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尔吧

于组词,于字组词带拼音及词语解释

分类: 汉字组词  时间: 2020-06-09 00:25:38  作者: 优尔吧 

于组词,今天幼儿园网小编小敏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汉字《于》的组词列表,望下面整理的于字组词资料及词语解释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于字简介
字母:y,拼音:yu,带声调拼音:yú,注音:ㄩˊ,部首:二,部首比划:2,比划:3,繁体字:於,字体结构:单一结构,字法:象形,笔画顺序:横横竖,五笔86编码:GFK,五笔98编码:GFK,Unicode:U+4E8E,汉字编号:0024,

基本解释

yú  ㄩˊ ◎ 介词(a.在,如“生于北京”;b.到,如“荣誉归于老师”;c.对,如“勤于学”;d.向,如“出于自愿”;e.给,如“问道于盲”;f.自,从,如“取之于民”;g.表比较,如“重于泰山”;h.表被动,如“限于水平”)。 ◎ 后缀(a.在形容词后,如“疏于防范”;b.在动词后,如“属于未来)。 ◎ 姓。

英文翻译

for   of   to   when   at

于组词

安于(ān yú):[释](动)对某些事物经习惯,不思改变。 [构成]附加式 [例句]安于现状。(作谓语)

便于(biàn yú):[释义](副)比较容(做某事)。 [构成]附加式 [例句]便于携带。(作状语)

濒于(bīn yú):[释义](动)临,接近(用于坏的遭遇)。 [构成]附加式 [例句]濒于死亡。(作谓语)

唱于(chàng yú):语出《庄子·齐物论》:“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 成玄英 疏:“于、喁,皆是风吹树动前后随之声也。”后比喻起带领或倡导作用。 清 钱谦益 《中名贤表扬续议》:“诸公以名行显闻, 世伟 居其前为唱于焉。” 清 姚鼐 《题外甥马器之长夏校经图》诗:“从风道后学,才杰实唱于。”

长于(cháng yú):◎ 长于 chángyú[be good at;be adept in] 善于 [做某事];擅长他长于音乐

处于(chǔ yú):◎ 处于 chǔyú[be (in a certain condition);stand in;find oneself in] 居于某种地位或状态处于有利的地位

淳于(chún yú):◎ 淳于 Chúnyú[surname] 复姓

单于(chán yú):◎ 单于 chányú[chief of the Xiongnu in ancient China] 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泛指外族首领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唐· 卢纶《塞下曲》单于使卫律治其事。——《汉书·李广苏建传》

等于(děng yú):[释义](1) (动)基本义:某数量跟另一数量相等。二乘三等于六。(作谓语) (2) (动)不多相等。不珍惜时间的人等于浪费生命。(作谓语) [构成]附加式

对于(duì yú):◎ 对于 duìyú[in regard to;as to;for] 介词。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对待关系

多于(duō yú):◎ 多于 duōyú[more than] 较大,较多攀登这个多于四百级台阶的阶梯

扶于(fú yú):见“ 扶舆 ”。

敢于(gǎn yú):◎ 敢于 gǎnyú[have the courage to;dare to] 有勇气 [做某事]敢于发表意见敢于放手做某事,也敢于承担责任

敢于(gǎn yú):◎ 敢于 gǎnyú[have the courage to;dare to] 有勇气 [做某事]敢于发表意见敢于放手做某事,也敢于承担责任

甘于(gān yú):◎ 甘于 gānyú[be willing to] 愿意;乐意;情愿甘于牺牲个人利益

甘于(gān yú):◎ 甘于 gānyú[be willing to] 愿意;乐意;情愿甘于牺牲个人利益

工于(gōng yú): 长于;善于:~心计ㄧ他~工笔花鸟。

惯于(guàn yú):◎ 惯于 guànyú[be used to sth.] 习惯于某种事情或情况她是惯于搬弄是非之人

关于(guān yú):◎ 关于 guānyú(1) [about;concerning;in the matter of] ——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范围或事物,组成介词结构,用在主语前面,作状语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这一带发现的文物得到说明。——翦伯赞《内蒙访古》(2) [with regard to] ——介绍事物涉及的范围或内容,组成介词结构,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面,作定语,跟中心词之间一般要用“的”要认真贯彻政府关于知识分子的政策(3) [for]∶就…而言关于那个话题就谈到这里

归于(guī yú):[释义](1) (动)属于(多用于抽象事物)。光荣归于祖国。(作谓语) (2) (动)趋向;趋于。经过讨论;大家的意见已经归于一致了。(作谓语) [构成]动补式:归〈于

过于(guò yú):[释义](副)表示程度或数量过分。~劳累|~急。(作状语) [构成]附加式

合于(hé yú):◎ 合于 héyú[tally with; accord with] 符合合于国情

护于(hù yú):汉 时 匈奴 左贤王的改称。《汉书·匈奴传下》:“ 乌珠留单于 在时,左贤王数死,以为其号不祥,更易命左贤王曰‘护于’。护于之尊最贵,次当为单于,故 乌珠留单于 授其长子以为护于,欲传以国。”

基于(jī yú):[释义](介)根据。~以上理由,我不同意这么做。 [构成]附加式

急于(jí yú):◎ 急于 jíyú[want;anxious;eager;impatient] 着急地想来或去访问者急于进来狗急于想到外面去

几于(jǐ yú):近于;几乎。《后汉书·申屠蟠传》:“ 申屠蟠 禀气玄妙,性敏心通,丧亲尽礼,几於毁灭。” 明 胡应麟 《诗薮·国朝下》:“古人握沐之风,几於永絶。” 鲁迅 《集外集拾遗·拟播布美术意见书》:“此二者间亦微涉天物,而繁复腠会,几於脱离。”

鉴于(jiàn yú):[释义](1) ()觉察到;考虑到。 (2) (介)表示行动的依据。 [构成]附加式 [例句]鉴于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党更加需要向党的一切组织和党员提出严格的要求。鉴于群众学习的需要;我们整理了部分资料。(作状语)

