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尔吧

绶组词,绶字组词带拼音及词语解释

分类: 汉字组词  时间: 2020-06-14 03:16:11  作者: 优尔吧 

绶组词,今天幼儿园网小编小梦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汉字《绶》的组词列表,望下面整理的绶字组词资料及词语解释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绶字简介
字母:s,拼音:shou,带声调拼音:shòu,注音:ㄕㄡˋ,部首:纟,部首比划:3,比划:11,繁体字:綬,字体结构:左右结构,字法:形声,笔画顺序:折折横撇捺捺撇捺折折捺,五笔86编码:XEPC,五笔98编码:XEPC,Unicode:U+7EF6,汉字编号:5035,

基本解释

(綬) shòu  ㄕㄡˋ ◎ 一种丝质带子,古代常用来拴在印纽上,后用来拴勋章:印绶。绶带。

绶组词

艾绶(ài shòu):系印纽的绿色丝带。 汉 官秩二千石以上者用之。《后汉书·冯鲂传》:“帝尝幸其府,留饮十许日,赐驳犀具劒、佩刀、紫艾綬、玦各一。” 李贤 注:“艾即盭,緑色,其色似艾。”《后汉书·酷吏传·董宣》:“以 宣 尝为二千石,赐艾綬,葬以大夫礼。”

宝绶(bǎo shòu):帝王、皇后的印玺。 唐 令狐楚 《郑尚书贺册皇太后表》:“献宝綬于内朝,宣玉册于中禁。”《新五代史·世家·杨行》:“夏四月, 温 ( 徐温 )奉玉册,宝綬尊 隆演 ( 杨隆演 )即 吴王 位。”

螭绶(chī shòu):螭纽及系纽的丝带。指官印。 唐 杜牧 《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上有舅姑高堂,儼然螭綬龟章。”

赤绶(chì shòu):古代官服上系印纽的赤色丝带。《后汉书·舆服志下》:“诸侯王赤綬。” 南朝 梁 江淹 《横吹赋》:“赤綬紫驳,星露分。” 明 高启 《送董湖州》诗:“五马贵专城,花兼赤綬明。”

公绶(gōng shòu):指高官显贵。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张齐贤 ﹞日故旧乘小车,携觴游钓。榜於门曰:老夫毁裂轩冕,或公綬垂访,不敢拜见。”

挂绶(guà shòu):谓辞官。綬,系在印纽上的丝带。 唐 元稹 《归田》诗:“ 陶君 三十七,挂綬出都门。”参见“ 挂印 ”。

冠绶(guān shòu):泛指官吏的服饰制度。冠,礼帽;绶,印绶。《宋史·舆服志四》:“请以官为定,庶名实副,轻重有準,仍乞分官为七等,冠綬亦如之。”

龟绶(guī shòu):龟纽印绶。亦借指官爵。《后汉书·西域传论》:“先驯则赏籝金而赐龟綬。” 李贤 注:“龟谓印文也。《汉旧仪》曰:‘银印皆龟纽,其文曰“某官之章”。’”

黑绶(hēi shòu):(1).黑色绶带。《汉书·百官志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綬, 成帝 绥和 元年长相皆黑綬。”《后汉书·滕抚传》:“ 阴陵 人 徐凤 、 马勉 等,復寇郡县,杀略吏人, 凤 衣絳衣,带黑綬,称‘上将军’。”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印章制度》:“ 建武 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綬,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铜印黑綬及黄綬。”(2).古代小官之印常系黑色绶带,故用以指级别不高的官吏。《梁书·王僧孺传》:“久为尺板斗食之吏,以从皁衣黑綬之役。” 唐 王贞白 《送马明府归山》诗:“免遭黑綬束,不与白云疎。”

槐绶(huái shòu):三公的印绶。绶,印纽丝带。借指印。 北周 庾信 《伤王司徒褒》诗:“緑紱紆槐綬,黄金饰侍蝉。”

