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尔吧

恶组词,恶字组词带拼音及词语解释

分类: 汉字组词  时间: 2022-03-18 08:33:13  作者: 优尔吧 

恶组词,今天幼儿园网小编娜娜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汉字《恶》的组词列表,望下面整理的恶字组词资料及词语解释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恶字简介
字母:e,拼音:e,带声调拼音:é,ě,wù,wū,注音:ㄜˊ,ㄜˇ,ㄨˋ,ㄨ,部首:心,部首比划:4,比划:10,繁体字:噁,字体结构:上下结构,字法:形声,笔画顺序:横竖竖捺撇横捺折捺捺,五笔86编码:GOGN,五笔98编码:GONU,Unicode:U+6076,汉字编号:1829,

基本解释

è  ㄜˋ ◎ 不好:恶感。恶果。恶劣。恶名。丑恶。 ◎ 凶狠:恶霸。恶棍。险恶。凶恶。 ◎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恶贯满盈。● (噁) ě  ㄜˇ ◎ 〔恶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 (噁)

善、好

英文翻译

badness   evil   ferocity   vice

恶组词

爱恶(ài è):爱好厌恶。《·繫辞下》:“是故爱恶攻而吉凶生。” 葛洪 《抱朴子·至理》:“清商流徵乱其耳,爱恶利害搅其神。” 唐 白居易 《白牡丹》诗:“始知正色,爱恶随人情。”

黯恶(àn è):灰暗难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如今之紫草,未花时採,则根色鲜泽;过而採,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

百恶(bǎi è):各种邪恶。《吕氏春秋·达》:“国鬱处久,则百恶并起,而万灾丛至矣。”《史记·外戚世家》:“丈夫当时富贵,百恶灭除,光耀荣华,贫贱之时何足累之哉!” 晋 傅玄 《豫章行苦相篇》:“心乖甚水火,百恶集其身。”

暴恶(bào è):(1).残暴凶恶。《汉书·西域传上·莎车国》:“ 万年 初立,暴恶,国人不説。”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 郭晞 ﹞领行营节度使,寓军 邠州 ,纵士卒无赖。 邠 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2).指残暴凶恶的人或行为。《汉书·刑法志》:“凡制刑之本,将以禁暴恶,且惩其未也。”

悖恶(bèi è):(1).违逆凶恶;乖戾不驯。《诗·唐风·羔裘》“自我人居居” 汉 郑玄 笺:“其意居居然,有悖恶之心,不恤我之困苦。”《隋书·高祖纪下》:“ 勇 及 秀 等,并怀悖恶,既知无臣子之心,所以废黜。” 唐 康骈 《剧谈录·张季弘逢恶新妇》:“ 季弘 问之,媪曰:‘有新妇悖恶,制之不可。’”(2).指奸恶之人。 清 陈鳣 《对策》卷一:“进忠贤,退悖恶。”

本恶(běn è):(1).旧恶。《公羊传·僖公十年》:“ 桓公 之享国也长,美见乎天下,故不为之讳本恶也; 文公 之享国也短,美未见乎天下,故为之讳本恶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公羊之非》:“享国长,故不为之讳本恶;享国短,故为之讳本恶:圣人不是之齷齪也。”(2).谓本性恶劣。《礼记·王制》“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 唐 孔颖达 疏:“凡犯罪之人,或子为父隐,臣为国讳,而非其本恶。故听讼者,本其宿情,立其恩义,为平量之恕。”

蔽恶(bì è):谓掩饰过错和坏行为。《管子·牧民》:“不蔽恶,则行自全。”《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今上君左右,出则为势重以收利於民,入则比周谩侮蔽恶以欺於君。”

弊恶(bì è):(1).恶劣。《百喻经·雇倩瓦师喻》:“此弊恶驴,须臾之顷,尽破我器。”(2).破旧。《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时 朔方军 资装不至,旗服弊恶, 宣武 人嗤之曰:‘乞子能破贼乎!’”

辟恶(pì è):(1).祛除瘟病。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一》:“ 卓 使郎中令 王儒 进酖於王,曰:‘服药可以辟恶。’王曰:‘我无疾,是欲杀我尔。’” 清 伟业 《茧虎》诗:“ 越 巫辟恶鏤金胜, 汉 将擒生画臺。”(2).祛除恶气。 南朝 梁简文帝 《筝赋》:“影入著衣镜,裙辟恶香。”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高楼红粉,仍定鲁鱼之文;辟恶生香,聊防羽陵之蠹。” 唐 陆龟蒙 《药赋》:“南国佳人,佩生香辟恶。”(3).祛邪避灾。 晋 葛洪 《神仙传·老子》:“所出度世之法:丸丹八石,金醴金液,次存玄素,守一思神,歷藏行气,鍊形消灾,辟恶治鬼,养性絶穀,变化厌胜,教戒役使鬼魅之法,凡九百三十卷,符书七十卷,皆《老子本起·中篇》所记者也。”

鄙恶(bǐ è):鄙陋低劣。《庄子·人间世》“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 唐 成玄英 疏:“凡情常事,亦復如然,莫不始则诚信,终则鄙恶。” 宋 司马光 《礼部尚书张公墓志铭》:“ 光 既哭,自惟文辞鄙恶,不足发明公事业。” 清 刘大櫆 《<王天孚诗>序》:“ 胜水 王君 天孚 自爱其才气,而思与古之人为徒,不屑为卑庸鄙恶之文,以干时而求进。”鄙视憎恶。 宋 文天祥 《使北诗》序:“ 谢 ( 谢堂 )曲意奉北,可鄙恶尤多。”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思懿 :](鄙恶)这种孩子,真是没家教!”

敝恶(bì è):破旧粗劣。《新唐书·崔黯传》:“今闻主者不虔,祭器敝恶,岂朕事神蠲絜意邪?”

