了

断河(duàn hé):前面不能通航的河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匡超人 ﹞同他一路来到断河头,船靠了岸,正要搬行李。”

断合(duàn hé):男女双方经官府判决结成婚姻关系。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这法堂上是断合的去处,不是你配合的去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妙观 无可推辞,只得凭总管断合。” 清 袁枚 《新齐谐·治妖易治人难》:“吾今特设一鹊桥在此,能行者断合,否者断离。”

断喝(duàn hè):◎ 断喝 duànhè[shout in haste] 急促地大喊一声他一声断喝,狗不再叫了

断航(duàn háng):断坏的浮桥。 北周 庾信 《忝在司水看治渭桥诗》:“跨虹连絶岸,浮黿续断航。”

断果(duàn guǒ):果断。《旧唐书·李密传论》:“或以 项羽 拟之,文武器度即有餘,壮勇断果则不及。”

断国(duàn guó):决定国家大计。语本《汉书·薛宣传》:“经术文雅足以谋王体,断国论。” 宋 黄庭坚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 范公 秉文德,断国极可否。”

断骨(duàn gǔ):骨头折断。比喻极其悲伤。 唐 徐彦伯 《登长城赋》:“试危坐以侧听,孰不消魂而断骨。” 前蜀 韦庄 《咸阳怀古》诗:“莫怪 楚 吟偏断骨,野烟踪跡似 东周 。”

断谷(duàn gǔ):两旁是峭壁的山谷。 许地山 《空山灵雨·三迁》:“孩子整天在悬崖断谷间和他的小伙伴玩。”辟谷。古代神仙家导引之术。《晋书·哀帝纪》:“帝雅好 黄 老 ,断穀,饵长生药,服食过多,遂中毒。” 唐 周贺 《湘汉旅怀翁杰》诗:“不拟为身谋旧业,终期断穀隐高丘。”亦泛指不食五谷。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叶榆河》:“县有猩猩……其肉甘美,可以断穀,穷年不厌。”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天门冬》:“入山便可蒸煮,啖之断穀。”

断工(duàn gōng):数字“二”的隐语。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市语》:“不若吾乡市语有文理也:一为旦底,二为断工,三为横川,四为侧目。”

断梗(duàn gěng):(1).折断的苇梗。 唐 李贺 《咏怀》之一:“ 梁王 与 武帝 ,弃之如断梗。” 宋 周邦彦 《宴清都》词:“寒吹断梗,风翻暗雪,洒窗填户。”(2).比喻漂泊不定。 元 曹伯启 《再和陈爱山》:“乾坤双断梗,身世一芳樽。” 明 杨珽 《龙膏记·空访》:“一别芳容悲断梗,千年幽恨正难平。” 夏曾佑 《送汪毅白》诗:“江湖断梗藩龙翼,一槎生平负典坟。”参见“ 断梗浮萍 ”、“ 断梗飘蓬 ”。

断绠(duàn gěng):(1).断了的汲水绳。比喻前后不连贯。《<通志>总序》:“语其异也,则前王不列於后王,后事不接於前事……如此之类,岂胜断綆?”(2).断了的汲水绳。比喻夫妇恩断缘绝。 清 洪昇 《长生殿·情悔》:“只指望两情如金似鈿,又怎知翻做断綆。”

断根(duàn gēn):◎ 断根 duàngēn(1) [be completely cured;effect a permanent cure]∶从根断绝,指不会再发生他的老年气管炎断根了(2) [have no progeny]∶比喻断了后嗣;断绝子孙断根绝种

断给(duàn gěi):判决给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释看语》:“前抚宪之断给,在 顺治 十二年,前任 张公 彼时给有印照。”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释看语》:“总之,众口纷纷,自当以抚宪之断给为铁案。”

断隔(duàn gé):阻断隔绝。《后汉书·冯异传》:“道路断隔,委输不至,军士悉以果实为粮。”

断割(duàn gē):(1).砍截切割。《淮南子·说林训》:“鏌邪断割,砥礪之力。”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有龙泉之利,乃可以议其断割。”《书·大禹谟》“水、火、金、木、土、穀惟修” 唐 孔颖达 疏:“水能灌溉,火能烹餁,金能断割,木能兴作,土能生殖,穀能养育。”(2).裁决。《韩非子·安危》:“危道:一曰斲削於绳之内,二曰断割於法之外。” 汉 桓宽 《盐铁论·周秦》:“ 赵高 以峻文决罪於内,百官以峭法断割於外。”《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老身依平断割,必望取无曲情。”《旧唐书·姚崇传》:“ 崇 独当重任,明於吏道,断割不滞。”

断港(duàn gǎng):同别的水流不相通的港汊。 唐 韩愈 《送王秀才序》:“道於 杨 、 墨 、 老 、 庄 、佛之学,而欲之圣人之道,犹航断港絶潢以望至於海也。” 宋 周必大 《吴郡诸山录》:“登 上方教院 ,在山之巔,即 楞伽墖 也。望 太湖 瀰漫, 石湖 如断港。” 元 马臻 《述怀五十韵》:“艤舟临断港,散策陟层巔。”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地十二·出河之泲》:“自 天寳 之后, 汴水 湮废, 泲渠 亦无所受, 菏泽 以西,竟成断港。” 姚莹 《论诗绝句》之二九:“妙语天成偶得之, 眉山 絶趣苦难追。纷纷力薄争 唐 宋 ,断港横流也未知。”

断覆(duàn fù):对刑事案件的断罪及复核。语本《宋史·刑法志一》:“ 建隆 三年,令诸州奏大辟案,须刑部详覆。寻如旧制,大理寺详断,而后覆于刑部。”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 宋太祖 时,刑部复核各地大辟罪案……各地上奏案件,先由审刑院交付大理寺,刑部断覆,再交审刑院详议裁决。”

断服(duàn fú):制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天日》:“其妖头甚作怪多变……主战到愤怒时欲遽收他,天父上主皇上帝大呼曰:‘不可,不可,只断服他就罢。’”

断俸(duàn fèng):停发俸禄。《宋书·明帝纪》:“以左卫将军 沉攸之 为 郢州 刺史。以兴军已来,百官断俸,并给生食。”

猜你喜欢

汉字组词专题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