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尔吧

脩组词,脩字组词带拼音及词语解释

分类: 汉字组词  时间: 2020-06-14 03:11:47  作者: 优尔吧 

脩组词,今天幼儿园网小编琪琪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汉字《脩》的组词列表,望下面整理的脩字组词资料及词语解释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脩字简介
字母:x,拼音:xiu,带声调拼音:xiū,注音:ㄒㄧㄡ,部首:月,部首比划:4,比划:10,繁体字:脩,字体结构:左右结构,笔画顺序:撇竖竖撇折捺竖折横横,五笔86编码:WHTE,五笔98编码:WHTE,Unicode:U+8129,汉字编号:7085,

基本解释

xiū  ㄒㄧㄡˉ ◎ 同“修”。 ◎ 干肉:“凡肉脩之颁赐,皆掌之。” ◎ 旧时指教学的酬金:束脩。脩金。 ◎ 干枯。

脩组词

不脩:亦作“ 不修 ”。1.不修明;不整治。《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不脩其政德,而贪昧於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 三国 韦昭 《博弈论》:“人事旷而不脩。”2.不修缮。 汉 班彪 《北征赋》:“过 泥阳 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脩。”3.不学;不讲究。《汉书·高帝纪下》:“ 高祖 不脩文学,而性明达。”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公为人和有容,不修苛节,见人贵贱皆饮酒。”

藏脩:见“ 藏修 ”。

饬脩:见“ 飭修 ”。

笃脩:认真修养。《韩诗外传》卷二:“良非篤脩身行之君子,其孰能与之哉!”

锻脩:亦作“ 锻修 ”。锻脯。《周礼·天官·腊人》“腊人掌乾肉,凡田兽之脯腊膴胖之事” 汉 郑玄 注:“薄析曰脯,捶之而施薑桂曰锻脩。” 明 杨慎 《升庵经说·周礼·腊人》引 郑 注作“捶而施薑桂曰锻修。”参见“ 锻脯 ”。

段脩:腶脩。经捶捣并加姜桂的干肉。《礼记·昏》:“妇执笲、枣、栗、段脩以见。” 陆德明 释文:“段,本又作腶……脩,脯也。加薑桂曰腶脩。”

冯脩:指 冯夷 。《史记·封禅书》“水曰 河 ,祠 临 ” 张守节 正义引《太公金匮》:“ 冯脩 也。”《云笈七籤》卷十八:“雨师神,名 冯脩 ,号曰 树德 。”参见“ 冯夷 ”。

脯脩:1.干肉。《礼记·曲礼上》:“以脯脩置者,左胊右末。” 孔颖达 疏:“脩亦脯也。” 宋 陆游 《鸱鸦》诗:“巡檐攫脯脩,入舍掠膾炙。”《明史·后妃传一·太祖孝慈高皇后》:“居常贮糗糒脯脩供帝,无所乏絶,而己不宿饱。”2.犹修脯。泛指学费。 清 吴定 《重建古紫阳书院记》:“復约绅士请于所司,于盐荚之例应动支者,岁捐白金三千七百二十两,为多士久长脯脩之费。”参见“ 脩脯 ”。

改脩:见“ 改修 ”。

改脩:见“ 改修 ”。

好脩:喜爱修饰仪容。借指重视道德修养。《楚辞·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脩以为常。”《楚辞·离骚》:“汝何博謇而好脩兮,纷独有此姱节?” 洪祖 补注:“皆言好自脩洁也。”

回脩(huí xiū):迂,迂回漫长。《艺文类聚》卷六引 南朝 宋 傅亮 《登龙冈赋》:“眺 江都 之广澨,究川陆之迴脩。”