庳恶(bì è):矮小简陋。《明史·吕大器传》:“以邑城庳恶,倡议修筑。”

簸恶(bò è):谦词。犹献丑。 宋 周必大 《青衣道人罗尚简论予命宜退不宜进甚契鄙心日求诗为赋一首》:“岂有虚名望 苏子 ,谩令簸恶似 韩公 。”

薄恶(báo è):(1).土地贫瘠。《周礼·夏官·大司马》“上地食者参之二……下地食者参之一”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上地谓肥美田也。食者参之二,假令一家有三顷,岁种二顷,休其一顷。下地食者参之一。田薄恶者所休多。”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耕田》:“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田薄恶,收可亩十石。”(2).指风俗等浇薄,不淳厚。《汉书·礼乐志》:“自古以来,未尝以乱济乱,大败天下如 秦 者也。俗薄恶,民人抵冒。” 宋 曾巩 《熙宁转对疏》:“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 明 袁宏道 《与陈正甫提学书》:“日士习尤觉薄恶,宽则如慈母之养骄子,必且聚党犯上。”

不恶(bù è):(1).谓不为恶声厉色。《易·遯》:“君子以小人,不恶而严。” 程颐 传:“远小人之道,若以恶声厉色,适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庄威严,使知敬畏。”(2).不坏;不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凝之 谢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还 谢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释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廼尔?’” 唐 白居易 《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诗:“紫綬相辉应不恶,白鬚同色復何如?” 鲁迅 《野草·死后》:“在手背上触到草席的条纹,觉得这尸衾也不恶。”

惨恶(cǎn è):犹险恶。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杂记》:“庐成,携子孙同处其中,尤不负初志,但时事惨恶,恐不能逸此暮景也。”

操恶(cāo è):暴躁。操,通“ 躁 ”。

曹恶(cáo è):众人所厌恶。《国语·周语下》:“其所曹恶,鲜其不废也。” 韦昭 注:“曹,羣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评论·汪南冥文》:“予心服 江陵 之功,而口不敢言,以世所曹恶也。”

谗恶(chán è):谗毁。《史记·卫康叔世家》:“ 太子伋 母死, 宣公 正夫人与 朔 共谗恶 太子伋 。”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泮庵破孜牙敦事》:“而公以天潢近胄,乃为人谗恶若尔,良可叹也。”

惩恶(chéng è):憎恶惩戒。《汉书·刑法志》:“﹝ 文帝 ﹞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 秦 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惩治作恶的人。《后汉书·仲长统传》:“今患刑轻之不足以惩恶,则假臧货以成罪……恐非帝王之通法,圣人之良制也。”参见“ 惩恶劝善 ”。

逞恶(chěng è):肆意作恶。《四游记·猴王动宝勾簿》:“今有 花果山 水帘洞 天产妖猴 孙悟空 ,逞恶行凶,不服拘。”

蚩恶(chī è):粗陋恶劣。蚩,通“ 媸 ”。《新唐书·酷吏传·来子珣》:“无学术,语言蚩恶。”

弛恶(chí è):松散损坏。《新唐书·突厥传上》:“ 頡利 和,亦会甚雨,弓矢皆弛恶,遂解而还。”

丑恶(chǒu è):[释义](形)丑陋恶劣;口语和书面都用。 [构成]并列式:丑+恶 [例句]丑恶的心灵。(作定语)这种行为很丑恶。(作谓语)[同义]丑陋[反义]好看、美好、美丽

仇恶

黜恶(chù è):贬斥邪恶。 唐 陆贽 《优恤畿内百姓并除十县令诏》:“彰善黜恶,期於必行,凡百君子,各宜自逸。”

丛恶(cóng è):犹作恶多端。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今既絶之於进上之途,则彼不丛恶而包羞,作奸而犯法,将何为矣?是迫之使为恶,甚不然也。”

粗恶(cū è):(1).粗糙低劣,与精良相对。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书画》:“ 筌 恶其轧己,言其画粗恶不入格,罢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国八年》:“然 唐 永平 钱法,肉好周郭精妙, 齐贤 所铸,虽岁增数倍,而稍为粗恶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铁路之汽车,始极粗恶,继渐改良。”(2).极言粗俗。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诗中罕用‘血’字,用则流於粗恶。”

窜恶(cuàn è):犹隐恶。《国语·晋语二》:“夫 狄 近 晋 而不通,愚陋而多怨,走之易达,不通可以窜恶,多怨可以共忧。” 韦昭 注:“窜,隐也。”

萃恶(cuì è):脸色憔悴。《荀子·礼论》:“故悦豫娩泽,忧戚萃恶,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颜色者也。” 杨倞 注:“萃,与顇同;恶,颜色恶也。”

大恶(dà è):大恶行;大罪过。《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先君有共德,而君纳诸大恶,无乃不可乎?”《汉书·杜周传》:“ 方进 本与 长 深结厚,更相称荐, 长 陷大恶,独得不坐。”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他又觉得很可怜,仿自己作了大恶似的,非常难受。”普遍的厌恶。《礼记·礼运》:“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怠恶(dài è):怠慢厌恶。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胜》:“专权擅势,薄国威德,反以怠恶,譖愬其羣臣,劫惑其君。”

瘅恶(dàn è):憎恨坏人坏事。《书·毕命》:“彰善癉恶,树之风声。” 孔 传:“明其为善,病其为恶。”《晋书·曹志秦秀等传赞》:“ 象 既攘善, 秀 惟癉恶。” 唐 独孤及 《唐故太子宾客张公遗爱碑颂》:“彰善用明,癉恶用威。” 清 王士禛 《居易续谈》:“其于圣明癉恶之义,不啻炳如日星,严如斧鉞矣。”

党恶(dǎng è):(1).结党作恶。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权臣述史》:“是时即不再加 郭勋 之罪,而 璁 萼 等欺君党恶,蔑法淫刑,其罪何可胜诛。”《封神演义》第八十回:“况且以党恶之众,屡抗敌於天兵。” 清 黄景仁 《平金川铙歌》:“今反党恶,自令翦灭。”(2).指结党作恶之徒。《水浒传》第七八回:“数万儿郎遭败劫,却连党恶蔽宸聪。”

诋恶(dǐ è):责骂、憎恶。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宋煇 ﹞在 扬州 ,尝掖 高宗 登舟渡 江 ,故被记録,歷登运使,以殿撰知 临安府 。士民皆詆恶之,目为‘油浇石佛’,甚者呼为‘乌贼鱼’。”

吊恶(diào è):亦作“吊噁”。引起恶心。《黑籍冤魂》第十一回:“不吃烟的进去,闻了要吊噁。”

刁恶(diāo è):狡猾奸恶。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 海刚峯 爱民只是养得刁恶之人。” 骆宾基 《父女俩》:“‘那就不用你操心!’年轻的 张达 面对这个刁恶的挑剔,用悻悻然的气忿口气,果断而有力地说。”

渫恶(xiè è):邪恶不正。《史记·匈奴列传》:“今闻渫恶民贪降其进取之利,倍义絶约,忘万民之命,离两主之驩,然其事已在前矣。” 明 文徵明 《南京刑部尚书刘公行状》:“至於誖谩渫恶,必尽法无贷,故所属咸执法不敢骫滥。”

