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尔吧

绣组词,绣字组词带拼音及词语解释

分类: 汉字组词  时间: 2022-10-19 05:15:30  作者: 优尔吧 

绣组词,今天幼儿园网小编晓燕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汉字《绣》的组词列表,望下面整理的绣字组词资料及词语解释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绣字简介
字母:x,拼音:xiu,带声调拼音:xiù,注音:ㄒㄧㄡˋ,部首:纟,部首比划:3,比划:10,繁体字:綉,字体结构:左右结构,字法:形声,笔画顺序:折折横撇横竖撇捺折撇,五笔86编码:XTEN,五笔98编码:XTBT,Unicode:U+7EE3,汉字编号:2151,

基本解释

(綉) xiù   ㄒㄧㄡˋ ◎ 用丝线等在绸和布上缀成花纹或文字:绣字。绣花。刺绣。 ◎ 绣成的物品:粤绣。苏绣。湘绣。锦绣山河。锦心绣口(形容文思、词藻都优美、华丽)。

英文翻译

embroider   embroidery

绣组词

彩绣(cǎi xiù):(1).彩色刺绣。《红楼梦》第五二回:“ 贾母 见 宝 身上穿荔枝色哆罗呢的箭袖,大红猩猩盘金彩绣石青妆缎沿边的排穗褂。”(2).指彩绣的衣物。《红楼梦》第三回:“彩绣辉煌,恍神妃仙子。”

绣(cǎi xiù):指彩色绣品。喻华美。 宋 苏轼 《谢南省主文启五首·欧阳内翰》:“招来雄俊魁伟、敦厚朴直之士,罢去浮巧轻媚、丛错采绣之文,将以追 两汉 之餘,而渐復 三代 之故。”

刺绣

错绣(cuò xiù):色彩错杂的锦绣。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影带旂常,疑错绣之遥动。”

发绣(fā xiù):以发代线的刺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闺秀画》:“ 安丘 张杞园 説,曾见 邢慈浄 ,髮绣大士极工。”《扬子晚报》1992.3.23:“发绣,是我国传统的特种工艺品,它用的不是五光十色的丝线,而是经过一系列技术处理后的人的头发。”

繁绣(fán xiù):谓彩色华美。《淮南子·齐俗训》:“有诡文繁绣,弱緆罗紈,必有菅屩跐踦,短褐不完者。”

凤绣(fèng xiù):绣有凤凰花饰的被子等。 宋 毛滂 《踏莎行·早春即事》词:“凤绣犹重,鸭鑪长暖。屏山翠入 江 南。”

黼绣(fǔ xiù):古代绣有斧形花纹的衣服。《汉书·贾谊传》:“美者黼绣,是古天子之服,今富人大贾嘉会召客者以被墙。” 颜师古 注:“黼者,织为斧形。绣者,刺为众文。”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富者黼绣幃幄,涂屏错跗。”《宋史·乐志九》:“光烛黼绣,和流笙鏞。”

黻绣(fú xiù):黑间的花纹。

斧绣(fǔ xiù):持斧衣绣衣。古执法使者的仪制。语本《汉书·武帝纪》:“遣直指使 暴胜之 等,衣绣衣,持斧,分部逐捕。” 元 范梈 《寄杜廉访使君》诗:“斧绣扬秋隼,泉阿达夜蛩。”

顾绣(gù xiù):江 浙 间刺绣名。创始于 明 嘉靖 进士尚宝司丞 顾名世 家,故名。 名世 辟 露香园 于 上海 城西北隅,其姬某善刺绣,山水人物,鱼鸟花卉,着手如生,极为工巧。顾绣自是驰名。后其艺广传 苏 松 一带,也称苏绣、松绣,与 湖南 的湘绣并称于世。《醒世姻缘传》第六五回:“他説丈夫往 南京 买货捎来的新顾绣。”《儒林外史》第四一回:“ 毗陵 女士 沉琼枝 ,精工顾绣,写扇作诗。”参阅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六。

衮绣(gǔn xiù):见“ 衮衣绣裳 ”。

杭绣: 杭绣的概述杭绣即杭州刺绣,亦称吉绣,起源于汉代,至南宋为极盛时期。当时的刺绣,一为“宫廷绣”,一为“民间绣”,前者专为皇室内苑绣各种服饰,后者刺绣官服、被面、屏风、壁挂等。直至清末民初,杭绣仍盛行而不衰,城内后市衔、粥教坊、天水桥一带有刺绣作坊20处,擅长刺绣的手艺人多达二、三百人。

锦绣(jǐn xiù):[释](名)精美鲜艳的丝织品,比喻美丽或美好。 [构成]偏正式:锦(绣 [例句]祖国的锦绣河山;婀娜多。(作定语)

金绣(jīn xiù):金丝刺绣。 后蜀 欧阳炯 《贺明朝》词:“碧罗衣上蹙金绣。覩对对鸳鸯,空裛泪痕透。” 元 尹廷高 《馆娃宫》诗:“金绣鸳鸯緑锦裀,水精帘底浄尘。”

缂绣(kè xiù):即缂丝。 明 代称缂绣。亦指用缂丝法织成的衣料或物品。《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大凡到工的官儿们送礼,谁不是緙绣,呢羽,绸缎,皮张,还有玉玩,金器,朝珠,洋錶?”参见“ 緙丝 ”。

扣绣(kòu xiù):绣花方法之一。《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要做一双大红素缎子白綾平底鞋儿,鞋上扣綉鸚鵡摘桃。”

灵绣(líng xiù):喻巧妙而华美。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郎君以灵绣之思,扬窈澹之音,沐品题者,靡不衰兰振泽,遗珠跃彩。”

罗绣(luó xiù):有文绣的丝罗。

蟒绣(mǎng xiù):指蟒袍。 明 徐渭 《赋得战袍红》:“自与鶉旗映,还宜蟒绣縈。”参见“ 蟒袍 ”。

描绣(miáo xiù):描花刺绣。《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描绣针綫,件件精通;琴棋书画,无所不能。”

綦绣(qí xiù):斜纹的彩色丝织色。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税地张幕,列架而书置焉,若綦绣错也。”