见于(jiàn yú):◎ 见于 jiànyú[see also] 即出现于

将于(jiāng yú):古代乐器名。钟的一种。形如瓦缶。腹圆口小。《文献通考·乐七》:“《周官》有‘錞于’之制,盖乐作则鸣之,鼓相和。 五代 后周 已亡其制。‘将于’盖当时宫县内算乐中用之。岂‘錞于’之变体歟?”原注:“形如瓦缶,以簴县之,上有兽形如盖。”

介于(jiè yú):◎ 介于 jièyú[intervene] 发生或处于两事之间介于一条河两岸的巴黎

近于(jìn yú):◎ 近于 jìnyú(1) [about]∶时间接近,不近于仲夏的一个夜晚(2) [come near]∶在种类或性质上趋于相近这接近于完美,近于人情,近于正确

精于(jīng yú):◎ 精于 jīngyú[adept at] 精通;擅长精于攻心

苦于(kǔ yú):[释义](1) (动)对于某种情况感到苦恼。苦于力不从心。(作谓语) (2) (动)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 [构成]附加式

况于(kuàng yú):连词。何况。《易·乾》:“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孟子·离娄上》:“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於 孔子 者也,况於为之强战?”《史记·穰侯列传论》:“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説,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於羈於之臣乎!”

乐于(lè yú):◎ 乐于 lèyú[be happy to;take delight in] 乐意乐于吃苦

戾于(lì yú):至于。 宋 王安石 《太古》:“下而戾於后世,侈裳衣,壮宫室,隆耳目之观,以嚣天下。”

利于(lì yú):◎ 利于 lìyú[be advantageous to;be good for;be benificial to; in the interest of ] 对于…有益处 良药苦口利于病

林于(lín yú):见“ 林箊 ”。

难于(nán yú):[释义](形)不容易,不易于。 [构成]附加式 [例句]难于收效。(作状语)

譬于(pì yú):犹譬如。《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於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频于(pín yú):◎ 频于 pínyú[next to;near] 临近频于饥饿

迫于(pò yú):◎ 迫于 pòyú[constrain] 受到某种压力或限制迫于贫困,不得不住在别人家里

铺于(pù yú):舒展,开舒。《后汉书·马融传》:“翕习春风,津吐荣;铺于布濩,蓶扈蘳荧,恶可殫形。” 李贤 注:“铺,音敷。”

善于(shàn yú):◎ 善于 shànyú(1) [be good at]∶在某方面具有特长他善于左手横握球拍(2) [have genius for]∶擅长善于和孩子们打交道

属于(shǔ yú):[释义](动)归某一方面或为某方所有。 [构成]附加式 [例句]荣誉属于大家。(作谓语)

睢于(suī yú):见“ 睢盱 ”。

位于(wèi yú):[释义](动)位置处在(某处)。 [构成]附加式 [例句]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南部。(作谓语)

鲜于(xiān yú):◎ 鲜于 Xiānyú[surname] ——复姓

陷于(xiàn yú):陷入,落在不利的境地。如:谈判陷于僵局。

限于(xiàn yú):◎ 限于 xiànyú[be limited to] 受某些条件或情形的限制;局限在某一范围之内限于水平本文讨论的范围,限于一些原则问题

相于(xiāng yú):相厚;相亲近。 汉 焦赣 《易林·蒙之巽》:“患解忧除,皇母相於,与喜俱来,使我安居。” 汉 王符 《潜夫论·释难》:“夫 尧 舜 之相於,人也,非戈与伐也。” 汪继培 笺:“相於,亦相厚之意矣。” 五代 齐己 《酬王秀才》诗:“相於分倍亲,静论到吟真。” 清 黄景仁 《余伯扶少云昆仲施大雪帆消寒夜集分赋》诗:“即此足相於,那觉在尘堁。”

刑于(xíng yú):见“ 刑于 ”。亦作“ 刑於 ”。1.谓以礼法对待。《诗·大雅·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郑玄 笺:“ 文王 以礼法接待其妻。” 唐 李翱 《正位》:“古之善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言自家之刑於国也。”(2).指夫妇和睦。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奇妬》:“论刑于之化,卑人其实不让 文王 ,但恐娘子未知淑女。”省作“刑于”。 清 杭世骏 《质疑·礼记》:“夫妇,人伦之始;刑于,齐家之本。”

宣于(xuān yú):复姓。 十六国 时 汉国 刘渊 有太史令 宣于脩之 。见《书·刘元海载记》。

轩于(xuān yú):亦作“ 轩芋 ”。莸草。

繇于(yáo yú):由于。繇,通“ 由 ”。 明 方孝孺 《童贤母传》:“吾观世人家之废,多繇於妇德孝慈。惠和者,必生贤子。”

悒于(yì yú):犹呜咽。 唐 高适 《东征赋》:“嗟 鲁公 之慷慨,闻 楚 声而悒於。”

易于(yì yú):◎ 易于 yìyú[be prone to;easily] 可能性很大;容易这种酷热的天气人易于中暑

宜于(yí yú):◎ 宜于 yíyú[to be suitable] 适合于某一方面这里景色优美,宜于游览

依于(yī yú):谓相依。 金 元好问 《学东坡移居》诗之二:“南荣坐诸郎,课诵所依於。” 元 张养浩 《毛良卿送牡丹》诗:“明窗浄几相依於。”

勇于(yǒng yú):◎ 勇于 yǒngyú[have the courage to;be brave in] 临事不退缩;不推委勇于承认错误

囿于:囿于应是 局限于 的意思  

有于(yǒu yú):犹友于。兄弟。有,通“ 友 ”。 唐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契阔慙行迈,羈离忆有于。”参见“ 友于 ”。

由于(yóu yú):◎ 由于 yóuyú[thanks to;due to;because of;as a result of] 因为由于有雾,所以我们花了两三天时间才到达那里