毒恶

短恶(duǎn è):揭短,说坏话。《汉书·陈平传》:“ 燕王 卢綰 反,上使 樊噲 以相国将兵击之。既行,人有短恶 噲 者。” 颜师古 注:“陈其短失过恶於上,谓譖毁之。”

恶疮: 拼音: è chuāng解释:病名。亦名久恶疮,恶毒疮,顽疮。①指脓液多且严重而顽固的外疡。其临床特点为病程长,病位深,范围大,难敛难愈。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有:“诸疮生身体,……疮痒痛焮肿而疮多汁,身体壮热,谓之恶疮也。” ②因恶性肿瘤有难以治愈,易复发,易转移,死亡率高之特点,故近人往往把恶性肿瘤,称为恶疮。③郭璞将《山海经》中的“疠”注为恶疮。

恶搞:恶搞恶搞/KUSO/くそ,又称EG,Eg,eG,eg,KUSO,Kuso....正式名称是恶意搞笑.名词做为粪解释;动词则解为恶搞;形容词及副词解释为事物或动作很恶搞、很爆笑;也可用来大声念出此字以纾发自己的情感,是为感叹词之解释,其带有「恶搞」或「妈的」之意;此外KUSO也可以用做句首或句末助词。来源恶搞文化,又称作Kuso文化,是一种经典的网上次文化,由日本的游戏界传入台湾,成为了台湾BBS网络上一种特殊的文化。这种新文化然后再经由网络传到香港、继而全中国。

遏恶(è è):(1).制裁、贬抑恶人或邪恶之事。《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秋,七月,癸巳, 公子牙 卒。何以不称弟?杀也。杀则曷为不言刺?为 季子 讳杀也。曷为为 季子 讳杀?季子之遏恶也。” 唐 梁肃 《<独孤及集>序》:“ 常州 之文,以立宪诫世,褒贤遏恶为用,故议论最长。”(2).防止邪恶之事的发生。《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夫法令之设,欲以遏恶防邪,儆戒未然也。”

恶作(è zuò):(1).恶作剧。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贵公子侦知赶至,急持之。 翠 大窘,因佯鸣曰:‘欲我为妾,何必如是恶作,可觅肩舆来同登舟。’”(2).指十分低劣的作品。 鲁迅 《热风·“以震其艰深”》:“如此‘国学’,虽不艰深,却是恶作,真是‘一读之欲呕’,再读之必呕矣。”

恶阻(è zǔ):(1).谓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宋诗纪事》卷九六引 宋 陈郁 《话腴》:“朝来不喜餐,必恶阻也。”(2).中医病名。特指妊娠早期出现的恶心呕吐、择食或食入即吐等。《医宗金鉴·诸气·四七汤》:“妇人有孕喜吐者,名曰恶阻。”

恶卒(è zú):怯弱的士兵。《吕氏春秋·简选》:“简选精良,兵械銛利,发之则不时,纵之则不当,与恶卒无择。” 高诱 注:“恶卒,怯卒。”

恶字(è zì):不堪入目的字眼。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又如‘樱桃欲破红’改作‘绽红’,‘梅粉初坠素’改作‘梅葩’。殊不知‘绽’‘葩’二字是世间第一等恶字,岂可令入诗来。”

恶子(è zǐ):犹恶少。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轻薄恶子,不道凶民,思彼姦邪,起作盗贼。” 唐 杜甫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贼臣恶子休干纪,魑魅魍魎徒为耳。”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请斩赵忠定》:“若今惟苟合,是玷名恶子之中,得士如斯,在公焉用?”

恶浊(è zhuó):污秽混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成仙》:“吾厌见恶浊,请还待君於此,如过晡不来,予自去。”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吾人生在恶浊世界中,欲打破此旧世界,剷除一切烦恼,以求新世界之出现,则必有高尚思想。” 茅盾 《子夜》七:“空气恶浊到叫人脑昏目赤。”

恶状(è zhuàng):罪状。《新唐书·杨嗣复传》:“故事,大臣非恶状明白,未有诛死者。”

恶终(è zhōng):不得善终。谓遭横祸而死。《书·毕命》:“骄淫矜侉,将由恶终。”

恶徵:不祥的征兆。 汉 王充 《论衡·感类》:“灾变恶徵,何为至乎?”《左传·昭公十八年》“将有大祥” 唐 孔颖达 疏:“皆以恶徵为祥。”

恶征(è zhēng):不祥的征兆。 汉 王充 《论衡·感类》:“灾变恶徵,何为至乎?”《左传·昭公十八年》“将有大祥” 唐 孔颖达 疏:“皆以恶徵为祥。”

恶兆(è zhào):不祥的征兆。 茅盾 《子夜》七:“恶兆化成了犀利的钢爪,在他心上直抓。” 萧红 《生死场》一:“我看见草堆上没有孩子;我看见草堆下有铁犁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恶兆。”

恶幛(è zhàng):亦作“ 恶障 ”。犹魔障。原为佛教语,指人世间的贪欲、杀害等罪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 谢 不受粟,故索金。女叹曰:‘此皆妾身之恶幛也!’遂以其情告 三郎 。”《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将来 申先生 庶几不至於搅到这两重恶障里去。就是 璵姑 ,道根尚浅,也留心的为是。”

恶障(è zhàng):见“ 恶幛 ”。

恶仗(è zhàng):◎ 恶仗 èzhàng[fierce battle] 非常激烈残酷的战斗么恶仗都能打

恶战(è zhàn):◎ 恶战 èzhàn[hard fighting;fierce battle] 凶猛的搏战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恶战,红军占领了桥头

恶札(è zhá):亦作“ 恶札 ”。拙劣的书法或文笔。亦用为谦词。 宋 米芾 《海岳名言》:“ 柳公权 师 欧 ( 欧阳询 ),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二:“恶札固无所恡,若以润笔先赐,即不敢闻命。”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 退之 诸文,序为至劣,本供酬酢,情文无自……偶著新奇,旋成恶札。”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 金圣嘆 ﹞指招安以下为 罗贯中 续成,斥曰‘恶札’。”

恶劄:见“ 恶札 ”。

恶躁(è zào):凶猛;凶恶。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天嚛,这雪住一住可也好,越下的恶躁了。”《西游记》第三六回:“这个和尚,比那个和尚不同,生得恶躁,没脊骨。”

恶韵(è yùn):险韵,难押的韵。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卷四:“余在城时,常与客联句,初无虚日,小酌求押,或穷韵相,或押恶韵。” 宋 苏轼 《和田仲宣见赠》:“好诗恶韵那容和,烛应须便置觥。”