绮绣(qǐ xiù):◎ 绮绣 qǐxiù[silk clothes with grains]有纹饰的丝织衣服同舍生皆被绮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缛绣(rù xiù):绚丽的锦绣。亦用以喻文采。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富者縟绣罗紈,中者素綈冰锦,常民而被后妃之服,褻人而居婚姻之饰。” 陆机 《文赋》:“炳若縟绣,悽若繁絃。”《文选·左思<都赋>》:“荣色杂揉,绸繆縟绣。” 张铣 注:“五色曰縟,言花有采色,繁相错如绣也。” 清 陆时雍 《诗镜总论》:“素而绚、卑而未始不高者, 渊明 也。艰哉 士衡 之苦於縟绣而不华也。”

绒绣(róng xiù):◎ 绒绣 róngxiù[tapestry] 类似机织花毯的在网形粗布上的刺绣品

洒绣(sǎ xiù):绣花。《天雨花》第四回:“洒绣背心成三块,扯碎盘金水緑裙。”

蜀绣(shǔ xiù):◎ 蜀绣 shǔxiù[Sichuan embroidery] 四川刺绣

双绣(shuāng xiù):两面刺绣,无正反面的分别。《红楼梦》第四十回:“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緑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

丝绣(sī xiù):唐 李贺 《浩歌》:“买丝绣作 平原君 ,有酒唯浇 赵州 土。”后因以丝绣图像或丝绣姓名表示仰慕爱重之意。 清 陈维崧 《金菊对芙蓉·惠山夜饮坐有姬人同园次仍用蝶庵词韵》词:“人比花娇,姓堪丝绣,问名云 杜 家 秋 。”

苏绣(sū xiù):◎ 苏绣 sūxiù[Suzhou embroidery] 江苏苏州出产的刺绣

缇绣(tí xiù):赤缯与文绣。指高贵丝织品。《后汉书·宦者传序》:“狗马饰雕文,土木被緹绣。”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共安緹绣荣,不悟泥涂适。”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主人延於堂中,珠璣緹绣,罗列满目。”

绨绣(tí xiù):饰以彩绣的厚缯。《宋书·良吏传序》:“及 世祖 承统,制度奢广,犬马餘菽粟,土木衣綈绣。”《旧唐书·杨国忠传》:“贵妃姊 虢国夫人 , 国忠 与之私,於 宣义里 构甲第,土木被綈绣,宇之盛,两都莫比。”

铜绣(tóng xiù):谓用铜嵌砌的纹彩。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西录》:“其下大石当路,色逾铜绣。”

纹绣:拼音:wén xiù解释:纹绣的过程是直接刺破皮肤注入色料,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美容师,应具备严格的消毒与卫生观念1.美容操作器具的消毒:所有接触到顾客皮肤的器具都要进行消毒处理,纹绣针片应保证一人一针,用品采用一次性的消毒灭菌用品防止交叉感染。2.美容环境的卫生:外界环境生长着各种各样致病和有害的微生物,所以一定要保持操作环境的洁净与卫生、空气流通,定期进行无菌消毒处理。3.为顾客所要纹绣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4.美容师的无菌操作:美容师应对手进行清洁,然后戴上无菌手套。一经消毒无菌的物品或手就要将这些地方视为无菌区域,在操作过程中只能在无菌区接触,并保持至美容操作全部完成。5.医疗美容的效果不佳,可能与消毒灭菌未做好有关,应弄清后设法予以补救。

文绣(wén xiù):(1).刺绣华美的丝织品或衣服。《墨子·节葬下》:“文绣素练,大鞅万领。”《三国志·吴志·华覈传》:“废华采,去文绣,未必无美人也。” 明 唐顺之 《雁训》:“且令闻被躬,安事文绣哉?” 梁启超 《论支那独立之实力与日本东方政策》:“若欲与之联结以保大局,是犹被文绣於粪壤,蒸沙而欲其成饭也。”(2).犹刺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 宋 叶适 《高夫人墓志铭》:“夫人智能通南北之俗,自文绣工巧,下至炊爨烦辱,皆身亲之。”(3).辞藻华丽。 王国维 《文学小言》:“故文绣的文学之不足为真文学也,与餔餟的文学同。”

湘绣(xiāng xiù):◎ 湘绣 xiāngxiù[Hunan embroidery] 湖南省的刺绣。工细有特色,素来享有盛名

绣墩:拼音:xiù dūn解释:又称坐墩,因常有铺锦披绣的,故亦称“绣墩”。它是中国古董家具凳具家族中最富有个性的坐具,圆形,腹部大,上下小,其造型尤似古代的鼓,故又叫“鼓墩”。墩与凳同义。绣墩的历史非常悠久,据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介绍:“腰鼓形坐墩,是战国以来妇女为熏香取暖专用的坐具。”唐代以前人们一般席地而坐,家具多为低型,唐以后起居方式改为垂足而坐,家具也随之变为高型,绣墩作为垂足而坐的一种家具形式也由此而产生了。到了唐代,受教莲台影响,唐代妇女坐具多作腰鼓式,称为“基台”或“荃蹄”。这些坐具在宫廷中使用,上覆盖绣帕一块,故又称“绣墩”。经宋代的沿袭,至明清,绣墩成为一种坐具。为凳子中的佼佼者,不仅灵秀,而且富丽。

绣作(xiù zuò):犹刺绣。《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府中正要寻一个绣作的人。”《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待詔説出女孩儿一件本事来……原来这女儿会绣作。”

绣梓(xiù zǐ):亦作“綉梓”。精美的版印刷。古代书版以梓木为上,故称。 元 史弼 《景行录》:“予寸怀如春风,愿与天下共,故绣梓以广其传。”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因记 景定 中公取二 陵 、 坡 、 谷 四家之诗,分门编类,绣梓流传,名之曰《四诗类苑》。” 鲁迅 《集外集拾遗·<近代木刻选集(2)>小引》:“ 中国 先前刻木一细,便曰‘绣梓’,是可以作这译语的。”

绣羽(xiù yǔ):(1).指鸟类美丽的羽毛。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戏锦鳞而暎,曜绣羽以晨过。” 前蜀 韦庄 《下第题青龙寺僧房》诗:“马嘶春陌金羈闹,鸟睡华林绣羽香。”(2).指色彩斑斓的鸟。 唐 许敬宗 《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锦鳞文碧浪,绣羽绚青空。” 清 孙枝蔚 《偶行市上遂步至北门外遍观诸家园林》诗:“枝头绣羽并肩立,水面金鳞啣尾行。”