友于(yǒu yú):◎ 友于 yǒuyú[brother] 《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后割裂用典,以“友于”代“兄弟”朱鲔涉血于友于。—— 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于姓: 拼音:yú xìng于(Yú)姓源出有四: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武王克商后,大举分封诸侯,其第二个儿子邘叔被封在邘国。据《广韵》所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第二子(有说第三子)于邘(故城在今河南省沁阳西北于邘邰镇),称于邘叔。后来,于邘叔的子孙就以国名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去邑旁姓于,是为河南于氏,史称于姓正宗。2、出自古复姓淳于氏,为唐代时避讳宪宗李纯所改单姓于氏。据《古今姓氏书辩证》等所载,淳于公子孙,以国名为姓,称为淳于氏。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至唐宪宗李纯时,为避讳(“纯”“淳”同音),复姓淳于氏改为单姓于氏。到了宋代,又有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姓,也有一部沿袭未改的,形成此支于氏。3、出自北魏时的万忸于氏,为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恢复本姓于。据《路史》所载,鲜卑族的万忸于氏原为山东于姓人,后随鲜卑改之,孝文帝汉化改革,又复于姓。这一支于氏虽然是从鲜卑族的万忸于氏所改,一向也被当作外来的姓氏看待,但在实际上,他们仍然是汉族于姓的后代,只是在汉代之时,有一位名为于公的后代,随着拓跋氏离开了中原,并且为了适存于鲜卑族而改姓为万忸于氏,等到后来鲜卑族的拓跋珪在我国北方建立了北魏,才又“重回娘家”,复姓为于而已。居住在北方的于姓之人,多为这一分支。4、出自赐姓或少数民族改于姓而来:① 明朝时赐元人巴延达哩姓于名忠,清朝时,南方的部分尼玛哈氏改于姓。② 又有达斡尔、鄂伦春、土、回、高丽等小数民族有改于姓者。

于咨(yú zī):吁嗟;叹息。 汉 蔡邕 《济北相崔君夫人诔》:“行旅挥涕,千里于咨。”

于兹(yú zī):(1).在此。《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 孔 传:“言 祖乙 已居於此。”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中》:“残珠剩,沦没渊海,能亡三嘆?因识其目于兹云。”(2).于今,至今。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虚心定志,欲闻流议者,三年于兹矣。” 晋 潘岳 《怀旧赋》:“不歷 嵩丘 之山者,九年于兹矣。” 唐 韩愈 《祭侯主簿文》:“我狎我爱,人莫与夷,自始及今,二纪于兹。”(3).当今,今世。《汉书·司马相如传》:“休烈显乎无穷,声称浹乎于兹。” 颜师古 注:“于兹,犹言今兹也。”吁嗟;叹息。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铭》:“于兹先生,秉德恭勤。”(1).至今。《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今臣生十二岁於兹矣。”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朕立諫鼓、设谤木,於兹三年矣。”(2).在此。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执銓以平,御烦以简。 裴楷 清通, 王戎 简要,復存於兹。”

于诸(yú zhū):安置。《公羊传·哀公六年》:“ 景公 死而 舍 立, 陈乞 使人迎 阳生 于诸其家。” 何休 注:“于诸,置也, 齐 人语也。”一说“诸”语中助词,见 刘淇 《助字辨略》卷一。

于征(yú zhēng):远行。《诗·小雅·车攻》:“之子于征,有闻无声。” 汉 王逸 《九思·悼乱》:“鸿鸕兮振翅,归鴈兮于征。”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俾率尔徒,从王于征。”

于遮(yú zhē):歌曲名。

于张(yú zhāng):西汉 于定国 张释之 的并称。二人先后于 文帝 景帝 时任廷尉,执法皆审慎。后因以“ 于 张 ”称决狱审慎,执法公正者。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听参 皋 吕 ,称侔 于 张 。” 唐 虞世南 《赋得慎罚》诗:“ 于 张 惩不滥, 陈 郭 宪无倾。” 宋 王禹偁 《送牛冕序》:“﹝ 牛冕 ﹞佐秋官,详庶狱,事无枉挠,有 于 张 之风焉。”

于则(yú zé):人名。传说为始制鞋者。《太平御览》卷六九七引《世本》:“ 於则 作履扉。”注:“ 於则 , 黄帝 臣。草曰扉,麻曰履也。”

于越(yú yuè):(1).古族名。分布在今 浙江省 境内。《大戴礼记·劝学》:“ 于越 戎貉 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者,教使之然也。”《汉书·货殖传》:“辟犹 戎 翟 之与 于越 不相入矣。”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 于越 ,南方 越 名也。’于,发语声也。戎蛮之语则然。 于越 犹 句吴 耳。” 祝廉先 《文选六臣注订譌》:“ 于越 为百越之一种,在今 浙江 。如 江西 为 扬越 , 福建 为 闽越 , 广东 为 南越 , 安南 为 骆越 之类。”(2).指其所居之地。 唐 独孤及 《题思禅寺上方》诗:“眇眇 于越 路,茫茫香草青。”一说即 吴 越 。《淮南子·原道训》:“ 匈奴 出秽裘, 于 越 生葛絺。” 高诱 注:“ 于 , 吴 也。”(3).官名。 契丹 最尊之职, 辽太祖 即位前即因战功显赫拜于越,后以于越受禅称帝。 辽 设大于越府,大于越无所职掌,其位则居南、北大王上,非有大功者不授。参阅《辽史·太祖纪上》、《百官志一》与《国语解》。春秋 时 越国 ,地在今 浙江省 一带。亦以指 浙江 。《春秋·定公五年》:“ 於越 入 吴 。” 杜预 注:“於,发声也。”《逸周书·王会》:“ 於越 纳, 姑妹 珍。” 唐 李嘉祐 《至七里滩作》诗:“迁客投 於越 ,临江泪满衣。” 元 张昱 《西山亭留题》诗:“ 於越 地形缘海尽, 句吴 山色过江来。”