恶运(è yùn):◎ 恶运 èyùn[bad luck] 坏的运气交了恶运

恶月(è yuè):古代迷信称农历五月为恶月。《太平御览》卷二二引 汉 董勋 《问礼俗》:“五月俗称恶月。俗多六斋放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忌曝牀荐席及修盖房屋。”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恶月》:“京师谚曰:‘善正月,恶五月。’”

恶欲(wù yù):邪恶的欲望。

恶语(è yǔ):◎ 恶语 èyǔ[bad language] 恶毒的话;诽谤的话恶语中伤

恶斁(è yì):厌弃。 宋 曾巩 《寿昌县太君许氏墓志铭》:“而慈幼字微,愈久弥篤,故亲疎怀附,无有恶斁。”

恶意(è yì):[释义](名)坏的用意。 [构成]偏正式:恶(意 [例句]怀有恶意。(作宾语)[反义]善意、好意、好心[同音]遏抑

恶衣(è yī):破旧或粗劣之衣。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张知白 清俭好学,居相位如布素时,其心逸也。及病革,上幸其家,夫人恶衣以见。” 清 方东树 《<切问斋文钞>书后》:“使世之人皆惟是取给於布帛菽粟而已,则是 禹 可以恶衣承祭,而不必致孝乎鬼神。”

恶业(è yè):(1).不正当的职业。《史记·货殖列传》:“博戏,恶业也,而 桓发 用之富。”(2).佛教谓出于身、口、意三者的坏事、坏话、坏心等。《华严经》四十:“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七:“﹝ 苏軾 ﹞復官,归自 南海 ,监 玉局观 ,作偈戏答僧曰:‘恶业相缠四十年,常行八棒十三禪,却着衲衣归 玉局 ,自然身是五通仙。’”(3).见“ 恶缘恶业 ”。

恶药(è yào):不对症的药,有碍病情的药。《吕氏春秋·荡兵》:“若用药者然,得良药则活人,得恶药则杀人。”

恶言(è yán):◎ 恶言 èyán[an evil tongue] 粗野的言语、诽谤性的或恶毒的言语口出恶言恶言伤人

恶谑(è xuè):令人难堪的嘲弄。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八篇:“﹝《孽海花》﹞于 洪 傅 特多恶謔,并写当时达官名士模样,亦极淋漓。”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八:“他痴痴地望定了房顶,这是苍蝇、蚊子、臭虫的腐臭的恶谑呵。我竟会受了这样一个人的包围与摆布吗?”

恶血(è xuè):指妇女产后胞宫内遗留的馀血。《千金方·妇人方·虚损》:“凡产后七日内恶血未尽,不可服汤。”

恶许(è xǔ):何许,何处。《墨子·非乐上》:“古者圣王,亦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舟车。既已成矣,曰:‘吾将恶许用之?’”

恶性(è xìng):[释义](形)能产生严重后果的。 [构成]偏正式:恶(性 [例句]恶性循环。(作定语)

恶行(è xíng):◎ 恶行 èxíng[immoral conduct] 丑恶的行径

恶心(ě xin):[释义](1) (动)基本义:要呕吐。 (2) (动)使人厌恶。这种人令人恶心。(作谓语) [构成]动宾式:恶|心

恶相(è xiàng):◎ 恶相 èxiàng[evil or angry countenance] 凶恶的相貌他当时那种恶相真吓人

恶限(è xiàn):犹厄运。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倪辉方技》:“ 辉 曰:‘与君相见无日矣,明年吾入恶限。’”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二折:“再休想吉祥如意,多管是你恶限临逼。”《水浒传》第六一回:“ 吴用 道:‘员外贵造,一向都行好运,独今年时犯岁君,正交恶限。’”

恶嫌(è xián):讨厌。《老残游记》第十三回:“倘若恶嫌的很呢,求你老包涵些。”《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你若不来,就是恶嫌咱娘儿们,你快点来罢。”

恶戏(è xì):恶作剧。《北史·齐文宣帝纪》:“以刀子剺其腹, 崔季舒 託俳言曰:‘老小公子恶戏!’因掣刀子而去之。”

恶习(è xí):◎ 恶习 èxí[bad habit;vice] 不良的习惯,多指赌博、吸毒等染有同性恋的恶习

恶物(è wù):(1).怪物。《左传·文公十八年》:“好行凶德,丑类恶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其气中有恶物,不见其形,其似有声,如有所投击。内中木则折,中人则害,土俗号为‘鬼弹’。” 明 刘基 《郁离子·蛇蝎》:“故见恶物而曲为之容,私於其身为之,而不顾其为人之害,其操心之不仁可见。”《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夜叉揭开盒盖,去那殿角头叫恶物过来。只见一件东西,似龙无角,似虎有鳞,入於盒内。”(2).坏的事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死,恶物也。好物,乐也;恶物,哀也。”

恶卧(è wò):睡相不好。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儿恶卧踏里裂。”

恶文(è wén):拙劣的文章。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黄督学》:“﹝ 黄公 ﹞手执笔,遇佳者輒用笔大抹,门役亟以酒大白进,为引满赏之;遇恶文,即大咤掷地上。”

恶沱(è tuó):浊水不流貌。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升东岳而知众山之峛崺也,况介丘乎?浮沧海而知江河之恶沱也,况枯泽乎? 汪荣宝 义疏:“恶沱,上哀都切,下徒何切。” 班孟坚 《答宾戏》‘振拔洿涂’, 李 注引《説文》云:‘洿,浊水不流也。涂,泥也。’按,洿涂亦叠韵连语,即浊水不流之貌。急言之曰洿,长言之曰洿涂,无二义也。恶沱即洿涂。”

恶徒(è tú):◎ 恶徒 ètú[bad guys,hoodlums] 非善良之辈

恶慝(è tè):邪恶。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若自己是箇象恭色庄、不坚不介的,纵然没一箇人説他,他的恶慝,终须一日发露。”

恶讨(è tǎo):强行索讨。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每次都是和你们客客气气的,你们不要逼得我不能不放了面孔来恶讨!”