绣衣(xiù yī):(1).彩绣的丝绸衣服。古代贵者所服。今多指饰以刺绣的丝质服装。《左传·闵公二年》:“﹝ 卫懿公 ﹞与夫人绣衣,曰:‘听於二子!’”《南史·崔祖思传》:“ 东阿 妇以绣衣赐死, 王景兴 以折米见誚。” 元 萨都剌 《鹦鹉曲》:“ 双成 小立各宫样,绣衣乌帽 高将军 。”(2).见“ 绣衣直指 ”。

绣筵(xiù yán):华筵。 唐 杜甫 《料理》诗:“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宋 陆游 《六月二十六日夜梦赴季长招饮》诗:“清梦都忘双鬢改,绣筵还喜一尊同。”

绣胸(xiù xiōng):即绣补。 明 清 官吏的补服前胸及后背缀有金线或彩线绣的鸟兽图像,故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武弁僭服》:“今武弁所衣绣胸,不循钦定品级,概服狮子。”参见“ 绣补 ”。

绣鞋(xiù xié):◎ 绣鞋 xiùxié[embroidered shoe] 妇女穿的绣有花纹的鞋

绣像(xiù xiàng):◎ 绣像 xiùxiàng[tapestry (或embroidered)portrait] 用彩丝绣成的人像或佛像

绣文(xiù wén):彩色绣花的丝织品或衣服。《史记·货殖列传》:“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三国志·吴志·华覈传》:“妇人为綺靡之饰,不勤麻枲,并绣文黼黻,转相倣效,耻独无有。” 唐 孙樵 《乞巧对》:“绣文锦幅,云綃雾縠。” 清 刘大櫆 《程孺人传》:“始吾父为诸生,甚贫,攻苦夜读,吾母刺绣文佐之。漏四下,犹刀尺与书和答也。”

绣丸(xiù wán):古代食品名。肉丸子。 宋 陶穀 《清异录·馔羞》:“汤浴绣丸。肉糜治,隐卵花。”

绣闼(xiù tà):装饰华丽的门。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披绣闥,俯雕甍。” 唐 武元衡 《行路难》诗:“风飘雨散今奈何,绣闥雕甍緑苔多。”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若品论云霞,或求之幽闺绣闥,慧心默证者固亦不少;若夫妇同观,所品论者恐不在此云霞耳。”

绣丝(xiù sī):语出 唐 李贺 《浩歌》:“买丝绣作 平原君 ,有酒惟浇 赵州 土。”后以“绣丝”为对人表示崇敬之典。 清 赵翼 《拜袁揖赵哭蒋图》诗:“绣丝已肖 平原 像,闻笛兼下 山阳 泪。” 康有为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诗:“一代才人孰绣丝,万千作者亿千诗。”

绣市(xiù shì):元顺帝 淑妃 龙瑞娇 ,贪而妒。帝尝赏赐金帛以巨万数。 娇 乃于左掖门内设立市场出卖各色锦缎,时称“绣市”。见 明 陶宗仪 《元氏掖庭记》。

绣使(xiù shǐ):见“ 绣衣使者 ”。

绣舌(xiù shé):犹绣口。 宋 刘子翚 《听詹温之弹琴歌》:“号宫韵可听不可状,锦肠绣舌空吟哦。”

绣裳(xiù cháng):(1).彩色下衣。古代官员的礼服。《诗·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毛 传:“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备谓之绣。” 汉 张衡 《思玄赋》:“袭温恭之黻衣兮,被礼仪之绣裳。” 宋 毛滂 《玉楼春》词之二:“红颜緑髮已官高,赤舃绣裳今 仲父 。”(2).犹绣衣。指侍御史。 唐 颜真卿 《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登闻黼扆,骤列绣裳。”参见“ 绣衣直指 ”。

绣壤(xiù rǎng):指田间的土埂和水沟。因其交错如文绣,故称。 清 陈梦雷 《登屴崱峰》诗:“近郭桑麻开绣壤,满城烟火杂征旄。” 清 张仁美 《西湖记游》:“间或渡平畴,履绣壤,则又菜花初敛,麦穗方抽,桑叶吐青,茶叶展緑。”

绣球(xiù qiú):◎ 绣球 xiùqiú[a ball made of strips of silk] 用彩丝刺绣扎成的球状物

绣毬(xiù qiú):(1).花名。一名“粉团”、“八仙花”。落叶灌木,叶青色。夏季开花,成五瓣,簇聚呈球形,色白或淡红,甚美丽,为著名观赏植物。见《广群芳谱·花谱十七·雪毬》。 唐 元稹 《六年春遣怀》诗之七:“童稚痴狂撩乱走,绣毬花仗满堂前。”《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玫瑰杜,烂如云锦,绣毬李,点缀风光。”(2).用五色丝绸扎成的球状物。古代宫廷乐队舞蹈用的道具。亦用作女子居室或床上的装饰品。《宋史·乐志十七》:“三曰抛毬乐队,衣四色绣罗宽衫,繫银带,奉绣毬。”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二:“余少从 李慎言 希古 学,自言昔梦中至一宫殿,有仪卫,中数百妓抛毬,人唱一诗:‘……朝来自觉承恩最,笑倩傍人认绣毬。’又云:‘ 隋 家宫殿锁清秋,曾见嬋娟颺绣毬。’” 清 沉廷桂 《虞美人传》:“内设合欢之牀,剪春罗以为帷,悬绣毬以为綵。”(3).菊花名。 宋 范成大 《菊谱》:“绣毬出 西京 ,开以九月中,千叶紫花,花叶尖阔,相次聚生,如金菊中铃叶之状。”

绣女(xiù nǚ):亦作“綉女”。1.从事刺绣的妇女。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周文矩》:“有贵戚游春、擣衣、熨帛、绣女等图传於世。”(2).泛指少女。《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秀才们抱了几本书,就如绣女一般,除了学裡见见县官,多有整世不进县门去的。”(3).指封建时代备选为妃嫔宫女的少女。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大水》:“ 天啟 初, 吴中 讹言中官来采绣女,民间若狂,一时婚嫁殆尽。”《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传説道:‘十个绣女要一个寡妇押送。’赶得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去了。” 明 无名氏 《云间杂志》卷中:“ 隆庆 二年,讹传京中点綉女,一时男女尽皆配合,不论长幼良贱。”参见“ 秀女 ”。