解绶(jiě shòu):见“ 解印綬 ”。

结绶(jié shòu):佩系印绶。谓出仕为官。《汉书·萧育传》:“﹝ 萧育 ﹞少与 陈咸 、 朱博 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 王阳 、 贡公 ,故 长安 语曰:‘ 萧 朱 结綬, 王 贡 弹冠’,言其相荐达也。” 唐 皇甫冉 《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我来结綬未经秋,已厌微官忆旧游。” 明 梁辰鱼 《浣纱记·不允》:“结綬 金马 庭,高议 云臺 上。” 达夫 《自汉皋至辰阳流亡途中口占》:“岂为行吟来 楚 泽,终期结綬到南枝。”

锦绶(jǐn shòu):锦制的绶带。《宋史·舆服志四》:“其冕无额花者,玄衣纁裳,悉画,小白綾中单,师子锦綬,二银环。” 宋 秦观 《和王通叟琵琶》:“风流云散令人瘦,忍看麴尘昏锦綬。” 元 迺贤 《投赠赵祭酒二十韵》:“锦綬还乡乘駟马,绣衣行部去襜帷。”

金绶(jīn shòu):金印紫绶。指代高官。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玉蹄裂鸣水,金綬忽照门。拂拭贫士席,拜候丞相辕。”

进绶(jìn shòu):进升官阶。绶,丝带,用来系印环或玉佩。古时常用不同颜色的丝带标识官吏的身分和等级。 唐 源乾曜 《奉和御制乾曜与张说宋璟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赐诗》:“进綬怀三少,承光尽百身。”綬,一本作“ 级 ”。

卷绶(juàn shòu):卷束绶带。谓官吏辞职。《艺文类聚》卷五九引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庆州牧书》:“必欲卷綬避贤,辞病收迹。”

蓝绶(lán shòu):系印纽的蓝色丝带。古代常用丝带的不同颜色,标识官吏的身份和等级。蓝绶表示等级较低的官吏。 五代 齐己 《送司空学士》诗:“蓝綬乍称新学士,白衫初脱旧神仙。” 宋 苏舜钦 《送家静及第后赴官清水》诗:“白头佐邑非为晚,蓝綬还乡亦可夸。”

墨绶(mò shòu):结在印钮上的黑色丝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令、长,皆 秦 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綬。”《后汉书·蔡邕传》:“墨綬长吏,职典理人。”后因以“墨綬”作为县官及其职权的象征。 唐 岑参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诗:“县花迎墨綬,关柳拂铜章。” 宋 司马光 《送上雒王推官经臣》诗:“墨綬百里宰,红蕖幕府僚。” 清 方文 《送姜如农明府擢仪部》诗:“昔为 真州 宰,墨綬垂芬芳。”

佩绶(pèi shòu):一种彩色丝带,用来标志身分、等级,或佩系官印、勋章。 郭沫 《天地玄黄·叶挺将军的诗》:“ 希夷夫人 用红丝线来订上了佩绶,还用红墨水来加上了边沿。”

青绶(qīng shòu):(1).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亦借指官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 秦 官,位上卿,银印青綬,掌副丞相。”《后汉书·舆服志下》:“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綬。” 刘昭 注:“﹝青綬,﹞一号青緺綬。” 唐 刘禹锡 《南海马大夫示著述兼酬拙诗》:“身在絳纱传六艺,腰悬青綬亚三台。”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印章制度》:“ 建武 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綬。” 清 方文 《送杜于皇北上廷试》诗:“旧交强半拖青綬,政府谁当坏白麻。”(2).借指高级官吏。《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卓 兵见 坚 士众甚整,不敢攻城” 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英雄记》:“ 陈郡 太守 胡軫 ……预宣言曰:‘今此行也,要当斩一青綬,乃整齐耳。’”(3).喻植物藤蔓。 清 谭嗣同 《怪石歌七古》:“石兮石兮何痀僂,女萝纷披带青綬。”

释绶(shì shòu):犹让位。《文选·曹冏<六代论>》:“ 汉 宗室王侯解印释綬,贡奉社稷,犹惧不得为臣妾。” 张铣 注:“解印释綬,谓夺其位也。”

绶虉(shòu yì):草名。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开源宫主》:“甃玉池边綬虉长,吟折紫芝香满手。”

绶笥(shòu sì):盛印绶的箱子。《后汉书·方术传下·许曼》:“ 陇西 太守 冯緄 始拜郡,开綬笥,有两赤蛇分南北走。”