恶谈(è tán):庸俗不堪的话。《儒林外史》第三十回:“他一见我偏生有这些恶谈,却亏他访得的确。”

恶损(è sǔn):◎ 恶损 èsǔn[ridicule] 挖苦,贬损恶损人

恶岁(è suì):◎ 恶岁 èsuì[year of bad crops] 饥荒的年头

恶俗(è sú):◎ 恶俗 èsú(1) [bad custom]∶不良的习俗(2) [vulgar]∶粗俗;庸俗恶俗趣味

恶说(è shuō):谓说话触犯。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四折:“[正末云]是我恶説了他来。”

恶水(è shuǐ):◎ 恶水 èshuǐ(1) [water unfit to drink]∶不宜饮用的水(2) [slops] 〈方〉∶污浊的水(3) [rapid stream]∶凶险的河流穷山恶水

恶孰(è shú):犹恶稔。 汉 蔡邕 《光武济阳宫碑》:“姦 王莽 媮有神器,十有八年,罪成恶孰,天人致诛。”

恶书(è shū):拙劣的书法。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妄补古碑》:“近见 秦 中诸碑,如《九成宫》之属,下方多刓缺,俗人輒以恶书补之,更数十年,真面目不可復识矣。”

恶首(è shǒu):首恶。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常律,杀人不至族诛,然 寿 为恶首,隐数年,王法自所不免。” 宋 叶适 《故知广州薛公墓志铭》:“ 闽 攘 楚 劫,亿万维羣,恶首既鉏,还我良民。”

恶誓(è shì):◎ 恶誓 èshì[detrimental oath] 极不利的誓言

恶谥(è shì):含贬义的谥号。引申指污蔑之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三论‘文人相轻’》:“即使在那大文上列举了许多对手的‘排挤’、‘大言’、‘卖友’的恶谥,而且那大文正可以通行无阻。”

恶事(è shì):◎ 恶事 èshì[evil] 邪恶的行为或事例

恶世(è shì):佛教谓恶事盛行之世。《阿弥陀经》:“娑婆国王,五浊恶世。” 苏曼殊 《遁迹记》:“虽然,以恶世相校,固无异仙乡。”

恶食(è shí):粗劣的食品。也谓吃得很坏。《韩非子·说疑》:“不明臣之所言,虽节俭勤劳,布衣恶食,国犹自亡也。”《史记·项羽本纪》:“以恶食食 项王 使者。”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不知膏粱珍,恶食诗自好。”参见“ 恶衣恶食 ”。

恶实(è shí):牛蒡子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恶实》。

恶识(è shí):冒犯;得罪。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二折:“我!我!我!举什么千钧鼎,恶识了西 秦 。”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我则怕恶识多年旧面皮,展转猜疑。”《金瓶梅词话》第六一回:“你这歪狗才,不要恶识他便好。”《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若是而今赶逐了他去,不但恶识了,把从前好情多丢去,却怎生了结姐姐?”

恶石(è shí):用以治病的石针。《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杨伯峻 注:“恶石,以石为鍼,刺之常苦痛。” 清 方苞 《书高密单生追述考妣遗事后》:“盖功利嗜欲薰鑠流毒於人心者深且固矣,非猛药恶石不足以攻除。”

恶诗(è shī):(1).拙劣或猥贱的诗。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杜太保 在 淮南 ,进 崔叔清 诗百篇。 德宗 谓使者曰:‘此恶诗,焉用进?’时呼为‘准敕恶诗’。”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卷六:“ 文思 副使 方圭 ,好为恶诗,逢人即诵数十篇,其言喋喋可憎。”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前所列诸恶诗极矣。更有猥贱於此者,则诗佣是也。”(2).用以谦称自己的诗作。 唐 白居易 《想归田园》诗:“千首恶诗吟过日,一壶好酒醉销春。” 宋 苏轼 《与钱志仲书》之三:“乌丝当用写道书一篇,非久纳上,恶诗不足録也。”

恶师(è shī):佛教称以邪道教人者。《智度论》一:“一切众生,入邪见网,为异学恶师所惑。”

恶声(è shēng):◎ 恶声 èshēng(1) [verbal abuse]∶凶恶愤怒之声恶声喝道:站住(2) [immoral music or song]∶指低级趣味的乐曲(3) [bad reputation]∶坏名声

恶生(è shēng):犹厌生。《墨子·大取》:“诸所遭执而欲恶生者,人不必以其请得焉。” 孙诒让 间诂:“请,亦读为情……恶生谓乐於就死也。言遭囚执而不求生,则虽有屈抑而不欲自明,故不能得其情实。”

恶舌(è shé):◎ 恶舌 èshé[vicious language] 恶毒的语言

恶少(è shào):◎ 恶少 èshào[young ruffian] 品行恶劣的年轻无赖偷儒(懦)惮事,无廉耻而嗜乎饮食,则可谓恶少者矣。——《荀子·脩身》自古圣贤多薄命,奸雄恶少皆封侯。——杜甫《锦树行》

恶上(è shàng):憎恶长上。语本《左传·成公十五年》:“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北史·高谦之传》:“但豪家支属,戚里亲媾,縲紲所及,举目多是,皆有盗憎之色,咸起恶上之心。”

恶讪(è shàn):犹毁谤。《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像 郁大姐 在俺家这几年,大大小小他恶訕了那个来?”

恶山(è shān):险峻的山。《水浒传》第八五回:“俺这里紧靠 霸州 ,有两个隘口:一个唤做 益津关 ,两边都是险峻高山,中间只有一条驛路;一个是 文安县 ,两面都是恶山,过的关口,便是县治。”

恶煞(è shà):◎ 恶煞 èshà[demon] 神气凶恶的鬼神。比喻凶狠恶毒的人

恶刹(è shā):凶神。 清 汪价 《三侬赘人广自序》:“一,正拈枯管作时论,忽闻櫺外呦呦鬼声,自思不敢为孽, 伯有 、 彭生 ,断不我厉,我岂畏倛头恶刹者耶!”

恶杀

恶色(è sè):邪恶的事物。《孟子·万章下》:“ 伯夷 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 宋 曾巩 《<列女传目录>序》:“其言 大任 之娠 文王 也,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

恶弱(è ruò):(1).粗劣。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 郭釗 司空镇 蜀 …… 王殷 因呈锦纈, 郭 嫌其恶弱,令袒背,将毙之。”(2).不吉利。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九曜醮词》:“又恐五星进退,四曜运行,或居身命之宫,或临恶弱之位。”

恶肉(è ròu):腐败之肉。《三国志·魏志·华佗传》“无药可服,以至於死” 裴松之 注引《华佗别传》:“又有人病腹中半切痛…… 佗 曰:‘是脾半腐,可刳腹养治也。’使饮药令卧,破腹就视,脾果半腐坏。以刀断之,刮去恶肉。”

恶日(è rì):古时迷信称农历五月五日为恶日。《宋书·王镇恶传》:“ 镇恶 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继疎宗。 猛 见奇之,曰:‘此非常儿,昔 孟尝君 恶日生而相 齐 ,是儿亦将兴吾门矣。’故名之为 镇恶 。”

恶稔(è rěn):犹言恶贯满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奋其武怒,总其罪人,惩其恶稔之时,显其贯盈之数。”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主辱臣死,当臣致命之时;恶稔罪盈,是贼灭亡之日。”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某公子》:“今闻汝父子恶稔已极,特来除之。”参见“ 恶贯满盈 ”。

恶人(è rén):◎ 恶人 èrén(1) [evil person;vile creature]∶品质恶劣的人恶人先告状(2) [ugly person]∶相貌丑陋的人

恶趣(è qù):(1).见“ 恶道 ”。(2).低级趣味。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杂剧》:“ 梁伯龙 有《红綃》、《红线》二杂剧,颇称谐稳,今被俗优合为一大本南曲,遂成恶趣。”(3).犹嘲弄。 沙汀 《医生》:“老医生忍不住充满恶趣地喃喃说:‘暂且也让你受一点洋罪!’”