于于(yú yú):(1).自得貌。《庄子·应帝王》:“ 泰氏 其卧徐徐,其觉于于。” 成玄英 疏:“于于,自得之貌。” 唐 白居易 《和朝回与王炼师游南山下》诗:“兴酣头兀兀,睡觉心于于。” 宋 沉辽 《走笔酬亨甫所示二篇次韵和之》之一:“始来 齐山 秋正肃,山间于于太古俗。” 明 何景明 《霍山辞》:“视其体腴然,其度于于然,不异平居也。”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五:“ 朱行健 老先生的义子 朱竞新 ,白夹翩翩,摇着一把名人书画的七骨大折扇,于于然来了。”(2).相属貌。 元 蒲道源 《闲居记事》诗之一:“凌晨出求糴,于于如櫛比。”(3).多难貌,屈曲貌。 汉 扬雄 《太玄·饰》:“白舌于于屈于根。” 范望 注:“于于,多难之貌。” 司马光 集注:“于于,屈皃。”夸诞貌。一说佞媚貌。《庄子·天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於天下者乎?” 陆德明 释文:“於于,并如字。”又引 司马彪 曰:“夸诞貌。” 成玄英 疏:“於于,佞媚之谓也。”犹于于。自得貌。 清 黄景仁 《闲居感怀》诗:“逢欣稍於於,紆感仍邑邑。” 王闿运 《衡阳程君墓志铭》:“於皇中兴,惟 楚 有材,或公或侯,风起云飞,君乃於於不出里闈,纳駟于庭,英彦员归。”

于喁(yú yóng):相和之声。《庄子·齐物论》:“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 陆德明 释文引 李轨 曰:“于喁,声之相和也。” 明 汪薌 《题眉嵋苍松图》诗:“众窍于喁吹参差,下方万户闻清颸。” 清 钱谦益 《哭何季穆九百二十字》诗:“死已醒啽囈,生犹叹于喁。”

于悒(yú yì):见“ 於邑 ”。

于邑(yú yì):亦作“ 於悒 ”。1.忧烦闷。《楚辞·九章·悲回风》:“伤太息之愍怜兮,气於邑而不可止。” 王逸 注:“气逆愤懣,结不下也。” 朱熹 集注:“於音乌。” 汉 牟融 《理惑论》:“玉石同匱, 猗顿 为之於悒;朱紫相夺, 仲尼 为之叹息。”《旧唐书·肃宗纪论》:“臣每读《诗》至 许穆夫人 闻宗国之颠覆, 周 大夫伤宫室之黍离,其辞情於邑,赋諭勤恳,未尝不废书兴叹。”《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九年》:“ 马超 知 张鲁 不足与计事,又 鲁 将 杨昂 等数害其能, 超 内怀於邑。”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缀法》:“若令思挫於弱毫,教屈於陋墨,言之使人於邑。”(2).犹呜咽。《史记·刺客列传》:“ 政 姊 荣 闻人有刺杀 韩 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乃大呼天者三,卒於邑悲哀而死 政 之旁。” 王伯祥 注:“於邑,同‘呜咽’。悲哽。”《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方时隆盛,年夭伤兮。弟子增欷,洿沬悵兮。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 唐 刘禹锡 《原力》:“客於邑垂涕洟。 刘子 解之……客闻之破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既而秋决有日,女始皇皇躁动,昼去来,无停履。每于寂所,於邑悲哀,至损眠食。”

于役(yú yì):行役。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诗·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郑玄 笺:“君子于往行役,我不知其反期。” 南朝 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于役儻有期, 鄂渚 同游衍。” 唐 萧颖士 《蒙山作》诗:“于役劳往还,息徒暂攀躋。” 清 高其倬 《蓟州新城》诗:“于役季冬月,东入 渔阳 城。”

于以(yú yǐ):(1).犹言于何。在何处。《诗·召南·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沚。”(2).犹言于何。用么。《诗·邶风·击鼓》:“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錡及釜。”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皇上嘉悼,思存宠异。于以赠之?言登给事。”(3).犹言至于。《文选·郭璞<江赋>》:“阳鸟爰翔,于以玄月。”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国语》云‘至于玄月’也。”(4).犹是以。 宋 王禹偁 《大阅赋》:“御幄立而天开,教场平而霜劲。雷动风行,千骑万乘,于以威八荒,于以安百姓。” 宋 王禹偁 《日月光天德赋》:“观其日之始也……龙吐焰而氛霾荡尽,乌腾晶而魑魅潜藏。于以瑞呈五色,于以明列三光。”因此;是以。 明 方孝孺 《祭王文节公》:“先生平生大节因得陈於殿陛,而达於旒扆之前。於以有学士之赠,於以有文节之謚。”

于焉(yú yān):从此;于此。 唐 顾况 《塞上曲》:“酣战祈成功,于焉罢边衅。” 唐 唐彦谦 《游南明山》诗:“于焉偶閒暇,鸣轡忽相聚。”于是。《诗·小雅·白驹》:“所谓伊人,於焉逍遥。” 朱熹 集传:“使其人得以於此逍遥而不去。” 陈奂 传疏:“《玉篇》:‘焉,是也。’言於是消摇也。今字作‘逍遥’。”《后汉书·董卓传论》:“及残寇乘之,山倾海, 崑冈 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於焉而极。” 唐 元稹 《相和歌辞·决绝词》:“有美一人,於焉旷絶。” 明 刘基 《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轩》诗:“珍重无生侣,於焉托清净。”

于徐(yú xú):安然自得貌。 清 钱谦益 《玉川子歌》:“君之疾驰裹粮重茧良已疲,我方神游于徐欠伸犹未起。”参见“ 于于 ”。

于胥(yú xū):观察。于,语助词。《诗·大雅·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 朱熹 集传:“胥,相也。”

于戏(yú xì):亦作“ 於熙 ”。犹於乎。感叹词。《礼记·大学》:“《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史记·三王世家》:“皇帝使御史大夫 汤 庙立子 閎 为 齐王 。曰:‘於戏,小子 閎 ,受兹青社!’” 司马贞 索隐:“於戏,音呜呼。戏,或音羲。”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於熙文考,天授弘造,渊玄其深,巍峩其高!” 唐 吴少微 《哭富嘉谟》诗:“吾友适不死,於戏社稷臣。” 清 黄遵宪 《罢美国留学生感赋》诗:“於戏盛德事,慨想 轩 与 羲 。”

于熙(yú xī):见“ 於戏 ”。

于蔿(yú wěi):《于蔿于》之省称。 宋 王安石 《示俞处士》诗:“借问楼前踏《于蔿》,何如云卧唱松风。” 金 元好问 《元鲁县琴台》诗:“当年《于蔿》歌,补袞一何深!”