蹇脩:亦作“ 蹇修 ”。1.传说中 伏羲氏 之臣。古贤者。《楚辞·离骚》:“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 蹇脩 以为理。” 王逸 注:“ 蹇脩 , 伏羲氏 之臣也……言己既见 宓妃 ,则解我佩带之,以结言语,使古贤 蹇脩 而为媒理也。”一说“蹇脩”谓以钟磬声乐为媒使。 章炳麟 《菿汉闲话》:“案上古人物,略具《古今人表》,不见有 蹇脩 者。此盖以上有 宓妃 ,故附会言之耳。今谓蹙脩为理者,谓以声乐为使。如《司马如传》所谓以琴心挑之。《释乐》徒鼓鐘谓之修,徒鼓磬谓之蹇。则此蹇脩之义也。古人知音者多,蕢野人,闻击磬而叹有心。鐘磬可以喻意明矣。”2.指媒妁。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 灵妃 顾我笑,粲然启玉齿。蹇修时不存,要之将谁使。” 明 杨珽 《龙膏记·酬咏》:“你肯做 灵妃 , 冰夷 也不辞做蹇修之使。” 黄节 《七园坐夜归同菑叟》诗:“万鸦顿尽成寥廓,众女方怜託蹇修。”

检脩:见“ 检修 ”。

讲脩:见“ 讲修 ”。

洁脩:见“ 洁修 ”。

谨脩:亦作“ 谨修 ”。1.谓敬慎修习、守持。《礼记·曲礼下》:“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脩其法而审行之。”《韩非子·扬权》:“谨脩所事,待命於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 明 章懋 《方母贞节传》:“其教子 廷仪 ,则崇俭朴,去华靡,谨修乡行,不为市道。”2.敬谨撰写。 宋 毕仲游 《贺门下相公启》:“谨修前啟通贺,兼布悰诚万一。”

进脩:见“ 进修 ”。

具脩:1.谓供置众物和打扫。《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脩。” 郑玄 注:“具所当共,脩扫除粪洒。” 贾公彦 疏:“使百官供祭祀之具及脩之扫除也。”2.齐备,完备。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必待天爵具脩,人纪咸事,然后沿才授职。”

孔脩:见“ 孔修 ”。

灵脩:亦作“ 灵修 ”。1.指 楚怀王 。《楚辞·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 王逸 注:“灵,神也。脩,远也。能神明远见者,君德也,故以諭君。”《汉书·扬雄传上》:“灵修既信 椒兰 之唼佞兮,吾纍忽焉而不蚤睹?”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灵修, 楚王 也。” 郑泽 《壬寅春日谒屈子祠》诗:“犀甲 吴 戈悲 战国 ,女萝山鬼怨灵修。”2.泛指君主。 清 钱谦益 《资德大夫忠宪高公神道碑铭》:“公之忠君爱国,死而弥篤。灵修美人之思,有餘恫焉!”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自序》:“美人香草,貌託灵脩。”3.指贤德明哲的人。 明 黄哲 《过梁昭明太子墓》诗:“灵修忽尔逝,岁晏劳予心。”4.指美好的声名。 清 魏源 《杂诗》之三:“感此大化奔,惧为物腐。灵修不早立,百岁如过雨。”5.指思慕的恋人。 清 方朝 《大江吟》:“青鸟欲语意夷犹,天路险阻怀灵修。白日西驰不我留,长歌徙倚增离忧。” 清 龚自珍 《莺啼序》词:“予怀渺渺,灵修尚隔中央,只恐弃我如土。”参阅《诗·秦风·蒹葭》。6.指神灵。《宋史·乐志十二》:“灵修戾止,詔以毛血。” 明 沉贞 《乐神曲·城隍》:“民不惊兮志定,眷灵修兮作民命。”

龙脩:亦作“ 龙修 ”。草名。即龙须草。《山海经·中山经》:“ 贾超之山 ……其中多龙脩。” 郭璞 注:“龙须也,似莞而细,生山石穴中,茎垂,可以为席。” 郝懿行 笺疏:“龙修、龙须声转耳。《广雅》云:‘龙木,龙修也。’《述异记》云:‘ 周穆王 东海 岛中养八骏处,有草名龙芻,龙芻,亦龙须也。须、芻声相。’”参见“ 龙鬚草 ”。