恶钱

恶气(è qì):◎ 恶气 èqì(1) [evil smell]∶腐败难闻的气味垃圾堆不时散发出一股恶气(2) [unpleasant manner]∶指受到的欺压、侮辱等见他回家闷闷不乐,许是在外面受了谁的恶气了(3) [resentment]∶怨气,怨恨他的公正评判,替我们出了一口恶气

恶癖(è pǐ):◎ 恶癖 èpǐ[evil habit] 不良习惯这种恶癖非改不行

恶虐(è nüè):犹凶恶。 冰心 《到青龙桥去》:“她笑道:‘你未曾经过兵祸罢!’我说:‘你呢?’她道:‘我也没有,不过我常常从书报上,看见关于恶虐的兵士们的故事……’”

恶女(è nǚ):容貌丑陋之女。《史记·外戚世家》:“谚曰:美女入室,恶女之仇。”

恶孽(è niè):罪恶;弊病。 太平天囯 冯云山 《题象州甘妖庙壁》:“奉天讨伐此甘妖,恶孽昭彰罪莫逃。” 清 彭芬 《保路运动》:“国中旧币之恶孽,无逾铜元之充斥,非用不加贴补尽数收回之法,必将乱币制之统系,而蹙国民之生计。”

恶念(è niàn):邪恶的念头。《菩提心论》:“宿殃未殄,恶念旋起。”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躬行》:“才一善念动,则取白豆投其中,恶念动,则取黑豆投其中。”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恶逆(è nì):(1).奸恶逆乱。《汉书·师丹传》:“ 丹 恶逆暴著,虽蒙赦令,不宜有爵邑,请免为庶人。”《隋书·李密传》:“不追 诸葛瞻 之忠诚,乃为 霍禹 之恶逆。”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是时 瑾 ( 刘瑾 )之恶逆方炽,不闻 野亭 有所论列。”(2).古代刑律十恶大罪之一。指殴打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死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的人。《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元年》:“ 延臣 言 彦珣 杀母,杀母恶逆不可赦。” 胡三省 注:“律有十恶,杀父母者恶逆,恩赦之所不原。” 宋 苏轼 《缴进张诚一词头状》:“使诚有之,虽肆诸市朝,犹不为过。使诚无之,亦当为 诚一 辨明。缘事係恶逆不道,非同寻常罪犯,可以不尽根究。”参阅《唐律疏议·名例》。

恶木(è mù):贱劣的树。《文选·陆机<猛虎行>》:“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李善 注:“《管子》曰:夫士怀耿介之心,不荫恶木之枝。恶木尚能耻之,况与恶人同处!”《周书·寇儁传》:“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 儁 於后知之,乃曰:‘恶木之荫,不可暂息;盗泉之水,无容悮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不子也》:“夫恶木垂荫,志士不息;盗泉飞溢,廉夫不饮。匹夫匹妇,况天子乎?”

恶魔(è mó):[释义](1) (名)基本义:佛教称阻碍佛法及一切善事的恶神、恶鬼。 (2) (名)比喻义:十分凶恶的人。打死恶魔地主。(作定语) [构成]偏正式:恶(魔

恶名(è míng):◎ 恶名,恶名儿 èmíng,èmíngr[bad reputation] 丑恶的名声恶名远扬

恶梦(è mèng):◎ 恶梦 èmèng[nightmare] 使人恐惧的梦,或广义地指引起难以摆脱的恐怖的幻象或经历婚姻对双方都可能是恶梦◎ 恶梦 èmèng[night mare] 同“噩梦”

恶骂(è mà):◎ 恶骂 èmà[curse fiercely] 恶言大骂半小时过去了,仍旧恶骂不止

恶马(è mǎ):顽劣不驯的马;驽马。《周礼·夏官·马质》:“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駑马,皆有物贾。纲恶马。” 郑玄 注:“纲,以縻索维纲狎习之。”《晋书·李雄载记》:“夫统天下之重,如臣乘恶马而持矛也,急之则虑自伤,缓之则惧其失。” 唐 张籍 《伤歌行》:“身著青衫骑恶马,东门之东无送者。”

恶轮(è lún):粗陋无饰的车子。《后汉书·礼仪志下》:“巾门、丧帐皆以簟。车皆去辅轓,疏布恶轮。”

恶露(è lù):佛教谓身上不净之津液。中医特指妇女产后胞宫内遗留的馀血和浊液。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古方书》:“有妇人因产病,用《外臺秘要》坐导方,其后反得恶露之疾,终身不瘥。”

恶林(è lín):成片的劣树。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譬如炎暑行沙磧之中,苟有荫庇,皆走就之,虽为恶林,不暇顾也。”

恶劣(è liè):◎ 恶劣 èliè[bad;abominable] 很坏恶劣的环境心境恶劣

恶脸(è liǎn):恼怒的脸色。 许杰 《谈讽刺》:“漫骂系恶脸相加,对对方并无善意。”

恶戾(è lì):凶恶乖戾。《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齐王 母家 駟钧 ,恶戾,虎而冠者也。” 清 袁枚 《续新齐谐·缢鬼畏魄字》:“乙妻曰:‘是恶戾之气,妾焉敢敌。’”

恶例(è lì):坏的先例。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是未曾有过的恶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宦官监军是 唐玄宗 创立的一个恶例, 唐肃宗 设观军容使,在监军外新创一个更大的恶例。”

恶类(è lèi):(1).坏人。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至於憸人恶类,姦臣逆儔,则忿嫉之气勃勃然。”(2).杂质。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丹阳化铜》:“即投药甘锅中,须臾铜中恶类如铁屎者,胶著锅面。”

恶浪(è làng):◎ 恶浪 èlàng(1) [violent billow]凶猛的浪头(2) [depraved force]比喻邪恶势力

恶滥(è làn):犹滥竽充数。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砚》:“ 北齐 试士,其恶滥者饮墨水一升。”