于菟:虎的别称。《左传·宣公四年》:“ 楚 人谓乳穀,谓虎於菟。” 陆德明 释文:“於,音乌。”《汉书·叙传上》作“於檡”, 颜师古 注:“檡,字或作‘菟’。” 唐 杜甫 《戏作俳谐体遣闷》诗之二:“於菟侵客恨,粔籹作人情。” 宋 黄庭坚 《奉和文潜赠无咎以既见君子胡为不喜为韵》:“何用知如此,文采似於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朱张》:“左右僕从皆佩於菟金符,为万户、千户。” 鲁迅 《答客诮》诗:“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于窴(yú tián):见“ 于闐 ”。

于阗(yú tián):亦作“ 于窴 ”。古 西域 国名,在今 新疆 和田 一带。《史记·大宛列传》:“﹝ 大宛 ﹞东北则 乌孙 ,东则 扜罙 、 于窴 。”《汉书·西域传上·于阗国》:“ 于闐国 ,王治 西城 ,去 长安 九千六百七十里……多玉石。” 清 吴伟业 《和杨铁崖天宝遗事诗》之二:“檀槽岂出 龟兹 伎,玉笛非关 于闐 工。”

于叟(yú sǒu):即 于公 。《文选·刘峻<辨命论>》:“ 于叟 种德,不逮 勛 华 之高; 延年 残獷,未甚 东陵 之酷。” 李善 注:“ 于叟 、 于公 也。”参见“ 于公高门 ”。

于斯(yú sī):同“ 於此 ”。《楚辞·渔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詒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於斯矣。”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 汉 之得材,於斯为贵。”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国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

于思(yú sāi):◎ 于思 yúsāi[thick moustache] 常叠用,表现胡子极多

于铄(yú shuò):叹词。表赞美。《诗·周颂·酌》:“於鑠王师,遵养时晦。” 陆德明 释文:“於音乌。” 三国 魏 曹操 《度关山》诗:“於鑠贤圣,总统邦域。”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於鑠吾弟,有操有概。” 宋 王禹偁 《平阳公主赞》:“於鑠高祖,篤生贵主。内持柔顺,外奋英武。”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於鑠豪杰,鼓铸全军。”

于檡(yú zhái):见“ 於菟 ”。

于是(yú shì):◎ 于是 yúshì[as a result;therefore;whereupon] 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现某种结果

于氏(yú shì):同“ 於是 ”。氏,通“ 是 ”。《隶释·韩敕修孔庙后碑》:“ 韩君 於氏愤慉之思,惟古之嘆。” 洪适 释:“碑以‘於氏’为‘於是’。”

于时(yú shí):◎ 于时 yúshí[for the moment;then;at that time] 介宾词组。在这个时候,当时于时冰皮始解。——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于腮(yú sāi):见“ 于思 ”。

于然(yú rán):舒徐貌。 唐 柳宗元 《东海若》:“秽亦海也,狭亦海也,幽亦海也,突然而往,于然而来,孰非海者?”广大高远貌。于,通“ 迂 ”。 唐 刘禹锡 《送惟良上人并引》:“以貌窥天者,曰乾然而健,于然而高。”

于鹊(yú què):乌鹊。《穆天子传》卷三:“彼徂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羣,於鹊与处。” 郭璞 注:“於读曰乌。”

于讴(yú ōu):咏叹歌吟。《庄子·大宗师》:“需役闻之於謳,於謳闻之玄冥。” 陆德明 释文:“於,音乌。” 陈鼓应 今注引 宣颖 曰:“於謳,咏叹歌吟。”

于穆(yú mù):对美好的赞叹。《诗·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汉书·司马迁传》:“ 汉 兴已来,至明天子……受命於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颜师古 注:“於,叹辞也;穆,美也。言天子有美德而政化清也。”《魏书·宗钦传》:“於穆吾子,含贞藉茂,如彼松竹,陵霜擢秀。”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四》:“耄而德业愈巍奂,卒能归根復命于於穆之天。”

于迈(yú mài):犹于征。《诗·大雅·棫朴》:“ 周王 于迈,六师及之。” 郑玄 笺:“迈,行。” 唐 杜甫 《赠李十五丈别》诗:“于迈恨不同,所思无由宣。” 唐 韩愈 《与凤翔邢尚书书》:“常以天下之安危在边,故六月于迈,来观其师。”

于陆(yú lù):古代 百济国 对王妃之称。《周书·异域传上·百济》:“妻号於陆, 夏 言妃也。”

于陵(yú líng):地名。借指 陈仲子 。因居 於陵 ,故称。《孟子·滕文公下》:“ 匡章 曰:‘ 陈仲子 岂不诚廉士哉?居 於陵 ,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聘隐逸教》:“挹 於陵 之操,想 汉阴 之高。” 南朝 梁 何逊 《聊作百一体》:“ 灵輒 困桑下, 於陵 捨李螬。” 唐 李商隐 《初食笋呈座中》诗:“嫰籜香苞初出林, 於陵 论价重於金。”参见“ 於陵子仲 ”。

于今(yú jīn):◎ 于今 yújīn(1) [up to the present;since]∶至今车站一别,于今十年(2) [nowaday;now]∶如今;到现在