绣囊(xiù náng):(1).绣花的袋子。 唐 陆龟蒙 《邺宫词》之一:“ 魏武 平生不好香,枫胶蕙炷洁宫房。可知遗令非前事,却有餘薰在绣囊。”(2).比喻博学而文词丰富者。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武陵记》曰: 后汉 马融 勤学,梦见一林,花如绣锦,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文词,无所不知,时人号为‘绣囊’。”

绣陌(xiù mò):华丽如绣的市街。 南朝 陈 陈暄 《长安道》诗:“ 长安 开绣陌,三条向綺门。” 清 柴绍炳 《卓烈妇》诗:“只道罗綺铺绣陌,谁知烽火逼 江 头。”

(xiù lǐng):山名。在今 陕西省 临潼县 骊山 上,有 东绣岭 、 西绣岭 。以山势高峻,如云霞绣错,故名。 唐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 绣岭 明珠殿 ,层峦下繚墙。” 清 陈维崧 《念奴娇·寄董玉虬侍御秦中》词:“我去 汴 城君 绣岭 ,一样前朝陵闕。”

绣口(xiù kǒu):比喻文辞华丽。 唐 柳宗元 《乞巧文》:“駢四儷六,锦心绣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 长公 ( 苏軾 )绣口锦心,不日连枝奋北。”参见“ 锦心绣口 ”。

绣镼(xiù jué):古代妇女所穿的彩色半臂上衣。

绣画(xiù huà):用彩色丝绣成的画图。 三国 时 吴主 孙权 之 赵夫人 能在方帛上刺绣,作列国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的画图。时人谓之针绝。见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唐 李山甫 《寒食诗》之一:“万井楼臺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 宋 司马光 《石阁望春》诗:“极目千里外,川原绣画新。”

绣花(xiù huā):◎ 绣花 xiùhuā[embroider;do embroidery] 以针引线在丝织品上刺成彩色图样

绣户(xiù hù):亦作“綉户”。1.雕绘华美的门户。多指妇女居室。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三:“璿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罗幕。” 宋 陆游 《蝶恋花》词:“不怕银缸深绣户,只愁风断 青衣渡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绣户朱帘,时露娇娥半面。”(2).指富户。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治服》:“凡予所言,皆贵贱咸宜之事,既不详綉户而畧衡门,亦不私贫家而遗富室。”

绣虎(xiù hǔ):《类说》卷四引《玉箱杂记》:“ 曹植 七步成章,号绣虎。”绣,谓其词华隽美;虎,谓其才气雄杰。后遂以“绣虎”称擅长诗文、词藻华丽者。 元 陈旅 《院中闻大驾先还再韵和伯修》:“毡城家拜银麕赐,棘院人争绣虎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纵绣虎窗前,当趁青春努力;而非熊堂上,未便白首灰心。” 清 方文 《赠从弟井公新婚》诗:“占熊定有甥如舅,绣虎难当妹似兄。” 清 钮琇 《觚賸·河东君》:“﹝ 柳如是 ﹞闻 茸城 陈卧子 为 云间 绣虎,移家结邻,覬有所遇。”

绣闺(xiù guī):犹绣房。指女子所居装饰华丽的闺房。 唐 皮日休 《醉中先起李縠戏赠走笔奉酬》诗:“麝烟苒苒生银兔,蜡泪涟涟滴绣闺。”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一折:“消宝篆,冷沉檀,珠帘卷,玉钩弯,纱窗静,绣闺闲。”

绣瓜(xiù guā):即木瓜。椭圆形,成熟时皮色由青转红,色彩如绣,故名。有香气,可供观赏或食用,亦可入药。 宋 陆游 《或遗木瓜有双实者香甚戏作》诗:“ 宣城 绣瓜有奇香,偶得并蒂置枕傍。”

绣工(xiù gōng):指刺绣劳动。 宋 柳永 《倾杯乐》词:“禁漏花深,绣工日永。”

绣阁(xiù gé):◎ 绣阁 xiùgé[a young girl’s bedroom] 旧时女子闺房

绣腑(xiù fǔ):唐 李白 《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令问之淮南觐省序》:“﹝ 令问 ﹞常醉目吾曰:‘兄心肝五臟皆锦绣耶?不然,何开口成文,挥翰雾散?’”后遂用“绣腑”比喻才华出众、文辞华丽。 宋 晁补之 《送北京学生曹慈明秀才之京师》诗:“文章锦心仍绣腑,屠龙殫家安用许。”

绣斧(xiù fǔ):汉武帝 天汉 二年遣直指使者 暴胜之 等衣绣衣,杖斧持节,至各地巡捕群盗。见《汉书·武帝纪》。后遂以“绣斧”指皇帝特派的执法大员。 宋 杨万里 《送周元吉显谟左司将漕湖北》诗之一:“绣斧光华谁不羡,一贤去国欠人留。” 明 章懋 《与邓侍御书》:“邇闻绣斧南巡,而宿蠹潜奸,一时洗尽。” 清 方文 《寄张恢生明府》诗:“早晚登车持绣斧,好将封事报明君。”参见“ 绣衣直指 ”。

绣服(xiù fú):(1).用彩线刺绣的衣服。古代贵者所服。《南史·崔祖思传》:“琼簪玉笏,碎以为尘;珍裘绣服,焚之如草。”《艺文类聚》卷四六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临川王让太尉表》:“安车駟马,望高闕而朝至;绣服緹麾,轥康衢而暮返。”(2).《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御史有绣衣直指,出讨姦猾,治大狱, 武帝 所制,不常置。”后以“绣服”指侍御史。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霜臺有暇,文律动於京师;绣服无私,锦字飞於天下。” 唐 钱起 《送裴迪侍御使蜀》诗:“朝天绣服乘恩贵,出使星軺满路光。”

绣佛(xiù fó):用彩色丝线绣成的佛像。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苏晋 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禪。” 仇兆鳌 注:“《广弘明集》:‘ 宋 刘义隆 时, 灵鷲寺 有羣燕共衔绣像,委之堂内。’据此,则绣佛之製久矣。”《旧唐书·萧瑀传》:“ 太宗 以 瑀 好佛道,尝賚绣佛像一躯,并绣 瑀 形状於佛像侧,以为供养之容。” 清 黄宗羲 《毛烈妇墓表》:“麻衣菜食,绣佛香灯,有死之心,无生之气。”

绣房(xiù fáng):◎ 绣房 xiùfáng[a young girl’s bedroom] 旧指年轻女子住的房间

绣错(xiù cuò):色彩错杂如绣。《魏书·地形志上》:“犬牙未足论,绣错莫能比。” 唐 柳宗元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苍翠诡状,綺綰绣错。” 元 宋本 《大都杂诗》:“绣错繁华遍九衢,《上林》词赋 汉 西都 。” 清 赵翼 《清明前二日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诗:“信哉繁丽推 维扬 ,肯让他邦夸绣错?”