绶鸟(shòu niǎo):即吐绶鸡。亦称火鸡。因上嘴根有肉绶,呈五色,能伸缩,故名。《埤雅·释鸟四》:“綬鸟,一名鷊,亦或谓之吐綬,咽下有囊如小綬,五色彪炳……亦曰真珠鷄,体有真珠点文。”参见“ 吐綬鸡 ”。

绶囊(shòu náng):古代官吏系在腰间盛绶的口袋。《书·舆服志》:“ 汉 世著鞶囊者,侧在腰间,或谓之傍囊,或谓之綬囊,然则以紫囊盛綬耳。”

绶鸡(shòu jī):即吐绶鸡。

绶花(shòu huā):花名。蔓生如绶,故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红綬花,蔓生如綬,有文,因名焉。” 唐 陈子良 《春晚看群公朝还人为八韵》:“迎风采旄转,照日綬花开。”

绶带(shòu dài):(1).古代用以系官印等物的丝带。 唐玄宗 《千秋节赐群臣镜》诗:“更衔长綬带,留意感人深。”《新唐书·车服志》:“ 德宗 尝赐节度使时服,以鵰衔綬带。”(2).指衣带。 前蜀 薛昭蕴 《小重山》词:“忆昔在 昭阳 ,舞衣红綬带,绣鸳鸯。” 宋 陶穀 《清异录·香琼绶带》:“ 薛能 《赏酴醿诗》云:‘香琼綬带雪缨络。’”《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玉女 遂解綬带一条与 紂王 。 玉女 言曰:‘此为信约。’”

绶草(shòu cǎo):多年生矮小草本。夏季开花,花小,白而带紫红色,可供观赏。根茎可入药,能滋阴益气、凉血解毒。

双绶(shuāng shòu):两条绶带。 唐 代五品以上官员朝服所佩。 唐 皇甫曾 《国子柳博士兼领太常博士辄申贺赠》诗:“朝衣辨色处,双綬更宜看。” 唐 李贺 《感讽》诗:“我待紆双綬,遗我星星髮。” 唐 刘禹锡 《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步嫌双綬重,梦入九城偏。”参阅《旧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

桃绶(táo shòu):(1).即桃花绶。亦泛指印绶。 唐 李商隐 《临发崇让宅紫薇》诗:“桃綬含情依露井,柳绵相忆隔 章臺 。” 冯浩 注:“ 梁武帝 赋:‘或带桃花之綬。’桃綬泛用,不拘品秩。”参见“ 桃花綬 ”。(2).指桃红色的丝带。 清 陈维崧 《百字令·客有善丝竹者以笺索词漫为赋此》词:“旗亭旧事,记曾经,见汝寳釵楼侧……翠滑鸞鞾,红香桃綬,絶艺千金值。”(3).指桃花。 宋 宋祁 《春宴行乐家园》诗:“身轻早蝶千回舞,技痒新禽百种啼。乘暖草茵侵坐软,畏风桃綬向林低。”

文绶(wén shòu):彩色丝带。 唐 虞世南 《琵琶赋》:“开寳以更运,带文綬而旁垂。体备商,韵包宫羽。”

玺绶(xǐ shòu):古代印玺上所系的彩色丝带。借指印玺。《汉书·高帝纪下》:“使 陆贾 即授璽綬, 它 稽首称臣。”《晋书·琅邪王伷传》:“平 吴 之役,率众数万出 涂中 , 孙晧 奉笺送璽綬,诣 伷 请降。”《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 王宗弼 ﹞劫迁 蜀 主及太后后宫诸王于西宫,收其璽綬。”

霞绶(xiá shòu):红色的绶带。《元史·礼乐志五》:“次八队,妇女二十人,冠凤翘冠,翠花鈿,服宽袖衣,加云肩、霞綬、玉珮,各执宝盖,舞唱前曲。”

衣绶(yī shòu):朝服与佩绶。 唐 白居 《有感》诗之一:“鬢髮已斑白,衣綬方朱紫。”

银绶(yín shòu):犹银青。银印青绶。 唐 高适 《东平留赠狄司马》诗:“入幕綰银綬,乘軺兼铁冠。” 刘开扬 笺注引《汉书·百官表》:“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綬。”