于嗟(yú jiē):(1).叹词。表示赞叹。《诗·周南·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毛 传:“于嗟,叹辞。”《诗·召南·驺虞》:“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騶虞。” 郑玄 笺:“于嗟者,美之也。”(2).叹词。表示悲叹。《诗·邶风·击鼓》:“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郑玄 笺:“叹其弃约,不与我相亲信。亦伤之。”《史记·吕太后本纪》:“ 赵王 饿,乃歌曰……于嗟不可悔兮寧蚤自财,为王而饿死兮谁者怜之!” 唐 元稹 《唐故建州蒲城县尉元君墓志铭》:“禽交加,六神没,于嗟 元君 归此室。”

于济(yú jì):犹接济。於,助词。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二折:“一日十二个时辰常忍饥,哥哥行并不敢半句儿求於济。”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你欺负呵则欺负咱,你於济呵则於济谁。”

于皇(yú huáng):(1).叹词。用于赞美。《诗·周颂·武》:“於皇 武王 ,无竞维烈。” 汉 班固 《灵台》诗:“屡惟丰年,於皇乐胥。” 晋 潘岳 《关中》诗:“於皇时 晋 ,受命既固。” 宋 叶适 《祭史太师文》:“於皇 孝宗 !庙祏既祔;四海恫瘝,三年縞素。”(2).借指帝王。《晋书·江逌传》:“建灵臺,浚辟雍,立宫馆,设苑囿,所以弘於皇之尊,彰临下之义。”

于嘑(yú hū):同“ 於乎 ”。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杂论》:“於嘑,是心也,其圣贤之心乎!”

于虖(yú hū):同“ 於乎 ”。《汉书·孔光传》:“於虖!君其上丞相 博山侯 印綬,罢归。” 颜师古 注:“於,读曰‘乌’;虖,读曰‘呼’。” 唐 韩愈 《子产不毁乡校颂》:“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

于呼(yú hū):同“ 呜呼 ”。《史记·滑稽列传》:“ 武帝 大笑曰:‘於呼!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

于乎(yú hū):同“ 呜呼 ”。感叹词。《诗·大雅·云汉》:“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饉荐臻。” 朱熹 集传:“於,音乌。乎,音呼。”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行行各努力兮,於乎!於乎!”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正统辩》:“於乎!世隔而后其议公,事久而后其论定。” 清 冯桂芬 《和雨生中丞荔支原韵》:“於乎!今兹莫问齿牙芬,待埽瀛壖鹅鸛羣。”

于赫(yú hè):叹美之词。《诗·商颂·那》:“於赫 汤 孙,穆穆厥声。”《后汉书·光武帝纪赞》:“於赫有命,系隆我 汉 。” 李贤 注:“於赫,叹美之词。音乌。” 晋 陶潜 《命子》诗:“於赫 愍侯 ,运当攀龙。” 南朝 梁 萧子云 《梁三朝雅乐歌·俊雅》:“於赫 有梁 ,向明而治。”

于何(yú hé):(1).为何;如何。《诗·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唐 王季友 《滑中赠崔士瑾》诗:“十年前见君,甲子过我寿;于何今相逢,华髮在我后?”(2).什么。于,助词。 汉 张衡 《西京赋》:“林麓之饶,于何不有!” 晋 左思 《蜀都赋》:“异类众伙,于何不育!”如何。《墨子·非命上》:“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 子墨子 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圣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於何用之?废以为刑政。’”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一:“ 何氏 之从学,兰蕙已满畹。於何玩其光,以至岁向晚。”

于归(yú guī):出嫁。《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朱熹 集传:“妇人谓嫁曰归。” 马瑞辰 通释:“《尔雅》:‘于,曰也。’曰读若聿,聿、于一声之转。‘之子于归’,正与‘黄鸟于飞’、‘之子于征’为一类。于飞,聿飞也;于征,聿征也;于归,亦聿归也。又与《东山》诗‘我东曰归’《采薇》诗‘曰归曰归’同义,曰亦聿也。于、曰、聿,皆词也。”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一妾》:“在闺中双双聚首,怕于归不能相守。”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他日于归,不知嫁着甚么男子,好生愁闷。”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我记得你还有一位令姐,怕已经于归了?”

于飞(yú fēi):飞;偕飞。于,语助词。《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郑玄 笺:“飞集藂木,兴女有嫁于君子之道。”《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 懿氏 卜妻 敬仲 ,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鏘鏘。 有嬀 之后,将育于 姜 。’” 杜预 注:“雄曰凤,雌曰皇。雄雌俱飞,相和而鸣鏘鏘然。犹 敬仲 夫妻和睦,适 齐 有声誉。”后因以喻夫妻(或男女)同行或恩爱和合。 元 张可久 《满庭芳·春怨》曲:“清明近,于飞上坟,不由我不伤神。” 明 沉青门 《普天乐·思情》套曲:“孤时限岂自招?于飞愿天应为保,且把香来着意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两人登榻,于飞甚乐。”

于儿(yú ér):传说中的神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一百五十里,曰 夫夫之山 ……神 于儿 居之,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神于儿》:“ 于儿 如人,蛇头有两,常游江渊,见于洞广,乍潜乍出,神光惚恍。”

于鼎(yú dǐng):谓居三公之位。

于摧(yú cuī):谪罚。于,语助词。

于此(yú cǐ):(1).在此。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於此,两非默置。”(2).如此。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思计此变,无伤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还之。”(3).至此;至今。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碑》:“独 韩文公 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復归于正,盖三百年於此矣。”

于差(yú chà):选择。于,语助词。《诗·陈风·东门之枌》:“穀旦于差,南方之原。” 郑玄 笺:“差,择也。” 朱熹 集传:“差择善旦以会于南方之原。”一说

于粲(yú càn):对鲜明美好的赞叹。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於粲荔丹与蕉黄,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髮下大荒。”

在于(zài yú):◎ 在于 zàiyú(1) [rest with]∶正是;就是他们的错误就在于轻敌(2) [depend on]∶取决于;决定于一年之计在于春