恶赖(è lài):犹恶劣。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辨证七·贾母》:“予意其母为人家之婢必然,恶赖之事因 似道 而故加之也。”《红楼梦》第八十回:“ 薛姨妈 听见 金桂 句句挟制着儿子,百般恶赖的样子,十分可恨。”《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其风俗恶赖如此。”

恶辣(è là):◎ 恶辣 èlà[ruthless] 恶狠毒辣手段恶辣

恶口(è kǒu):◎ 恶口 èkǒu[bad language] 恶语,恶狠狠的话恶口相骂

恶客(è kè):(1).庸俗不堪或不受欢迎的客人。 唐 李商隐 《杂纂》:“恶客不请自来。” 唐 李商隐 《杂纂》:“大暑逢恶客。” 元 张可久 《水仙子·湖上晚归》曲:“佳人微醉脱金釵,恶客佯狂饮绣鞋。”《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引 清 汪为霖 《厌雨》诗:“竟同恶客驱还至,却共闲愁灭復生。”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一定是恶客。”(2).本指不饮酒的人。后转称酗酒者。 唐 元结 《将船何处去》诗:“有时逢恶客,还家亦少酣。”自注:“非酒徒即为恶客。” 宋 苏轼 《歧亭》诗之四:“三年已四至,岁岁逢恶客。” 明 陈继儒 《群碎录》:“ 元结 以不饮者为恶客,后人以痛饮者为恶客。”(3).植物名。曼陀罗的别称。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昔 张敏叔 有《十客图》,忘其名。予长兄 伯声 尝得三十客:牡丹为贵客,梅为清客……曼陀罗为恶客,孤灯为穷客,棠梨为鬼客。”

恶郡(è jùn):贫瘠荒远的州郡。 唐 赵璘 《因话录·宫》:“上曰:‘但要与恶郡,岂繫母在?’”

恶觉(è jué):佛教语。谓不好的思想。《大乘义章》五:“邪心思想,名之为觉;违正理,故称为恶。恶觉不同,离分有八。”

恶剧(è jù):恶作剧。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盗侠》:“僧前行百餘步, 韦 知其盗也,乃弹之,正中其脑。僧初不觉。凡五发中之,僧始捫中处,徐曰:‘郎君莫作恶剧。’” 宋 苏轼 《白水山佛迹岩》诗:“山灵莫恶剧,微命安足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老饕》:“叟吐矢跃起,鼓掌曰:‘初会面,何便作此恶剧?’” 许地山 《集外·狐仙》:“你听了那男子的情话,看了那爱情底恶剧没有?”

恶酒(è jiǔ):劣酒。 宋 苏轼 《金山寺与柳子玉饮书其壁》诗:“恶酒如恶人,相攻剧刀箭。”

恶金(è jīn):古代称铁。《国语·齐语》:“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西周也是奴隶社会》:“所谓‘恶金’便当是铁。铁,在未能锻炼成钢以前,不能作为上等兵器的原料使用。”

恶燋(è jiāo):传说 东海 中的山名。《艺文类聚》卷八引《玄中记》:“天下之强者, 东海 之 恶燋 焉,水灌之不已。 恶燋 者,山名也,在 东海 南方三万里。” 晋 郭璞 《江赋》作“沃焦”。

恶剑

恶忌(è jì):厌恶猜忌。《荀子·成相》:“争宠嫉贤利恶忌。” 杨倞 注:“利在恶忌贤者。” 唐 司空图 《容城侯传》:“虽待物无私,方图不碍,然疵陋者终恶忌,积毁于上。”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孤》:“凡某之流,为人恶忌者,无他,为其伤人耳。”

恶疾(è jí):◎ 恶疾 èjí[foul/nasty disease] 痛苦难治、令人厌恶的疾病

恶笄(è jī):古代服丧时所用以竹、木等制成的簪子。与用象骨制的“吉笄”相对。《礼记·丧服小记》:“齐衰,恶笄以终丧。” 孔颖达 疏:“恶笄者,榛木为笄也。” 清 翟灏 《通俗编·服饰》:“古丧制,妇人笄用篠竹,曰箭笄;或用白理木,曰櫛笄,亦曰恶笄。其吉笄乃用象骨为之。”

恶迹(è jì):◎ 恶迹 èjì[bad conduct] 恶劣的行迹;以往的丑恶之事恶迹不改,以至再次入狱

恶慧(è huì):指狡黠之心。 章炳麟 《人无我论》:“恶慧既深,道德日败,矫弊者乃憬然於宗教之不可泯絶。而崇拜天神,既近卑鄙,归依浄土,亦非丈夫榦志之事。”

恶秽(è huì):污秽。《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味酸,其臭羶” 唐 孔颖达 疏:“水受恶秽,故有朽腐之气。”

恶化(è huà):[释义](1) (动)基本义:情况向坏的方面变。病情恶化。(作谓语) (2) (动)使情况变坏。 [构成]附加式 [反义]好转[同音]腭化

恶虖(è hū):见“ 恶乎 ”。

恶呼(è hū):见"恶乎"。

恶乎(è hū):(1).疑问代词。犹言何所。《公羊传·庄公十二年》:“ 鲁侯 之美恶乎至?” 何休 注:“恶乎至,犹何所至。”《孟子·梁惠王上》:“天下恶乎定?” 赵岐 注:“问天下安所定,言谁能定之?”《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梁 、 齐 、 楚 、 赵 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虖成其名!”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三川震》:“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 明 刘基 《郁离子·瞽瞶》:“日与天同其久者也,恶乎亡?” 清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四:“由 庄 十二年《公羊传》注及《孟子》注推之,则‘恶乎用吾情’,即‘何所用吾情’;‘恶乎淫’,即‘何所淫’。盖‘恶’本训‘何’,‘恶乎’,犹言何所,不必训为‘於何’也。”(2).叹词。呜呼。《韩诗外传》卷二:“次及 晏子 ,捧杯血,仰天叹曰:恶乎! 崔子 将为无道而杀其君。”

恶候(è hòu):预后不良的症候。《医宗金鉴·四诊总括·察色》:“青主惊风赤火热,黄伤脾食白虚寒,黑色主痛多恶候,明显浊晦轻重参。”注:“面黑主痛,多是恶候。”

恶狠(è hěn):◎ 恶狠 èhěn[fierce] 凶恶狠毒层层关系网加上恶狠的手腕,使他一年一个台阶爬上了高位

恶耗(è hào):坏消息。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毕刚毅》:“我军初五到防,随闻恶耗。” 鲁迅 《书信集·致楼炜春》:“先前时闻谣言,多为恶耗。”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二章第六节:“割 台 恶耗传到 台湾 后,全 台 人民义愤填膺。”

恶寒(wù hán):(1).怕冷。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 晋 陆机 《君子行》:“近火固宜热,履冰岂恶寒!”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之五:“提提乌鳶中,见此孤翔鸞,渐能衣裘褐,袒裼知恶寒。”(2).中医称怕冷的症状。有外感恶寒和内伤恶寒两类。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脉法》:“病有洒淅,恶寒而復发热者,何?”