潜脩:见“ 潜修 ”。

乾脩:见“ 乾修 ”。

前脩:亦作“ 前修 ”。犹前贤。《楚辞·离骚》:“謇吾法夫前脩兮,非世俗之所服。”《后汉书·刘恺传》:“今 愷 景仰前脩,有 伯夷 之节,宜蒙矜宥,全其先功,以增圣朝尚德之美。” 李贤 注:“前修,前贤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伟矣前修,学坚多饱。” 宋 陈亮 《答陈知丞启》:“犹怀晚进,及识前脩。” 清 周亮工 《哭陈磐生》诗:“暇心开丽瞩,远致越前修。”

慎脩(shèn xiū):见“ 慎修 ”。 谨慎修行。

塾脩(shú xiū):指塾师的报酬。 清 郑珍 《<郘亭诗钞>序》:“ 子偲 以贫也……率诸弟读僦宅中,岁借塾脩以相生养。”

述脩(shù xiū):见“ 述修 ”。 修治;修明。

束脩(shù xiū):◎ 束脩 shùxiū[private tutor's emolument] 送给教师的报酬(脩:古时称干肉)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或献人。——《礼记·少仪》

素脩(sù xiū):亦作“ 素修 ”。 1.预先早作准备。《荀子·议兵》:“ 汤 之放 桀 也,非其逐之 鸣条 之时也; 武王 之诛 紂 也,非以甲子之朝而后胜之也,皆前行素脩也。此所谓仁义之兵也。” 杨倞 注:“前行、素脩,谓前行之,素已脩之。” 汉 桓宽 《盐铁论·险固》:“《易》曰:‘重门击柝,以待暴客。’言备之素脩也。”(2).平素的修养。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惟哲人之素修兮,感曲成之奇姿。”

遐脩(xiá xiū):见“ 遐修 ”。遥远;漫长。

校脩(xiào xiū):校订修正。 汉 陆贾 《新语·术事》:“校脩五经之本末,《道德》之真伪。”

行脩(xíng xiū):见“ 行修 ”。

玄脩(xuán xiū):修道。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上法杳无营,玄脩似有情。”脩,也写作“修”。 明 刘若愚 《明宫史·宫殿规制》:“﹝ 象一宫 ﹞所供 象一帝君 ,范金为之,高尺许。乃 世庙 玄修之御容也。”

熏脩(xūn xiū):见“ 熏修 ”。

肴脩(yáo xiū):肉食。《文选·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扶寸肴脩,味踰方丈。” 张铣 注:“肴,肉;脩,脯也。”

悠脩(yōu xiū):遥远。 明 梁辰鱼 《二郎神·秋怀》套曲:“定非关途路悠脩,不干鱼雁谬。”

聿脩(yù xiū):亦作“ 聿修 ”。《诗·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脩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毛 传:“聿,述。”聿本助词,后多训为“述”,因以“聿脩”谓继承发扬先人的德业。《文选·干宝<晋纪总论>》:“聿脩祖宗之志,思辑战国之苦。” 吕向 注:“聿,循;脩,治也。”《北史·周纪下·宣帝》:“朕以眇身,祗承宝运,庶几聿修之志,敢忘燕翼之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钵罗耶伽国》:“今 戒日王 者,聿修前绪,篤述惠施,五年积财,一旦倾捨,於其施场,多聚珍货。”

枣脩(zǎo xiū):枣子与肉脯。古代妇女拜见长辈时携带的礼物,取其起早而虔敬之意。《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贄,不过榛栗枣脩,以告虔也。” 孔颖达 疏:“枣,取其早起也;脩,取其自脩也。” 南朝 齐 张融 《与从叔永书》:“榛栗枣脩,女贄既长,束帛禽鸟,男礼已大。” 宋 苏辙 《大行太皇太后上仙功德疏》:“贄罢枣脩,襚陈褘狄,敢荐竺文之秘,少资天福之餘。”