至于(zhì yú):◎ 至于 zhìyú(1) [as for]∶表示程度、范围至于他,是一定会来的越长城之限,至于 泰安。(至:动词,抵达。)—— 清· 姚鼐《登泰山记》至于劝善规过足矣。——清· 刘开《问说》(2) [as to]∶表示另提一件事至于我个人的意见,以后再提(3) [as for;go so far as to] 连词。表示提出另一话题,用在下文开头,为现代汉语所沿用至于斟酌捐益。——诸葛亮《出师表》至于负者歌于途。——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至于怨诽之多。——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至于农夫小民。——宋· 苏轼《教战守》

终于(zhōng yú):◎ 终于 zhōngyú(1) [finally]∶表示下文是最终出现的情况改革终于开始了(2) [after all]∶毕竟他终于是人,缺点是难免的

诸于(zhū yú):亦作“ 诸衧 ”。1.古时妇人穿的宽大上衣。《汉书·元后传》:“是时 政君 坐近太子,又独衣絳缘诸于。” 颜师古 注:“诸于,大掖衣,即袿衣之类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时 三辅 吏士东迎 更始 ,见诸将过,皆冠幘,而服妇人衣,诸于绣镼,莫不笑之,或有畏而走者。”《正字通·衣部》:“衧,诸衧,即诸于,今俗呼披风敞袖是也。”(2).泛指妇人装束。 章炳麟 《无题》诗:“威仪已叹 汉 官消,綉镼诸于足自聊。”

朱于(zhū yú):古乐曲名。传为 舜 时 羲伯 所作。《尚书大传》卷一下:“ 羲伯 之乐,舞将阳,其歌声比大謡,名曰《朱于》。” 陈寿祺 案:“《羣辅録》作‘朱华’。”

不至于(bù zhì yú):◎ 不至于 bùzhìyú[cannot go so far] 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地步

不下于(bù xià yú):◎ 不下于 bùxiàyú(1) [as good as]∶不亚于;不次于;一样好这种轮胎不下于国际标准(2) [no less than;as many as]∶差不多有…;不比…少;多于这头猪的出肉量不下于二百斤

大单于(dà chán yú):(1). 匈奴 君主的尊号。《史记·匈奴列传》:“天所立 匈奴 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2). 唐 大曲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四·梅花落》 宋 郭茂倩 题解:“ 唐 大角曲亦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声犹有存者。”

敷于散(fū yú sàn):魏 晋 时期中药名。相传用柏子仁、麻仁、细辛、干姜、附子等调和而成。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敷于散出 葛洪 《炼化篇》。方:用柏子人、麻人、细辛、乾薑、附子等分为散,井华水服之。”

归因于(guī yīn yú):◎ 归因于 guīyīn yú[attribute;owing to;result in] 把…解释为由…引起或造成运动的失败可以归因于缺乏士气

归咎于(guī jiù yú):◎ 归咎于 guījiù yú[impute to;blame;attribute a fault to] 归罪,把罪过推给别人归咎于客观原固

何至于(hé zhì yú):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至于。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我太多心了,人们也何至于一定用裙子来做军旗。” 茅盾 《子夜》十:“ 竹斋 !何至于消极到那步田地!”

极于台(jí yú tái):台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临潼县 东南 骊山 上。 明 袁宏道 《游骊山记》:“歌竟,浴于长汤,遂登 老氏宫 、 极于臺 ,东过 石瓮寺 休焉。”

仅次于(jǐn cì yú):◎ 仅次于 jǐn cìyú(1) [next to;be next(second) only to]∶紧跟着或紧靠着(如空间、时间或重要性)(2) [after]∶级别低于,顺序在后

莫过于(mò guò yú):◎ 莫过于 mòguòyú[nothing is more…than] 没有超过…的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奉献

青于蓝(qīng yú lán):见“ 青出於蓝 ”。

甚至于(shèn zhì yú):犹甚而至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大不了的,能看得落两部弹词,就算是才女,甚至於连弹词也看不落,只知道看街上卖的那三五文一小本的淫词俚曲。”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二:“为着兄弟朋友,为着花鸟虫鱼,甚至于为着一本书一件衣服,和母亲违拗争执,当时只弄痴。”

石于菟(shí yú tú):石老虎。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崇胜寺 有竹千餘竿,独一根秀出,人呼为‘竹尊者’。 洪觉范 为赋诗云:‘未见同参木上座,空餘听法石於菟。’”参见“ 於菟 ”。

万纽于(wàn niǔ yú):复姓。 北周 有 万纽于瑾 。见《周书·唐瑾传》。

勿忸于(wù niǔ yú):复姓。《魏书·官氏志》:“ 神元皇帝 时,餘部诸姓内入者…… 勿忸于氏 ,后改为 于氏 。”

五单于(wǔ chán yú):(1). 西汉 后期, 匈奴 势弱内乱,分立为五个单于: 呼韩邪单于 、 屠耆单于 、 呼揭单于 、 车犁单于 、 乌藉单于 。五单于互相争斗,后为 呼韩邪单于 所并。见《汉书·匈奴传下》。(2).泛指 匈奴 各部首领。 唐 王维 《少年行》之三:“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小单于(xiǎo chán yú):唐 大角曲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四·梅花落》 郭茂倩 题解:“‘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按 唐 大角曲亦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声犹有存者。” 唐 李益 《听晓角》诗:“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吹入《小单于》。” 宋 张先 《醉桃源·湘天风雨》词:“丽譙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燕于飞(yàn yú fēi):《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中咏送别,以“燕燕于飞”起兴。后因以“燕于飞”为送别之典。 唐 许浑 《送杨发东归》诗:“红花半落燕于飞,同客 长安 今独归。”