绣刺

绣牀:亦作“ 绣床 ”。1.装饰华丽的床。多指女子睡床。 唐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之七:“池边影动散鸳鸯,更引微风乱绣牀。” 宋 贺铸 《采桑子·罗敷歌》词之一:“半掩兰室,惟有纱灯伴绣牀。” 元 萨都剌 《鹦鹉曲》:“水晶帘垂宫昼长,猩色屏风围绣牀。”2.刺绣时绷紧织物用的架子。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美人香冷绣床閒,一院桃开独闭关。”

绣床(xiù chuáng):亦作“ 绣床 ”。 1.装饰华丽的床。多指女子睡床。 唐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之七:“池边影动散鸳鸯,更引微风乱绣牀。” 宋 贺铸 《采桑子·罗敷歌》词之一:“半掩兰室,惟有纱灯伴绣牀。” 元 萨都剌 《鹦鹉曲》:“水晶帘垂宫昼长,猩色屏风围绣牀。”(2).刺绣时绷紧织物用的架子。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美人香冷绣床閒,一院桃开独闭关。”

绣肠(xiù cháng):犹绣腑。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紈袴少年,绣肠才子,无不魂迷色阵,气尽雌风矣。”参见“ 绣腑 ”。

绣茶(xiù chá):宋 代用五色龙凤图形装饰的饼茶。

绣补(xiù bǔ):(1).绣花的褥垫。《古文苑·扬雄<答刘歆书>》:“如是后一岁,作绣补灵节龙骨之铭诗三章。” 章樵 注:“绣补,疑是裀褥之类,加绣其上。”(2). 明 清 官服的前胸及后背,缀有补子,以金线或彩线绣成鸟兽图像,标志品级高下,谓之绣补。参阅《清会典事例·礼部·冠服》。

绣褓(xiù bǎo):亦作“ 绣葆 ”。覆裹婴儿的绣被。 清 唐孙华 《己卯元旦》诗之二:“咿哑绣褓雏孙长,寂歷衡门贺客稀。” 清 唐孙华 《英孙》诗:“公然绣葆出堂前,坐客齐声加激赞。” 清 姚燮 《谁家七岁》诗:“咄哉朱门儿,绣褓金辉煌。”

绣葆(xiù bǎo):见“ 绣褓 ”。

衣绣(yī xiù):穿锦绣衣裳。谓显贵。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故乡如此,诚为衣绣,故人不见,还同宵锦。”

粤绣(yuè xiù):◎ 粤绣 yuèxiù[Guangdong embroidery] 广东出产的刺绣

缯绣(zēng xiù):五彩丝绸。《三国志·魏志·夫馀传》:“出国则尚繒绣锦罽,大人加狐狸、狖白、黑貂之裘,以金银饰帽。”

章绣(zhāng xiù):华丽的刺绣品。 清 吴子序 《得一斋记》:“然而瞽得章绣,聋得钧球,秃得簪笄,兀得鞾履,涉海者得策衔,适 燕 者得帆楫,奇巧丽饰,值以千亿,曾不如工之有缺斤,农之有曲耒也。”

针绣(zhēn xiù):亦作“鍼绣”。刺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夜坐时停了鍼绣,共姐姐閒穷究。”

豸绣(zhì xiù):(1).古时监察、执法官所穿的绣有獬豸图案的官服。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褭号出御府之珍,永以为宝;豸绣炫天孙之锦,岂曰无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翁入,果见甥,蝉冠豸绣,坐堂上,戟幢行列,无人可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四六启式》:“金飈荐菊,秋英生豸绣之香。”(2).借指监察、执法官。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朝班》:“癸卯,忽有臺臣与部属互争先后,时 蔡虚臺 献臣 为仪郎,当主议,稍以故事折之,为豸绣交詈聚唾。” 明 鹿善继 《辩马侍御疏》:“职等最虚心,最服善,苟中职,病褐宽博且拜之,况出豸绣口乎?”

昼绣(zhòu xiù):犹昼锦。《陈书·陈宝应传》:“起家临郡,兼昼绣之荣;裂地置州,假藩麾之盛。” 宋 范仲淹 《代胡侍郎乞朝见表》:“矧为昼绣之行,再领宵衣之寄。”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十一:“愿乞 瀘川 ,以为昼绣。”参见“ 昼锦 ”。

朱绣(zhū xiù):绣有红色花纹的衣领。诸侯之服饰。《诗·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 鵠 。” 高亨 注:“绣,绣花。”

组绣(zǔ xiù):华丽的丝绣服饰。 唐 司空图 《容成侯传》:“至或被以组绣,盖便其俯仰取容,虽穿鼻服役,亦无耻耳。”《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一》:“ 梁 有龙驤、神威、拱宸等军,皆武勇之士也,每一人鎧仗,费数十万,装以组绣,饰以金银,人望而畏之。”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服饰沿革》:“国初尚沿 明 制,套褂有用红緑组绣者。”

纂绣(zuǎn xiù):编织刺绣。《新唐书·褚遂良传》:“雕琢害力农,纂绣伤女工。”《宋史·职官志五》:“文绣院,掌纂绣,以供乘舆服御及宾客祭祀之用。”

刺蜚绣

点绣女(diǎn xiù nǚ):谓挑选宫女。《初刻拍案惊奇》卷十:“那 浙江 纷纷的讹传,道:‘朝廷要到 浙江 各处点綉女。’”

闺绣画(guī xiù huà):古代女子的刺绣工艺品。 明 屠隆 《考槃馀事·宋绣画》:“ 宋 之闺绣画,山水人物,楼臺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髮细者为之,故眉目毕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开染,较画更佳。”

滚绣球(gǔn xiù qiú):曲牌名。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明汤显祖《紫钗记·河西款檄》等均有此曲。