恶果(è guǒ):◎ 恶果 èguǒ(1) [evil consequence](2) 佛教谓从恶事之因而生的苦果(3) 坏结果坏下场滥用土地会带来什么样的恶果

恶棍

恶鬼(è guǐ):◎ 恶鬼 èguǐ(1) [(Budd) evil spirit]∶迷信指残害人的鬼魅(2) [(abuse) devil]∶恶棍讨厌的恶鬼,又找上门来了

恶狗(è gǒu):凶恶的狗。喻凶恶小人。《韩诗外传》卷七:“士欲白万乘之主,用事者迎而啮之,亦国之恶狗也。左右者为社鼠,用事者为恶狗,此国之大患也。”

恶感(è gǎn):◎ 恶感 ègǎn[ill feeling;malice] 对某人不满或憎恶的感情他对你并没有恶感

恶妇(è fù):◎ 恶妇 èfù[vicious wife] 坏女人

恶风(è fēng):(1).狂风。 唐 杜甫 《渼陂行》:“鼉作鲸吞不復知,恶风白浪何嗟及!” 陈毅 《野营》诗:“恶风暴雨住无家,日日野营转战车。”(2).以喻政治上的邪恶势力。(3).坏风气,陋习。

恶菲(è fēi):见“ 恶衣菲食 ”。

恶法(è fǎ):坏样子。《后汉书·朱浮传》:“内听骄妇之失计,外信谗邪之諛言,长为羣后恶法,永为功臣鉴戒,岂不误哉!”

恶发(è fā):发怒,发脾气。《敦煌变文集·难陀出家缘起》:“连忙取得四个瓶来,便着添瓶。纔添得三个,又倒却两个;又添得四个,倒却三个。十遍五遍,总添不得。 难陀 恶发不添,尽打破。” 宋 柳永 《满江红》词:“恶发姿颜欢喜面,细追想处皆堪惜。”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北方民家,吉凶輒有相礼者,谓之白席,多鄙俚可笑。 韩魏公 自枢密归 鄴 ,赴一姻家礼席,偶取盘中一荔支,欲啗之。白席者遽唱言曰:‘资政喫荔支,请众客同喫荔支。’ 魏公 憎其喋喋,因置不復取。白席者又曰:‘资政恶发也,却请众客放下荔支。’ 魏公 为一笑。恶发,犹云怒也。”《西游记》第五八回:“当面説出,恐妖精恶发。”《醒世姻缘传》第一百回:“他为人也不甚十分歪憋,只是人赶的他极了,致的他恶发了,看来也不是个难説话的。”

恶恶(è wù):憎恨邪恶。《公羊传·僖公十七年》:“君子之恶恶也疾始,善善也乐终。”《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盖君子善善恶恶,君宜知之。”《新唐书·魏徵传》:“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无为之化何远之有!”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诗》之恶恶,莫如《巷伯》,然犹戮及其身,今指斥及於腐骨,其疾恶甚於诗人矣。”

恶垜(è duǒ):亦作“ 恶得 ”。犹兀的、兀底。谓这般。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等还音义》:“所谓兀底、恁底、宁底、凭底、恶得、恶垜、阿堕、阿堵,皆言‘此等’也。”

恶垛(è duǒ): 1.亦作"恶得"。 2.犹兀的﹑兀底。谓这般。

恶毒

恶斗(è dòu):◎ 恶斗 èdòu[fierce struggle] 猛烈的争战打斗双方你来我往,好一场恶斗

恶地(è dì):贫瘠之地。《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项羽 为天下宰不平,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王恶地。”《汉书·沟洫志》:“ 临晋 民愿穿 洛 以溉 重泉 以东万餘顷故恶地。诚即得水,可令亩十石。”《新唐书·刘玄佐传》:“ 惟清 奔 郑州 , 彦琳 走 东都 自归,有詔宥死恶地。”

恶德(è dé):◎ 恶德 èdé[wicked conduct] 恶劣的品德

恶得(è de):见“ 恶垜 ”。

恶道(è dào):(1).不正之道。 汉 刘向 《说苑·君道》:“恶恶道不能甚,则其好善道亦不能甚。”(2).佛教语。指地狱、饿鬼、畜生三道。《坛经·行由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持世 告假 帝释 曰:‘我修行日久,悟法分明,不可取你人情,交我再沉恶道。’”《法苑珠林》卷九六:“寧止不行,勿行邪道,身坏命终,堕於恶趣。” 唐 白居易 《画弥勒上生帧记》:“遍念一切恶趣众生,愿同我身,离苦得乐。” 明 无名氏 《四贤记·构衅》:“ 王氏 女子,双亲早逝,继亡祖母,恐沦恶趣,仰祈超度上 瑶池 。”

恶祷(è dǎo):为求去祸的祈祷。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我预在此,与君俱膺,猛兽果信,恶祷而凭。”

恶党(è dǎng):凶徒;坏蛋。 元 郑光祖 《智勇定齐》第一折:“我与皇家定边疆,除恶党。”《三国演义》第三回:“ 袁绍 厉声大叫曰:‘阉官谋杀大臣!诛恶党者前来助战!’”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虚报》:“今日之言呵,又焉知不是恶党生奸计?”

恶惮(è dàn):厌恶畏惧。《三国志·魏志·管宁传》:“百姓恶惮远役,并怀扰扰。”

恶单(è dān):犹罪状。《警世通言·桂员外穷途忏悔》:“ 牛公子 羞变成怒,写家书一封人往京师,揑造 施 家三世恶单,教父亲讨 李平章 关节,託嘱地方上司官,访拿 施还 出气。”

恶辞(è cí):庸俗之词。 唐 元结 《恶曲》:“曰‘无恶我之曲’,真昏鄙恶辞也。”

恶处(è chǔ):贫瘠的地方。 唐 赵璘 《因话录·宫》:“ 宪宗 初,徵 柳宗元 、 刘禹锡 至京。俄而以 柳 为 柳州 刺史, 刘 为 播州 刺史。 柳 以 刘 须侍亲, 播州 最为恶处,请以 柳州 换。”

猜你喜欢

汉字组词专题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