贞脩(zhēn xiū):见“ 贞修 ”。

执脩(zhí xiū):行束修礼。意谓拿干肉,作相见的礼品。《礼记·少仪》:“陈酒执脩以将命。”

撰脩:见“ 撰修 ”。

追脩:亦作“ 追修 ”。谓仿照原样加以修治。《史记·太史公自序》:“ 仲尼 悼礼废乐崩,追脩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於正。”《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儻可原察,追脩前好,则何福如之!”《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 昇明 中, 太祖 辅政,使 冲之 追修古法。”

自脩(zì xiū):见“ 自修 ”。

阻脩(zǔ xiū):见“ 阻修 ”。

遵脩(zūn xiū):见“ 遵修 ”。

狼牙脩:亦作“ 狼牙须 ”。亦作“ 狼牙修 ”。古国名。故地在今 泰国 南部 马来半岛 北大年 及附近一带。《北史·赤土传》:“又行二三日,西望见 狼牙须国 之山,於是南达 鸡笼岛 ,至於 赤土 之界。”《明史·外国传七·锡兰山》:“ 锡兰山 ,或云即古 狼牙修 。 梁 时曾通中国。自 苏门答剌 顺风十二昼夜可达。”

束脩羊(shù xiū yáng):见“ 束修羊 ”。用作束修的羊。泛指束修。

元脩菜(yuán xiū cài):即巢菜,亦称野蚕豆。 宋 苏轼 《元脩菜》诗叙:“菜之美者,有吾乡之巢,故人 巢元脩 嗜之,余亦嗜之。 元脩 云:‘使 孔北海 见,当復云吾家菜耶?’因谓之元脩菜。” 宋 陆游 《巢菜诗》序:“小巢生稻畦中, 东坡 所赋元脩菜是也。 吴 中絶多,名漂摇草,一名野蚕豆,但人不知取食耳。”

不脩边幅

滴脩都速:同“ 滴羞篤速 ”。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三折:“我这里孜孜覷了,諕的扑扑心跳,好教我战战兢兢,滴脩都速,魄散魂消。”

封豨脩蛇:见“ 封豕长蛇 ”。

进德脩业

条脩叶贯(tiáo xiū yè guàn):枝长叶。比喻有条理、有系统。《淮南子·兵略训》:“下至介鳞,上及毛羽,条脩叶贯,万物百族,由本至末,莫不有序。”

偃兵脩文(yǎn bīng xiū wén):同“ 偃武修文 ”。《后汉书·杜诗传》:“陛下亮成天工,克济大业,偃兵脩文,羣帅反旅。”

丽正脩书院(lì zhèng xiū shū yuàn):亦作“ 丽正书院 ”。又称集贤殿书院。 唐 始置,为中央掌管刊辑、校理经籍,搜罗遗逸图书,承旨撰集文章的机构。《新唐书·百官志二》:“﹝ 开元 ﹞六年,乾元院更号丽正脩书院……十二年, 东都 明福门 外亦置丽正书院。十三年,改丽正脩书院为集贤殿书院。” 宋 戴埴 《鼠璞》卷上:“今行在内南门名曰 丽正 。本取重离丽正之义。然丽正乃 唐 集贤院名, 张説 谓丽正乃礼乐之司。丽正书院, 开元 五年建,十三年改为集贤院。”亦省称“ 丽正 ”。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圣上崇儒重德,亲自讲论,刊校图书,详延学者,今之丽正,即是圣主礼乐之司。”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文享媚香无忝》:“ 张説 擕丽正文章謁友生时,正行宫中,媚香号化楼臺,友生焚以待 説 。”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惟丽正图书之府,盛 开元 礼乐之司。”

猜你喜欢

汉字组词专题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