滚绣毬:曲牌名。

红绣鞋(hóng xiù xié):(1).女子所穿的红色绣花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2).旧时的一种酷刑。铸铁为鞋,烧红,使人穿之,用以逼供。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红绣鞋》:“按今小説,有所谓红绣鞋者,铸铁为鞋,烧红,使人著之。”《天雨花》第二一回:“一样叫做红绣鞋,是用生铁打成一双鞋子,向火内烧的通红,使其人赤足穿了,便牵使步行,连著三双,两足化为灰烬。”

锦绣谷(jǐn xiù gǔ):(1). 庐山 山谷名。 前蜀 贯休 《将入匡山别芳昼二公》诗之二:“世情世界愁杀人, 锦绣谷 中归舍去。”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庐山记》载:‘ 锦绣谷 三四月间红紫匝地,如被锦绣,故以为名。’”(2).喻花木繁盛之处。 宋 陆游 《舟过梅坞胡氏居爱其幽邃为赋一诗》:“丹葩緑树锦绣谷,清波白石玻璃江。”

锦绣肠(jǐn xiù cháng):见“ 锦绣肝肠 ”。

平原绣(píng yuán xiù):唐 李贺 《浩歌》:“买丝绣作 平原君 ,有酒惟浇 赵州 土。”此谓对 平原君 表示怀念。后因以“平原绣”为典,指对人的敬仰。 郑泽 《壬子秋日奉呈钝庵尊翁润荄先生》诗:“摄影纪盛游,或左亦或右,先生中不倚,聊作 平原 绣。”

十字绣:十字绣(cross stitch),是用专用的绣线和十字格布,利用经纬交织的搭十字的方法,对照专用的坐标图案进行刺绣,任何人都可以绣出同样效果的一种刺绣方法。十字绣是一种古老的民族刺绣,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一直以来就普遍存在着自制的十字绣的工艺品。由于各国文化的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字绣在各国的发展也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无论是绣线、面料的颜色还是材质、图案,都别具匠心。 

拖绣球(tuō xiù qiú):宋 时一种骑马追射红绣球的杂技游戏。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旗次有马上抱红绣之毬,繫以红锦索,掷下於地上,数骑追逐射之。左曰‘仰手射’,右曰‘合手射’,谓之‘拖绣毬’。”绣,一本作“ 綉 ”。

拖绣毬:宋 时一种骑马追射红绣球的杂技游戏。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旗次有马上抱红绣之毬,繫以红锦索,掷下於地上,数骑追逐射之。左曰‘仰手射’,右曰‘合手射’,谓之‘拖绣毬’。”绣,一本作“ 綉 ”。

文绣院(wén xiù yuàn):官署名。 宋 置,属少府监。《宋史·职官志五》:“文绣院,掌纂绣,以供乘舆服御及宾客祭祀之用。”《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三年》:“三月,辛巳,置文绣院。”

绣眼鸟: 绣眼鸟是小型食虫鸟类,体型及颜色都很像柳莺。因其眼圈被一些明显的白色绒状短羽所环绕,形成鲜明的白眼圈得绣眼之名。绣眼鸟的嘴细小,主要在花中取食昆虫,亦食少量浆果。筑巢于高树的枝杈处,呈杯状,卵呈斑杂状。它们都是夏候鸟,在林间及林缘附近耕作区分布。每年春夏季在我国繁殖,常见种类有暗绿绣眼鸟及红胁绣眼鸟。

绣衣吏(xiù yī lì):见“ 绣衣直指 ”。

绣水团(xiù shuǐ tuán):龙眼的别名。 宋 陶穀 《清异录·绣水团》:“龙眼金。余但知其名绣水团、川弹子而已。按《本草》,一号荔枝奴。”

绣岭宫(xiù lǐng gōng):唐 宫名。旧址在今 河南省 陕县 。 唐高宗 显庆 三年建。见《新唐书·地理志二》。 唐 李玖 《白衣叟途中吟》之一:“ 绣岭宫 前鹤髮人,犹唱 开元 太平曲。” 唐 崔涂 有《过绣岭宫》诗。

绣花鞋(xiù huā xié):◎ 绣花鞋 xiùhuāxié[embroidered shoe] 鞋面绣花的鞋

掷绣球(zhì xiù qiú):同“掷绣毬”。择婿出阁。古有以抛绣球中者为婿之俗,故云。

掷绣毬(zhì xiù qiú):同“掷绣球”。择婿出阁。古有以抛绣球中者为婿之俗,故云。

白日衣绣

白日绣衣

被绣昼行

被绣之牺

蝉冠豸绣(chán guān zhì xiù):古代御史大夫的冠服。蝉冠,貂蝉冠;豸绣,绣着獬豸的补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翁入,果见甥,蝉冠豸绣坐堂上,戟幢行列,无人可通。” 吕湛恩 注:“《汉官仪》:‘制,侍中惠文冠附蝉为文,貂尾为饰。’注:‘蝉取居高饮洁,貂取内劲外温。’御史衣豸绣。獬豸,兽名。一角,能触邪。”

长斋绣佛

蹙金结绣

雕梁绣户

膏粱文绣

膏粱文绣

膏粱锦绣

膏粱锦绣

膏梁锦绣

膏梁锦绣

膏场绣浍

膏场绣浍

衮衣绣裳

锦绣心肠

锦绣山河

锦绣前程

锦绣江山

锦绣河山

锦绣肝肠

锦胸绣口

锦心绣口

锦心绣腹

锦心绣肠

锦天绣地

锦篇绣帙

金玉锦绣

金门绣户

描龙绣凤

铺锦列绣

伞形绣球: 又名:伞花八仙。虎耳草科,落叶灌木,高1米或较高幼枝带紫色,幼时被卷曲毛,老时树皮光滑,裂成薄片。单叶对生,薄膜质,披针形、长圆披针形或卵形,先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边缘除基部外有牙状锯齿,上面黄绿色,沿中脉疏生长软毛,下面粉白色,疏被粗硬毛,沿叶脉较密;叶柄被卷曲毛。伞形花序,花二型,多数;花瓣倒卵状长圆形,黄色。又名:伞花八仙。虎耳草科,落叶灌木,高1米或较高幼枝带紫色,幼时被卷曲毛,老时树皮光滑,裂成薄片。单叶对生,薄膜质,披针形、长圆披针形或倒卵形,先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边缘除基部外有牙状锯齿,上面黄绿色,沿中脉疏生长软毛,下面粉白色,疏被粗硬毛,沿叶脉较密;叶柄被卷曲毛。伞形花序,花二型,多数;花瓣倒卵状长圆形,黄色。蒴果圆形。生长于山坡溪沟边及林缘。分布浙江、讧西,安徽等地。