印绶(yìn shòu):◎ 印绶 yìnshòu[silk ribbon used to fasten seals and correspondence] 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绶带

缨绶(yīng shòu):冠带与印绶。借指官位。 唐 张说 《游洞庭湖湘》诗之二:“城池自縶笼,缨綬为徽纆。” 宋 苏轼 《祭柳子玉文》:“慨然怀归,投弃缨綬。”

章绶(zhāng shòu):(1).官印和系印的丝带。亦泛指官印。《西京杂记》卷二:“ 朱买臣 为 会稽 太守,怀章綬还至舍亭,而国人未知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上益加知遇,面赐章綬,累召对。”(2).指官位。 宋 曾巩 《归老桥记》:“今 柳侯 ……方为天子致其材力以惠元元之时,欲遗章綬之荣,从湖山之乐,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一门群从,章綬鼎盛,可谓殊荣曼福,备於一身已。”

朱绶(zhū shòu):红色丝带。古代用以系印章、玉佩和帷幕之类。 唐 钱起 《送著作佐台郡》诗:“佐郡紫书下,过门朱綬新。” 唐 钱起 《送河南陆少府》诗:“ 云间 陆生 美且奇,银章朱綬映金羈。” 宋 陆游 《草堂拜少陵遗像》诗:“至今壁间像,朱綬意萧散。”

紫绶(zǐ shòu):(1).紫色丝带。古代高级官员用作印组,或作服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 秦 官,金印紫綬。” 唐 李白 《门有车马客行》:“空谈霸王略,紫綬不挂身。” 明 何景明 《送顾汝成》诗:“十年垂紫綬,万里为苍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潘太守诗》:“黄冠紫綬都如梦,红树青霜饯此行。”(2).即紫薇。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郡斋对紫薇花》:“明丽碧天霞,丰茸紫綬花。”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花卉·紫薇》:“紫綬花,按谓紫薇也。”参见“ 紫微 ”。

组绶(zǔ shòu):(1).古人佩玉,用以系玉的丝带。《礼记·玉藻》:“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綬,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綬,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綬,士佩瓀玟而緼组綬。” 郑玄 注:“綬者,所以贯佩玉相承受者也。”《魏书·高祖纪下》:“八月乙亥,给尚书五等品爵已上朱衣、玉珮、大小组綬。”(2).借指官爵。 唐 韩偓 《赠易卜崔江处士》诗:“门传组綬身能退,家学渔樵跡更奇。” 明 徐渭 《赠沉母序》:“由此观之,人固不可以无实,至於实之名否,则其权不在管毫,而在组綬也的然矣。” 清 唐孙华 《忆颐儿时就婿外家》诗:“所愿绍家学,非必袭组綬。”

狗带绶(gǒu dài shòu):有狗图形的丝带。《后汉书·五行志一》:“ 熹平 中,省内冠狗带綬,以为笑乐。”

绶带鸟(shòu dài niǎo):鸟名。亦称寿带鸟。又有练鹊、长尾鶲、一枝花等异名。雄鸟体长尾羽约30厘米,头、颈和羽冠均具深蓝辉光,身体其馀部分白色而具黑色羽干纹。中央两根尾羽长达身体的四、五倍,形似绶带,故名。雌鸟较雄鸟短小。

绶带米(shòu dài mǐ):麦芽。可供药用。 宋 陶穀 《清异录·药谱》:“綬带米,麦糵。”

桃花绶(táo huā shòu):汉 代九卿二千石系印的绶带。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或带桃花之綬,乍响 玄山 之王。”

吐绶鸟(tǔ shòu niǎo):即吐绶鸡。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吐綬鸟身大如鸐,五色,出 巴 东山中。毛色可爱,若天晴淑景,即吐綬,长一尺,须臾还吞之。” 唐 刘禹锡 《吐绶鸟词》:“ 越 人偶见而奇之,因名吐綬 江 南知。”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一》:“ 鱼復县 南山有鸟大如鴝鵒,羽色多黑,杂以黄白,头颊似雉,有时吐物长数寸,丹采彪炳,形色类綬,因名为吐綬鸟。” 清 屈大均 《南海神祠古木绵花歌》:“收香一一立花鬚,吐綬纷纷饮花乳。”参见“ 吐綬鸡 ”。