以至于(yǐ zhì yú):见“ 以至 ”。

于幼军: 于幼军哲学博士学位,1971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后历任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期间1980年9月至1985年7月在华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大学本科函授学习);1986年8月任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86年11月,任广州市东山区委书记;1990年3月任广州市天河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1992年11月任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保税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1993年3月,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1994年8月任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期间1993年3月至1995年8月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职学习,1996年9月至1999年6月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2000年4月任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深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00年6月任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2003年5月任湖南省委副书记;2003年6月任湖南省委副书记、副省长。2005年7月8日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决定,任命于幼军为山西省副省长、山西省代理省长。2006年1月在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举为山西省省长。2007年9月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决定接受于幼军因工作变动辞去山西省省长职务的请求。2007年8月任文化部党组书记、副部长。2008年10月6日中国文化部网站显示,文化部部长蔡武已担任该部党组书记。于幼军未出现在文化部网站“现任部领导”一栏。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于幼军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决定撤销于幼军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确认中央政治局2008年9月5日作出的给予其留党察看两年处分。

于蔿于(yú wěi yú):(1).歌曲名。为 唐 人 元德秀 所作。《新唐书·卓行传·元德秀》:“ 德秀 惟乐工数十人,联袂而歌《于蔿于》。《于蔿于》, 德秀 所为歌也。” 唐 权德舆 《醉后戏赠苏九翛》诗:“劝君莫问 长安 路,且读 鲁山 《于蔿于》。”(2).泛指歌曲。 宋 苏轼 《次韵王郎见庆生日并寄茶》:“《折扬》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蔿于》。”

于微闾(yú wēi lǘ):神话中的山名。《楚辞·远游》:“朝发軔於 太仪 兮,夕始临乎 於微閭 。” 王逸 注:“暮至东方之玉山也。《尔雅》曰:‘东方之美者,有 医无閭 之珣玕琪焉。’” 陆德明 释文:“於,於其切。” 洪兴祖 补注引 颜师古 曰:“即所谓 医巫閭 。”

于是之(yú shì zhī): (1927- )演员。原籍天津,生于北京。曾就读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后任祖国剧团、北平艺术馆演员。建国后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院长。主演话剧《龙须沟》、《茶馆》、《关汉卿》和电影《青春之歌》等。

于是焉(yú shì yān):犹于是乎。 宋 辛弃疾 《哨遍·秋水观》词:“有客问洪 河 ,百川灌雨,涇流不辨涯涘。於是焉 河伯 欣然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已。”

于是虖(yú shì hū):见“ 於是乎 ”。

于是呼(yú shì hū):见"于是乎"。

于是乎(yú shì hū):连词。于是。表承接。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无题》:“有一个大襟上挂一支自来水笔的记者,来约我做文章,为敷衍他起见,我于是乎要做文章了。”参见“ 于是 ”。犹于是。《国语·周语上》:“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 唐 韩愈 《赠崔复州序》:“庆 復 人之将蒙其休泽也,於是乎言。” 明 刘基 《郁离子·枸橼》:“夫木产于土,有土斯有木,於是乎果实生焉。”《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夫合诸侯,民之大事也,於是虖观存亡。”

于陵子(yú líng zǐ):即 於陵子仲 。 晋 张协 《杂诗》之十:“取志 於陵子 ,比足 黔娄生 。” 明 徐渭 《<於陵子>序》:“ 於陵子 自命出世者也。”参见“ 於陵子仲 ”。

于飞乐(yú fēi lè):(1).词牌名。一名鸳鸯怨曲,双调,七十二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参阅《词谱》卷十六。(2).曲牌名。高平调。见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于氐根(yú dī gēn):指 汉 末一支农民起义军首领的称号。《后汉书·朱儁传》:“ 黄巾 贼后,復有 黑山 、 黄龙 、 白波 、 左校 、 郭大贤 、 于氐根 ……并起山谷閒,不可胜数。其大声者称 雷公 ,骑白马者为 张白骑 ,轻便者言 飞燕 ,多髭者号 于氐根 ,大眼者为 大目 ,如此称号,各有所因。” 李贤 注:“《左氏传》曰:‘于思于思,弃甲復来。’ 杜预 注云:‘于思,多鬚之貌也。’”

安于一隅

安于现状

安于盘石

罢于奔命

败于垂成

鄙于不屑

冰寒于水

不绝于耳

不拘于时

不齿于人

不安于位

不安于室

藏巧于拙

出于意外

出于意表

出于无奈

胆大于身

定于一尊

独异于人

凤凰于飞

凤皇于蜚

凤皇于飞

福生于微

富于春秋

复于左毂(fù yú zuǒ gū):语本《礼记·杂记上》:“诸侯行而死於馆,则其復如於其国;如於道,则升其乘车之左轂,以其绥復……大夫士死於道,则升其乘车之左轂,以其绥復。” 孔颖达 疏:“如,若也;道,路也。谓若诸侯在道路死,则復魄与本国异也。乘车,其所自乘之车也。其復魄,则俱升其所乘车左边轂上而復魄也。此车以南面为正,则左在东也,升车左轂,象在家升屋东荣也。”后因以“復于左轂”谓大官死于旅途。 唐 权德舆 《司空李揆谥议》:“使受命即路,视险若夷,贞厉尽瘁,復于左轂。”

格于成例

格于成例

耿耿于心

耿耿于怀

供过于求

公诸于世

公之于众

龟长于蛇(guī cháng yú shé):见“ 龟长於蛇 ”。谓龟形虽短,而命比蛇长。古代名家论辩时的一个命题,旨在说明长短大小的相对性。《庄子·天下》:“ 惠施 以此为大,观於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龟长於蛇;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凿不围枘。” 陆德明 释文:“龟长於蛇, 司马 云:‘蛇形虽长而命不久,龟形虽短而命甚长。’”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尺棰取半》:“《庄子》载 惠子 之语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虽为寓言,然此理固具……龟长於蛇、飞鸟之景未尝动,如是之类,非词説所能了也。”亦作“ 龟长于蛇 ”。 章炳麟 《春秋左传读·僖公篇·筮短龟长》:“寻名家有‘龟长于蛇’之説,但论其年之长短,而非以其知之长短,固未可以此决也。”

果于自信

鸿渐于干

毁于一旦

积于忽微

急于星火

急于事功

急于求成

嫁祸于人

假手于人

假力于人

猜你喜欢

汉字组词专题

推荐栏目