四大名绣:中国的传统刺绣工艺品当中,常常将产于中国中部湖南省的“湘绣”,中国西部四川省的“蜀绣”,产于中国南部广东省的“粤绣”和产于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四大名绣-简介 四大名绣(依次:湘,苏,粤,蜀) 四大名绣,指的是中国刺绣中的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 四大名绣(依次:湘,苏,粤,蜀) 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刺绣作为一个地域广泛的手工艺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长和优势。 除了四大名绣,在中国还有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而中国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彝、傣、布依、哈萨克、瑶、苗、土家、景颇、侗、白、壮、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 四大名绣之称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它的产生除了本身的艺术特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绣品商业化的结果。由于市场需求和刺绣产地的不同,刺绣工艺品作为一种商品开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而其中苏、蜀、粤、湘四个地方的刺绣产品销路尤广,影响尤大,故有“四大名绣”之称。 四大名绣-苏绣 苏绣,是以江苏苏州为中心包括江苏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苏州地处江南,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滨临太湖,气候温和,盛产丝绸。因此,素有妇女擅长绣花的传统惯。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 特点 从欣赏的角度来看,苏绣作品的主要艺术特点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苏绣的仿画绣、写真绣其逼真的艺术 苏绣效果是名满天下的。在刺绣的技艺上,苏绣大多以套针为主,绣线套接不露针迹。常用三、四种不同的同类色线或邻近色相配,套绣出晕染自如的色彩效果。同时,在表现物象时善留“水路”,即在物象的深浅变化中,空留一线,使之层次分明,花样轮廓齐整。因此人们在评价苏绣时往往以“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个字概括之。经过长期的积累,苏绣已发展成为一个品种齐全,画面丰收,变化多端的一门完整艺术,涉及装饰画(如油画系列、国画系列、水乡系列、花卉系列、贺卡系列、鸽谱系列、花瓶系列等)。实用品涉及服饰、手帕、围巾、贺卡等。 四大名绣-粤绣 粤绣,是以广东省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总称。相传最初创始于少数民族――黎族,先前绣工大多是广州、潮州男子,为世所罕见。主要有衣饰、挂屏、褡裢、屏心、团扇、扇套等绣品。在艺术上,粤绣构图繁密热闹,色彩富丽夺目,施针简约,绣线较粗且松,针脚长短参,针纹重叠微凸。常以凤凰、牡丹、松鹤、猿、鹿以及鸡、鹅为题材。粤绣的另一类名品是用织金缎或钉金衬地,也就是著名的钉金绣,尤其是加衬高浮垫的金绒绣,更是金碧辉煌,气魄浑厚,多用作戏衣、舞台陈设品和寺院庙宇的陈设绣品,宜于渲染热烈欢庆的气氛。 特点 粤绣的特色形成于明中后期。其主要特色有五:一是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誉毛捻楼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二是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三是多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四是装饰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常用百鸟朝凤、海产鱼虾、佛手瓜果一类有地方特色的题材。五是绣工多为男工所任。绣品品种丰富,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头巾、台帷、绣服、鞋帽、戏衣等,也有镜屏,挂幛、条幅等。 四大名绣-蜀绣 蜀绣又名“川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同蜀锦齐名,都被誉为蜀中之宝。蜀绣,亦称“川绣”,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刺绣产品总称。蜀绣的历史也很悠久,据晋代常璩《华阳国志》中记载,当时蜀中的刺绣已十分闻名,并把蜀绣与蜀锦并列,视为蜀地名产。蜀绣的纯观赏品相对较少,以日用品居多,取材多数是花鸟虫鱼、民间吉语和传统纹饰等,颇具喜庆色彩,绣制在被面、枕套、衣、鞋及画屏。清中后期,蜀绣在当地传统刺绣技法的基础上吸取了顾绣和苏绣的长处,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绣之一。蜀绣用针工整、平齐光亮、丝路清晰、不加代笔,花纹边缘如同刀切一般过于齐整,色彩鲜丽。 特点 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其绣刺技法甚为独特,至少有100种以上精巧的针法绣技,如五彩缤纷的衣锦纹满绣、绣画合一的线条绣、精巧细腻的双面绣和晕针、纱针、点针、覆盖针等都是十分独特而精湛的技法。当今绣品中,既有巨幅条屏,也有袖珍小件;既有高精欣赏名品,也有普通日用消费品。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蜀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四川省成都市的郝淑萍为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四大名绣-湘绣 湘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1958年从长沙楚墓中出土的一幅龙凤图,以及1972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都是古代湘绣的杰作。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艺术水平很高。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湘绣分别在1912年和1933年意大利都灵博览会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湘绣绣品分别获得最优奖和一等奖,被国外誉为超级绣品。原先,长沙城里的商人们为了满足一批因镇压太平军而发迹的新贵,开设了“顾绣庄”,不久又以湘绣之名压倒了顾绣。湘绣的特点是用丝绒线(无拈绒线)绣花,其实是将绒丝在溶液中进行处理,防止起毛,这种绣品当地称作“羊毛细绣”。湘绣也多以国画为题材,形态生动逼真,风格豪放,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湘绣人文画的配色特点以深浅灰和黑白为主,素雅如水墨画;湘绣日用品的色彩艳丽,图案纹饰的装饰性较强。 特点 湘绣主要以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其特点是:构图严谨,色彩鲜明,各种针法富于表现力,通过丰富的色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使绣出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在湘绣中,无论平绣、织绣、网绣、结绣、打子绣、剪绒绣、立体绣、双面绣、乱针绣等等,都注重刻画物象的外形和内质,即使一鳞一爪、一瓣一叶之微也一丝不苟。 从1958年长沙楚墓中出土的绣品看,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湖南地方刺绣就已有一定的发展。一九七二年又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四十件刺绣衣物,说明远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湖南地方刺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此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质朴而优美的艺术风格。随着湘绣商品生产的发展,经过广大刺绣艺人的辛勤创造和一些优秀画家参与湘绣技艺的改革提高,把中国画的许多优良传统移植到绣品上,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的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各种艺术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湘绣以中国画为基础,运用七十多种针法和一百多种颜色的绣线,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精细入微地刻划物象外形内质的特点,绣品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质感强烈,形神兼备,风格豪放,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 四大名绣-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湘绣 2010年10月19日,在湘绣的原产地开福区沙坪镇,“湘绣”、“蜀绣”、“粤绣”、“苏绣”中国“四大名绣”的代表将宣读“沙坪宣言”,启动“四大名绣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次文化节精心策划了三大主题活动:首届中国・沙坪湘绣文化节暨第三届开福金秋经贸文化节开幕式、大城北两型社会建设投资推介会、国际图书馆东亚文献合作暨华文报刊数字化研讨会。 沙坪镇是中国湘绣原产地,被誉为“中国湘绣之乡”,目前已发展成为集购、吃、住、行、娱、游为一体的湘绣风情小镇。在此次文化节上,除发布“沙坪宣言”外,还将举行沙坪AAA级景区和沙坪湘绣地理标志的授牌,市民们可以欣赏到千名绣工为“金牌绣女”而角逐、万幅湘绣为“名作”而竞争的盛况。 此外,国际图书馆东亚文献合作暨华文报刊数字化研讨会将于10月25日举行,来自牛津大学图书馆、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世界著名图书馆的250余名馆长将齐聚长沙,围绕华文报刊文献数字化发展计划、报刊期刊数字化技术等课题进行学术讨论。