吐绶鸡(tǔ shòu jī):◎ 吐绶鸡 tǔshòujī[turkey] 吐绶鸡科(Meleagrididae)的一种鸟。头部有红色肉质突起,羽毛有黑、白、深黄等色。也叫“吐锦鸡”、“真珠鸡”、“七面鸟”,俗称“火鸡”。今多饲作家禽。以喉下有肉垂,似绶,故称

紫艾绶(zǐ ài shòu):紫绿色绶带。《后汉书·冯鲂传》:“帝尝幸其府,留饮十餘日,赐驳犀具剑、佩刀、紫艾綬、玉玦各一。” 李贤 注:“艾即盭,緑色也,其色似艾。”

扁缘绶贝: 扁缘绶贝biǎn yuán shòu bèi拉丁文学名:Mauritia(Arabica)depressa命名者:Gray,1824分类:贝类动物、腹足纲、宝贝超科、宝贝科、宝贝亚科、绶贝属、阿文贝亚属别名:扁缘宝螺模式标本产地:太平洋中部。鉴别特征:贝壳圆形,较低扁。壳褐色,背部具有比较密集的圆形白色斑点。两侧缘特厚,压缩,其上具褐色斑点。基部扩张,两唇的齿少,红褐色。形态描述:贝壳近圆形,较低扁,壳质重厚,结实。壳面褐色,背部具有较密集的圆形白色斑点,背线接近中央靠右侧,明显。两侧缘特厚,压缩,其上具有不等大小、分布不均匀的褐色斑点,斑点并向基部延伸。基部扩张,呈淡褐色。壳口窄,微显弓曲,两唇的齿较粗壮,较少,红褐色,轴唇的齿约17枚,外唇的齿约19枚。生物学特性:生活在浅海珊瑚礁质的海底,比较少见。地理分布:此种在我国沿海仅见于台湾和香港,他处尚未发现。此外,国外在太平洋从日本的奄美大岛至菲律宾;东自夏威夷,克利珀岛,土阿莫土群岛,新喀里多尼亚经马绍尔群岛等岛到关岛;在印度洋,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科科斯群岛,经斯里兰卡,马尔代夫至东非沿岸桑给巴尔至南非以及毛里求斯等地都有它们的分布。稀有程度:普通

弹冠结绶

金章紫绶

金印紫绶

蛇盘绶笥(shé pán shòu sì):《后汉书·方术传下·许曼》:“ 桓帝 时, 陇西 太守 冯緄 始拜郡,开綬笥,有两赤蛇分南北走。 緄 令 曼 筮之。卦成, 曼 曰:‘三岁之后,君当为边将,官有东名,当东北行三千里。復五年,更为大将军,南征。’ 延熹 元年, 緄 出为 辽东 太守,讨 鲜卑 ,至五年,復拜车骑将军,击 武陵 蛮 贼,皆如占。”后因以“蛇盘綬笥”为带兵远征之典。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旍节既秉,高蝉且珥,龟转印函,蛇盘綬笥。”

银印青绶(yín yìn qīng shòu):白银印章和系印的青色绶带。 秦 汉 制,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以后用作高级阶官名号。《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 秦 官,位上卿,银印青綬,掌副丞相。”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茂陵书》:御史大夫秩中二千石。”亦省作“ 银青 ”。 唐 高适 《遇冲和先生》诗:“三命謁金殿,一言拜银青。”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今官制:光禄大夫转银青,银青转金紫,金紫转特进。”

印累绶若

印纍绶若:语本《汉书·佞幸传·石显》:“ 显 与中书僕射 牢梁 、少府 五鹿充宗 结为党友,诸附倚者皆得宠位。民歌之曰:‘ 牢 邪 石 邪, 五鹿 客邪!’印何纍纍,綬若若邪!言其兼官据势也。” 颜师古 注:“纍纍,重积也。若若,长貌。”后以“印纍綬若”形容官吏身兼多职,权势显赫。 严复 《论世变之亟》:“然则印纍綬若之徒,其必矫尾厉角,而与天地之机为难者,其用心盖可见矣。”

紫绶金章

猜你喜欢

汉字组词专题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