纹绣美容: 拼音:wén xiù měi róng定义纹绣美容是以润唇绣眉而其命名,纹绣美容其方法犹如绣花,是以刺青的方法绣出眉毛形状,然后把色素注入皮下组织约0.2-0.3cm ,使色素附于皮肤,长期不褪色,达到美容的目的。纹绣美容是一种以美容为目的、由专业人员实施、将专门的外源性色素借助特制的专业器具转载到人体皮肤内,绘制成特定的图案、文字等并能长期存在,达到美容效果。分类第一类是五官美容纹绣:包括眉、眼、唇的纹绣。第二类是纹身:眉、眼、唇的美容纹绣的创作形式是相对固定的,完全按美学原则来指导创作,其色彩、面积、纹绣部位等都是相对恒定的,讲究自然、和谐,主要目的是弥补不足或是修饰和完善容貌美;而纹身则属于一种艺术行为,它的意义是多元化的,比如个人信念或信仰、种族甄别、体现个人魅力、突出个性。

香闺绣阁

绣衣直指(xiù yī zhí zhǐ):官名。 汉武帝 天汉 年间,民间起事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谓处事无私。后亦称“ 绣衣使者 ”。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 绣衣御史 ”。 王莽 时改称“绣衣执法”。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又《武帝纪》、《元后传》、《后汉书·伏湛传》。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绣衣直指所不能绳,强项申威所不能及。”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汉 以来重守令……虽有刺史、部使者,绣衣直指之属,间一命之,不专以为治也。”亦省称“ 绣衣 ”、“ 绣衣吏 ”。《北史·高道穆传》:“臣虽愚短,守不假器,绣衣所指,冀以清肃。”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天子绣衣吏, 东吴 美退居。” 宋 姜夔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词之一:“年年风絮时,绣衣夜半草符移,月中双桨归。” 清 魏源 《军储篇一》:“夫水师整飭,而外洋无庇贩之人;绣衣四出,黥面令行,而内地无尝试之犯。”

绣衣执法(xiù yī zhí fǎ):即绣衣直指。《后汉书·伏湛传》:“﹝ 伏湛 ﹞至 王莽 时为绣衣执法。”参见“ 绣衣直指 ”。

绣衣御史(xiù yī yù shǐ):即绣衣直指。《汉书·元后传》:“ 文 景 间, 安 孙 遂 字 伯纪 ,处 东平陵 ,生 贺 字 翁孺 ,为 武帝 绣衣御史。”《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更始 取 伯升 宝剑视之,绣衣御史 申屠建 随献玉玦, 更始 竟不能发。”《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元 朝 沔州 原上里 有个大家子,姓 铁 名 鎔 ,先祖为绣衣御史。”参见“ 绣衣直指 ”。

绣衣使者(xiù yī shǐ zhě):即绣衣直指。 宋 张孝祥 《念奴娇·再和朱漕元顺》词:“绣衣使者,度 郢中 絶唱,《阳春白雪》。” 明 王世贞 《谢生歌七夕送脱屣老人谢榛》诗:“清霜倒飞鬼神哭,绣衣使者从天来。”亦省称“ 绣使 ”。《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九年》:“又有某绣使拜寇而乞生,某太守望敌而先退。”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贮以满籯,既生壮士之颜色,服以耀武,式增绣使之威容。”参见“ 绣衣直指 ”。

绣口锦心

绣花枕头

绣虎雕龙

夜行被绣

衣绣昼行

衣绣夜游

衣绣夜行

鸳衾绣帐(yuān qīn xiù zhàng):鸳纹的被子和绣花的帐帏。

朱门绣户

琼林锦绣仙(qióng lín jǐn xiù xiān):指新进士。进士及第,衣锦绣,赐 琼林 宴,故称。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正是移将 金谷 繁华景,妆点 琼林 锦绣仙。”参见“ 琼林宴 ”。

狮子滚绣球(shī zi gǔn xiù qiú):亦作“狮子滚绣毬”。一种民间舞蹈。通常是两人合扮狮子,一人扮武士;武士手持彩球,逗弄狮子。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仙佛》:“《江西大志》:﹝ 明 ﹞ 嘉靖 时,烧造瓷器,所画有龙珠、狮子滚绣毬、八仙过海等名。” 朱剑 《青石堡》引子:“另外,还有舞龙灯,挑花担,狮子滚绣球;那场景,那气派,真不亚于城里的大戏院。” 冰心 《我的学生》:“以后的三年里,她如同狮子滚绣球一般,无一时不活动,无一时不是使出浑身解数的在活动。”

狮子滚绣毬(shī zi gǔn xiù qiú):见“ 狮子滚绣球 ”。 一种民间舞蹈。通常是两人合扮狮子,一人扮武士;武士手持彩球,逗弄狮子。

猜你喜欢

汉字组词专题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